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節
賀俊剛拿起筆來,還一個字都沒寫呢,就被蘇禾給點名了,當下心中一咯噔,趕緊絞盡腦汁地想那些他從小背過的醫術,搜腸刮肚好半天,總算想到一個模糊的影子,不確定地說,“我記得好像是‘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不知道對不對?” 蘇禾伸出大拇指,“不錯,就是這句?!端貑枴防锏倪@句指的是厥陰病的治療方法,針對的就是寒濕入體形成的傷寒之癥,而《素問》里針對厥陰病也給出了治療方法——可以復興陽氣的烏梅丸。那賀俊我再問你,為什么復興陽氣要用丸藥,而不是用中醫慣用的湯藥?” 賀俊一臉懵逼,這個他真不知道。 在他看來,不管是丸藥還是湯藥,都是那些藥材弄出來的,將所有藥材放到病人肚子里,還能治不了??? 所以賀俊真的不明白烏梅丸和烏梅湯有何區別。 蘇禾微笑著搖頭,“看來賀老沒將這個本事交給你呢!” 她著重解釋道,“這是我希望你們在治療腫瘤過程中記住的第一點,用丸不用湯。按照中醫理論中的說法,護胃氣也就是護陽氣,護人體內自生的五行火氣,唯有體內火氣壯大,人才會陽氣充盈,百病全消。傷寒之癥就是因為陽氣受損,腫瘤同樣如此,而用湯藥會澆滅人體內的火氣,所以采用丸藥。聽起來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我要說,在腫瘤治療方面,丸藥的藥效確實比湯藥要好很多,你們可以嘗試著做一個實驗?!?/br> “同理,如果是因為體內火氣上盛而導致的病癥,則應該用湯藥來‘滅火’,比如黃連敗火湯……” 其他醫生紛紛記筆記,唯有賀俊手中的筆一下都沒動,他定定地看著病歷本上的空白,陷入沉思之中。 蘇禾繼續說,“腫瘤患者體內的寒濕之氣極為頑固,大多數人的寒濕之氣已經入了三陰焦,極難根除,胃氣是人體內抵抗寒濕之氣的最后一道屏障,若是胃氣護不住,那各種各樣的腫瘤就會在人體內自由瘋長,當然,寒濕之氣最多的器官臟腑內最容易被寒濕之氣扎根?!?/br> “寒濕之氣還有一個特點,我之前提到過——瘀滯?!?/br> “若是將人體內正常運行的氣血陽氣比作是清水溪流,那寒濕之氣就是黏稠的泥漿,不容易流動,它每運移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癥,只有徹底侵占掉那個地方之后,這些寒濕之氣才會轉移陣地,向其他臟腑運移。放到腫瘤研究中,這就是腫瘤的擴散與轉移過程,實際上是寒濕之氣已經瘀滯到了一定程度,不管到運移到那個器官,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br> 蘇禾將目光移向病房里的病人,見那些人個個都是臉色蠟黃,目光渾濁,嘆一口氣,道:“我先給你們說一道方子,對于所有腫瘤患者都有大用處的方子,不過我只說藥材配伍,每種藥材需要多少的劑量,這還需要你們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搭配?!?/br> 蘇禾指著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道:“你們看這位老人家,雖然無法進食,但是腹部卻是鼓脹的,她的神情倦怠,我在這兒站了好一會兒,都沒有見她挪動過手腳,很明顯就是乏力之癥,王醫生,我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位老人家在還能勉強吃一些東西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便溏或者是便秘的癥狀了吧!” 突然被點名的王醫生愣了一下,疑惑地問,“便溏是什么意思?老太太住院前沒有便秘,而是拉稀了,據說一天能拉好幾次?!?/br> 蘇禾無奈扶額,哭笑不得地解釋,“便溏就是拉稀的意思……” 其它醫生也一個沒憋住,直接笑了出來,就連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太太也跟著咧嘴笑,唯獨王醫生羞紅了耳根,醫院的院長也老臉燒紅,他之前可是信誓旦旦地同蘇禾說各科室都十分注重醫護人員的中醫學習呢,結果轉眼就鬧出這個笑話來,這不是打他的臉嗎? 