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節
特別是富裕的州、縣等地,不法之事兒、人命要案中,多多少少總是能夠看到豪門顯貴或者是朝臣宗親的影子,而這些案子中,大部分的起因卻都是發生酒樓、畫舫等娛樂場所。 而在各個都護府,因為都護與駐軍的關系,治安相比其他州、縣來說,經過會發生成規模的刑事,但這些刑事案件,無非都是因為牧族爭奪草場,或者是牛羊數量的這些民生爭執上。 即便是發生了因為女人而起的沖突,但因為風俗習慣的不同,此事兒自然是不能與華夏中原這些,一向以禮為尊的漢民族相比。 無論是蘇瑰,或者是他的兒子,以及其他三人,此時此刻卻是聽的冷汗涔涔,陛下用一組組不會說謊的數據,完完全全的向他們說明了國子監等學府對大唐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對于天下民生一方面,國子監等學府出來的官吏,完完全全、實心實意的在為天下蒼生謀福利,而五姓七望或者是天下名士所教授出來的官吏,則是玩完全全的用嘴在論天下大勢,用嘴在抨擊朝堂以及官府、國子監的不作為與誤人子弟。 “太乙城每年有大量的金錢來去不明,白純,此事兒你做何解釋?”李弘瞟了一眼身后的淡然出塵的白純,而后在看了一眼戶部尚書恒彥范后問道。 “陛下,去年我大唐多地出現旱災,朝廷開倉放糧,但有些地方,即便是用熱氣球運糧也是無濟于事,所以才有了英王李哲再次冒險試驗的結果?!睉舨可袝銖┓对诎准冋f話之前,突然站了起來說道。 只是這一次,在座的每一位,臉上的表情都變得凝重了起來,去年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是歷歷在目,因為旱災不單在長安周遭有發生,更為重要的是,災情嚴重的地方卻是離長安、洛陽等幾個大糧倉近千里外的地方。 而想要前往這些地方的道路,就像是從前關中前往劍南道的道路一樣艱險難走,英王李哲的熱氣球,帶著千斤糧食,竟然也翻不過那綿延不絕的崇山峻嶺,最后只能心疼的看著糧食飄走,散落在崇山峻嶺之間,白白浪費。 官府的糧食無法補給到旱災嚴重的地方,自然就需要官府出錢從大戶人家購買,或者是給予百姓錢財來購買糧食,也正是因為此,旱災最為嚴重的幾處州、縣,豪門顯貴或者是富貴人家則是開始干起了坐地起價的買賣,一斗糧食的價格三日之內翻了數倍,但依然是行情看漲。 而正是因為此,太乙城以及皇家銀行,不得不開始親自出馬買糧解災情,也從兒使得眾多大戶,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賺足了近三年才能賺到的銀兩。 “坐而論道、夸夸其談,常把天下蒼生、江山社稷的福祉掛在嘴邊的天下名士何其多啊,但一旦到了大唐真的需要他們的時候,需要他們為老百姓做點兒真正的實事的時候,他們卻變成了低賤的商賈,開始坐地起價、剝削百姓血汗錢。不過好在,去年旱災,最起碼每一家、每一戶百姓家里的田地總算是保住了,并未因為天災人禍而抵押給他人,被他人兼并土地的機會?!崩詈雵@了口氣,去年所發生的旱災,則是他這一輩子從未見過的大唐最為困難的情形。 甚至,當時朝堂之上,已經有不少臣子諫言自己該向天下下罪己詔,就是連父皇跟母后,兩個一路從千難險阻中走過來的兩口子,也時不時的把自己招到興慶宮,隱晦的向自己提議下罪己詔以安民心。 第890章 禁令 不過好在,去年的一切焦頭爛額的事情,他終于從中熬了過來,罪己詔這個不到最后時刻,沒有帝王愿意向天下蒼生下的旨意,終究是沒有發出去,也為他李弘執掌大唐后,保住了顏面。 但從去年的天災人禍一事兒上,也讓他更加充分、清晰的認識到了豪門顯貴的品性,以及朝臣宗親在國子監以外受學事情的利與弊。 雖然他并不主張因此要作廢這些高門顯貴、朝臣宗親、直系在大唐官吏隊伍中的任何一人,但顯然,掌握著更多的官場資源的他們,就像是當初的五姓七望一樣,會給天下士人造成一種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惡習。 