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節
赤都松杰面無人色,他不相信自己的神,會把威力如此巨大的天雷,全部奉送給了唐人,讓唐人用來殺害他的子民。 吐蕃城頭上因為爆炸而引起的慘叫,讓赤都松杰第一次感受到了天雷的殘酷。 唐人就這么遠遠的站著,只是由大唐的太子殿下射了幾支箭矢,然后就引發了這讓人絕望的天雷。 “你是一個魔鬼,讓你的天雷停下來了,我們投降!”赤都松杰紅著眼睛。 他看到了更多的吐蕃人跑進了天雷中,而原本就在城頭上防守的吐蕃兵,此刻已經差不多全部戰死了。 敵人并未動用一兵一卒,而自己這邊的傷亡已經是數以萬計,面怕可怕的天雷,吐蕃人弱小的就像是那可憐的螞蟻。 “天雷不會停下來的,除非他累了?!崩詈腱o靜的看著前方煙塵滾滾。 他已經警告過赤都松杰了,不要讓他們圣城的吐蕃兵跑出來,否則只會引起更多的天雷。 “那我該怎么辦?應該這么祈求,才能讓天雷停下來?”赤都松杰的耳朵已經麻木了,他不想再聽見那些轟隆隆的聲音了,這樣的天雷太殘酷了,沒有人可以抗衡的。 “它就像戰爭一樣,不碰就沒事兒。但只要你碰了,就會受到懲罰。記住,永遠不要妄想為你們的兵士,選擇向大唐復仇。否則,你們只會被更多的天雷炸的粉身碎骨。你們應該選擇厚葬這些勇敢的兵士,然后放下手里的刀槍,臣服于大唐?!?/br> 這一方城門處,也不知道恒喬那二貨埋了多少炸藥,連李弘都感覺到耳膜已經快要受不了時,這才真正的歸于平寂。 人間煉獄般的城門口,瓦礫遍地,殘垣斷壁跟吐蕃兵的尸體縱橫交錯,痛苦的呻吟聲在城門口這一方天地此起彼伏。 而城內不到一里的地方,早已經被夷為了平地,索性并沒有太多的普通百姓受到傷害。 赤都松杰看了看一臉悠閑自在的李弘,然后發瘋了似的沖回到城門處,嘴里用吐蕃語嗚哩哇啦的吼叫著。 聲音痛徹心扉,帶著絕望與無助,而后緩緩的跪在了城門口。 一行人簇擁著吐蕃贊普芒松芒贊,穿過城門口還未散盡的灰塵,腳步沉重而又緩慢,每一個人的表情都是充滿了深沉的哀傷。 “臣芒松芒贊恭迎大唐太子殿下?!泵⑺擅①澮膊贿^比李弘大五六歲,但看起來好像已經快要三十歲了。 李弘策馬揚鞭,糧票仿佛也知道自己是勝利的一方,前題耀武揚威的彈起,然后嘶鳴一聲,這才馱著李弘,踏著小碎步,緩緩的走到了城門口不遠處。 跪在地上的數十人,每一個的腦袋都伏在地上。 而芒松芒贊在吐蕃大相嘎爾贊卓,跟副相查莫的陪同下,跪在了最前方。 三人仰視著踏馬而來的李弘,眼神中流露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情緒。 “戰爭的結束,意味著和平的到來。大唐會一如既往的與你們世代友好,并承諾,會為你們派來大唐最好的工匠跟先生,一同為我們吐蕃的富有而努力?!崩詈胱隈R背上,接過象征吐蕃贊普權利的印璽。 而這一方印璽,其實在吐蕃人眼里,并不是很被看重。 他們更加看重的,則是苯教高僧對于吐蕃贊普的認同跟忠貞,而高僧的舉動,也左右著民心。 這也是祿東贊在松贊干布死后,為何沒辦法廢掉孤兒寡母,自己當贊普的原因。 神權一旦大于王權,往往只會興盛了教會,愚昧而又被蒙蔽的百姓,依然不過是權利之中的附屬品。 但如今苯教在吐蕃,依然是深入民心,不但是百姓之精神,而且還是王室成員、達官貴族的精神支柱,想要一下子讓苯教從權利的中心退出,李弘也沒有好的辦法辦到。 何況,如今的吐蕃,在自己進入后,不會是真正的被大唐占領,而不過是強權介入。 看看是不是以后能夠慢慢的分而化之,慢慢的能夠通過戴至徳等人的教化,抹掉吐蕃身上的神權印記。 