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節
書迷正在閱讀:逆天全職大師、不熟、修真之一劍在手、吃rou的狐貍不好養、秘制甜妻:柏少,要抱抱!、喂你一顆糖、滿床笏、嫁個金龜婿、農門小寡婦、權相養妻日常
周明愈看了看,“水量……” 莫茹微微一笑,“水不是問題啊?!?/br> 周明愈秒懂,她在院子里都能點個小泉眼循環澆菜地,在這里弄個掩人耳目的東西點個泉眼源源不斷地供水推動水磨更不是問題了。 那接下來就是做水車這些工具,同時還得蓋磨坊。 他盤算著隊里不缺木料,木匠也不缺,除了周玉忠和三達達,還可以去公社請木匠隊。 至于桐油這些現在不是問題,直接去縣里找邱科長批條子就行。 周七七興奮道:“水車嗎?就是娘畫的那個嗎?我也要一個!” 周明愈對閨女那是有求必應的,“給你做架小的放在院子里?!?/br> 周七七頓時美的跟什么似的,“真是一個好爸爸?!?/br> 莫茹就笑,這丫頭的嘴,能酸死人。 周明愈道:“媳婦兒,磨坊造起來就是咱們生態農場的第一個景點?!?/br> 說實話,因為有空間這個逆天金手指,莫茹一點都不向往后世高樓林立的大都市,這種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很讓她滿足。 知足常樂嘛。 當然,足是前提啊,衣食富足,有錢有閑,省心省力。 其實當外面風云變幻的時候,他們在這里建造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躲避風雨安靜生活,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好的呢? 商量好了,周明愈就去找周誠志幾個隊長開會。 他們已經習慣性地讓周明愈帶頭,他讓干嘛他們就吩咐下去干嘛,反正事實證明他讓干的每一樣都是有利于社員的。 當然,周誠志其實是不信高余飛教了他們如何如何,高余飛他也不是沒接觸過,他會干啥? 比紅鯉子差老遠了。 至于到底是為什么紅鯉子這么厲害,不問不疑,興許就是二愣子識字以后突然開竅了呢? 商量好了以后,就把周玉忠和周誠信調過來,再加上周培基、周誠廉幾個。周明愈去公社申請把其他的木匠也都請來,讓他們住在大隊屋里,每天管飯,由周玉忠帶著先處理需要的木料。 周明愈又跑縣委去尋找一些水車的圖片資料,終于在高下縣找到一本傳統水車、風車的資料書。 這本書是高下縣薛姓地主家從前做水車風車留下的圖樣,土改的時候被翻出來要燒掉的時候被縣委的同志發現及時搶救出來收在資料庫中。 周明愈去借了出來,根據自己村的需要,繪制了相應的圖紙。 其他木匠處理木料,周玉忠帶著周培基先做幾個水車小模型,按照周明愈的需要修改,最終確定成品尺寸和圖樣。 有了圖紙,周玉忠就領著木匠們日夜開工。 同時,社員們也在農閑的時候去拉石頭、磚瓦,按照周明愈的設計蓋磨坊。不但要求石磨在房子里面,水車也要有擋風遮雨的地方,防止日曬雨淋容易開裂,還在磨坊里修出兩個小房間,讓磨面的人可以夜里輪班歇息。 有事情忙著,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麥子黃了,收回家交公糧,之后又是一段農閑時光,社員們就忙磚窯廠和磨坊。 西風起,吹落一樹黃葉的時候,高粱紅了,拉開三秋大忙的序幕,各種莊稼次第成熟…… 等秋收忙完,先鋒大隊水車磨坊正式建成! ☆、第229章 破格錄取【三合一】 先鋒大隊的磨房建起來, 連附近的社員都跑來圍觀,路上和不遠處的田地里滿登登的都是看熱鬧的人。 這一片叫西河崖,本身西邊高東邊低,而修建磨房這里又南邊高北邊低,如同小懸崖似的有一片天然落差。河在路南, 路北這里西高東低, 磨房就建在低處, 北邊的地勢更低, 且有新挖的蓄水井, 所以就算汛期,這里也不會被淹到。蓄水井往北一程又折向東, 與東邊的蓄水溝相連, 然后再拐回南河,南河與西河相通的。 因為天然的地勢條件,只要西河能保持水量不變,這水就會重歸來處,奔流不息。 有那逆天的泉眼在,這個磨房永遠都不會缺水。 只見用大石頭挑高懸空修建出地基,寬敞的磨房就建在懸空處, 地板下面是平放的水輪, 用粗壯的木軸連著磨房里沉重的磨盤。 磨房的墻壁是木板的,屋頂糊泥覆蓋黑瓦片, 擋風遮雨。 磨房西側還有一架站著的水車, 用木軸承連著磨房里的兩個小石磨和篩面的羅柜。 水車的輪軸用的是最結實的國槐樹干, 其他部件也都是村里最好的木頭,不是洋槐就是白楊、黃連樹之類的。這一套水車家什兒,只要好好維護著,定期刷桐油,用個十幾年不成問題。 水溝從高處修過來,石頭水泥砌出一米寬的水渠,盡頭有小水閘用來擋水,絞盤控制。 這時候磨房里已經準備就緒。 磨房里的石磨是昨天安裝的。 何仙姑查的日子,周誠志領著全村的壯勞力從陳愛月家把大石磨運過來按上,又從另外兩處把小石磨也運來。 