同時,也自然而然的剝奪了寒門士子在朝堂之上的功績與資源,使得有能者不能升遷,而有背景者卻可以輕易的升遷,占據朝堂更大的資源,從而再次形成以豪門顯貴、或者是宗親為主干的官場集團勢力。 是非對錯、是非曲直,在六部尚書以及三省長官的稟奏下,就像是一堂專門為蘇嚴、杜并、杜閑以及崔永珂而準備的解釋匯報。 即便是京兆府府尹蘇瑰,在聽到三省六部的稟奏后,也已經尷尬的低下了頭,雖然他在任職京兆府府尹后,就已經有資格知曉朝廷上的一些重要數據。 但像這種還未公報的數據,他還是第一次得知,而且在這之前,即便是他心里已經明明白白的清楚,國子監、寒門士子為首的為官者,相比起五姓七望以及朝臣宗親的為官者,前者對大唐社稷、黎民蒼生的福祉貢獻更大。 但從來不曾真正琢磨過此中味道的他,依然還是堅信著自己為官升遷這一條老路,依然信奉著裙帶關系,以及黨羽勢力,對一個為官者更加有用的準則。 所以這也是他為何,從來不曾想過讓自己的兒子進入國子監或者是弘文館,畢竟以他自己為官經歷來看,能夠在五十有三的年紀,做到京兆府府尹的位置,憑借的可不是國子監、太乙城的那些關系與事物,給百姓乃至大唐社稷帶來的溫飽跟影響。 完全是憑借自己身后的同僚,或者是豪門顯貴之間的密切關系,加上自己的能力以及陛下的點撥、提拔,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現在可明白?無論是太乙城,還是國子監或者是朕當太子時執掌的崇文館,對天下百姓、江山社稷起到了如何舉足輕重的作用跟影響力?你們四人不問是非曲折,不去驗證自己親耳聽來的消息,便信口開河,人云亦云,跟著瘋傳謠言。太乙城一炸,死了成百上千人,熱氣球一事兒是朝廷逼迫而為,實乃草菅人命,這些你們可曾都驗證過真假?教授你們的先生,就是如此教導你們仁智禮徳的?甚至連佐證都不用去做,就可以把聽來的風言風語當成真相?如此污蔑國子監、太乙城,身為一個文人士子,是不是有些過分了?”李弘一只手放在桌面上,神情悠然的看著蘇嚴等四人說道。 蘇嚴四人在聽到朕字時,已經是噗通一聲又跪在了地上,身體如篩糠般趴在地上顫抖個不停。 原本坐著的蘇瑰,剛一起身想要解釋,卻被李弘伸手在虛空按了下來。 回過頭的李弘,掃了一眼貌若天仙、靜如止水的溫柔、上官婉兒與李令月,眼神中散發著更多的冰冷,繼續自顧自地說道:“不管你們四人與朕的兩個皇妃、以及公主殿下最初起爭執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因為無所事事,所以才會閑的無聊與她們起爭執,還是說真是認為太乙城、國子監,甚至朝廷存在草菅人命之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朕今日讓你們四人傾聽這些朝廷之機密政務,并不是沽名釣譽,想要搏一個禮賢下士的名頭。天下文人士子多如牛毛,朕也沒有心思對每一個文人士子的誤解,做到把半個朝堂之上的臣子拉過來,給你們做解釋?!?/br> “大唐如今不缺乏自信,更不缺乏文化的傳承,也不缺乏百姓對朝廷的愛戴與擁護。大唐缺的是有勇氣創新的為官士子,缺的是敢在職位上為百姓犯錯的臣子,而不是你們這些只知空談,但會誤國的士子??床粦T他人的行為,你們可以大聲的說出來,看著他人犯錯,你們可以遷怒、攻訐于他人,但……身為文人士子,身為心懷天下,受先賢大儒之恩的士子,難道就只會用嘴來說話,你們可曾想過有一天親力親為為天下百姓做點兒真正的實事?” 蘇瑰此時已經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感到害怕了,面對四個沒有任何官職,甚至連他們這些做父親的爵位,都未繼承的幾個人,陛下這一番話,可謂是已經夠重了,而且經今日一事兒,他們四個人顯然是與仕途是絕對無緣了。 畢竟,被陛下點名過后,還想著再次出現在朝堂之上,或者是朝廷的為官者隊伍中,這種可能性簡直是太小了。 何況吏部尚書就在此坐著呢,他又不是瞎子,難道看不出來陛下雖然表面未動怒,但心里已經對這些出自五姓七望的士子們不滿了嗎! 