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舍不得走自然什么理由都能找得來。 武大帥當年在洛平囤兵,洛平歸了馬家之后,因為要服從衛鵬的命令南下,從洛平抽調了九成的兵力,后來換防,陸續往洛平增調了許多新兵,現在訓的如何,馬維錚可以好好檢視一下。 薛琰點點頭,這是正事,“我是想著你西北家里一定也等著你回去過年呢,能早點回去就早點,別讓家人久等?!?/br> “我其實想帶你回去,不過么,”馬維錚晃晃薛琰的手,“你肯定不會樂意的,”所以他才沒有提。 薛琰點點頭,馬維錚還挺了解她的,大過年跑男朋友家里過,薛琰有些不習慣,“等以后吧,我奶奶的話你剛才也聽見了,我不想那么早嫁人,奶奶跟我娘身邊也只有我了,也想多留我幾年,反正咱們在京都也能在一起,婚不婚的,再等等?!?/br> 馬維錚嘆了口氣,有個主意正的女友,好處顯而易見,壞處也是顯而易見,“這個我會回去跟父親說的,我家里面,肯定是希望咱們能早些結婚的,華夏人不是常說的就是,先成家再立業嘛?!?/br> “可你已經立了業啊,”薛琰挽著馬維錚的手,“反正也晚了,干脆咱們就再晚一些,現在外頭亂糟糟的,而且藥廠還沒有正式投入生產,說實在的,我真沒有結婚的心思?!?/br> 她現在最關注的還是東北的局勢,死了霍北卿,到底會給時局帶來什么樣的變化,薛琰心里也沒有底??! 馬維錚心里一哂,這些都是極好的理由,但也只是理由,如果薛琰真的決心嫁他,就算是戰場上,他們也能舉行個婚禮的,“你說的沒錯,結婚的事我也不急,咱們可以再等等?!?/br> 如果她心不甘情不愿的話,這婚就算是結了也沒有意思。 …… 馬維錚到洛平來了,還住進了許家,這消息第二天就在洛平傳遍了,也因著這個原因,許家門前登時賓客如云,過來投貼子求見的絡繹不絕,吵的薛琰都想趕馬維錚住到西大營去了。 姜老太太對這個場面也挺無奈,但她不能真的像薛琰說的那樣,直接把馬維錚給攆走了,更不能直接閉門謝客,叫人以為許家攀上了高枝就不把街坊們看在眼里了,尤其現在還是要過年了,年前大家互相走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交際。 馬維錚不在,郭太太要忙著準備年貨,薛琬還得幫著姜老太太盤年底的賬目,只有薛琰長日無聊,這陪著姜老太太見客的任務自然就落在她頭上了,而且這些太太們最想見的其實就是她,以前不在意,現在誰不想趁著薛琰沒嫁到馬家的時候,續上這份香火情? 蔡家王大太太也夾在這些人中間,她再沒有當初跟著徐大太太時的志得意滿了,細論起來,徐大太太被送到莊子上,她跟許家連拐彎親戚都論不上了。 這次登門其實蔡家大爺蔡遇春并沒有讓妻子過來,而是把任務交給了老三蔡遇秋的妻子海氏,但王大太太要強慣了,怎么可能讓海三太太離了自己,單獨出現在洛平夫人太太們匯聚的場合? 何況這次蔡遇春交代的事,跟他們長房最大,她不跟著,怎么能保證海三太太全心全力? 西北軍如今地位越來越穩,前頭武大帥建的西大營也沒有取消,依然還囤著兵。 蔡遇春謀的就是給西大營送米糧的差使。 這差使就算是武大帥在時,因著馬國棟的關系也是許家的。 但這兩年許家收縮生意,賣了不少田產跟鋪面,送米糧的差使聽說要也卸下來,如果他們蔡家能拿下來,這里頭的賺頭可就大了,尤其是蔡家背后還有個福音堂,把教民捐出來的直接兌給西大營,再合適不過了。 蔡家老大蔡遇春之所以不讓老婆插手這件事,也是清楚因為侄子的婚事,王太太徹底把許家大小姐給得罪了,之后弟弟又寫信回來,不許他們再往許家跟前湊。 但這軍需的差使里頭油水太大,蔡遇春還是想試一試,而弟媳海氏是西北軍的軍眷,如今男人還在齊州沒回來呢,別說是許家人了,就是馬維錚為了安撫軍心,也會給她幾分面子的。 