裝好以后,晚上趁著沒人的時候他悄悄地上香、燒紙、上供,祭拜完畢今日就可以直接開磨。 “這就是水車???” “說實在的,活了這么大年紀,我還是頭一次見吶?!?/br> 當地氣候偏干旱,河里的蓄水今年看著還多,明年說不定就見底,誰也保不準。所以自古以來就是靠天吃飯,還真是沒見過水車這種東西。 就當年陳家那么有錢,可這老天下不下雨他們說了也不算,所以也沒用過水車。 莫家溝倒是有,但村里的社員們十之七八沒去過,更何況崔家把那水車看得比金子還貴重,等閑不讓外人靠近,所以大家還真就沒見過。 不曾想,這么稀罕的東西,自己村居然也有了! “看著也不奇怪啊,就像個車輪子似的?!?/br> “明愈,這個要怎么磨面??!” 他們真是好奇死了,水還能磨面? 要這樣,那可比自己婆娘能干,哈哈。 周誠廉站在水閘那里,周培基站在石磨旁邊,把上方的木斗裝上糧食,然后喊了一聲,“好了!” 圍觀的社員們就跟著喊:“好了,開閘!” 周誠廉看周明愈,看他做了一個開閘的手勢,便用力把石板水閘提起來。 “嘩啦……嘩啦……” 高處的河水奔流而下,歡快地唱著歌順著水渠沖進磨房底部,推動著水輪慢慢地轉起來。磨房里,周培基也打開裝糧食的木斗,有糧食落進石磨的磨眼里。 這時候石磨已經開始轟隆轟隆的轉起來,跟隱隱打雷一樣。 眾人驚呼起來,“好大的動靜啊?!?/br> 隨著大石磨轉動,秫秫粒就被碾破、磨碎然后甩出來,繼續……柳秀娥、張夠和丁蘭英幾個把甩出來的碎顆粒掃出來放到羅柜里篩篩,然后把那些大顆粒繼續裝回木斗里。 這盤石磨非常沉重,磨糧食又細又快,小磨要五六遍,這個最多三遍就能細如粉。 人力一次也就推個三四十斤,這個一天至少可以磨四五百斤。如果有人倒班,日夜不停,六七百斤也非常輕松。 社員們排著隊搶著進去參觀,前面的人看不夠,不肯走,后面的著急一個勁地催。 “給我們也看看啊,這磨房也不會跑,大大的功夫慢慢地看唄?!?/br> “就是啊,俺們大老遠老跑來,給俺們看看,還得家去吃飯呢?!边@是鄰村的。 有人喊道:“這要是還吃食堂,這么天天磨糧食,多方便啊?!?/br> 周明愈笑道:“解散食堂,大家照樣來磨面,這是咱們先鋒大隊的磨房?!?/br> 就有人來問怎么個磨法,是自己磨還是有人幫忙。 這個周明愈和周誠志幾個隊長已經商量過,不要社員輪班了,免得有人負責有人不負責,就找兩個認真負責的社員固定輪班看管磨房,隊里給他們算工分。 至于磨房管理員,幾個隊長也找好了,一個是老書記李柏青,一個是周明來。 這倆人社員們都信得過。 來磨面的按照磨面的時間數量交給管理員一點錢或者糧食,作為磨房的維修費用。 管理員不但要幫忙開閘放水,日常打掃維護磨房,還要記賬,定期跟會計盤賬。 很快,周明愈家的幾十斤秫秫磨好了,周培基家接上……社員們都紛紛排隊。 “還真是很好用呢,不用人動手?!?/br> “看,那邊過篩也是,晃晃悠悠的,不用咱們使勁?!?/br> “這以后還不得養一村的懶婆娘!”有男人開始說欠扁的話,一出口就被女人們圍攻。 一連幾天,先鋒大隊的磨房都沒停,轟隆轟隆地忙著磨糧食。李柏青和周明來倆人要小心盯著那些來看熱鬧的孩子,以免他們亂動搞破壞,更要提防他們不小心掉下去受傷。 自從有了磨房以后,西河邊上再度成為女人們扎堆的地盤,合伙推磨,一邊磨面,一邊做針線、洗衣服的,別提多愜意。 棉花已經徹底拾完,莫茹又完成了一年的使命,有時間就推著自行車帶著閨女兒子四處溜達,或者去寫生畫畫,或者野餐游玩。 倒不像是住在這里,反而像是來旅游的,舒適愜意。 …… 初冬樹葉落盡,視線不受阻擋,顯得四野開闊,天空也格外湛藍悠遠。 周小八特別喜歡這樣的環境,乖乖地靠在莫茹的懷里,靜靜地眺望遠方,讓莫茹懷疑他莫不是個小哲學家? 這日出去溜達一圈,等周小八遠眺盡興,莫茹也畫了兩幅寫生,周七七吃了一瓶子黃桃罐頭,八八雖然沒逮著野兔子卻逮著一只肥田鼠。 莫茹不肯讓它吃,太惡心了! 周七七就吹了一聲口哨,八八縱身一躍,把那田鼠“咻”的一下子扔進河里! 那田鼠在水面直撲騰,浮浮沉沉的,最后掉下去。 周小八看了一眼,很是淡定,并沒有因此而有什么別樣的表情,反而是水面飛來飛去的蜻蜓,很吸引他的目光。 莫茹嘆了口氣,怎么就生了個面癱臉兒子呢。 這以后說媳婦可咋整???別是個困難戶才好。 “mama,咱們去看水磨房啦?!敝芷咂叱酝挈S桃罐頭,試探了幾次,莫茹不肯讓她再吃蘋果罐頭,她就決定換個地方玩。 于是小八坐前面,七七坐后面,八八追著跑,莫茹蹬著自行車去磨房那里玩兒。 路上她叮囑周七七,“磨房那里很危險,要是不小心掉進去可就被水輪給絞壞了,只能跟著爸爸mama去,自己不能去,記住了嗎?” “mama,你說一遍我就記住了?!泵咳ヒ淮尉驼f一次,娘的記性果然差了好多,哎,怪不得二大娘總說她生了坷垃以后腦子就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