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節
未來城就仿佛是一?;鸱N,被春風一吹,立馬就燃起了燎原之火。 三個月之后,由未來城開發的網絡課堂客戶端正式上線,據未來城大數據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統計,上線當天,僅僅是華夏境內,就有七十多萬的下載量,境外的下載量比華夏稍微少一些,但也超過五十萬了,而且這個下載量還在不斷地增加。 在打通社會、經濟、文化壁壘之后,華夏同這些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合作越來越頻繁,大家幾乎都達成了共識:合作才能共贏。 自從未來城高等翻譯研究院與教育部聯手推行了那堪稱‘慘絕人寰’的英語等級考試,華夏學生的外語水平直線上升,很多高校的學生已經可以同來華夏交流的外國友人流暢交流,還可以看一些純外文的文學著作與學術著作。 那些受到漢語璀璨的外國友人也終于嘗到了甜頭,他們能夠聽懂華夏的課,還會做華夏的題目,上街買個華夏的煎餅果子都可以和老大爺老大媽砍價了大結局,上篇! 第531章向錢看,向厚賺! 不管是人還是國家,氣質都是藏不住的。 人窮的時候,哪怕穿著體面,那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頂多是衣服洗得干凈一些,頭發梳得整齊一些,但如果人有了錢,脖子上戴著金鏈子,手上戴著鴿子蛋,衣服穿的衣服也是一看品質就很好……那通身的貴氣是藏不住的。 國家也一樣,早先貧窮的時候,百姓日子不好過,基建事業也做不起來,現在國家有錢了,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公路、鐵路就仿佛演電影一樣,似乎在一眨眼間就出現了,百姓們住的房子也都修繕得更好,臟亂差的環境得到了治理與改善。 家家戶戶都有了電器,電視機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現在人們都喜歡買計算機,花很少的前連上網絡,孩子在家就能好好學習,甚至央視的節目也能用計算機看。 老年人喜歡用計算機聽戲聽評書看相聲,年輕人喜歡利用計算機聽青州港、東澳港那邊的流行歌曲,中年人喜歡利用就計算機同天南地北的網友打打紙牌、摸摸麻將來打發時間,消遣娛樂。 東粵省葉書記當初種下的那顆種子也終于發了芽。 東粵省原先只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對外貿易以及貿易管理工作,某一天,葉書記突發奇想,他打電話問蘇禾,“蘇教授,既然全國都通了網,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通過網絡來開店了?我記得你之前同我說過這個!” “由生產廠家或者一手商家供貨,省去了各種各樣的中間商,百姓們能夠買到更便宜實惠的東西,哪怕是加一些中間的配送費,最后賣給百姓的價錢也不會太貴,還能催生一個物流運輸產業,以我們東粵省牽頭,給全國的人民送去新的就業崗位,蘇教授你覺得怎么樣?” “我覺得還行?!?/br> 蘇禾隨手翻著她之前推演未來時寫下的那個紅旗本,精神有些恍惚。 蘇禾對比了一下正常的發展速度,這才發現,在未來城的推動下,華夏在民用領域節省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時間,在工業領域節省的時間更是難以估量,彎道超車的計劃已經完全實現。 葉書記又問,“那蘇教授你們未來城能不能開發一個面向買家和賣家的cao作系統,供未來城買家與賣家直接交易?” 蘇禾看到紅旗本的某一頁,她拿著電話的手都有些抖,聲音里亦滿滿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悅,“沒問題,cao作系統開發的事情包在未來城身上,我們免費開發!” 蘇禾雖然沒有親眼見過未來的樣子,但是她在紅旗本上記的那些東西可是有具體描述的: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速度發展下去,將來會出現很多個商業貿易平臺,而且那些商業貿易平臺都做得十分好,單單是納稅,一天就能納好幾個億! 蘇禾原本還有些擔心未來城的科研經費無以為繼呢,東粵省的葉書記就給她送錢來了,蘇禾能不答應嗎? 不答應她就是傻子! 兩天后,蘇禾將人工智能程序開發好的一個小型商業貿易系統程序打包好,直接遠程傳送到葉書記的郵箱里,一同傳送過去的東西還有一份使用說明。 蘇禾做事坦蕩,直接在使用說明中言明,未來城開發的這個商業貿易系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交易平臺,一部分是資金擔保平臺。 