王大太太帶著海三太太到了許家,也沒有著急往姜老太太跟薛琰跟前湊,而是找了個不顯眼的地方坐了,聽前頭那些一心巴結的婦人們圍著姜老太太哄她開心。 這會兒白家太太正跟姜老太太花樣百出的夸著薛琬,王大太太心里噴笑,真是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個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寡婦,現在都是成了香餑餑了,白家竟然要給他家的二爺求去做填房!也真是舍得下本錢了。 姜老太太心里也惱的很,“大太太別說了,我這個侄女兒啊,已經在菩薩跟前發過誓愿再不嫁人的,我啊就打算這么帶著她過呢!” 前頭想把小兒子送上當上門女婿,現在又想娶薛琬,這白家小算盤怎么這么精呢? 白大太太尷尬的笑了笑,“哎喲,現在都是新時代了,哪還能像前朝那會兒,講求什么節烈???新政府成立的時候那報紙上不都說了,男人都剪了辮子,女人都放了小腳,還鼓勵寡婦再嫁?” 姜老太太看著白大太太露在裙邊外的纖纖小腳,“這政府要求是要求,下頭的人可不一定就要全部都聽啊,這又不是前朝時候,還留發不留頭,大太太您這雙小腳,我瞧著裹的就秀氣的很?!?/br> 白大太太只顧說薛琬的事呢,倒把自己也是個小腳給忘了,她尷尬的沖周圍的太太們笑了笑,“我這不是裹了一輩子了么?我家里的幾個閨女,就算是以前裹著的,現在也都放了,” 她語重心長地勸起姜老太太,“這女人終究還是要尋個婆家的,一個人過那不是太孤苦了?而且琬小姐還沒有孩子,將來老了可怎么辦?” 薛琰不悅的看著舌燦蓮花的白大太太,“大太太您cao的心太過了,我表姐以后的事自然有我們許家考慮,您也別替她擔心,她又不是給姓許的守節呢,我們犯不著一定要綁著人,是我表姐堅決不肯再嫁的,” 她看了一眼周圍的太太們,許家成了洛平最炙手可熱的人家了,偏人口稀少,能攀關系的也就剩薛琬了,因此打她主意的人可不止白家一家,“我jiejie是個說一不二的人,她決定的事,我們誰也左右不了,大家就不要再費心了?!?/br> 薛琰發話了,其他的人只能訥訥稱是,王太太心里嘖舌,這丫頭本來脾氣就不好,現在成了未來的司令夫人,這架勢比以前更足了,她見海三太太一直干聽不開腔,心里著急,忍不住出聲道,“大小姐說的沒錯,雖然新政府是鼓勵女人再嫁,但那也是為那些無依無靠的可憐女人著想,琬小姐跟她們怎么一樣?在老太太跟大小姐在,就不會讓琬小姐沒下場!” 薛琰這才看見躲在人后的王太太,她不悅的皺皺眉,這人怎么又跑來了? 見薛琰沖這邊望過來,海三太太忙探了探身子,將王太太擋在自己身后,“大小姐見諒,我大嫂素來心直口快,她也是一看見琬小姐就很喜歡,才會忍不住出聲的,” 三太太溫婉的笑笑,“人家不常說嘛,初嫁從父,再嫁由身,琬小姐那樣的人才品性,也不怨白大太太見了就喜歡了,就是我見了,也想多跟她說說話兒呢,不過叫我這個過來說句大實話,這嫁人再好,其實也沒有在娘家當閨女的時候好,琬小姐想在家里陪著老太太跟太太,也是情理之中的?!?/br> 她抿嘴一笑,“老太太把琬小姐當親孫女一樣的疼,能不為她的將來考慮?咱們啊,就別cao這個心了,喜歡琬小姐的,以后家里唱戲打牌的,就給琬小姐下貼子請她過去玩就好啦?!?/br> 這個蔡家三太太倒是個會說話的,誰也不得罪啊,薛琬瞇眼看著蔡家的這結妯娌,她倒不擔心蔡家還打她的主意,但這家人出手,那是必有所圖的,就不知道她們想要的是什么了? 第126章 見海三太太是個識趣的,薛琰面上的神情和煦了許多,“這位是?” 海三太太欠身道,“許大小姐可能不認得我,外子寫信說在夏口遇到過大小姐,噢,他叫蔡遇秋,在孫良江師長手下當參謀,之前我孩子小,輕易不出門兒的,我娘家姓海,外子在蔡家行三?!?