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節
書迷正在閱讀:逆天全職大師、不熟、修真之一劍在手、吃rou的狐貍不好養、秘制甜妻:柏少,要抱抱!、喂你一顆糖、滿床笏、嫁個金龜婿、農門小寡婦、權相養妻日常
其他小麥就用尿素。 周誠仁感覺天氣已經很涼,再種估計不能發芽就果斷停了。寧愿少種,不能浪費,大不了來年麥子全交公糧,隊里只留種子。 既然不能繼續種小麥,他索性讓人把剩下的地也耕一下,尤其是帶著茬子的地,耕完了各家可以撿回去生火燒炕。 耕完的地,經過嚴冬冰雪的洗禮,藏在土壤里的蟲卵就會被凍死,來年春天種地就能少一些蟲害。 他還讓周誠義特意去公社跑一趟,到公社的養豬場捉了兩只小豬回來,這樣自家又能繼續養豬。 現在地和糧食都是集體的,社員分不到糧食,自然也就沒有糧食養豬養雞。但是周誠志以生產隊沒有足夠的地方養豬養雞為由,還是讓社員家里養,為生產隊積肥,還給社員算工分,賣了豬的錢自然也歸生產隊。 這時候張根發又從運輸連跑回來領著三隊四隊整幺蛾子了,他揚言自己從縣里請了一個農業技術員來,比高余飛可厲害! 這個任技術員一來就批評周誠仁:“你們這樣怎么能行,這么怎么能高產呢?咱們高進縣來年可是要繼續放小麥衛星的,至少要畝產一萬斤!” 周誠仁拉著臉,“你說說咋個一萬斤?” 任技術員看土包子的眼神看著他,“你根本不懂種地,不懂科學種地,你要深耕細作,起碼要翻地一米多才行。把底下的土翻上來,這樣就能把害蟲都凍死,把養分累積起來。深耕以后再施肥,一畝地要施往年五倍的肥?!?/br> 周誠仁:“我們沒有那么多肥?!?/br> 一倍的肥都不夠,還五倍的,你當磨嘴皮子那么容易呢? 任技術員翻了個白眼,“那你們下了多少種子?”他還煞有介事地過去用棍子扒拉,想看看地里的種子密度。 周誠仁已經不想搭理他了,隨口道:“八/九斤吧?!?/br> 實際不到。 說完,他轉身就想走,還得把家里的一些活兒安排一下,免得婦女們不知道。 趁著秋天草枯的時候,摟草漚肥。 “這怎么行,太少了!”任技術員拉著他不許走,“我跟你講講什么是科學,你八斤一畝地只能畝產一百來斤,不會超過一百八十斤,你要是一畝地下一千斤種子,那畝產肯定有一萬斤!你要是下五千斤,那肯定……” “俺們總共留了沒有一千斤,都交公糧賣余糧了,哪里來五千斤?一畝地五千斤,我們要種一百畝地,這都一百個五千斤麥種,你給俺們弄?天上掉下來?” 因為大煉鋼鐵折騰得周誠仁這段時間已經不想說話,沒想到一回來種地就碰到個神經病。 “不能每畝地都五千斤,你可以集中精力搞一畝嘛,弄一畝試驗田出來,來年的衛星就放定了,我告訴……” “就種這一畝,公糧哪里來,購糧余糧哪里賣?你想餓死俺們?”周誠仁一扯袖子,不往外走,他往地里走,免得這個神經病扯著他不放。 任技術員還在那里唧唧歪歪要深耕,至少翻地一米,施肥一畝地至少要五千斤農家肥,播種,一畝地至少要一百多斤種子…… 他看周誠仁不理睬他,立刻翻臉:“周誠仁,你這是蔑視大/躍進,不服從三面紅旗的指導……” 周誠仁氣得背著手走得更快。 周誠信喊:“我們服從三面紅旗,你是三面紅旗嗎?你是不是覺得你跟毛/主席一樣高大還得讓我們喊你萬歲???” 任技術員頓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的。 最后他氣得沒辦法,只得回去跟張根發抱怨,“你們那個二隊,一個兩個都算是自由散漫的?!?