買家可以通過交易平臺購買賣家發布的東西,但是為了保證交易的公平與可信,買家匯給賣家的錢需要在資金擔保平臺上停滯一個月,如果賣家對買到的東西不滿意,可以在一個月內申請協商退款,可以收到原先匯出金額的八成。 剩余的兩成中,一成支付給資金擔保平臺,一成用來賠償賣家的損失,包括但不限于物品的損耗、來回物流費用等。 從另外一方面講,無法進行全額退款這件事情也向買家提出了‘理智購物’的要求。 剁手一時爽,缺錢火葬場。 當葉書記看到蘇禾發來的使用說明時,滿臉都是哭笑不得,他發現蘇禾真是一個人才,不管干什么事,都會想方設法地給未來城牟利,從當初東粵省同未來城共建‘國際商都’開始,到現在線上購物的推行,已經過去了六七年的時間,蘇禾依舊是初心不改。 至于蘇禾的初心是什么,葉書記可以很肯定地說——向錢看,向厚賺! …… 線上交易出現的同時,信息技術研究所與金陵可控核聚變研究所一前一后傳來了福音。 信息技術研究所數年磨一劍,將微型計算機與無線網絡密切配合了起來,成功研發出一個巴掌大小的全屏幕觸控式計算機,人們不僅可以利用這些微型計算機接打電話,還可以進行臨時辦公。 為了區別這些微型計算機與家用臺式計算機,信息技術研究所的陳大光所長親自為這種微型計算機命名,就叫手機,取自‘一只手就可以拿動的計算機’之意。 江浙省政府眼看著隔壁的破落戶省份靠著‘國際商都’建設走在了自家前面,當然不甘心,一聽到信息技術研究所有新的成果,立馬就給秦源打去了電話,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也要將‘手機’的專利轉化權拿到手,其余省份就算有心想要爭一爭,可是哪有江浙省政府舍得下本錢? 手機的生產流水線最終落戶生產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江浙省,投產三個月之后,手機正式上市,面向全國發行。 為了盡快擴大銷售量,江浙省與東粵省這兩個老冤家也開始首次破冰合作——借由東粵省開辟出來的銷售渠道銷售手機,同時將想要購買手機的人也都吸引到網絡購物這個開往敗家不歸路的車上。 經過雙方的不懈努力,初次合作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江浙省領導自以為占到了便宜,樂得好幾天都沒合攏嘴,怎知東粵省居然拿這次合作案例作為宣傳材料,輕而易舉地擴大了影響范圍,同很多省份都達成了合作,比如贛州臍橙、煙臺蘋果、川蜀丑橘、云疆菠蘿與香蕉、吐魯番的葡萄…… 葉書記還特別誠摯地給江浙省領導人寫了一封感謝信,然而江浙省領導人并不感動。 江浙省領導人悵然之余,又不得不承認,在抓住未來先機的路上,東粵省確實后來居上了。 第532章這就是騰飛的華夏! 由信息科技研究所研發的手機經過東粵省與江浙省的聯合推廣,很快就走進了千家萬戶,因為其便攜性更好、娛樂性更高的緣故,一經上市,就成為了青年人與中年人的必買品。 而對于青年人與中年人來說,手機不僅僅解決了即時通信的問題,還成為了象征個人身份地位的標識,就如同當年爆火起來的手表與鋼筆一樣。 手機的普及不僅促進了即時信息的交流,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信息革命推向了高潮。 幾乎在兩個月內,由未來城開發的各種各樣的app就齊齊上線了,與計算機對應的那些軟件自然不必多說,第一時間就在應用商城里上了架,還有網絡課堂的app也上架了,幾度登頂下載量的榜首,各種各樣新鮮的課程都在網絡課堂內上線,華夏在奔向教育大繁榮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蘇禾體內的藥靈漩渦被破,雖然看著還算健康,但是已然外強中干,她漸漸地將精力的重心從工作轉向了生活,除了定期過問一下未來城的發展情況之外,她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來陪三個孩子,她已經著手系統地教三個孩子關于人工智能程序的機密內容了。 蘇禾知道,等藥渦徹底潰散的那一天,她就會和普通人一樣死去,甚至比普通人還要痛苦一些……她可以死,人工智能卻不能因為她的離去而消失。 蘇禾也曾認真地考慮過,要不要將人工智能的程序開源公布?這個問題困擾了她許久,最終她還是決定再等等,能拖一天拖一天,拖的時間越長,華夏甩開其它國家的距離就越大,優勢也就越明顯。 不管三個孩子能不能學會人工智能程序的機密內容,她都會將人工智能程序的核心內容寫下來藏好,說不定若干年后,會有人發現她留下來的東西,將這種技術公布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