/br> 薛琰當然知道海三太太的丈夫是誰,她微微一笑,“呃,原來是蔡參謀啊,我確實見過一次?!?/br> 說完便再不吭聲了,蔡家人明知道已經把她得罪狠了,還硬湊過來,肯定是有所圖,她不問,這些人也有憋不住的進修。 海三太太跟著一笑,也沒再吭聲,其實蔡遇秋已經不僅僅是個參謀了,因為在齊州之戰里敘了功,他的軍銜跟著升了一級,而且還很得孫師長的信重,這次孫良江的師補起編制的時候,就會派蔡遇秋下去當團參謀長了。 所以薛琰不再理她,她也不急,蔡遇秋在給她的信里也說了,如今西北軍氣勢如虎,早就不是當年幾家派系渾雜的野路子軍隊了,尤其是借著這次打退了東洋人,在整個華夏聲名大振,都不用他們征兵,每天都有跑來要參軍打東洋的年輕人。 這種大好形勢下,他們這些老人兒升遷的機會大把大把的,他還說了,等再調回西安時候,就想辦法把妻兒都接到西安去。 所以海三太太對長房所謀的事根本沒有多熱切,這些年她也冷眼看了,長房看著百般籌謀,其實都是在給自己那房撈罷了,他們三房要不是因為蔡遇秋在外頭搏命,估計日子也不會比二房強到哪里。 王大太太卻耐不住了,這好不容易搭上話了,海氏怎么就不往下接?“誒,論起來大家都是親戚,卻連面都沒見過,說出來大家都該笑話了,” 王大太太沖薛琰親昵的笑道,“上次過來給老太太過壽,我們佩文不太懂事,回去之后我就好好教訓她了,那孩子叫她娘給慣壞了,不懂事的很?!?/br> 薛琰瞟了王大太太一眼,根本不接她的話,親戚?徐大太太都讓走到莊子里了,她一個拐彎的親戚跑許家來論親了?“你不說我都忘了,你是我們家以前大太太娘家嫂子的表姐,我們大太太在莊子上,令姐呢?身體還好吧?還有徐家三小姐呢?我聽說她時常往你們府上去?” 薛琰原本不打算當眾打王大太太的臉的,奈何她不長眼硬往自己跟前湊,那薛琰也只能揭一揭她的短兒了。 姜老太太閑聊時提過徐家的情況,徐大太太被送到莊子里,許家跟徐家算是正式斷了親,徐申氏來過幾次,連許家的門都沒進來,后來也漸漸歇了繼續攀著許家的心思。 而跟許靜安離婚之后的徐云俏,就成了洛平城里最時髦的姑娘,不但還要去新學堂上學,還愛參加什么舞會的,成天跟洛平城里幾個出名的紈绔來往,徐申氏又管不了,徐老大偏還不去管,只說女兒受罪了,想開了,隨她去。 這陣子徐云俏不知道怎么的就跟王大太太的兒子蔡會文湊到一起去了,這蔡會文已經是年過三旬父親都當了多年的人了,竟然也口口聲聲說徐云俏才是他的真愛,兩人前些日子居然各自卷里家里的細軟,拉著手跑了! 徐申氏發現女兒留書跑了之后,欲哭無淚,只能硬著頭皮又求到姜老太太這里,希望她跟出面跟洛平的警察局說一說,徐家要告蔡家拐帶良家婦女!讓蔡家把她閨女交出來! 姜老太太怎么會管這兩家的破事,依舊不許徐申氏進門,后來徐申氏又跑到水泉莊子上找小姑,也沒見著人,反而是徐家女兒跟蔡家兒子跑了的消息傳遍了全城,成了又一個大新聞,供大家下飯。 王大太太沒想到薛琰居然連這事兒都聽說了,面上閃過一絲尷尬,但她向來皮厚,并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說云俏???唉,也怨不得貴府要休了她呢,不是我揭自家的短兒,我那個表妹真的是把孩子都教壞了!” 感覺到海三太太悄悄扯她的衣襟兒,王大太太把她的手撥拉到一旁,今天半城的太太們都湊到許家來了,她剛好把話跟大家說清楚,“我家會文也是一時被浪/蹄子給迷了心竅,其實他看中了徐云俏,直接跟我們說不就是了?一個被休了的女人,抬回來做個妾也不值什么?用得著帶著人跑了?” 