布達拉宮遠遠望去,完全沒有走到跟前的時候,能夠給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要大。 芒松芒贊跟嘎爾贊卓兩人為大唐的太子殿下,一左一右的扶馬至布達拉宮山腳下。 跪在兩側的吐蕃大臣們,一個個如喪考妣,神情漠然。 原本以為他們已經足夠強盛,強盛到足可以利用唐人不善于高原作戰的優勢,而永久的立于不敗之地。 但最終,他們竟然迎來了一場潰敗,決堤般的大敗。 芒松芒贊跟嘎爾贊卓同樣神情漠然,陪同著李弘走在眾吐蕃大臣中間,緩緩的向前走去。 山腳下的臺階處,在吐蕃久未露面的圣救度佛母文成公主,在當初兩個陪同她,下嫁到吐蕃的宮女攙扶下,正靜靜的站在那里,看著一臉冷峻的李弘緩緩走過來。 “老身文成見過大唐的太子殿下?!蔽某煽粗詈?,冷著臉作勢要下跪。 “姑姑不可,如此豈不是折煞侄兒了?!崩詈敕瓡兡槹?,臉上原本冷峻的神情,眨眼間換成了柔和的笑容。 “老身如何敢受的大唐太子殿下自稱一聲侄兒,您這才是折煞老身了?!蔽某晒魉﹂_李弘伸過來的手,帶著兩個宮女,一步一個臺階,開始往上面的紅宮行去。 “老太太脾氣漸大,是不是在你們這里,你們沒把她照顧好???親侄子來了,竟然都不說表現的高興一點兒?!崩詈朊穷^,如今能夠還有心思打趣的,恐怕也就是他一人了。 文成公主并不是大唐皇帝的親生閨女,雖然同樣是皇家宗室的公主。 文成公主到底是誰的閨女?李弘原本也并不清楚,直到吐蕃攻破吐谷渾后,吐谷渾王奴曷缽攜著弘化公主來到大唐,求助李治出兵助其復國時,李弘才從他母后武媚那里得知。 雖然史料并無記載,多猜測是江夏郡王的女兒,但經過武媚的證實后,李弘心里才徹底相信了,文成公主便是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 所以,這也是為何當初下嫁時,是由江夏郡王李道宗送她而來。 此時的文成公主,年紀比李弘的母后武媚還要小上一歲,如果李弘敢在武媚跟前稱呼文成公主老太太,想必又會少不了一頓毒打。 但不可否認的是,吐蕃這里確實不養人,整的四十五歲左右的文成公主,跟六十七歲的老太太似的,就差手里拄著拐棍兒,彎著腰再咳嗽兩聲。 “姑姑等一下啊,侄兒扶您上去,正好您帶侄兒參觀一番?!崩詈攵つ樀墓Ψ?,連武媚都是手下敗將,更何況是剛剛被破了國的文成公主。 文成并不理會他的叫喊,繼續悶頭在兩個宮女的服侍下,緩緩的一步一個臺階往上走。 “姑姑,聽說這布達拉宮可是松贊干布我姑父,為迎娶您時,特意下令修建的。您最近是不是信佛???要不這樣吧,過兩天我派人從咱們大唐給你運幾個和尚過來,我覺著吧,咱們大唐的佛法怎么著也比這里的佛法適合您的胃口吧?要不行,我再給您從這里建個道觀,您要是覺得和尚不對胃口,就找咱們老李家的道教看看,兩個倒換著來,別膩了……” “胡說八道,你當這信佛、尊佛、崇佛是你在長安城,領著你那幾個不成器的弟弟吃酒樓不成,還合胃口?合什么胃口?在你母后跟前,你也是如此說話嗎?”文成公主實在受不了耳邊的蒼蠅編排佛法了,再任由那張小嘴說下去,誰知道還能編排出什么來。 “嘿嘿,姑姑,您看,當初您們把我弘化姑姑的吐谷渾給破了,人家不也是沒找您麻煩,也沒有記恨您不是?何況侄兒這次前來,不是說來耀武揚威的,是真正的幫助姑姑您的?!崩詈胪崎_了一邊宮女,自己二皮臉的強行拽過文成一只胳膊攙扶著。 而跟在文成與李弘身后的嘎爾贊卓與芒松芒贊,特別是赤都松杰,眼珠子瞪的差點兒掉地上,然后被他自己踩上一腳。 