/br> 張根發見有人跟自己一樣吃癟,巴不得呢,一起討伐一下那些犟驢,然后統一戰線,指揮三隊四隊。 張根發知道自己指揮不了二隊他也沒辦法,畢竟種地他的確不如周誠仁擅長,所以他也只能指揮三隊四隊, 他要放糧食衛星,今年沒趕上,來年一定要趕上。 一萬斤是必須的。 他采納了任技術員的建議,建立了一塊試驗田,按照任技術員說的深翻地、多施肥、多播種,一畝地用一千斤種子。 任技術員大言不慚得意洋洋地跟張根發吹牛:“張書記你聽我的,來年,這一畝地肯定畝產超過萬斤,你就可以放一顆大衛星!” 張根發只要政績,其他的算什么啊,管它別的地有沒有的種,怎么種。 其他的地也沒有時間和牲口耕地,用耬播種又扎不下去,最后索性就把肥撒在表面,直接把麥種也撒上,根本就沒耕地! 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會發芽,可根部在表面露著,無法越冬,到時候自然雜草一樣一無所獲。 任技術員說的是“反正一畝地就一百來斤的產量,你撒一下它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一畝地八十斤總有的吧?不可能絕產的?!?/br> 張根發深以為然。 這時候鋼鐵廠又發出召回令,要求歸隊繼續大煉鋼鐵。 周誠仁見這個季節也不能繼續種麥子,只好作罷,留下兩頭驢和一輛地排車給女人們用急,自己帶著男人們和牲口回鋼鐵廠。 至此,二隊已經把地瓜全都收回家。 春地瓜曬瓜干、地瓜粉,夏地瓜全部貯藏。 大部分放在生產隊的倉庫里,還分批讓先進社員幫忙收藏。 第一個標準就是家里工分絕對可以吃飽還有剩余的,絕對不會稀罕偷隊里的糧食吃,如果那些自己工分都可能吃不飽飯的,讓他們給貯藏絕對不安全,大家也不信任。 護棉英雄家是首選,她拿蟲子拾棉花得的工分一家子都吃不完,人家還有周明愈每天十工分呢,大煉鋼鐵周明愈屢次立功,一共獎勵了也有上千工分,所以根本不愁吃的。 所以莫茹家里存的隊里糧食是最多的,而且囤糧食也是要給工分的,就和幫隊里養牲口一樣。 二隊現在已經徹底收完糧食,剩下的就是掃尾,把還沒扒完的玉米扒完,還有地里的玉米秸、秫秸,沒收完的繼續收拾,沒刨完的莊稼茬子繼續刨等。 還要鍘草,因為隊里牲口多,需要準備過冬的草料。 還要碾飼料,把曬干的地瓜蔓、花生秧、豆莢等上碾碾碎,到時候摻上米糠、麩子、地瓜皮等粗飼料喂豬、喂雞。 反正哪怕冬天,也不會真的閑著沒有活兒干,照舊忙得很,只不過因為外面冰天雪地沒法干活兒而已。 這時候其他好多生產隊的春地瓜還在地里呢,三隊四隊只是一個代表,外村很多都這樣。 不僅僅因為大煉鋼鐵吸引了人們的積極性,重視工業忽略農業導致生產隊缺少勞力,還有一個原因是集體化的大豐收排除了個人的收獲喜悅。 今年糧食豐收,不管什么都收的不少,尤其地瓜。 一畝地有往年兩畝地的,春地瓜曬地瓜累得婦女們腰酸背疼,但是那地里還有一望無際的地瓜呢,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家里沒有男勞力幫忙,什么時候才能忙完? 那夏地瓜也是如此,幾畝地的地瓜收回去就在場里堆得跟山一樣! 以前都是各家儲藏,數量再多也有限,自然要抓緊時間、珍惜糧食。 現在都是集體的,堆在場里跟山一樣,看著都有些愁人,何年何月才能吃完? 這么多地瓜,生產隊的倉庫根本放不下??!多余的放在哪里呢? 地里還有好多好多呢! 倉庫放不下也不能放到社員家里,有私分的嫌疑而且會被偷的,所以哪怕放不下,也要堆在公家的場里。 哪怕會爛、會凍、會壞,也不能分給個人! 