第33節
她今天兩手空空地來,可不方便提著這么大一個罐子出門。 李蓁蓁搖頭感慨,唉,六十年代的好古董多著呢,自己就一個人,是怎么也收不完的。 這時候,旁邊的另外一個服務員,看見李蓁蓁對著大罐搖頭晃腦地,以為她不滿意,忍不住走過來說: “同志,你要是不喜歡這件瓷器,也沒有關系。那邊還有很多呢,你再過去瞧一瞧,肯定有你喜歡的?!?/br> 李蓁蓁聞言抬起頭來說:“哦?是嗎?在哪里?” 服務員用手指著一個角落說:“外銷瓷和海撈瓷都在那邊,可多了!你過去看看?” 李蓁蓁漫不經心地走向那個角落,草草地掃了一眼,瞬間定住了! 這、這、這……這不會是傳說中的元青花吧?! 元青花?。?! 李蓁蓁的雙眼瞬間迸發出一股驚人的光芒,忙不迭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取下這件疑似元青花的瓷器。 這是一個青花回紋大提梁壺,器型非常完整,沒有一點破損。 上面繪制的回形紋路,充滿了清真的意味,顯然不是中原的審美。 這就很符合元青花的定位了。 因為大多數元青花瓷器,在元代的時候,就是出口到外國的外銷瓷,其中最暢銷的國家,就是中東地區那些清真國家了。 這種清真風格的青花瓷,顯然就是為那些國家而準備的。 李蓁蓁又仔細地觀察這件青花瓷上面的釉料,顏色非常濃艷,積釉處呈現出一種艷麗的靛青色,顯然是用了進口的青料。 再看這上面白色的部位,非常光潔透亮,在白色中又隱隱透出淡淡的青色,看上去視覺效果很柔和,一點兒也不刺目。 李蓁蓁上手摸了摸這件瓷器的表面,手感非常地溫潤,就像撫摸著一件玉器。 但是這些特征,還不足以證明它就是元代的青花瓷,也有可能是明代的青花瓷。 要想鑒定出這件青花瓷,確實是屬于元代的,還需要具備一個最重要的特征。 李蓁蓁拿著這件青花瓷,來到了大堂靠近門口的地方,借著外面的光線,細細地打量起來。 她越看越激動,越看越覺得這就是一件元青花! 只見在太陽光線的照射下,瓷器表面的青花紋飾,顯現出一點又一點或紫褐色、或黑褐色的斑點,這些斑點都非常光潤,有些甚至在光線的作用下,閃現出一種類似于金屬的光澤! 這種金屬光澤,正是元青花所獨有的“錫光”! 元青花所采用的進口青料,成分是低錳和高鐵,也含有硫和砷,并沒有銅和鎳,和其他任何朝代的青料成分,都有著明顯的區別。 用這種青料燒制而成的青花瓷,就具有獨特的“錫光”。 正是這種“錫光”,讓元青花變得更加地清澈和深沉,仿佛活了過來,給人一種流動的感覺。 看到了這個特征,李蓁蓁激動壞了,這絕對就是一件真正的元青花! 她又趕緊把這個提壺倒了過來,看了看底部的款識。 是一個印章式的款識,上面是一些奇怪的符號,李蓁蓁并不認識。 但她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種波斯文字,或者阿拉伯文字。 這個新的發現,更是從另外一個側面上,證明了這件青花瓷的制作年代,就是元代! 元青花呀!那是多么的難得! 在李蓁蓁前世生活的那個年代,真正的元青花瓷器,加起來的數量,不會超過十個手指頭! 而現在,居然被自己遇到了一件真正的元青花! 這怎么能不讓李蓁蓁興奮和激動呢! 她趕緊找來了服務員詢問道:“這個提壺多少錢?你們店里還有沒有類似這樣的?” 沒想到,服務員輕描帶寫地說:“這個提壺就只有一個,不過跟它一起收上來的,還有另外兩只小杯子,應該是一套的。那兩只杯子,就放在這個壺的旁邊,你剛才沒有看見嗎?它們是一起賣的,這一套要賣1塊錢港幣?!?/br> 李蓁蓁連忙又回到那個角落里,果然在架子上,發現了兩個不起眼的小杯子。 經過她的仔細鑒定,發現它們果然是一套的,都是元青花! 哎呀呀,一個元青花就已經很了不得了,現在居然還是一整套,那更是價值連城??! 李蓁蓁當下就表示:“這套瓷器我要了!你給我找個盒子裝起來,待會一起結賬!” 李蓁蓁心想,這個文物總店真的是臥虎藏龍呀! 這下子她認真了起來,在整個店里仔細地尋找著。 果然被她發現了幾件特別珍貴的好東西! 她趕緊指揮著服務員,把這些好東西都給拿了下來,全部放在青花瓷的旁邊。 就在這時,剛才那個服務員,手里提著一個大提籃,從庫房里走出來了。 服務員招呼她說:“同志,我回來了,你快過來這邊看看?!?/br> 李蓁蓁充滿期待地走過去了。 服務員得意洋洋地說:“你要的都是小東西,我特地給你挑出來了,你瞧,這些東西都不錯吧?合不合你的心意?” 服務員說完之后,就打開了放在最上面的一個盒子,露出里面的4只鼻煙壺,開始介紹起來: “這是一套清代早期的鼻煙壺,一套共4只,都在這里了!” “全是御制的琺瑯彩西洋風景圖!