眼前這個臉皮堪比城墻厚度的少年人,真的是剛才在圣城門口,一言不合就引發天雷,把邏些城一邊的城門,頃刻之間炸的灰飛煙滅的大唐太子殿下嗎? 第217章 文成公主 芒松芒贊跟嘎爾贊卓滿臉不可思議,呆呆的看著李弘摟著圣救度佛母的肩膀,站在紅宮的廣場上感嘆道:“嘖嘖,這布達拉宮真是不錯啊,那邊就是傳說中的金頂群嗎?這里是不是真的跟迷宮一樣,走進去沒個熟人帶著,就會迷失方向,然后就走不出來了?” “如果真能讓人迷失方向,我就先把你扔進去,把你這個小魔王困在里面,讓你無法禍害我吐蕃百姓?!蔽某晒魅斡衫詈霌е约旱募绨?,沒好氣地說道。 看著自己的孫子芒松芒贊跟吐蕃大相,戰戰兢兢,謹慎小心的站在那里,等待著勝利者的發問,心頭更是堵得難受。 李弘毫不為意,他才不會在乎文成說的話,依然站在紅宮的上方,打量著整個邏些城。 整個邏些城仿佛都被他踩在了腳下,一排排房屋整齊的排列著,但與之相悖的是,城中的百姓正在慌亂的奔走,甚至是開始往城中的幾個地方聚攏著。 “看來還不錯,咱們唐人的進駐,并沒有引起太多慌亂?!崩詈胛⑿χf道,絲毫不在乎被他炸毀的那邊城墻處,不時傳來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你是聾子嗎?聽不見我吐蕃百姓在那里哭喊?”文成公主甩開李弘摟著她肩膀的手臂,伸出手像武媚一樣,揪著李弘的耳朵往那炸毀的城門處望去。 “戰爭就是這樣,對吧?!崩詈肜碇睔鈮?,見文成公主松開手后,緩緩走到了芒松芒贊跟前。 吐蕃的贊普,在文成公主下嫁到吐蕃后,就開始請大唐的皇帝為吐蕃的新贊普冊命。 而芒松芒贊被立為吐蕃贊普,還是李治為其冊命,冊封為吐蕃贊普的。 不過這些都不過是一個形式,真正說了算得,還是人家吐蕃。大唐得到的,不過就是一個榮譽上的冊命形式。 如果真的能夠像上一世那樣,或者像吐蕃的神權一樣,對于吐蕃贊普的冊封,有著絕對的權利跟影響力,那才叫真正的控制了吐蕃。 而這,也是他李弘,想要在攻入邏些城后,希望能夠做到的,立一個傀儡般的贊普為大唐所用。 但他也知道,如今這樣的想法并不現實,因為文成公主絕對不會答應。 這個在吐蕃享有著至高無上聲譽的大唐皇室宗親,如今可是一心都在吐蕃上。 作為吐蕃的圣救度佛母,她是絕對不會答應自己的。 太宗皇帝病逝后的第二年,松贊干布也便跟著魂歸極樂。 這不知道是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兩個在各自國家,都有著非凡功績的英明君主,像是相約好了一樣,各自留下了一個前程似錦的國家,前后相隔不到一年,便一同進入了極樂世界。 “當初我父皇冊命你為吐蕃贊普,可沒有想過你會違抗我大唐的旨意,不顧大唐反對而侵入吐谷渾。此事兒,身為贊普的你,是不是應該給大唐一個說法兒?”李弘看著芒松芒贊,勝利者的姿態一覽無余。 芒松芒贊跟他的父親一樣,都很高大、威猛。 芒松芒贊咬了咬嘴唇,艱澀的開口道:“當初是吐谷渾犯我吐蕃在先,并不是臣有意挑起事端?!?/br> 李弘低頭笑了笑,嘆口氣說道:“當初我皇爺爺拒絕了你們求親我文成姑姑,于是你們便認為是吐谷渾從中作梗,從此懷恨在心,并開始對吐谷渾用兵?!?/br> 李弘踱步在紅宮廣場,嘴里輕輕的繼續說道:“貞觀十四年,弘化姑姑下嫁吐谷渾,貞觀十五年,文成姑姑下嫁你吐蕃。到如今已有三十年的時間,文成姑姑的下嫁,我大唐為其置辦了豐富的嫁妝:釋迎佛像、金玉書櫥、各類經卷、食物烹計、綢緞墊被,各種工匠跟技術,包括我們大唐的醫術,還有我大唐適合你吐蕃栽種的蔬菜等等。