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書迷正在閱讀:許多愁、論食用狗糧的正確姿勢[快穿]、救命!我愛上了NPC、了不起的小短腿、我的老公是妹控、七零年代彪悍媳、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婚后玩命日常(顛鸞倒鳳)、系統誤我終身、一夜爆紅[娛樂圈]
玉簪石楠很熟悉,這里面大半都是瑩月家常穿的衣裳,石楠挺高興的:“姑娘——不對,大奶奶終于有衣裳替換了?!?/br> 那綢緞再美,不能就這么披在身上,需要裁剪縫制,能解當務之急的,還得是這箱子里的舊衣裳。 她就招呼人:“來,幫個忙,把這個箱子先抬進去?!?/br> 六丫頭很恍惚地看看這兩個從新奶奶娘家跟來的原班人馬,她們面上是真的沒有什么失望不滿,再看瑩月,那就更恍惚了——她團在第二個箱子旁邊,暫時停了叨咕書名,捋著袖子往箱子里翻找著什么,全神貫注,眼神都閃閃發光,不看箱子單看她,得以為她守著的是一箱赤金。 候到這一波忙完,宜芳抽個空子,拐彎抹角地把自己的納悶提出了一點,也是有試探的意思,石楠見她們幫了半日的忙,挺得力的,也不覺得這有什么好瞞,痛快地給了回答:“沒什么,我們太太就是這樣的?!?/br> 給陪舊衣裳舊書就是徐大太太的為人,多正常啊。 宜芳:“……”她悶了一悶,“那大奶奶也——” 她看向已經換過衣裳,但仍舊只和那一箱子書較勁的瑩月,不知該怎么形容,怕說不好得罪石楠,頓住了。 石楠半懂不懂,回答仍舊痛快:“對??!” 她們姑娘,也就是這樣的。 作者有話要說: 書名百度搜的一點,編的一點,全作架空處理,不與現實對應哈,我怕萬一有的字多,一印印上幾十卷,一部就把一個箱子塞滿就尷尬了。 23、第23章 瑩月不是真超脫到不在乎她其余的嫁妝, 她是暫時顧不上, 想先找著她要找的。 她最終從箱子底翻出來了, 這是一本看上去很簡陋的書,沒有封面,沒有書名, 甚至稱“書”都算是勉強,因為它既未刊印也未發行, 世上獨此一本,從寫成到裝訂的一切都是寫作者本人一手包辦。 里面的內容很雜, 有讀書心得, 有游歷地方的筆記, 有一些對朝廷政令的思考, 乃至還有兩個比較奇特的律法小案子, 加起來一共五十二篇文章,約一百五十頁紙,拿在手里很有些分量。 瑩月長出了一口氣, 寶貝般把它放到旁邊, 把被壓出來的一個折角展開擼平,又細心地用手去拂一些小的翹起來的毛邊,等她細致地收拾過了,它沒有變身, 看上去仍然是一本其貌不揚的書——或者說是冊子。 但它對她的意義最不一樣。 她最初意識到書籍除了如《女誡》、《烈女傳》般枯燥呆板以外,還可以載有世上最有意思最有樂趣的事情,就是從這本冊子而來。 冊子的作者, 是瑩月的祖父,徐家曾經最有出息的人,天降文曲星先徐老尚書。 徐老尚書公務繁多,人生的最后幾年奉詔在刑部尚書任上主持修訂《問刑條例》,尤其忙碌,這本冊子是他偷閑寫下來的,因為太忙,斷續了不少時候才攢下來這么些,不成系統,沒有裝裱,只是簡單裝訂了起來。 這似乎不符合徐老尚書的身份,但徐老尚書寫這本冊子的目的本不是為了著書立說,而只是給長孫徐尚宣開闊眼界、并進一步激發他對讀書的興趣所用。 也就是說,這本冊子應該是屬于瑩月的嫡兄徐尚宣的,所以現在落到瑩月手里,是因為,徐尚宣這個人吧,他在讀書上的天分實在一般,興趣也缺缺——要不是這樣,也不會逼得徐老尚書在修訂律法的空隙里還想法給他攢出這么個冊子了。 只是可惜徐老尚書再苦心孤詣,也沒把徐尚宣這個學渣激發出來,他對于讀書的不感興趣是全方位的,凡帶字的都不喜歡,不管這字寫的是什么。 彼時瑩月開蒙不久,正受著《女誡》這類女四書的折磨,偶然發現了這本被徐尚宣隨手擱置的冊子,如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徐老尚書是正經從農家子登入天子堂的進士出身,沒有后臺,一步步靠著自己走上尚書高位,以他的文才與大半生所歷世情,每一篇文章都寫得精秀而不乏妙趣,勾得字還認不全的瑩月一頭扎了進去。 那時候還不滿十歲的瑩月說不出來這冊子哪里好,許多文章她甚至看得半懂不懂,但仍舊覺得好,并且,比《女誡》有意思,有意思太多了。 她鼓足了生平最大的勇氣問徐尚宣借,徐尚宣跟庶妹關系一般,但他本沒拿這冊子當回事,隨手就借給了瑩月。