護子心切的蘇瑰,頓時在李弘說完后,立刻起身離座,跪地求情道:“陛下,臣管教無方,所以才致使陛下如此動怒,逆子不懂陛下之愛民如子、以天下蒼生為重之己任,加之……” “蘇瑰,你剛才沒有聽到刑部尚書說嗎,刑部今年統計的州縣沖突案件中,大部分都有豪門顯貴、朝臣宗親的影子在里面嗎?而且越是繁華富庶的州縣,發生沖突、刑事案件最多的地方卻是多聚集在酒樓、茶肆、名勝風景處,當然,還有最為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是與女人有關?!崩詈胝f到最后的時候,眼神則是看向了跪伏在地的四個人。 特別是當李弘說完最后一句話,那跪在蘇瑰身后的四個人當中里的杜閑跟崔永珂,則是雙臂一軟,整個人直接趴在了地上,就像是犯了羊角風一樣,在地上不受控制的全身亂顫。 “你也不用替他們辯解,也不用替他們開脫,朕也沒有打算治罪他們的想法,大唐向來崇尚言論自由,從不會在乎他人在背后對朝廷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朕有自信,相信那些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大浪來。當然,你這個身為父親的,未能好好管教,那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私事兒,朕更不會橫加干涉?!崩詈胗迫坏睦^續說道。 而一旁的李令月在聽到李弘的話后,不滿的抬起頭瞪了一眼大唐皇帝,臉上埋怨的表情一覽無余,毫不掩飾,像是在質問她皇兄:“你既然不治罪,也不干涉人家如何管教自己的兒子,那你把三省六部這些尚書,大張旗鼓的弄過來干什么?就是為了不計身份的給他們區區四個士子一個解釋?” “陛下可曾是吃虧的主兒?你先稍安勿躁?!卑准兛粗盍钤乱酒鹕?,急忙從身后按住她的肩膀,在耳邊輕輕說道。 李弘看著一直跪在地上請罪的蘇瑰,再看看坐在其他在座的神色凝重的十幾人,打斷蘇瑰的請罪話語繼續緩緩說道:“不治你們的罪,是因為你們原本便無罪可治,并不是因為朕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所以今日與皇妃、公主沖突一事兒,朕不會跟你們計較?!?/br> “多謝陛下寬宏大量?!碧K瑰立刻打蛇隨棍上,不等李弘說完,立馬急急跪在地上謝李弘。 而李弘在被他打斷后面的話語后,也并沒有生氣,反而是繼續輕松的笑了下,等蘇瑰一連跟后面的四人,謝了自己好幾遍,終于不再言語的時候,頓了片刻才繼續說道。 “朕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就謝恩,不過也罷了,朕就給你個定心丸吧,你的官職沒人會動,你依然還是你的京兆府尹,畢竟你又沒犯什么罪。但你身為朝廷重臣,明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屑太乙城、國子監等等行為,卻不加以管束,甚至不像你的兒子說明太乙城、國子監對大唐江山社稷的重要,究其原因是你也不懂其中的重要性,還是你也不屑太乙城、國子監對朝廷的貢獻?” “罪臣心里自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乙城、國子監對我大唐江山社稷的作用,即便是之前有所懵懂之處,今日聽了幾位尚書的稟奏,臣心里已經是完全明白了,深知太乙城與國子監,為我大唐的強盛與繁榮,帶來了什么樣的重要影響力。所以還請陛下切勿怪罪罪臣以及罪臣之子,他們不懂國子監、太乙城的重要作用,臣即日起便會……”蘇瑰跪在地上,額頭上汗如雨下,就連地板都被汗珠子打濕了大片。 “那倒不用了?!崩詈胙鲱^嘆口氣,想了下說道:“大理寺、刑部、御史臺,即日起監管他們四家……哦,應該是三家?!?/br> 李弘拿過吏部尚書遞過來的紙條,看著上面京兆府尹蘇瑰、洛陽丞杜審言、以及大理寺少卿崔融的名字,而后說道:“即日起,嚴禁蘇瑰、崔融、杜審言三人家里用跟太乙城、國子監有關聯的任何東西,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柴米油鹽等等,但凡是跟太乙城,國子監有關聯的,一律不準用。