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話說,過年是真的慘啊,像我,每回都遇到催婚_(┐e:)_ 65、第065章 第065章 正月里, 吃食生意一貫熱火得很, 鹵rou店這邊是跟著農貿市場一起開的,畢竟城北這塊終究有些偏僻了,比不上縣中心地段。 好在,農貿市場一開門,人流就會源源不斷的過來,考慮到還沒出年關, 買個菜的同時順便帶半斤一斤的鹵rou回家, 給家里人添些油水解解饞,是再好不過的了。 唐嬸兒自然忙活得很, 也虧得年前農貿市場門口那家店已經退回去了,仍然是兩家店,因此還算忙得過來。 再說了, 對于做生意的人家來說, 越忙越有錢,越忙越帶勁。 他們一家子是邊忙活邊高興, 可也有人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年前, 方老板是最早離開的, 他是考慮到強龍不壓地頭蛇, 再說也可以換個地方重新來過,因此早早的就退避三舍了。除了他之外,還有好幾家賣熟食的,賣小吃早點特產品的,也紛紛在過年前終止了合同。 其實對于這年頭的人來說, 合同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多半人不太明白合同代表的意義,面對農貿市場管理方強行終止合同,也沒有應對的法子。當然,就算到了后世,租客也永遠是處于弱勢的,退一萬步說,哪怕房東再仁義,也不過是多補一個月的租金罷了。 盡管這些店紛紛易了主,可對于顧客們來說,感觸卻并不深。 想也是,天天來買白菜蘿卜的人有,可每日里不間斷往熟食店跑的卻是一個都沒有。再說了,哪怕是熟客好了,發現雇工換了人,也不可能立刻反應過來的,畢竟他們是沖著吃食來的,又不是沖人的。 因此,農貿市場剛年后開始營業的第一天,搶下諸個攤位、店鋪的新老板們,賺個缽滿盤滿。 可惜好景不長。 新院子的位置好??! 距離農貿市場也就幾十米,而且恰好在公交站后面。 這年頭的公交站可不能跟后世比,統共也就巴掌大點兒的地方,豎了個鐵牌牌,上面只用油漆刷了三個字——公交站,旁的類似于途經的站點名之類的,全都沒有。至于供乘客休息的長椅、擋雨擋太陽的遮陽棚,更是天方夜譚了。 就算這樣,也架不住來來往往的乘客不斷。 擱以前,縣里的公交車是不到城北的,這不是農貿市場太火爆了嗎?去年年初開辟了新的路線,早先只有從城東到城西的雙趟車,后來又添了從城南到城北的雙趟車,這兩條路線都會經過百貨商店所在的商業街,等于就是把整個縣用十字相連。 路線少,就代表能做出的選擇就少,恰逢冬日里,只要是手頭不算緊的,都會選擇坐車出行,畢竟小縣城里的公交車便宜得很,哪怕是從始發站到這邊,也才兩分錢,要是中途上車的,只需要一分錢。 唯一的問題就是,縣里不光是公交路線少,連公交車本身也少得可憐。 等車本來就無聊,冬日里冷得慌,乘客們自動自發的往唐紅玫家前的門面房里鉆,哪怕沒打算買東西好了,起碼店里暖和呢。 唐嬸兒樂呵呵的招待著客人們,她并不介意人家進門取暖,橫豎進來了就會忍不住的,畢竟門面房不大,冬日里空氣很難流通,那可真的是滿屋rou香。 掐著時間,唐嬸兒還推出了鹵蛋,將家里老舊的煤餅爐拿出來,調成小火,上頭駕著個鐵鍋子,里頭滿滿當當的全是鹵蛋。 按說鹵蛋這玩意兒,涼著吃才好,可誰叫現在是冬日里呢?聞著店里的鹵rou香氣,看著鍋里鹵蛋冒著白煙,再瞅瞅掛在店鋪墻上的價錢牌,進屋取暖的乘客們分分鐘改變了立場,成了格外捧場的食客。 不光唐嬸兒這邊生意興隆,隔壁三家也一樣。 就像她先前考慮的那樣,把其他幾間鋪子賃了出去,那幾家倒是做到了不跟他們家重疊,或是賣rou丸子湯,或是賣烤紅薯、烤玉米,還有一家賣的是日常的雜貨,類似于醬油米醋糖鹽這種。 盡管并未做任何的廣告宣傳,這邊一排的四間門面房還是引起了站在公交站等車的乘客們的注意。 農貿市場那邊,熱鬧了一天后,才第二天就發現生意冷清了不少。 那家人是屬于家里出了個能耐的,然后帶領著全家致富奔小康。而那個所謂能耐的,就是去年下半年從別的位置調撥到農貿市場,主管全部事務的領導。 管這一攤子的,不一定是個大領導,事實上人家在縣政府里根本就說不上話,可架不住縣官不如現管。 新官上任三把火,人家一眼就瞧出了即食店的利潤,大手筆的絕了原攤主、店主的路,將自家親戚捧上了位。 那人還算有點兒腦子,知道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只選了五家下手,挑的還全都是沒啥后臺的普通人家。將自家親戚碰上去之前,也曾殷切叮囑了,好好干,食材配料都要好,畢竟這不是一票買賣。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占了店鋪搶了招牌,這味道卻不是一句好好干就能模仿得了的。 眼瞅著生意就好了,那家的老太太坐不住了,仔細跟人打聽了情況,費了半天勁兒后,終于弄明白了。 小老太太踮著小腳往外頭跑,沒跑出多遠,就一眼看到了人潮如流的四間門面房,再仔細一看,全是老熟人??! 被趕走的六家人里,有四家都在這兒。 “這是鐵了心來砸場子的喲??!” 小老太太氣得站在路對面連連跺腳,大冬天的,臉都被氣紅了,插著腰喘著粗氣瞪著對面。她所站的位置也是公交站,不過這會兒沒車子來,等的人也不多,倒是有人瞧了她兩眼,反被她瞪了回去。 看了約莫有五六分鐘,小老太太就回去了,跑回自家鋪子里,當下好一通發火:“人都去前頭公交站那邊的店里了!全是以前在菜市場干的人,我認識他們的,以前開鹵rou店的,還有開熟食涼菜店的,那啥賣餛飩餃子的也在!” 在就在唄,那塊已經出了農貿市場了,就算小老太太有個本事大的領導兒子,一樣管不了外頭的事情。 …… 唐嬸兒并不清楚人家已經把他們視為了眼中釘rou中刺,不過她也確實在早上采購食材時,往自家原先開的那鋪子前頭仔細瞧過。 店還是那個店,柜臺也仿個一樣的,就連日常擺放鹵rou品種的位置都是一模一樣的,當然還有員工制服等等,全都叫人學了去。至于他們家的招牌,離開前倒是摘掉了,可架不住人家尋到老木匠那頭重做了一個。 不過,唐嬸兒還是很有信心的。 “學了咱們的柜臺、招牌,可鹵rou店最要緊的是啥?是鹵rou的味道!” “我家紅玫鹵的rou喲,不是我吹牛,絕對是吃了還想吃,我看她鹵了好幾年,也沒學到這門手藝,別人就吃過兩回還能學了去?” “作吧作吧!可勁兒的作吧!我倒是要看看他們能作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