你看這里寫的,大清康熙年制!” “怎么樣?不錯吧?” 李蓁蓁接過盒子,發現這4只鼻煙壺都非常小巧可愛,采用了琺瑯彩的工藝,在方寸之地上,描繪了一幅幅西洋的風景油畫,做工特別精致。 這4只鼻煙壺,靜靜地躺在盒子里的黃色絲綢上面,看上去更顯得華貴和精美! 李蓁蓁點點頭說:“嗯,是挺好的,要多少錢?” 服務員看到李蓁蓁滿意的表情,頓時神氣起來,笑著說:“承你惠顧,這一套只要50塊錢港幣!” 李蓁蓁毫無異議,當下就表示同意了這個價格。 服務員非常開心,又打開了一個小盒子,從里面拿出一對手鐲,介紹道: “這是一對迦南木點金手鐲!” “內圈鑲了金,在外面這圈迦南木上面,采用點金的工藝,寫了十二個福字,多么難得!這種工藝,現在已經失傳了!” “你再看這個迦南木的料子,這絕對是千年以上的迦南木,才能出來這種顏色!” “這對手鐲,也是從清宮里面出來的!” 李蓁蓁接過這對迦南木手鐲,入手時就感到沉甸甸的,首先就點了點頭。 然后她又觀察起了手鐲上的點金“?!弊?,是由一個個針尖大小的金珠子組合而成的。 這種點金工藝,粗看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要知道,在一塊木頭上面,要讓一個個針尖大小的金珠子,牢牢地固定在上面,這個工藝水準,可就千難萬難了! 這個服務員沒有吹牛,這種點金工藝,現在確實已經失傳了。 李蓁蓁把其中的一只手鐲往手里一套,嘿嘿一樂,正合適呢! 不等李蓁蓁詢問價格,服務員就說了:“我看你也是識貨的人,這對迦南木手鐲,我們也不多要你的,跟剛才那套鼻煙壺一樣,也是50塊錢港幣,你看怎么樣?” 李蓁蓁點頭說道:“可以,就按你說的價格吧,我要了!” 服務員非常滿意,趕緊又打開了另外一個較大的盒子,從里面拿出一串叮當作響的項鏈,很自信地介紹道: “看到沒有?漢代傳下來的和田白玉組佩!一共有5層呢!” 沒想到,李蓁蓁看到這個東西,頓時小臉黑了下來,不高興地說:“你們店里是怎么回事?居然拿這種陪葬品出來糊弄客人!這種不吉利的東西,我可不要!” 服務員一聽,頓時愣住了,但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趕緊解釋說: “嘿嘿嘿,同志,你誤會了,這不是陪葬品,這是傳承有序的古玩!” “你快看看這上面的白玉,一點點土沁和血沁都沒有,怎么可能是從墓里面出來的呢?” “這套白玉組佩,可是我們從廣州有名的大戶——陳家那里收來的,絕對不可能是陪葬品,你就放心吧!” 李蓁蓁這才緩和了神情,把這串白玉組佩拿過來細看。 這也不能怪她誤會了,因為在她的認知里,大部分白玉組佩,都是漢墓里的陪葬物品。 像這串5層的白玉組佩,玉質這么細膩溫潤,雕工又這么古樸雅致,在漢代的時候,必須是諸侯一類身份的人,才有資格佩戴這樣的玉組佩。 漢朝人對于和田白玉的喜愛程度,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的! 為了獲得足夠的和田白玉,甚至不惜發動了戰爭! 因為他們非常相信,在生前佩戴和田白玉,可以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而如果在死后佩戴和田白玉,就可以確保rou身不腐,靈魂甚至還可以重生! 著名的金縷玉衣,就是在這種極端的迷信之中,被逐漸創造出來的。 而白玉組佩,正是金縷玉衣的前身。 身份越高貴的人,所佩戴的白玉組佩,層數就越多。 其中最多的一串,甚至達到了整整十六層!長度更是達到了一米八! 現在李蓁蓁手里的這一串白玉組佩,如果真是傳承有序的老物件,那就非常難得了。 李蓁蓁經過觀察,發現服務員并沒有撒謊。 她在這些白玉的身上,并沒有發現墓葬品所特有的土沁和血沁,反而在上面發現了,經過長期的佩戴和把玩之后,所形成的包漿。 這就很難得了! 李蓁蓁非常誠懇地說:“看來是我誤會了,這串白玉組佩,確實是好東西,我就要了吧!” 服務員也配合地笑著說:“好嘞,我就知道你的眼光好!” 接下來,服務員打開了最后一個木盒子,神神秘秘地說:“真正的好東西來啦!你快看……” 服務員拿出一件物品,說得格外驕傲:“宣德爐!” 李蓁蓁大吃一驚,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他手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