此后不多久徐老尚書逝世,徐尚宣在讀書上徹底失去了管束,他記得自己有這本冊子,但他就是沒興趣看,既然不看,那也沒必要問庶妹討還,他不討,瑩月就有充足的時間自己磕絆著看,抓住上課的機會一點點問著不認識的字和詞句,花了兩三年功夫,才把這五十二篇文章看完——只能算是看完,徐老尚書這冊子是為長孫讀書而作,不是給她當話本看的,其中義理深奧之處,她至今尚不能完全認知清楚。 就她來說,她從中最大的收獲是認的字從女四書擴展到了更多的常用字,這時候徐大太太覺得姑娘家用不著長年累月地讀著書,把女先生辭了,對她也沒太大影響,她可以自己閱讀一般的書籍了。 直到這個時候,這本冊子的主人都仍然是徐尚宣,瑩月不舍得還他,但不能不還,拖到自己感覺實在不能再拖下去的時候,只有拿著去找他。 但老天——或者說,徐大太太幫了她一回。 拜徐大太太所賜,徐尚宣這時候已經落入了岳父的手里,徐大太太對長子萬般用心,為了對親家老爺表示誠意,連兒媳都不叫在身邊伺候,一并送回娘家去陪讀,徐尚宣的岳父受了如此重托,深有壓力,非常負責地把女婿和兒子一樣管教。 這對學渣徐尚宣來說就很慘了,比先時在徐老尚書手里還受苦——徐老尚書比他岳父要忙得多,年紀大了,精力也有限,沒法時時刻刻地壓著他。 瑩月撿著他回家請安的空檔來還書,徐尚宣一看,一個腦袋變作兩個腦袋大,他倒不是不拿徐老尚書的心血當回事,但他實在不想再多看一本書,庶妹這么喜歡,來還的時候都滿臉舍不得,那就給她也沒什么,都是一家人嘛,又沒流落到外人那里去。 這本冊子就此最終留在了瑩月手里,并在替嫁的時候,被不知就底的徐大太太一掃而空,全部裝來充數了。 瑩月找到了這個,更開心了,把冊子盡量整理好了,又拿了兩本書放在它上面壓著它,讓它變得更平整一點,然后才站起身來,活動活動發麻的腿腳,有心情好奇地去看看別的嫁妝了。 石楠之前沒有打擾她,但一直注意著她,見她像是忙完了,笑嘻嘻地展開半匹緋紅色的緞子,走過來往瑩月身上比劃:“大奶奶看這顏色紋樣,又鮮艷又輕俏,很襯膚色,拿這個做一身襖裙,一定好看?!?/br> 對這些漂亮的衣物首飾,瑩月沒有的時候并不想,也不覺得該羨慕有這些的長姐望月,但現在她自己有了,她也樂意欣賞盤算一下,道:“一身,會不會有點艷?!?/br> 玉簪笑道:“大奶奶這樣的年紀,又是新嫁娘,穿得再艷也是該當的?!?/br> 宜芳很有眼色地從旁奉承了一句:“大奶奶皮膚白,穿上身一定壓得住,而且會顯得氣色更好了?!?/br> 石楠把緞子收回來,拍板:“就是這樣。先來一套,我跟玉簪姐今天把裁出來,明天就可以做?!?/br> 瑩月笑瞇瞇點頭:“我們一起縫?!?/br> 她會做衣裳,有學一些女紅,只是學得不精,跟她的《女誡》一樣,湊合自家夠用。她那一箱舊衣裳,有差不多是一半由徐大太太按季發下料子來,然后她跟丫頭們關在屋里做出來的。 現在得了新料子,她也習慣性這么說了,但宜芳忙道:“哪里要大奶奶親自動手?那要我們做什么使的,大奶奶若放心,這料子就交給我,最多三天我就替奶奶做出來?!?/br> 瑩月一怔,想起來了,她現在不只兩個丫頭了,洪夫人一下給她塞了六個,煩是煩了點,不過干活的人也跟著變多了。 這些人不管真實來意是什么,既然來了,就得跟著干活,瑩月不給安排,她們自己都得找著事做。 瑩月不想留她們,但已經退不回去,她不是會為難人的性子——她連給人冷臉都不知道怎么給,就半帶猶豫地點了頭:“那你做?” 宜芳把她的疑問直接當成了吩咐,笑開來:“我做!” 殷勤地拉著石楠到旁邊問起瑩月衣物的尺寸,又向她請教具體作什么樣式的襖裙好,裙擺用幾幅,裙襕用什么紋樣,女孩子說起這個是很容易打開話匣子的,石楠興致勃勃地就跟她商量起來了。 瑩月又在變得滿當了不少的新房里轉了轉,不多久,還是轉回了她的書旁邊,各色新樣器物不是不吸引她,但是看過了,也就看過了,生不出更多的留戀,還是理書更讓她覺得有意思一點。 新房里沒有專門的書架,但臨窗靠墻處有一座帶著欄架格的櫥柜,上面是三排木格,底下是兩開門的柜子,她想著能不能把書擺到上面,玉簪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猜到她的心思,道:“我估著應該放得下,我疏忽了,早想起來不該讓人往上放東西,這就取下來?!?/br> 先時忙亂,丫頭們已往格子里擺了些花瓶之類的玩器,此時丫頭們聽見玉簪這么說,重又去取下,再把書往上放的時候瑩月就不要別人動手了,她自己琢磨著,把書按類別、自己喜好及常用程度等分好了,才一本一本往格子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