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沒了初見時貧病交加的窘迫,現在的向前說話做事,都帶了從容,渾身散發出讓人不自覺信任的舒服感覺,仿佛天生的帶著親和力。每個人的氣質都不同,但像向前這樣的氣質,如果不做商人,楊梅都覺得虧得慌,這也正是她在‘聞湘悅’的后廚見到他時就覺得那個崗位不適合他的原因所在。 楊梅除了感慨乘車條件實在太差,她也沒有什么好感慨的,鐘修文和向前兩個人卻是談古論今,憶苦思甜,談得很是投入,感嘆著國家的變化之大,發展之迅速。 這樣的話題在火車上相當的能引起共鳴,不大的功夫,這兩人的身邊就聚攏了另兩名參與者。 他們也是從湘省的火車站上的車,目的地也是金華。相逢即是緣,能同乘一列火車且起始點相同的更是緣中有緣。鐘修文、向前很快與他們打成一片。 楊梅卻是目不轉睛,近乎失禮的盯著人家看,這可就是浙江商人??!而且還是最正宗的義烏商人,靠雞毛換糖起的家。 說到義烏的批發市場,就萬萬不能繞開‘雞毛換糖’這個典故。 正文 第321章暈船 “百樣生意挑兩肩,一副糖擔十八變;翻山過嶺到處走,混過日子好過年?!边@是舊時浙江義烏雞毛換糖人獨特而艱辛生活的真實寫照,曾廣為流傳。 義烏雞毛換糖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早時換糖人外出所帶貨物一般只是本地所產的紅糖,及用紅糖加工的各種糖粒糖塊,換取雞毛,再將所交換來的上好的羽毛加工成雞毛撣子后出售,余下的邊角料則用來做肥料。正是靠著這樣聚少成多的方式一點一點的積累財富。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糖擔里逐漸增加了針線、發夾、手帕、頭巾之類的貨物,改變了單一的雞毛換糖經營方式,增售日用小商品,并逐漸以此為主業。 換糖人應時而變、與時俱進,開始轉變經營策略。20世紀70年代后期,一些換糖人專做長途販運生意,逐漸也由此形成了一只小商品采購大軍。同時,其中部分心靈手巧的人開始自己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在集市上賣給外出的換糖人或者消費者,于是,一個自發的小商品市場悄然形成,這就是今后要享譽世界的義烏小商品城的前身。 楊梅他們這次要去的,就正好是這個自發形成的小商品市場。 從偶然同路的易富、易強兩兄弟的口中,楊梅得知這個市場已經由自發過渡到了政府接管。這時候的義烏,還只是一個縣級城市,由縣政府接管的市場位于縣城湖清門附近,被稱為‘湖清門市場’。 有了管理的市場與散漫的野生狀態完全不同,雖然都是露天,但已經在鋪設了水泥板的地面上,整齊的劃分出了七百多個固定的攤位,這批拿了營業執照的合法商戶們,正是靠著正規化的管理與經營,讓市場健康有序的成長著。 楊梅知道,義烏小商品市場很快就會迎來它的第二次、三次,甚至第四次飛躍式的建設和發展。這一趟出來,總算是來對了! 心里有了盼頭,似乎這一路的艱難旅程都變得不那么無聊和難受起來,特別是這易家兄弟,正是從小就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換糖人。滔滔不絕的閑話和不時變換的主題深深的吸引了楊梅,經過她如饑似渴般的追問,這個年代的大概情形在她的腦海中更加形象和立體起來。 到金華火車站下車的時候,正好天色微亮,已經壯大起來的隊伍在易家兄弟輕車熟路的帶領之下,很順利就登上了去義烏的輪船。這兄弟兩人都是走南闖北的好手,回程也是大包小包的貨物,但有四個人互相幫忙,轉動時都順暢了很多,相處得多了,在輪船上時,已儼然老友一般,相處輕松自在。 眼看著義烏縣城在望,兩三個小時就到,大家的情緒都不錯,只除了楊梅。 原本以為痊愈了的暈車癥,毫無征兆的又犯了,這回車倒是不暈了,結果暈船!一踏上那艘輪船,整個人就暈得天昏地旋,腳底下船隨著波浪的起伏,讓楊梅的腿腳瑟瑟發抖,人軟得跟下鍋煮過的面條似的,心仿佛被吊到了嗓子眼兒,胸口一陣陣的發緊。 她的一張臉很快就已經慘白,豆大的冷汗順著頭發滑落下來,整個人如同水里撈出來的一般,在火車上楊梅根本就沒什么吃東西的胃口,這會兒惡心想吐卻偏又無物可吐,只一個勁兒的犯惡心。 開始的時候楊梅還在強撐,照她暈車的經驗,暈著暈著就習慣了,她并不想因為自己而麻煩大家??墒秋@然她對今天的這個癥狀估計不足,不大的功夫,人就已經變得氣若游絲,有氣無力了。 大家分開坐著,楊梅并沒有出聲,大家都沒有注意到楊梅的異樣,最后還是距離她不遠的向前想跟她商量怎樣賣蚊帳的事才發現,“梅兒你怎么啦?” 楊梅這會兒才突然想起喬云臨出門時給她塞的那一包生姜片,忙虛弱的用手指了指行李,讓向前給她翻出來。只是一路都平安無事,她自己都不清楚那些生姜片被她收到哪里去了。 前排鐘修文被驚動忙起身過來,“不用找了,現在暈得這么厲害,含生姜片也不頂事了,你怎么不早些出聲?”他邊說著,邊拉了楊梅的手過去,順勢按壓住。 