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節
“嚴查謀害同窗之兇手!” “請求太子殿下為國子監、弘文館冤死學子作主!” “不畏權貴,誓將兇手繩之以法!” 宣政殿門口一浪接一浪的學子高呼聲,聽的李弘是渾身舒泰,大呼過癮。 屏風后面的李治跟武媚面面相覷,借這些學子之口置晉陽王氏與死地的手段他們知道了,但這樣子在宣政殿門口喊口號是幾個意思?是不是以后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些學子什么時候變得如此巍然不懼了,什么變得這么大義凜然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得罪五姓七家的后果? 一帝一后眼中意味分明,這不用說,肯定是有人教唆的!至于是誰,不用猜都知道! “陛下、皇后……”一個宮女突然間出現了武媚跟李治身后,欲言又止道。 武媚心里沒來由的警鈴大作!一旦宮女或者太監欲言又止、神色為難,那么就是只有一件事情發生了,那就是皇子或者宮女又搗亂了。 李弘長大了,現在不會如此了,何況人在朝堂之上呢。那么難道是李令月? “說,何事兒?!蔽涿哪X門子上條件反射的出現了黑線。 “回陛下、皇后,公主跟殷王(李旦)都在學子之列……” “胡鬧!這肯定是李弘的主意,我敢肯定,這事兒絕對跑不了他!”武媚氣的蹭的從椅子上起身,卻被李治拉住了手。 “讓宮女去把他們抱回后宮就是了,你如今出去又有什么用?”李治笑著勸說道。 “也是,趕快去把他倆抱回后宮去。等下朝了看我怎么收拾他!”武媚氣呼呼的再次坐下,小兔崽子作死你這是! 小胖子李旦跟李令月歲數相近,歷史上李旦也是登基之后,對李令月特別寵愛,以至于導致后來的公主干政。 如今小胖子跟李令月,也是高舉拳頭,跟著人家弘文館、國子監的學生不明所以的大喊大叫著,神情不像是來討伐王氏,倒像是參加有趣的集會。 只是還沒有過完興奮的集會隱,就被宮女太監從身后偷偷攔腰抱走了。 朝堂之上自然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場景,索元禮像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從頭到尾,甚至都不用狄仁杰提問,便把所有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 王源在一旁聽的渾身顫抖,而且索元禮所說之言,雖然都是事實,但顯然索元禮也為了給自己開脫,除了把實施殺人一事兒攬到自己身上外,至于如何謀劃、誰出的主意等等,都被安在了罪魁禍首的王源跟王義方、孔志約三人身上。 不得不說索元禮識時務,就是在這個時候,他也要把曹王李明跟千金公主摘得干干凈凈,甚至說出了兩人俱都不知情的口供。 但對于私鑄舊錢之事兒,就算是想要往自己身上攬,面對狄仁杰手里的證據,索元禮也是無能為力,何況學子之死,就是因為私鑄舊錢而引起的。 狄仁杰問、索元禮答,史官坐在一側奮筆疾書,門口的弘文館、國子監的學子側耳傾聽,待王源老眼一閉,回天乏力的突然間暈倒后,門口的學子終于爆發出了歡呼聲。 “臣等恭賀殿下,為國子監、弘文館學子沉冤昭雪?!敝袝≈袝?、門下省侍中看著一個御醫救醒了昏迷的王源,立刻同聲呼道。 而剛剛清醒的王源,聽到此話差點兒一下子又昏厥過去。 孔志約跟王義方面如死灰,國子監、御史臺顯然都不會放過他們,特別是御史臺,在王義方的欺上瞞下之下,李嶠到現在才知道王義方對自己一直是陰奉陽違。 鴻臚寺卿與禮部共掌國子監、弘文館,在眾臣恭賀李弘之后,兩人走出來恭恭敬敬的做表面文章請罪。 門口的學子并未散去,他們都在等著看,晉陽王氏的家主王源,會以什么行事從宣政殿被押解出來,而且已經有人開始議論紛紛:“百年世家不過如此,原本以為的正人君子,竟然私鑄舊錢欺騙朝廷謀取暴利,真乃無恥之人?!?/br> “晉王王氏既然會如此,恐怕其他幾個世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對啊,說不準他們都是一丘之貉,掌控著中正制的門閥舉薦資源,肯定是行不正之風了?!?/br> “嗯,有道理,其實現在不過是只有王氏案發才是,以后還得遠離這些世家豪門?!?/br> “沒錯,今日弘文館大學士以王源之孫冒名頂替他人,就足以說明其他世界肯定也會如此做?!?/br> “不過讓我高興的是,此案經過太子殿下過問,恐怕如今的科舉制度便會公正嚴明起來,不會再有不正之風充斥于科舉上了?!?