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但那個仿佛不該是人間有的炸雷,卻讓戰爭的天平飛快的往一片傾斜。 朗日松贊的戰死,也讓吐蕃上下大為震動,一時之間,整個圣城人心惶惶。 有些人開始已經向贊普請求跟唐兵請和,并愿意放棄吐谷渾之地,以此來表達最大的善意。 而以嘎爾贊卓跟吞彌桑布扎為首的,祿東贊時期的臣子,卻希望借此機會,為祿東贊復仇,更希望傾所有兵力,把唐兵趕出吐谷渾之地。 嘎爾贊卓陰沉著臉走進布達拉宮,這次不是他主動過來覲見,而是芒松芒贊贊普緊急召見自己。 待他來到紅山之頂,象征著吐蕃最高權力的宮殿時,一向與他要好的吞彌桑布扎、赤桑揚頓挫、還有賽當松頓等人已經早早的來到了這里。 一個穿著尊貴贊普服飾的少年,看見嘎爾贊卓快步走進,立刻從椅子上起身,不顧其他臣子的側目,同樣快步走下來。 拉住嘎爾贊卓的手急急問道:“我們的大非川真的丟了嗎?” “是的,贊普,吐谷渾之地如今已經被他們占領了?!备聽栙澴可裆珡碗s的看著少年芒松芒贊,艱難地說道。 話音剛落,整個布達拉宮的紅宮里,一下子氣氛變得壓抑起來,眾多臣子臉上同時露出失望,甚至是絕望的表情。 原本以為他們已經學到了大唐所有的先進知識,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跟大唐兵抗衡了,卻不想人家進入吐蕃如入無人之境。 而且整個攻勢勢如破竹,竟然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從吐蕃境內的最東面,一直跑到了最西面,然后前后夾擊朗日松贊。 芒松芒贊呆呆的松開了嘎爾贊卓的手臂,喃喃說道:“唐人為什么會有天雷?威力為何會如此巨大,就連我們最強壯的勇士,都沒有辦法活著回來。難道真的是神在幫助唐人,放棄了我們嗎?” 嘎爾贊卓看著芒松芒贊,緩緩的扶著他的手臂走到王座前,讓芒松芒贊坐下。 寂靜的紅宮中落針可聞,一片死氣沉沉的壓抑。 戰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天赤七王如今已經全軍覆沒,朗日松贊也已經戰死,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跟唐兵在馬上廝殺,就被天雷炸死了。 他們不是死在唐兵手里,而是死在了神的天雷下,因為神在幫助唐兵。 而現在,吐蕃四十萬大兵,只剩下圣城內的十五萬大軍,其他兵馬,不是被炸死在吐蕃境內,就是被炸死在了大非川境內。 嘎爾贊卓安慰的拍了拍芒松芒贊的肩膀,扭過頭看著一個三十來歲的青年人說道:“阿史奴,你知道唐人為什么會有天雷嗎?那個神秘人有說起過嗎?” 阿史奴一身吐蕃服飾,頭發也按照吐蕃人的樣子,在帽子外面露出了一圈小辮子。 看著嘎爾贊卓詢問的眼神,腦子里回憶著他與大唐神秘人的一切,慎重地說道:“回大相,沒有聽那個神秘人說起過,但是只知道太乙城很神秘,連他都不是完全清楚里面有什么?!?/br> 神秘人便是大唐的前太子李忠,而李忠為了保險起見,一直以來,讓吐蕃所有知道自己存在的人,稱呼自己為神秘人。 這些年通過阿史奴,他往吐蕃送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與吐蕃王室的關系極為要好。 而且他與嘎爾贊卓等人,成功的避開了文成公主等人的懷疑,也一直讓他的身份,在吐蕃只限于少數的幾人知曉。 也正因為他的謹小慎微,加上多年來他對李弘的了解,所以他這幾年的小動作,一直讓李弘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在暗地里跟自己做對。 包括水泥等等,都是他暗地里為吐蕃人私運的,他知道一定會被李弘查到,但他卻是一直執著于此,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私運水泥來轉移李弘的目光。 然后借此機會,看看是不是能夠查到,太乙城的藥膳房,到底在進行什么驚天秘密。 好不容易偷的機會,終于從藥膳房里悄悄運送了一點兒東西出來,在與吐蕃聯系后,因為事關重大,李忠甚至都沒有通過阿史奴,而是直接與祿東贊聯系。 嘎爾贊卓知道,父親肯定知道些什么,不然的話,也不會這次親自去玉門關接貨物了。 但卻沒有想到,還是被唐人發現了,最終命喪回來的路上。 祿東贊的死,讓嘎爾贊卓很難過,他憑借直覺,感覺父親這次親自去大唐玉門關接貨物,恐怕就與這天雷有關。 赤都松杰聽著嘎爾贊卓與阿史奴的說話,臉上表情從一開始的希冀,再到平靜,都被嘎爾贊卓一一看在眼里。 