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許多愁、論食用狗糧的正確姿勢[快穿]、救命!我愛上了NPC、了不起的小短腿、我的老公是妹控、七零年代彪悍媳、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婚后玩命日常(顛鸞倒鳳)、系統誤我終身、一夜爆紅[娛樂圈]
他還跑了,方老伯爺知道,一定更傷心吧。 變的只是方伯爺,方老伯爺其實沒有變,一直都是疼他的老祖父。 認清到了這一點,他內心那些涌動堵塞了好長時間的情緒終于尋到了出口,慢慢開始往外排解,他對韓王的照料變得認真起來,因為他在這過程里也得到了同自己的和解。 在韓王府的第一年,韓王夫婦一直都不知道他的身份,他不想說,他對方老伯爺沒有怨恨了,可他還是不想回去,就這樣回去沒有意義,難道方老伯爺還能把爵位從方伯爺頭上奪過來,再還給他嗎? 這個爵位是方家的,然而說到底是朝廷的,朝廷的封賞,不是兒戲,不會任由有爵人家過家家似的,一會兒給這個,一會兒又給那個,哪怕一房之內長次子更替,都是要有充分理由的。 韓王夫婦看出他身上有事,但沒有逼他,就一直把他留著,因為他們愿意看見他,不過他也沒能瞞太久,第二年,就露餡了。 想到這里,方寒霄寫:到了揚州,您要先私訪幾天嗎? 于星誠看了,想了想,道:“倒是不必,我們直接去拜見延平郡王罷,這回的事,民間恐怕打聽不出什么來?!?/br> 方寒霄點了點頭。 于星誠若有所感,笑道:“鎮海,你是想起了當年啊?!?/br> 方寒霄與于星誠當年那一次巧遇,就源自于星誠的微服私訪,那是方寒霄到甘肅的第二年,于星誠奉旨入陜西行省巡行,出于想看一看韓王風評的緣故,他進入韓王封地的時候,選擇了微服。 這一微就微出問題來了,世子亡歿的陰影仍在整個封地上徘徊,官府不能長久為藩王所用,明面上是撤回了對當地的盤查,但屬于韓王府自己的勢力從未有放松,于星誠這么撞進去,還似有若無地打探著韓王,豈有不引起韓王府注意的。 于是,他就步了方寒霄的后塵,也被抓進去了。 于星誠起初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官員身份,試圖找說辭糊弄過去,但他沒有與先世子相像的優勢,韓王對他可一點都不客氣,發現他說的不是實話,就要命人上刑。 就是這個時候,方寒霄才練完了武,滿頭大汗地進來了,兩邊一碰頭,都愣住了。 兩家聯絡有親,他們此前當然是認識的。 于星誠的御史身份暴露了,方寒霄豪貴子弟的出身也瞞不住了。 兩人在韓王面前都xiele底,那沒什么可嘴硬的了,只有坐下來談。 談的結果,當無事發生過,于星誠既沒有在這里見過方寒霄,方寒霄也不知道于星誠來考察過韓王。 對外面,都絕口不提,按兵不動。 直到如今。 “王爺膝下還有二子,希望可療他喪子之痛罷?!庇谛钦\是為這件事被抓進去過的,所以他的印象也很深刻,感慨著又道,“只可惜,二位小爺年紀著實是小了些?!?/br> 戰歿的王世子有兩個弟弟,如今一個十二歲,一個八歲,當年出事時這兩個更小,一個才開蒙,一個才會跑,所以韓王夫婦要從方寒霄身上找安慰,他和王世子的年紀正好差不多,品貌上才好有個相似。 十二歲的韓王次子如今已經接了過世長兄的位子,被封為新的韓王世子,韓王還可以出繼的,就是八歲的小兒子,這個兒子論年紀其實倒比被召進京成親受封的那三位郡王合適,皇帝下心思養一養,還可以養得親,以皇帝四十出頭的年紀,也不很著急要一個已經成年的繼承人,養個十來年,再接位也不會令臣子有主少國疑的擔心。 但韓王夫婦對這個選擇都不大熱衷,一則兒子太小,二則先世子之疑到現在仍未查清,韓王夫婦未免有杯弓蛇影的恐懼,所以京中鬧得沸沸揚揚,韓王府自管偏居一隅,不是很想伸手摻和。 方寒霄入京,要通過那么隱蔽迂回的方式去逐個打擊潞王蜀王,而不由身為先帝嫡出的韓王直接出頭爭取,與這有很大的關系。 韓王的透明,相當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的選擇。 這一點是連于星誠都不知道的,不過不要緊,在他這等士大夫眼里,品性貴重之人,就該矜惜自重,有事由底下人去辦就行了,如潞王蜀王這樣跳得老高,迫不及待要把兒子塞給皇帝的,才是輕浮佻達,落了下乘。 “方爺,方爺——寒霄!我悶死了,你來陪我說說話呀!” 薛嘉言哀怨的叫聲響起起來,船上總共這么大點地方,隔了兩間艙室,他放開嗓門叫喚起來,也能清晰地傳過來。 于星誠聽到,忍不住笑了:“你這位小友,倒是心無掛礙,是個有福氣的人?!?/br> 方寒霄將陳年心思拂開,也笑起來,站起來拱了拱手。 于星誠拿起書來,笑道:“去吧?!?/br> ** 薛嘉言叫著要方寒宵陪他說話,不過他暈船時候見不得字,找了方寒霄也跟他聊不起來,但沒事,他就自己一個人東拉西扯地瞎說。 這么熬了兩天,他的癥狀終于熬過去了,蹦起來在船上到處溜達。 去往揚州的一路上都順風順水,十月中,船只順利抵達揚州渡口。 揚州知府蔣明堂提前一天接到了信,此刻帶領著揚州府上下的大大小小官員,齊聚在河岸邊等著,迎候欽差的轎子也準備好了。 于星誠下船見禮上轎等都不需別敘,他的官職特殊,中樞都察院大佬下降一個府城,足夠把知府及以下級別壓得趴在地上,逢迎巴結他都來不及,哪敢有一絲怠慢。 來到揚州府衙時,時近正午,蔣知府做事周到,已經在府衙中備好了宴席,要請欽差入席,先行用飯。 于星誠搖了頭:“本官奉旨為查案而來,先拜見郡王為是?!?/br> 蔣知府忙道:“是,是,憲臺慮事周全?!?/br> 又忙引路。 延平郡王就安置在府衙后衙,這里原是蔣知府內眷的居處,為了保證延平郡王的安全,蔣知府把內眷遷出,暫借住到別處去,把這里騰了出來,怕自己府衙里的衙役戰斗力不強,不靠譜,又特問守備司去借了兩百兵丁來,把后衙團團圍住,院落里面也是十步一崗,堪稱守衛極是森嚴了。 于星誠微有贊許:“使君費心了?!?/br> 使君是古朝時對知府太守一類父母坐堂官的稱呼,今人用古稱,要的是那一股雅意,下對上這么用是尊稱,上對下,就是有抬舉客氣的意思在里頭。 蔣知府面上頓時露出壓不住的笑容:“憲臺太客氣了,都是下官分內之事?!?/br> 方寒霄跟在后頭,打眼一瞧周圍,忍不住也笑了笑。 于星誠是儒士,不通兵事,這番布置入他眼里,就是一團亂麻,看著熱鬧,一點事不頂。 真有悍匪膽大包天殺進來,這些兵丁恐怕得先自己撞作一堆,也不知道這是這位蔣知府的主意,還是揚州守備司不堪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