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節
韓三爺渾身冒汗,脊背發涼,驚懼的瞧著上那位輕描淡寫又抿過一口茶,口吻淡淡:“這事最后,李天青以兩萬一千三百四十余元中標,事后,薛成超從中取利3000錢,韓三爺您居中牽線則受益2000錢,嘖嘖嘖~~~” 男人一個勁地搖頭嗟嘆:“實在是生財有道呢!” 陸長官放下一直捏在手中的茶碗,第二次鄭重進行普法:“而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第一款的規定:‘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诙钜幎ǎ骸畮椭钢幜P,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n三爺你幫助促成薛成超受賄,自己也得了益處,已經不是幫助犯這么簡單的事了?!?/br> 韓三爺頓時悾悾悾的彎腰大咳了一陣,咳的肩膀直哆嗦,身邊的四爺一副灰敗臉色,僵的連扶一把自己兄長都做不到了。 目光從濃密簇擁的睫毛射出,陸安平靜的望著他倆:“兄弟倆一個行賄,一個受賄……” 他扭頭沖丁縣長莞爾一笑:“丁縣長,咱們寧河縣還是真是人才輩出啊?!?/br> 丁縣長從方才就已經坐不住了,渾身戰戰,手心里擦汗的帕子都要能擰出來水來,碩大的屁股虛虛的抬起在椅面上,崩的褲子的布料都锃出了亮光:“下、下官不才,一、一定叫人好好徹查……” “丁縣長說的這叫什么話,”陸安指尖敲著桌面,好心寬慰,“他們一個行賄的是北京的官,一個是受賄的天津衛的商家,丁縣長是我們寧河的父母官,這兩個實在是鞭長莫及?!?/br> “是,是,是~~”丁縣長拿早就濕透的帕子按著額頭的汗,心中一時百感交集,有如釋重負的慶幸,更還有不敢掉以輕心的忐忑。 圍觀人群就跟吃了啞炮似的,個個都在尋思,難道這陸長官今個巴巴的跑來韓宅,只是來當一回青天的? “不過……”陸安嘆了口氣,悵惘道,“林涼是我兒時摯友,更是我一生知己,陸某以前也曾受韓老夫人教誨。今日前來,也只不過是為了送老夫人最后一程罷了,又哪里有閑心去cao心這些搬不上臺面的小案子?況且三爺四爺俱是林涼的本家長輩,要我說,他們二位犯的這檔子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說,得收監個三、四年,往小了說,也不過就是交些罰款,破財免災罷了?!?/br> 丁縣長擦汗的胖手都頓了頓,毛?毛個意思? 他把人家韓家這三爺四爺二位敲山震虎了一通,現在說不……不計較了? 不,他也沒說不計較…… 韓家三叔四叔卻像逮到根救命稻草般,激動連連,忙俱躬身不停作揖:“小的都是一時糊涂,實在是,無心之失……” “是嗎?”陸安不禁一笑。 “方才進門時,好像聽到韓四爺在說什么油坊?”他一臉誠摯的問,最后臉轉向丁縣長,“丁縣長,這按照咱們民國土地法,自民國三年土地法修訂后,宅地實行權利登記制,給宅地所有者發給權利證明書,這是作為權利人享有土地權利的唯一憑證。我記得咱們寧河縣志中記載,在權利登記制后,曾對寧河縣內所有宅地進行過重新登記。這韓四爺說的那個油坊所在地,當時一定也是確定過所有人,并頒發過證書的,這底子肯定在縣衙檔案庫中有所存留吧?” 他微笑:“只要找到這個,土地權屬問題想必是不會再有爭議的,證明書上寫的誰是戶主,那誰便是戶主?!?/br> 寧縣長心中有數,民國三年啊,也不過才十五六年前,那個時候油坊早已變作韓家廣昌的染坊,證明書上自然寫的是韓老太爺的名字。于是握拳信誓旦旦:“是!我這就叫人去查!” 陸安端茶:“有勞寧縣長。林涼去的早,老夫人現也撒手,韓夫人一介女子,身邊還有稚子,陸某委實不忍心看這一家人在這等日子里為這些陳年瑣事傷了和氣,這才有此一求?!?/br> 丁縣長搗蒜樣的頻頻點頭中,心頭也一一跳一跳的,……方才陸長官說林涼是他一生知己……親娘老子內,難道韓老板和陸長官還真是金蘭之交?否則,他怎會肯出手來接韓家這一堆爛攤子的事?! 那邊韓家四叔正一臉驚慌訕色,龜速向前,朝一直站在一旁都不曾吭過聲的陳芃兒囁嚅道:“侄、侄媳婦,油、油坊那事……這么多年了,大、大哥當年待我不薄,我也不能寡義了,這事——” 韓四爺一眼瞥見陸安正捏了茶碗,好整以暇的笑微微的看著他,后心登時一涼,當下心一橫,大聲道:“就,就當我從沒提過!” 