/br> 隨著這些學子的討論聲漸漸遠去的,則是王源蒼老的背影,以及孔志約、王義方幾人神情如喪家之犬的背影,他們甚至連辯白都放棄了。 這并不是說他們不想辯白,而是他們很清楚,在如此鐵證之下,想要辯白不會有人聽的,何況面對的還是手段凌厲又狠辣的太子殿下。 李弘冷冷的望著王源的背影離去,心里已經開始惦記下一個目標,門閥舉薦如果不徹底鏟除,天下寒門士子的出路,就將會永遠都有一道道的坎橫在面前無法跨過,所以斗倒一個王氏絕不是他的終極目標。 晉陽王氏被自己當成了第一個目標,除了他們暗中幫助李忠與自己做對外,讓他心中對王氏多了幾分警戒之心,勢必要除掉王氏之外。 還有就是晉陽的地理位置過于敏感了,畢竟,大唐可就是從那里起兵的,如果不能把晉陽控制在手,那么一旦給了王氏機會,說不準到時候倒霉的就是自己。 朝堂之上眾人都是若有所思,四姓六家開始思考著自己的處境,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則是需要他們仔細斟酌了。 今日王氏被懲治,雖然是因國子監、弘文館學子之死因而起,但也說明了,朝廷對于他們的深深忌憚,對于他們的抑制之心從未停過。 這對其余幾家敲響了警鐘,也讓他們開始不得不去選擇以后該如何面對朝廷,是不是還要拿出高人一等的階級身份,是否還要因為自持身份,甚至不愿意與皇家結親! 曹王李明對于李弘對他的不聞不問更是心中忐忑,到了現在,李弘依然沒有給自己定論,而自己如今站立在朝堂中央,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無論是私鑄舊錢還是新錢,在我大唐都是重罪!因怕事情敗露而殺人滅口,自然是罪加一等!此等禍國殃民之賊首,當該交給大理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我大唐開國至今不過五十余年,先輩們用獻血與生命、用他們的智慧與謀略才換取了如今我大唐的四海升平、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任何人膽敢禍亂朝堂,觸犯大唐律法者,都將會受到嚴懲,無論你是誰!就算是義陽公主、高安公主也一樣,沒收其全部舊錢,絕無兌換!所以,任何人不要因為自己的私欲,而斷送了你們父輩用獻血跟生命為你奮斗而來的榮耀!”李弘神色肅穆,靜立在朝堂之上,望著皇親貴胄、達官顯貴跟功勛豪門等,一字一句地說道。 用義陽跟高安堵住了這些人的嘴,而后再敲打那些想從大唐身上謀取私利的豪門勛貴、門閥世家,以此讓他們明白,大唐朝廷不是傻子,絕不會讓你們白白那私鑄的舊錢來兌換。 “遼東、云中、安西、甚至還有西南的六詔,他們都是我們潛在的敵人,我們還沒有強大到讓他們真正的屈服,如今他們不過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強大才暫時屈服,如果我們故步自封、我們停滯不前,我們享受如今的盛世安穩,早晚有一天,他們會把手里的戰刀再次對準我們砍下來。到時候,你們有何面目面對先輩們打下的基業?我們拿什么來與他們對抗?世間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只有努力的向前,我們才能一直強大!文安天下、武定乾坤,無論是文人士子、還是府兵武將,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誰人如果敢造次文重武輕的觀念,也同樣將會受到嚴懲!”李弘的目光再次掃過世界門閥,因為他們的存在跟舉薦,自然是造就了想入朝為官的文人士子重文輕武的緣故。 如今自己點同文官、武將都乃是股肱之臣,便是希望接下來,能夠開始真正的把大唐的府兵制度平穩的過渡到募兵制。 畢竟如今的府兵制已經是強弩之末,能夠提出的有效戰斗力則是越來越低下,如果再不施以整改,不用吐蕃他們動手,大唐王朝自己就先會收縮地域,以圖以緊缺的兵力固守關中了。 李治、武媚從屏風兩側緩緩走到殿前,在禮官嘹亮的聲音響起后,李弘與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侍中以及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包括鴻學大儒和門閥世家,開始躬身向大唐的皇帝跟皇后行禮。 第322章 百官之首 李治與武媚掃視朝堂,一龍一鳳威嚴無上,大唐皇家的威儀與高貴,被兩人體現的淋漓盡致。 “草菅人命、私鑄舊錢謀取暴利,實乃十惡不赦,晉陽王氏如此禍國殃民,完全是咎由自取。不過令朕欣慰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功勛豪門,都能夠站在朝廷的利益處著想,特別是太子殿下,與大理寺卿狄仁杰聯手查明此案、緝拿罪魁禍首之人,居功至偉。朕也在此告誡其他世家,如太子所言,不要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賠上你的父輩們用獻血與生命,奮斗而來的榮耀功績?!崩钪纬谅曢_口說道。 眾人聽著李治的話語,心思卻已經開始在琢磨,看來太子殿下被封尚書省尚書令一職是勢在必行啊,雖然以前因避諱先帝曾擔任過而不再設此職,但如今如果由太子殿下擔任此要職,恐怕便不會有人說三道四、橫加阻攔了吧? “曹王李明私鑄舊錢,至今不知反省,削去你爵位,貶為庶民,千金公主任由家奴草菅人命,謀殺國子監、弘文館學子,加上私鑄舊錢之罪,也當削去其公主稱號,貶為庶民?!崩钪慰戳艘谎鄄芡趵蠲?,此刻正在瑟瑟發抖,神情恍惚,已經失去了反抗的意志。 自從曹王李明與千金公主進獻術士為他看病,被李弘拆穿那些騙人的把戲后,李治就開始看曹王李明跟千金公主不順眼了,今日逮住李弘為他創造的這么好的機會要是還不利用,他這個皇帝真的就可以直接禪位于李弘了。 李弘聽到此處大出一口氣,曹王叔的下場如何他倒是不關心,他只關心的是千金公主的下場,父皇如今貶她為庶民,那么她引薦的薛懷義等面首,以及索元禮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最起碼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自己不用再為此事兒cao心了。 整個宣政殿上的文武百官,聽的自然是清澈明了:太子殿下沒收義陽公主、高安公主之舊錢,畢竟她們二人沒有私鑄舊錢,所以無法治罪,何況太子殿下沒收了她們四十余萬貫錢作為懲治。 而現在陛下又把曹王李明、千金公主,因私鑄舊錢之事兒貶為庶民,給予懲治。 兩計殺威棒便如此揮出,陛下與太子配合的是相得益彰,極為默契。 而兩人的舉動都是在告訴那些手持舊錢之人:皇室之人都處置了,那么接下來的無論是達官顯貴、功勛豪門該如何處置舊錢,此刻就成了燙手山芋了,一兌一顯然是不可能了,除非你想帶著自己的氏族步入晉陽王氏的后塵,被皇家按進爛泥里再也洗不去身上的污濁。 無論是李治還是李弘,都意識到了經過今日這聲勢浩大的朝會后,文武百官變得比以前要聽話多了,至于緣由,肯定是有些人手里也同樣持有舊錢罷了。 所有人被皇帝跟太子在朝堂之上連削帶打,此刻早已經不敢像從前般在李治面前還敢叫屈幾聲了。 所有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思,要么思考著以后這些舊錢該如何兌換,要么像那些清正廉潔的官員一樣,開始思索接下來是不是該是陛下晉封太子殿下為尚書令了! 果不其然,就在朝堂出現片刻的沉寂后,李治的聲音莊嚴的響起:“正朝綱、明法紀,綿延大唐百年基業、開創大唐繁榮昌盛。自當年先皇任尚書令至繼承大統以來,尚書省尚書令此職,因避諱先帝曾任此職,因此擱置其職不得他人擔任。然、今日太子李弘平安西、收吐蕃、吐谷渾,震懾吐火羅、白衣大食等數番邦,令其不敢窺伺我大唐疆土,此功績可媲美先帝。朕……今日任太子李弘,即日起擔任尚書省尚書令、安西都護府大都護、京兆府府尹,去其戶部尚書一職,由尚書省尚書令選拔賢才擔任戶部尚書一職?!?/br> 李治回蕩在朝堂之上的余音未落,宣政殿內就發出了陣陣吸涼氣的聲音! 四姓六家、功勛豪門、皇親國戚的臉上神色是喜憂參半,每個人都清楚,太子殿下一旦擔任尚書省尚書令,就意味著大唐上下事無不總,任何事情他都有權利過問了。 尚書令一職果不其然還是被太子殿下擔任了,文臣武將的心頭不由自主的冒出這么一句話。雖然知道太子殿下自從安西征戰回來后,早晚會任尚書令的,但當親耳聽到從陛下口中任命后,所有人還是不由自主的感到了一股震撼。 尚書省尚書令的權利有多大?這是在場的每一個人心里都清清楚楚的! 如果單論品級,自然是無法與超品級存在的太子殿下相比,畢竟整個大唐只有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四人是沒有品級的,他們是不需要列入品級的,也是被人們視之為超品的存在! 