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不是文成姑姑,為你吐蕃帶來了這些大唐的先進文明,恐怕你們吐蕃百姓,一逢天災人禍,你都得領著你的子民吃土了吧?” 李弘殺人誅心般,每一字每一句,都不光戳在了芒松芒贊的心上,讓其臉上陣陣青紅,極為尷尬。 更是讓嘎爾贊卓跟文成公主,同樣是一臉的難堪,神色陰晴不定。 “我大唐有句俗話叫:‘斗米養恩、擔米養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就是說,在人為難的時候,我給人很小的幫助,助其解燃眉之急,人家會感激我。但如果我一直繼續這樣幫助下去,當我有一次因為其他原因而無法幫助他時,他就會記恨我,并且記恨一輩子。再直白一點兒,就是我養了一頭白眼狼!與其這樣,不如扼殺!免得到時候記恨我,背后捅我刀子!”李弘云淡風輕地說道,但卻讓人感到一股nongnong的殺意。 “嗷嗚……”白起跑到李弘跟前,輕咬了下李弘撫摸它頭顱的手,以示抗議。 剛一跑上來就聽見有人拿自己做比喻,而且還是反面典型,這必須得反駁。 立在廣場上的眾吐蕃大臣、還是嘎爾贊卓、或者是芒松芒贊,此時被人指著鼻子罵其乃不懂感恩的小人,但卻無法反駁,不由得都尷尬的低下了頭顱。 文成公主默不作聲,靜靜的看著從容不迫、一身霸氣的李弘侃侃而談。 大唐有此太子,真是大唐的福氣啊。此子之雄才大略,要比他那父皇強上不知道多少,直指先帝當年的齊天霸業。 “所以說,人要懂得知足,更要懂得感恩。當年皇爺爺能夠力排眾議,同意下嫁文成姑姑,給你們吐蕃帶來經久不息的繁榮昌盛。那么……我李弘也照樣可以違天背地,憑借我大唐的鐵騎,讓你們繼續回到吃草的時代!” “李弘,你真當老身不存在如何?這里是吐蕃,并不是你大唐的長安城,豈能任由你在此大放厥詞!”文成公主寒著臉,冷冷地說道。 雖然李弘說的都是事實,但事情的緣由,真如李弘所說的那么簡單嗎? 自己進入吐蕃已經三十余年,如今早已經是與吐蕃共存亡。 當年為何自己被下嫁吐蕃?說白了,自己不過就是吐蕃與大唐之間,兩者錯綜復雜的背景下的犧牲品! 而如今吐蕃興盛,自己被吐蕃人膜拜、封神。 確實是當年自己從大唐帶來的一切,改變了吐蕃貧窮的局面,奠定了自己在吐蕃人心里的尊貴地位。 但經過李弘的嘴里說出來,不知不覺的卻變了味道,仿佛這些人都是一些豬狗不如的反復小人。 “大放厥詞?難道我說錯了嗎?如果不是您的下嫁,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文明,他們懂得如何燒炭?他們懂得如何冶鐵?他們懂得如何毛織?而他們非但不知道感恩,卻拿著我大唐的文明,用來傷害我大唐的百姓!侵占我大唐的國土!我又有何不可站在這里質問你們!”李弘豁然扭身,看著顫抖的文成公主,大聲地吼道。 “你到底想干什么?如今你也為你的百姓復仇了,吐谷渾也還給你們了!而我吐蕃死在了你手里多少人?四十萬的生命,被你在吐蕃一年多的時間,由西向東,由東向西的殺了一個來回,死傷近三十萬人,還不夠賠償這幾年吐蕃犯的錯誤?”文成公主看起來楚楚可憐,神情之間有些哀傷。 不知道是因為吐蕃百姓的死亡而哀傷,還是因為她的大好年華,付諸給了極西、極高之地的吐蕃。 如今驀然回首時,才發現,在吐蕃與大唐錯綜復雜的背景下,自己作為一個政治犧牲品,進蕃、住蕃、守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