既然認為太乙城,國子監無用,那么就讓他們試試,撇開這些東西后,他們是不是能夠做到真正的心懷天下,為民祈福的壯舉吧,朕拭目以待?!?/br> 第891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 但凡與太乙城、國子監,甚至是與李弘為太子之后衍生出來的,在大唐之前不曾出現的任何事物,都被列入到了名單當中。 而在所有的事物當中,在座的十幾人,瞬間能夠想到的便是如今已經完全滲入到了生活常態中的那些器物,但更讓他們感到心驚的,則是陛下最初,還在孩童時就已經研制的香水、香皂等等,包括太乙城內,對于布藝的加工,以及稱之為紡織機這個新鮮事物制造出來的布匹。 總之,當人們在細細的琢磨著這條陛下親自對蘇瑰、杜審言、崔融三家下的禁令時,不由得冒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的把這些東西都禁止了,他們現在都不敢往下想,蘇瑰他們三人的日子,以后到底該怎么過! 畢竟,太乙城、國子監這些年,特別是太乙城,基本上已經改變了整個大唐上至陛下、皇后、皇室宗親,朝臣、豪門,下至百姓、富商大賈的日常生活,如果把這些全部禁止,他們真不敢想象,到底自己該怎么過回以前的生活。 人都是如此,當一件東西看似可有可無的出現在生活中時,人們并不會覺得它的作用到底有多重要,但當就是這樣一件不起眼的物件猛然間消失在日常用度中后,人們才會發現,這件事物原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竟然是如此的不可缺少。 “陛下……”吏部尚書姚崇從議事廳走出來后,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是一下子便明白,陛下的旨意一下,對于蘇瑰等人的生活,這可是災難性的打擊跟生活質量的倒退。 “怎么?是想求情呢,還是也想試試?”李弘一臉輕松,身后的溫柔等人,則是一臉的眉飛色舞。 原本在幾女看來,陛下饒恕了他們的罪行,等于是在委屈了她們幾人后,也是變向的像五姓七望以及天下文人雅士的一種妥協,但萬萬沒有想到,最后陛下竟然來了這么一招釜底抽薪。 “不論是五姓七望,還是一些天下持傳統為傲的士子文人,不都是無限的緬懷以我當太子之前,即他們口中,所謂的大唐禮樂崩壞前的世道嗎?現在正好,就讓他們去除掉這些禮樂崩壞的過程中產生的這些東西,讓他們回到從前,回到他們心中所謂的大唐盛世試試,是不是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般好?!崩詈刖従徢靶?,身后自然是少了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臺三人。 李弘的旨意一旦下了,那么,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臺便得立刻執行,何況,在他們三人看來,陛下此舉,完全比用其他手段打壓那些文人雅士跟五姓七望要高明的多。 讓他們去切身體驗,在失去了所謂禮樂崩壞的這個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各種物品后,給予他們向往的境地后,是不是真如他們那些人嘴里所向往的那般,是一個安居樂業的盛世世界。 姚崇苦笑了一聲,而后緊跟著李弘的腳步說道:“臣也不無法一時想清楚陛下此舉到底是對還是……不對,但此舉是否會落人口實,會否因如此禁令,而有損陛下之圣明之威?自然,臣對于陛下此舉決計是拍手稱贊,畢竟,朝廷如果一味的不去理會他們攻訐、污蔑太乙城、國子監等,雖然說如今他們影響力極其有限,也不過僅限于他們各自的家鄉,但畢竟還是有一些影響力……” “沽名釣譽,假裝禮賢下士,而后繼續讓他們不分青紅皂白、不問是非緣由的攻訐朝廷嗎?今日可以是公主跟我的皇妃,下一次,恐怕就該直接攻訐我了,所以啊,沒必要為了一些虛名,而讓他們繼續掌握主動,既然我無法治罪于他們,既然他們向往當年的世道,我就還以他們想要的世道。