但論到實權,東宮的權利較之尚書省可就是連比都沒得比的資格了,東宮看似如小朝廷一般,任何機構都與皇宮一樣,但那只是為了歷練太子而存在的存在,能夠真正行使的權利,基本上沒有。 除了在太子監國期間,東宮官員才有機會稍微被三省帶著發揮下政治才能,而余下的時間,那就是陪太子讀書似的,更像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 但如今太子殿下擔任尚書省尚書令,可就是意味著太子殿下如今掌握了真正的權利,總攬全國大小事務,手中的權利只有皇帝一人比他大了。 正二品的品級比正三品的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侍中都要高出兩級,自然是比他的兩個手下,尚書省的從二品左右仆射也要高出一級,真正權利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能夠比尚書令更高的品級存在:從一品、正一品,無非都是太師、太傅、太尉、司徒、司空、親王、公主,可這些人都是名義上的品級,是完全不可能參政議政的,都不過是名譽罷了,沒有任何真正的實際權力。 如果說還能有比尚書令更大的品級,而且還有真正實際權利的,那就正一品的“天策上將”這一職位了,而這一職位,也是在先帝太宗李世民擔任后,從此空缺,不曾給予任何人擔任。 從皇帝陛下從容淡然的笑容中,眾多官員跟勛貴豪門,包括皇親宗室,都不由自主的在腦海里想到:“恐怕天策上將一職,早晚陛下也會授給太子殿下來擔任吧!” 李弘聽到父皇的晉封令后,雖然說也早就知道這一天會到來了,而且前幾天在母后的宮殿內,父皇都親口跟自己說了。 但當在宣政殿朝堂之上,聽到父皇親口宣布后,李弘還是不由自主的,心神感到一陣一陣的恍惚跟激動。 “這可是尚書令啊,是連父皇都沒有擔任過,而是由被后世成為千古一帝的皇爺爺擔任過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曾在設過的職位,如今真正的被自己加冕在身了!自己擔任此職,真的能夠像皇爺爺那般英明神武嗎?真的能夠率領大唐走向更高的輝煌嗎!” 李弘傻愣愣的張大嘴巴看著李治跟武媚,腦袋此刻一片空白,只是在突然間接受到武媚那滿腦門子黑線時,才清醒過來,自己還沒有領命呢。 “兒臣領命,兒臣定不辜負父皇與朝堂同僚、天下百姓之期望,兒臣愿為我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崩詈牍硇卸Y說道。 過完今年元日才滿二十歲的太子殿下,年紀輕輕立下蓋世偉業、又創陛下所不能,極其罕見的擔任了先帝擔任后不再設職的尚書令! 朝堂之上散朝二字在禮官嘹亮的聲音響起后,李治跟武媚便微笑著離開前往后宮,現在他們不宜留在這里,今日怎么著也得讓李弘高興高興才是。 新任尚書省尚書令,接下來恐怕朝堂之上的群臣恭賀,就得讓他李弘忙活一段時間了,而且還有勛貴豪門、皇親國戚等人也要向他恭賀呢。 “臣……下官……” 在帝、后離開后,第一個向李弘表示恭賀的裴炎就卡住了。 剛才只顧著震驚跟思索問題了,如今搶的第一個恭賀太子殿下,卻忘了琢磨一下該如何自稱了! 稱臣吧,太子殿下剛被陛下晉封為尚書省尚書令,成為了百官之首,你稱臣是不認同太子殿下擔任尚書令嗎? 稱下官吧,太子殿下這一層無法讓人無視的身份又在那里擺著呢,難道你裴炎只認尚書令不認太子殿下? 狄仁杰呵呵一笑,走到跟前拍了拍裴炎的肩膀,輕松說道:“裴大人,同在朝堂,太子殿下如今加封尚書省尚書令,乃為百官之首。我等如何自稱,自當是根據事由來決定,如若是朝堂政事,自然是該自稱下官,如果不是關乎太子殿下掌管的尚書省、六部之政事,我等就該稱臣,如何?” “懷英所言極是。殿下,剛才是臣思慮不周,還望您贖罪?!迸嵫卓吹降胰式茌p松寫意的神情,頓時也跟著放松了下來,笑著說道。 第323章 逍遙游 李治加封太子李弘為尚書省尚書令的消息如長了翅膀似的,大半天的時間就已經在關中各地四散流傳,中書、門下起草奏折,正式由皇帝陛下簽署文書,任命李弘為尚書省尚書令。 而今大唐的各個官署都已經不再大明宮內辦公,在太極宮重建后,這里便成了大唐各個官署衙門的辦公地點。 尚書省居中、中書省、門下省居左右,三個官署衙門形成了一個品字形,拱衛著身后的大明宮。而在三省前面則就是尚書省掌管的六部了。 九寺五監根據職責不同,有的已經被轉移到了太極宮的官署里,有的則還是落在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