不止薛琰,在座的太太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的看著王大太太,徐云俏怎么說也是許家曾經的孫媳婦,王大太太的外甥女,哪有當姨的這么輕賤的娘家人的? 王大太太卻不覺得有什么,一個叫婆家休了的女人,開油坊家的女兒,給她兒子當妾也算是正合適了,但她竟然拐走了自己的兒子,那就不可原諒了,“我已經勸過我兒媳婦了,隨他們去,我媳婦有兒有女,就算是會文不在家,她是也我們蔡家的大少奶奶,反正我們蔡家是不會認那個女人的?!?/br> 海三太太都想找個地縫鉆進去了,這是什么光彩的事嗎?你外甥女跟你兒子私奔了?而且蔡會文還不是十幾歲的毛頭小子,一個三十歲有家有業的男人,拋下妻兒跟人跑了! “大嫂,別說了,”海三太太狠狠扯了下王大太太的衣襟兒,沖薛琰笑道,“我大嫂說話不過心,她只是想將家里的意思告訴大家,如果能傳到會文耳朵里就更好了,反正會文下頭還有四個弟弟,大嫂二嫂更是連孫子都抱上了,會文要是再不知道悔改,蔡家就當沒有這個不成器的兒子!” 王大太太沒想到海三太太竟然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要擅自做主把她兒子趕出家門? 她一個老三媳婦憑什么? 就因為蔡遇秋升了官?“海紅玉,你胡沁什么?我兒子怎么了你就敢說不認他?我就知道你是個不安好心的!不過就是一個被休的賤人……” 海三太太被氣了個倒仰,她最錯的就是今天聽了蔡遇春的話,陪著王大太太到許家來了,“大嫂別說了,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揚,咱們出來的時候也不短了,” 海三太太站起身,“我們先告辭了?!闭f完一拉王大太太就要往外頭走。 這可不行,如果不把話說清楚,這些人真以為蔡家要把兒子攆出家門可怎么辦? 王大太太甩開海氏的手,“你給我說清楚,誰給你的膽子叫你說趕我兒子出門的?他是蔡家的長子嫡孫,以后要繼承家業的,是不是蔡遇秋?別以為你們升官了,就不把我們這些當兄嫂的放在眼里了,只要有我們老爺在的一天,就沒有你們三房說話的地兒!” 見廳里靜悄悄的大家都看著她,王大太太深吸一口氣,昂頭道,“我們會文不過是一時糊涂,又看徐云俏那個賤人可憐,才被她給迷了心魂,用不了多久他想清楚了,肯定還會回來的,我們會文多好的孩子,這么些年一直跟著我們老爸勤勤懇懇打理福音堂的事,整個洛平誰不夸他一句懂事上進?” 我去,三十了還“懂事上進”呢,薛琰翻了個白眼,就聽王大太太又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打的什么主意,不過就是想抓著我們會文這么一點兒錯,想鬧的我們長房沒臉,以后你們三房好揚眉吐氣罷了,呸,真是黑了心肝兒的東西,居然一點手足之情都不講了!” 姜老太太都要被王大太太氣笑了,“行了,三太太也說了,家丑不外揚,你們的家務事,還是回你們蔡家關上門好好撕羅清楚,我們沒功夫聽你們說這些,來人,送三太太跟大太太出去?!?/br> 王大太太話還沒說完呢,沒想到許家人要趕她走,那怎么可以? 王大太太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換了副笑臉兒,“哎呀老太太,我這不是叫我們家老三給氣迷了,才沒管住嘴,真的不是有心惹您生氣的,唉,這家大業大,有些人難免就起了貪念,眼里就看見大洋,沒看見我們這些當家人成天的辛苦?!?/br> 她狠狠的白了海三太太一眼,繼續道,“我們會文可是在各位的眼皮子底下長大的,從小就聽話,” 她理直氣壯的問各家太太們,“你們說說,這些年可曾聽見過我們會文一星兒半點兒的惡言?都是那個徐云俏,自從被許家趕出去,就得了花/癡病了,看見男人就撲??!