我真就想看看,到底是時代的進步發展、為國利民重要,還是他們抱守的禮與德重要。朕、從來不曾反對過禮與德的重要,從來未曾看輕禮與德對我大唐百姓的教化,但凡事兒也該有個度了,如今我們的禮與德已經足夠多了,冗長的禮儀已經讓人們不厭其煩了,為何就不能讓這些變得人性化一些?簡練一些?難道就非要守著傳統,在百姓的生活中,占據著絕對的地位嗎?難道百姓的溫飽,孩童天性的綻放,真的沒有禮與德重要?”李弘站在京兆府的門口,扭頭看著身后的一眾人說道。 隨著時代的進步、事物的發展,歷史在漫漫長河中滾滾前行,掠過五代十國而后繼續追溯,你會發現,人們在生活趨于穩定,溫飽解決之后,便開始再次從傳統的禮儀上下功夫,開始向一種變態的行為發展著理學。 就如同飽暖思yin欲一般,跨過大唐這個時代,在最為富裕的南宋,理學的出現究其緣由,到底是為什么? 南宋物質的豐富,完全不亞于如今李弘治下的大唐,在人們溫飽安康解決后,禮、理這一個學問再一次被放大,再一次被儒學大賢拿出刷存在感。 “滅人欲、存天理?!痹诶詈肟磥?,完全就是一種畸形的,變態的,桎梏人性、奴役人性最大的犯罪! 小到一個個體,大到一個民族的富裕,無論是人還是國家,一旦在達到了一種飽和的狀態后,他便需要從其他方面去發泄這些快要溢出來的飽和狀態。 一個人有錢了,他絕對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里,像貔貅一樣只進不出,那樣的話,這個人絕對是精神或者是心理層面有問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富裕到錢多的不知道該怎么花時,就像南宋一般,沒有了收復中原失地的氣魄與目標,沒有了強兵興武的決絕,安享現狀的情況下,在經濟產量快要占去整個世界七成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發泄這種超量飽和的狀態,于是朝廷開始無所事事的再次正視起了理學,從而變態的奴役一個民族千年。 明治維新讓倭國富裕了起來,從而拉開了與大清之間的差距,明治維新富裕后的一個小小島國,在飽和的狀態下,用侵略來發泄他們的飽和,從而使得他們更加的富裕,但卻發泄出了他們飽和到極其變態的危險。 然而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倭國,在經過經濟高速的發展后,他們衍生出了什么?愛情動作片,以及如今人們都認為的變態民族! 在戰敗投降,被剝奪了所有權利后,倭國能夠做的,便就是埋頭發展經濟,從而讓一切走向世界,而內部也在越發富裕的情況,開始向變態民族華麗變身。 而且這還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帝,時不時給倭國放血,以防它撐死的情況下,都變得越來越變態。 而今如果大唐也長此以往下去,自己就像是一個守財奴,做著四海升平,錢多的不知道該怎么花,天天看看國庫里刺眼的銀子,早晚有一天,大唐就將不南宋或者倭國的后塵了。 所以李弘寧愿國庫一紋錢沒有,也不能讓國庫變得充盈的,天天愁的錢不知道該怎么花好,于是便開始在人身上做文章這種可怕的后果出現。 李弘知道,自己如此分析南宋理學的衍生,或者是明治維新后的倭國,都是以偏概全,不過是一己想法罷了,但在他看來,理學的衍生,以及倭國的變態,與民族在飽和的狀態下,無法找到發泄口,必然是有著很大的關聯,不是全部,卻是其中之一的重要因素。 禮部尚書看著李弘那有些不悅的臉色,越過前面的幾人走到李弘跟前,行禮說道:“陛下自然是不在乎那些宵小之徒如何看待,但天下百姓何止千萬,如果陛下自降身份而如此對待朝臣與朝臣宗親的士子,這對我大唐也是一種傷害,臣以為陛下可暫時不必改變旨意,但期限是否能夠從一年改為……” “為什么要改?我給他們絕對的言論自由,給予他們、也給予朝廷時間去檢驗,到底是百姓的溫飽與江山的穩固重要,還是他們的禮與德重要。我就是想看看,在他們失去了豐富的物質之后,是否還有心思去琢磨人性,去琢磨那些冗長到只有他們能夠自圓其說的禮德?!