楊梅完全不知道他按的是什么xue位,但很快感到頭腦中清明起來,胸悶嘔吐的感覺慢慢消散了去,人精神了不少?!鞍?,你這是xue位按壓嗎?真的有用哦?!?/br> 楊梅向來對中藥就不排斥,這會兒鐘修文用中醫的手法解除了自己的痛苦,非常的驚喜。 “先別急著說話,保持深呼吸!”鐘修文查看了楊梅的臉色,手里調整按壓的位置,“讓你背醫書偏不用心,怎么?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了吧?這里是內關xue,腕橫紋的上方,向上量出兩指,在第三指的位置按壓住。還有這只手的合谷xue,在虎口處,只要按壓住這兩處,就能讓你暈車暈船的癥狀減輕很多!” 其實在向前喊楊梅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注意到了楊梅暈船的慘狀。 暈船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毛病,也并不罕見,經常坐船的人時不時的就會遇上幾個,只是這孩子顯然暈得比較厲害。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只不過帶了點同情。不管什么時候暈車暈船都沒有什么立桿見影的特效手段,好在到義烏的一段水道并不長,再過二三個小時也就靠岸了,到時候這孩子自然不藥而醫。 大家雖然愛莫能助,卻也一直關注著,沒料到剛才還蔫蔫的,面如金紙的孩子,轉眼間就恢復了正常,面色紅潤起來! “咦?這是什么方法,這么神奇?” 面對著眾人的好奇,鐘修文也沒藏私,立馬現場示范,耐心仔細的給人講解。頓時,一船都是在自己或別人的手上比劃的乘客。即使自己沒有暈動癥這毛病的,也比劃得熱鬧,這種毛病太常見了,誰知道哪天就遇上了呢?到時候能給人搭把手也是好事。 不得不說,比起后世連個老人都扶不起的社會風氣,這時候的人還是淳樸得可愛一些。 正文 第322章名醫 “鐘大哥,你這是連醫術都懂???”一路聊得熱鬧的易家兄弟本就對鐘修文的口才以及見識所折服,這會兒對他更佩服了一些,邊自己學著按壓,邊隨口問道。 “我爸就是一個醫生??!”楊梅回答的時候,語氣中滿滿都是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自豪。 “醫生?”易家兄弟中的易富似乎對醫生這兩個字比較敏感一些。 人家不過是表示驚訝,可落到楊梅的耳朵里,那就是質疑、不信任!“還是很有名氣的祖傳名醫呢,對各種疑難雜癥都很拿手!哦對了,特別擅長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的病癥?!?/br> 楊梅只是習慣性的維護一下鐘修文,至于是不是名醫,能不能治疑難雜癥她是真不大清楚,不過幫向寶兒治好了疳積那是事實,總沒說錯吧。 鐘修文對楊梅的維護顯然是很受用的,但對她賣狗屁膏藥一樣的自夸倒有些好笑,“你怎么不說華佗再世?藥王孫思邈重生呢?” “鄙人是會點醫術,不過算不得高明!”鐘修文笑著說了楊梅一句才轉頭回答易富。 “才不是呢,鐘大哥家祖上就行醫,醫術很好的,我家兒子的疳積就是鐘大哥給治好的?!币婄娦尬淖灾t,向前立即為他正名。在向前的心目中,這鐘家父女于自家都是非同一般的恩人,容不得別人說半點不好,連自謙也不行,況且說的也是事實。 這時候,誰都沒有注意到易富飛快的與兄弟易強交換了一下眼色。 楊梅的暈船癥狀減輕了,又有一船的人學了鐘修文的技藝之后對他們釋放善意說說笑笑,剩下的兩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倒是易家兄弟這兩個多小時比較難熬。特別是易富,時不時的偷偷打量鐘家父女,仿佛要把人給看穿一般。說實話,他們對鐘修文是醫生一事,已經有了七八分相信,但出于見多識廣之人的謹慎,又忍不住會想,這會不會也太巧了一些? 在路上隨隨便便就能遇到一個名醫,這名醫剛擺明身份,就說特別擅長治療小兒疳積,而他們家就正好有一名疳積患兒! “大哥,別瞎琢磨了,或許這就是咱們家小勇的造化呢?”易強首先沉不住氣。 “也有可能,只是……你剛沒聽到嗎?祖傳的名醫,專治各種疑難雜癥,聽著是不是像那些走江湖賣狗屁膏藥的?”易富的獨生兒子今年已經四歲了,卻因為患上了疳積,長得瘦小如嬰孩,看過不少醫生,也想過不少的法子,可孩子一天比一天的黃瘦,不見好轉。 也不能說易富生性多疑。為孩子的病,他們花了不少的錢財不說,老多的藥、偏方都喂給孩子吃了,遭了不少的罪。孩子有病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還遇上那些無良的騙子,對孩子更是雪上加霜,做父親的都不忍心看。 “我看不能。你想啊,咱們這一路也沒跟人說家里的事,他們怎么會知道小勇得疳積的事?說不定真是個能人!”易強要肯定得多,他更相信自己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