我們會文真的是叫她給騙了,哼,就這樣,徐云俏她娘來跑來管我要人,我不管她要人就是仁義了!” 薛琰看著喋喋不休的王大太太,真心服氣她的腦回路,徐云俏一個離婚女,勾搭上一個有婦之夫固然無恥,但更叫人惡心的不應該是已經年過三十,有妻有子的蔡會文?怎么在王大太太嘴里,她的兒子各種好,成了被壞女人騙了的可憐人了? 難道大家還得為蔡會文掬一把同情之淚才對? 姜老太太不耐煩聽王大太太這些破事兒,“我年紀大了,耳聾眼花的,外頭的事啥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跟徐申氏是表姐妹,你們兩家的事關上門自己好好掰扯,我們這些外人就不好多插言了,” 見單攆蔡家人還攆不走,姜老太太干脆做出疲態來,“對不住大伙兒了,我這人一老啊,精神就短,不能陪大家再坐下去了,這樣吧,叫靜昭替我送送你們吧?!?/br> 唉,雖然大過年的不好稱病,但薛琰還是決定,從明天起就說她感冒了,許家閉門謝客的好,一時心軟見了一撥兒,誰知道后頭居然蜂擁而來,應接不暇了還。 見姜老太太先起了身,白太太為首的幾家太太都跟著她站了起來,就聽白太太道,“唉,本來我是約了李太太一起過來的,只是她這陣子家里也煩難,就叫我代她跟您問聲好,還說等過了年,家里請幾天堂會,到時候您跟大小姐可一定得過去!” 提起李太太,這又是一樁公案了,薛琰覺得自己走了半年,洛平這邊可也是風云變幻,新聞不斷。 薛琰都有些懷疑,蔡會文跟徐云俏私奔這事,是不是受了李家三姨太的啟發? 薛琰回來的當天,就已經聽姜老太太跟她八卦了李三姨太從李家逃走的事,據姜老太太的分析,沒準兒三姨太是悄悄找李大少爺李少謙去了。 當然,不管是不是,李家都不會承認她家姨太太跟大少爺暗通款曲,對外只說三姨太是回娘家了,其實則派人暗暗搜尋。 但洛平人也不傻,時間久了,三姨太不安于室跟人跑了的消息就走漏出來了,搞的李家人一個個灰頭土臉的,李老板更是因為這個,又病了一場。 這個瓜洛平百姓還沒有啃完呢,又冒出個徐云俏跟蔡會文跑了的大瓜來! 李家的事沒擺在明面上,所以大家也只能揣著明白裝糊涂,有瓜也只能悄悄吃,徐家跟蔡家的事,則因為徐申氏跑蔡家要女兒,王大太太跟徐申氏表姐妹互撕,鬧的人盡皆知,這陣子大家串門的時候,都不愁沒有可聊的話題了。 回來就聽了兩個大八卦,還都是熟人兒的,薛琰又從姜老太太、郭太太跟薛琬那里聽到了不同的評價,自覺年前這幾天過的一點兒也不寂寞,至于李太太無心過來串門的事,姜老太太跟她都表示不介意,薛琰還準備抽個時間到李府去一趟,再給李老板檢查一下身體,畢竟她從李老板那里可是收了不少診費的,她人不在也就算了,人回來了,該有的回訪還是要做一做的。 薛琰把人都送走了,轉身卻看到一直拖在最后的王大太太,“王太太,您這是?不認路?” 海三太太因為王大太太的一鬧,早就拂袖而去了,她已經決定了,回去就把今天的事寫信告訴丈夫,最好過了年就能到西安去,順便借這個機會,把家給分了,再不跟這些不識好歹的糊涂蟲一個鍋里攪稀稠了! 海三太太氣呼呼的一走,王大太太才多少回過味來,她只顧維護兒子了,把今天過來的目的給忘了!如果回去讓丈夫知道她把事情搞砸了,恐怕又得一場氣生。 “大小姐,我是有事跟你說,所以才特意晚走一會兒,”王大太太已經想好了措辭,“是要緊的事?!?/br> 薛琰攏了攏身上的皮褂子,并沒有請王大太太去屋里坐,“有什么事你說?!?/br> 這里穿堂風吹的人透心兒涼,王大太太羨慕的看了一眼薛琰身上的皮褂子,看褂子邊上的風毛,就知道那皮子千金難得,“是這樣的,唉,其實也是我們家老爺有件事,想請大小姐說句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