崩詈胍粨]衣袖,而后邁步走下京兆府衙門的臺階,在花孟等人的服侍下,準備登上馬車。 上官婉兒、溫柔以及白純,包括李令月此時已經鉆進了寬大的馬車里,李弘按著花孟的肩膀準備登車,扭頭看了一眼行禮恭送的眾人,卻是停下了動作。 “我只信奉一句話,而且絕對是一位比那些文人士子眼中的圣賢,還要圣賢的人說的一句話?!崩詈胝驹隈R車前突然說道。 “還請陛下告知臣等以此解惑?!倍Y部上訴急忙問道。 不光是馬車旁的眾人,全都豎起了耳朵,想要傾聽能夠讓一向狂放不羈的陛下,奉為圣典的話語,就是連馬車里的溫柔等人,也是停下了對剛才議事廳李弘決策的議論,豎起了耳朵靜待著李弘到底信奉哪一個先賢的哪一句話。 面對著眾人期待的眼神,李弘堅定的一字一句地說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br> 第892章 興慶宮 金錢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種類的新鮮事物,戰爭也同樣有這樣的功能,能夠在人類的進步發展史上,為人類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傷痛。 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就像戰爭在發展科技的同時,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金錢在使人類進步的同時,也同樣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比戰爭更為殘酷。 在人類的進步歷史中,特別是在近代工業史上,人類飛速的發展前進,我們只看到了對人類利大于弊的產物,但卻忽視了更多由歐洲、西方國家研制出來的,對人類完全沒有利益的產物。 如今所謂西方的禮儀在中國大行其道,而我們華夏民族留下來的禮儀,在浩瀚如煙的歷史中,卻是被慢慢的遺忘,被封存在了歷史的河流當中。 這并不能夠證明西方的禮儀就有多么的尊貴,或者是多么的適合華夏民族,而是因為,華夏民族的禮儀在與西方禮儀的并存中,我們的禮儀,永遠是把人的思想跟靈魂捆綁在一起,從而使禮儀并非是個人素質的體現,而是一種他人意志的枷鎖,套在了我們的身上。 以別人的意志為載體,以他人一番解釋來當成我們自身的素質與禮儀,顯然,在歷史的長河里,想要永遠的流傳下去,難度比起西方的個人素質禮節,有著巨大的差距。 同樣,當歐洲文明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敢于探索、勇于創新、不怕失敗的品質,讓他們在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同時,創造出了更多有利于人類的科技。 而反觀整個華夏民族,在所謂讓國人自豪的四大發明后,我們能夠拿得出手的還有什么?何況,就算是四大發明這個說法,竟然還是由英國人艾約瑟提出,后被中國歷史學家常用。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河流中,平均下來一千年才能出現一種可以影響世界的發明,這種算法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極其荒謬的。 但更令我們感到悲哀的是,在我們一直口口聲稱的四大發明是由英國人先提出的時候,我們卻還能想起華夏民族的傳統中提出來的: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書五經等等。 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財富的富裕是人類科技進步的基礎,但眾多的因素當中,禮與德卻是桎梏我們創造發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