蘇禾收斂了笑容,“不論是腹部鼓脹、體倦乏力亦或者是便溏便秘,都是胃部衰敗的表現,證明胃氣已經很弱了,若是不及時鞏固胃氣,補充胃氣,怕是這老太太最后不是因為腫瘤喪命,而是因為胃衰竭而喪命?!?/br> 一聽到‘喪命’兩個字,咧嘴跟著笑的老太太瞬間閉上嘴,滿臉都是驚恐。 蘇禾用大拇指按了按老太太鼓起來的肚子,問賀俊,“針對臟器的衰敗,用什么方劑比較合適?” 賀俊稍作猶豫后,篤定都說,“理中湯?!?/br> 蘇禾點頭,看來賀淳風給賀俊打下的根基不錯,沒有向張慶民對張青霉那樣,完全由著張青霉的興趣愛好來,明明張慶民老先生自己是搞中醫研究的,結果張青霉卻跑去大洋彼岸搞了西醫研究,當時的張青霉以為中醫就是‘人血饅頭’,故而對中醫避之不及,到了現在,她卻有些怨張慶民沒有讓她一開始就學中醫,害得她現在害得捧起醫術來重新學。 為了和蘇禾保持一致的研究方向與統一的研究步調,張青霉已經快將張慶民老先生大半輩子收藏的醫術全都搬到她在清大的實驗室了,一有機會就捧著那些醫書死磕,斗志昂揚,只是不知道能夠堅持多久。 蘇禾對賀俊的回答十分滿意,她說,“沒錯,臟器的衰敗就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不過我們之前也說過,治療胃氣虛弱最好不要用湯藥,所以我建議將理中湯換成理中丸,而且還需要借用中醫的轉化之法,因為脾胃屬土,火不生土,就應當稍微變更一下藥方,將傳統的理中丸改成附桂理中丸。 “再因為病人腹中的寒濕之氣太盛,尋常配方與尋常劑量的附桂理中丸怕是奈何不了那些濃濁的傷寒之氣,所以應當在附桂理中丸的原有配方里加入蒼術、藿香、白營蔻仁、佩蘭、砂仁等藥材,而且因為我們要補胃氣,木不疏土,所以需要加入生黃芪、桂枝尖,再將附桂理中丸的原有藥材加入進去,治療胃癌所需要的第一種必備藥丸就做好了?!?/br> 第417章不是三年,是三個月。 大佬指點的機會實在來之不易,京城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的醫生聽蘇禾說出了完整的藥方,趕緊動筆開始記錄。 蘇禾想了一下,問賀俊,“賀醫生,賀老應該教過你給藥材配伍的方法吧,我雖然給了你們藥方,但是該怎么判斷才能下出適合的劑量,這還需要你們考慮。賀醫生家學淵源,多幫忙盯看著一些?!?/br> 賀俊點頭,問出自己的疑惑,“蘇國手,胃氣不足應當用附桂理中丸來調理補足,可是調理到什么水平就算補好了呢?總不能一直都補吧?!?/br> 是藥三分毒,賀俊有些擔憂他在藥物療程上無法做到合理把握。 “這個是你多慮了,脾胃虛空本就是華夏人的通病,正常人都應當服用一些附桂理中丸,更何況是病人?附桂理中丸幾乎沒有毒副作用,可以一直服用下去,就算腫瘤得到控制,那也應該繼續服用一段時間,不但可以鞏固胃氣,還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濕之氣?!?/br> “人體內的寒濕之氣就如同是扎根在大地上的樹木,想要動搖它很難,但如果將它的根基動搖之后,想要連根拔起也就沒什么難度了。兩張藥性較強的方子下去,多上幾次廁所,人體內的寒濕之氣就能去個七七八八?!?/br> “大醫張景岳說過,‘人之飲食在胃,惟速化為貴,若胃中陽氣不衰而健運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則其化必遲,食化既遲,則停積不行,而為酸為腐……必漸至中滿痞膈泄瀉等癥。豈非脾氣不強,胃脘陽虛之病,而尤認為火,能無誤乎?’” “胃氣不足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那就是‘反酸’,放到西醫理論上講,這就是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無法將人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正常消化掉??梢栽O想一下,那些食物如果放到空氣中,用不了兩天就霉變了,放到胃里也是同樣的道理,霉變后的食物是什么好東西?