嘎爾贊卓知道,自己坐上大相后,赤都松杰一直都很不滿,一直希望能夠取而代之。 但他不相信,赤都松杰會跟大唐的李忠一樣,成為唐人安排在吐蕃的眼線。 赤都松杰待兩人說完話,從兩側人群中走出來,對著芒松芒贊行禮,然后對著嘎爾贊卓跟副相行禮,說道:“贊普如今已經成年了,我們或許可以像偉大的松贊干布贊普一樣,派遣使節去大唐求親,以此來說明我們的誠意?!?/br> “那我們死的那么多勇士又該如何?前兩年求親已經被拒絕了,這一次再去求親,他們會同意?”副相查莫看著他問道。 “前兩年他們當然不會同意,因為我們打敗了吐谷渾,唐人會認為我們在示威,如果他們那個時候答應求親,會讓其他人認為是屈服于我們。但如今他們戰勝了我們,他們是上國,自然會同意的。至于我們死的那么多勇士,唐人有句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要給我們英明勇敢的贊普一些時間,我相信贊普一定能夠帶領我們奪回吐谷渾?!背喽妓山苜┵┒?,絲毫不害怕副相查莫。 祿東贊一死,原本是查莫被任命為大相,但在嘎爾贊卓從吐谷渾趕回來后,查莫這個笨蛋,竟然自愿讓出大相的位置給嘎爾贊卓。 這讓赤都松杰感覺像是受到了侮辱,畢竟,在他看來,所有人都沒有比他更有資格擔任大相。 除了這個比他還要有威望的查莫,但查莫卻因為祿東贊的二兒子嘎爾贊卓回到吐蕃,便自動讓出了大相職位,這是查莫故意給他難看。 嘎爾贊卓看著赤都松杰,他的提議很誘人,如果能夠為現在的贊普,求的大唐的一位公主做吐蕃的贊蒙,最起碼大唐就會對他們少了很多敵意。 而且自己也可以像父親一樣,輔佐一個有著唐公主做贊蒙的贊普,這樣豈不是像是繼承一樣,可以給吐蕃帶來更大的好運? “穆赤贊、聶赤贊也死在了天雷之下,我們如今已經沒有了與大唐相抗衡的實力,唯有養精蓄銳,耐心蟄伏,等待東山再起?!备聽栙澴靠粗⑺擅①?,鄭重地說道。 “這些事情要不要問問奶奶?或者是征詢下‘古辛’的意見?”芒松芒贊看樣子比李弘要大十來歲。 但實際上,與李弘相比,兩人在年齡上,芒松芒贊不過比李弘才大差不多四五歲。 松贊干布膝下只有一子:芒日松贊。 但因為早死的緣故,所以在松贊干布英年早逝后,吐蕃的贊普便成了松贊干布的孫子,芒日松贊的兒子芒松芒贊來繼承了。 而芒松芒贊嘴里的奶奶,便是依然還健在的文臣公主,在整個吐蕃享有盛譽的她,被人當成與松贊干布一樣的神膜拜、尊敬。 古辛,則是吐蕃的特有,相當于國師、法王之意。 因為他們信奉苯教,所以每一任贊普在任期間,都會有一個苯教的高僧輔佐贊普,但并不會像大相一樣,有著絕對的權利。 嘎爾贊卓思索了下,然后與副相查莫交換了個眼神,同意了芒松芒贊向文成公主跟法王詢問的建議。 建在紅山上高大、威嚴,氣勢磅礴、莊嚴而又肅穆的布達拉宮內,正在討論如何與大唐和解。 而罪魁禍首者,此時正騎在馬背上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功課。 “你說這松贊干布34歲死的?”李弘驚訝的問道。 “是的,大都護,絕對沒有錯?!迸嵝袃€留下了袁恕己鎮守吐谷渾,防止吐蕃再次突襲。 而他則是利用吐蕃戰敗的間隙,領著一萬人跑到了李弘的營帳前,說什么也要跟著李弘一起再次返回吐蕃。 這段時間的圣旨跟雪花似的往他懷里飛,要不是李弘身處吐蕃險地,恐怕自己早已經被陛下砍頭十次八次了。 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未能安頓,保護好太子殿下的安危。 所以如今好不容易跑到了太子殿下身邊,裴行儉是說什么也不離去了。 寧可在這里被明事理的太子殿下罵幾句,他也不想天天被那圣旨搞得心驚rou跳。 他真怕自己有一天沒死在戰場上,而是被圣旨給嚇死在了西域。 第214章 布達拉宮 松贊干布十五歲就生下了他的兒子共日松贊,而他的兒子共日松贊繼承了他的傳統,同樣是十五歲生下了芒松芒贊。 但異乎尋常的是,共日松贊與松贊干布,卻是前后死于同一年。 而那個時候,如今的吐蕃贊普芒松芒贊才兩三歲,由祿東贊輔佐著,坐上了吐蕃贊普的位置。 李弘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通,為什么祿東贊不在松贊干布死后,廢掉孤兒寡母的芒松芒贊,立自己為贊普呢。 思來想去,李弘最終只能把祿東贊不能廢掉孤兒寡母的緣由,歸結為松贊干布為吐蕃的強大做出了讓人膜拜的貢獻。 像神一樣的影響力,讓祿東贊無法找到足夠的借口跟理由,廢掉芒松芒贊。 恐怕再加上天赤七王等等其他大臣的牽制,祿東贊雖然在吐蕃權勢遮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也沒辦法公然造反。 