第四十二章失蹤 第四十二章失蹤 [Z 老夫人生前的貼身嬤嬤呂氏拱手遞過來一個瓦盆。 陳芃兒雙手捧高,用盡全身的力氣,往韓宅大門的青石板臺階上狠狠一慣??! 瓦盆應聲而碎,石破天驚的清脆一響,好像一個命令的哨音,身后一片韓氏族人,頓時哭聲震天。 哭而辭靈,吹打起棺,韓母的靈柩被放在一架騾車上,在尖銳激昂的嗩吶聲里,亦巖手持紙幡走在前頭,陳芃兒身為女眷本應在后尾隨哭送,但老夫人獨子早逝,她是唯一的兒媳,并且身為家主,于是懷里抱著不住嚎哭的襄夏,并肩走在亦巖旁側。 還不到四個月的襄夏頭上也被裹了一頂白麻布的孝子帽,被這一番吹吹打打嚇得小臉通紅,一直在襁褓中閉眼嚎哭,任憑陳芃兒怎么哄都哄不好。陳芃兒心疼孩子,可老夫人出殯,襄夏雖然年紀小,卻也是最正經的長子長孫,當有不可脫卸的責任。 所以她只能把襄夏往懷里抱的更緊了些,讓孩子貼緊她的胸膛,希望母親的溫度能給予這個被嚇得可憐的孩子些許的安慰。奈何襄夏在老夫人在家停靈這幾日,一直被安置在韓宅后院,所有人都在為喪事在前院忙忙活活,也少有人再圍著他逗他,小襄夏是個乖娃兒,于是就老實睡大覺,清靜的好幾天。今個驟然一被抱出來,就這般無以倫比的尖利悲音給嚇了個愣怔,旋即咧開小嘴哭了個一發不可收拾。 霜染冬草,紙錢飛揚,這一路出殯的隊伍才行至一半,襄夏哭聲漸弱,鼻腔嗓子眼里咝咝咝咝冒聲,一張小臉在發黃的孝子帽下憋到漲紅。陳芃兒心急如焚,不住輕輕拍打孩子的后心,卻是一點用都沒有,襄夏聲嘶力竭,可憐的嗚咽個不住,兩只小手奮力想掙脫出襁褓的束縛,伸向陳芃兒衣襟。 旁邊亦巖瞧著不忍,低聲:“姑姑,襄夏這是餓了吧,這里有我頂著就行,您抱他到后面去喂喂吧。這邊聲音吵,別再嚇著他?!?/br> 陳芃兒一時左右為難,韓家這出殯的陣仗相當宏大,所行之處,夾道兩邊圍觀者甚眾。她身為韓林涼遺孀,韓家現在的家主,萬沒有在出殯這樣的大事上半途撤下的道理,否則豈不是又要被人添置口舌,被扣個不孝的帽子?可送殯路又這樣漫長,襄夏看樣子哭的也是又累又餓,他還不到四個月,今天受了這番驚嚇,還不曉得日后多久才緩的過來…… 亦巖也看出陳芃兒為難,回頭張望了一眼,乳母陶氏正尾隨在其后不遠處,見到亦巖眼色忙小跑上前來。陳芃兒暫且松了一口氣,將襄夏交給陶氏,低聲囑咐:“陶媽,小少爺餓了,你先去后面女眷坐的大車上,喂飽他,離鼓樂也盡量遠些?!?/br> 陶氏低聲應了,抱過襄夏,低頭一溜碎步急匆匆往隊伍的尾端走去。 老夫人順利下葬,葬進韓氏墳地,與先一步而去的韓老太爺合葬一xue。 陳芃兒在墳前呆呆站了,方才她已經遵照老夫人的遺愿,將韓林涼生前穿過的幾件舊衣裳,在老太爺老夫人的墳旁,重新為韓林涼立了一個衣冠冢。 他們這一脈在韓氏這個大家族里人丁單薄的可憐,卻也是最出類拔萃的一支,韓家向來是經商世家,其族人五花八類,涉及甚多,但只一個廣昌,就足夠傲視全族??蓾M目那些哀哀哭泣的韓氏族人們,除了口中機械呼號,又有幾人可曾真心為他們傷心難過一分半毫? 韓老太爺這一支,其實已經斷了…… 亦巖是過繼來的養子,而襄夏……也并非真正血脈。 天空陰云低垂,明明是這樣的大白天,烈風卻吹不散這份悲涼肅殺,陳芃兒獨站兩捧墳頭前,風把她一身的麻布孝衣刮的颯颯作響,她瞧著兩片墓碑,墓碑前石頭下掀起的黃紙,低低喚了一聲:“林涼哥?!?/br> 林涼哥啊…… 嗩吶聲咽,歸鴻聲斷。 回去的一路上陳芃兒都沒找見奶媽陶氏。 她想著許是陶媽已帶襄夏提前返回了韓宅,畢竟出殯隆重,但回程就不必這般規整,襄夏這個長子長孫即便不在也無干系,于是也不多計較,任由亦巖扶著她,慢慢往回走去。 送殯的隊伍返回時遠沒有出發前那般壯觀,許多人三三兩兩的中途就走掉了,陳芃兒也不計較,總歸早有名冊,該奉上的錢一分也不會少,她為了將這喪事辦得隆重,散了不少家財?,F下終能喘一口氣,往下只要再抽一天,去拜會韓氏長老,將襄夏寫進韓氏族譜,以期可以在宗廟里祭拜祖先,也便是不辱使命了。 亦巖扶著她,方行至韓宅大門外,就見韓宅大門洞開,一人慌里慌張的從里面沖出來,一通漫無目的的亂跑,沒頭沒腦的一直跑的他們眼前方才一下駐足。 不是旁人,正是奶媽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