自然百病出現,腫瘤只不過是各種病癥中比較嚴重的那一種罷了?!?/br> “你們需要記住,所有的腫瘤患者都會出現脾胃陽虛的癥狀,應當放在第一步做的就是用附子理中丸補脾陽,扶助胃陽,盡早消除體內的寒濕之氣,若是能扶正胃氣,消除體內的寒濕之氣,就等于是斷了腫瘤的根基,不但不會擴散和轉移,已經生成的腫瘤也會自行萎縮收斂?!?/br> “人一身的能量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得,而胃氣又是克化食物的必不可少之物,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不管腫瘤生長在哪個器官上,也不管治療方法是用中醫理論還是西醫理論,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應該在不傷胃氣的基礎上進行?!?/br> 蘇禾的話擲地有聲,她扭頭見王醫生正對著剛剛記下來的那個藥方不斷計算藥物的用量,草稿列了滿滿一張紙,索性從王醫生手中將那張紙拿過來,將所有藥物所需的劑量全都寫上去,同王醫生解釋說,“不用計算的那么復雜,附桂理中丸只是基礎藥,其實是有一個通用標準的?!?/br> 蘇禾將寫好的劑量遞給王醫生,道:“你們可以傳閱著看一下,附桂理中丸因為對普通人也有用,其實可以直接制成標準藥丸,就和百疫消一樣,到時候只需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一次性服用多少藥丸就好了,我給你寫的這個方子目前只適用于這個老太太,換到其他人身上,劑量可能有點大?!?/br> 京城第一人民醫院的院長靈機一動,插嘴問,“蘇國手,既然你說這些藥丸可以和百疫消一樣,制成標準藥丸,那你看制藥的事情能不能交給未來城去做?等未來城將藥丸制成之后,我們直接從未來城批量購入就可以了,到時候還可以派我們的醫生去各省市的醫院帶著未來城制好的藥物去坐診交流,一來是可以擴大未來城的盈利,二來也可以擴大我們醫院的影響力?!?/br> 蘇禾對這醫院院長見縫插針的能力是打心眼里佩服,不管什么時候,也不管什么情況,只要遇到合適的機會,都會盡全力去爭取,京城第一人民醫院本身就十分有名,再加上這么一位努力上進的醫院院長,想不出名都難。 若是放在三十年后,在這位醫院院長的帶領下,未來城絕對可以成為國內知名的網紅醫院,廣告鋪天蓋地那種。 “可以倒是可以,百疫消的生產線上已經磨練出許多熟練的工人來,我也準備在清大放一些科技儀器研發的科研項目下去,只不過從制藥設備的研發到藥物生產,這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緩沖,這段時間里依舊需要腫瘤科的醫生自主配藥?!碧K禾回答道。 醫院院長想了想,試探著問,“從制藥設備的研發到藥物生產,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蘇禾伸出三根手指,沉吟說,“研發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有點長……” 醫院院長的心頓時就涼了一截,悵然若失地說,“三年啊……想要研發一套設備,三年時間確實不算長,但是對于我們、對于病人來說,這時間卻有些長了?!?/br> 蘇禾愣了一下,她什么時候說需要三年了? 核心部件她親自解決,制藥設備的設計圖她也已經畫出了雛形,只要將這個項目交托出去,找人去跑跑腿,采購定制一下零件就可以把儀器做好了,哪里用得著三年? 三個月都是她保守估計的時間! “不是三年,是三個月?!?/br> 蘇禾糾正道:“之前我和清大的學生們研發過一個儀器,在國際上應該屬于一流水平,從設計到研發完成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那個儀器設備里需要用到的技術可比這制藥設備需要的技術難多了,到新一年的元旦之前,這臺設備儀器肯定能夠投入生產使用。清大是國內頂尖的工科高校,你們應該相信清大學子的能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