巍峨磅礴、莊嚴肅穆的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而自從建成后,這里便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變成了吐蕃人心里不可玷污的圣地。 布達拉宮在紅山之上總共建造了,三座九層高的樓宇,共計一千間宮殿。 紅宮作為王室權利的象征,自然是被放在了最中間,兩側其中一側稱之為白宮,而另一側則是被稱之為雪城,苯教的總教便設置于此。 邏些城的地域經過松贊干布的開發,以及后來的再建造,如今在地域上的規模已經堪比長安一般大。 裴行儉隨著李弘一路行軍,行至到拱衛吐蕃圣城邏些城的七大城時,只剩下抽涼氣跟干瞪眼了。 無論是澤當城、還是桑耶、朵康等城,如今已經是焦土遍布,被炸藥洗禮的城墻依然是殘垣滿布。 吐蕃百姓無動于衷的看著大唐的軍隊經過,木然的神情里有驚嚇,有憤怒,但更多的是膽怯。 他們心里很清楚,就是這些唐人,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大城,在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堆廢墟。 處于對大唐軍隊的敬畏,特別是對于他們認知的天雷的敬畏,這讓他們看著大唐騎兵緩緩而過時,只能敢怒不敢言。 甚至一些人,為了祈禱和平,望著大唐軍隊已經跪伏在了地上。 “看見嗎?實力才是硬道理,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那么你就能輕易的征服他們,如果你的實力不夠強硬,那么,早晚有一天,他們會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對付你?!崩詈肷袂槠届o,并沒有出現裴行儉想象中的得意洋洋。 能夠在吐蕃一進一出,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壞,甚至還力助自己奪回吐谷渾,最后又毫發無傷的大搖大擺返回吐蕃。 這份膽識跟功績,可是足以匹敵先帝當年立國時的功績了。 “不知道戴至徳看到這些他會做何反應,殿下您立下如此奇功,足以媲美先帝當年之功績,使我大唐威名遠揚、萬國敬畏,保得安西都護府的百姓不被置于戰火中,想來戴至徳應該不會責難殿下您吧?”裴行儉還是有些隱隱擔憂。 雖然他不在朝堂之上,但當年太子殿下與禮部尚書之間的精彩交鋒,這幾年在大臣之間,一直是引人樂道的。 “想來不會吧,把他閑置了好幾年了,如果還是冥頑不化,那么就在這里當一輩子教書先生,以他的學問,教化吐蕃萬民吧。他不是一直標榜著先天之憂而憂不是?”李弘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今日,自己就將兵臨邏些城下,文成姑姑也不知道看到自己時,會作何感想。 而經此一戰,自己的身份已經完全暴露了。 父皇因怕自己在吐蕃有性命之憂,于是告知文成,是大唐的太子親臨吐蕃境內。 這也是為何天赤七王最后其二在自己離開大非川后,從后面包抄自己,卻不想還是撞進了黑齒常之的埋伏圈,下場與丁赤贊跟德赤贊一樣,葬身于落石堆中。 遠遠望去,邏些城最大的標志性建筑物,便是建立在紅山之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圣地,布達拉宮。 而布達拉宮這個名字,就跟這建筑一樣,一直矗立在雪山與紅山之間一千多年,直到上一世,依然是人們心中的圣地。 見識過布達拉宮的巍峨磅礴、莊嚴肅穆、帶著震撼人心的美后,你便會忘記這城內的一切其他事物。 五萬大唐兵馬兵臨城下,遠遠望去,那邏些城的城墻仿佛就像是瓦礫,沒有人在意的它的堅硬程度,每一個人都是仰望著那紅山之上的圣地,布達拉宮。 “這是需要多少的財富,才能建成如此巍峨的宮殿?”裴行儉喃喃自語,心中的震撼已經無法言表。 李弘也是第一次親眼看見,這傳承了一千多年的布達拉宮,望著巍峨的宮殿,那紅山白墻,以及中間那紅色的建筑。 像是在回應裴行儉的話語般,同樣喃喃道:“這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這是信仰,吐蕃人心中的信仰,這種傳承已經深入他們骨髓了,恐怕已經埋進了他們的靈魂深處跟血液里了?!?/br> 歷史無情的長河中,能夠不被時間打敗,不被歲月摧毀的人類偉大的建筑文明,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