以為現在是人名公社大集體,要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允許私分,不允許個人家里冒煙兒! 生產隊強調這是集體的,任何人不許私拿一個,社員就覺得這是集體的,和自己沒有關系,爛了壞了凍了自然也和自己沒有關系。 自己只管上工、賺工分去食堂吃飯就好。 就這樣,場里地瓜多的沒地方放,地里的自然就沒人去管,曬一些地瓜干,大半就堆在地里,更不要說夏地瓜,直接扔地里沒人管。 幾場連綿秋雨以后都有凍爛的。 這可把莫茹給心疼壞了,接下來三年饑荒呢,現在這么多糧食,怎么能浪費! 她甚至冒著風險跟鄰村的婦女們說:“你們的地瓜這么扔地里多浪費啊,起碼也收回去囤著,要是來年饑荒呢?” 那些婦女還覺得她傻呢,“怕什么啊,有人民公社呢,有食堂呢,有高產糧呢,一畝地十幾萬斤,你不知道?總歸餓不著你,有的吃就是?!?/br> “就是啊,今年我們大煉鋼鐵,趕美超英,以后就是機械化,不用我們再趴在地里刨地瓜,有機器種機器收,輕快著呢。一個機器頂一個生產隊的,還怕沒有吃的?” 莫茹:“那你也等看到機器再高興啊?!?/br> “我說你這個同志有□□的嫌疑啊,你這是懷疑派,觀潮派,是要不得的,你要堅信大/躍進是正確的!” 因為前陣子縣指揮部又搞了一次反/右/傾運動,批判那些對大煉鋼鐵的懷疑態度,把觀潮派、懷疑派打倒一批,生產隊的婦女都學會好些新名詞。 莫茹就徹底說不出話,現在到處都是大豐收,高產糧食,就算你和人家說接下來三年□□會餓死人,她們也不會信,反而一味你是傻子,你污蔑人民公/社大/躍進! 她只好自己默默地收地瓜。 男人們耕地種小麥,婦女們脫粒交公糧,莫茹除了拾棉花就出去轉悠囤地瓜。 早上出去轉悠,上午拾棉花之后繼續轉悠,有時候一天都不回來。 她囤了好多地瓜,直到空間都滿了。 一開始她只撿別人扔在溝里的,怎么說等饑荒的時候,這些也能救命。 后來又收扔在地里好多天沒人管的,當地最冷零下十幾度,挖個坑把地瓜扔進去根本沒用,全部都會凍爛的。 真是隨便哪里都能收很多地瓜,所以沒幾天空間就滿了。 她得想辦法把這些地瓜加工一下。 鮮地瓜一大半是水分,囤積的時候占地方不易儲存,如果深加工以后把水分排出去,既不占地方,而且也能存在外面不需要占用她的空間。 她認真地想了許久,還真讓她給想出一個好主意來。 ☆、第124章 挑戰 那就是把地瓜煮熟做成紅薯磚,這可是渡過饑荒的大殺器。 她不記得在哪里看到過那么一篇文字,講的是有個人從饑荒之年活下來,發達以后他蓋了一座很大的院子,家里的的內院墻都是用紅薯磚砌成的。他去世前夕把這個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兒孫,后來果然又遇到大旱之年莊稼顆粒無收。一家子就靠著這些紅薯磚帶著村里的佃戶撐過了三年災荒,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善人。 莫茹覺得自己可以復制故事里的做法。 春地瓜可以磨碎做成地瓜粉,一百斤地瓜能出35斤左右的地瓜粉,做成地瓜粉貯藏就比地瓜占地方小,也可以磨煎餅吃,冬天還可以做成粉條。 夏地瓜就直接煮熟摔成紅薯磚即可,當然春地瓜也可以直接做紅薯磚,這樣更方便。 其實紅薯磚就和煮熟了切片曬地瓜棗是一個概念,只不過地瓜棗只是零嘴且占地方,紅薯磚方方正正的方便儲藏,且可以壘在外面不起眼,不需要占用她的空間! 想好了辦法,接下來就實施,她需要找個安全的地方煮地瓜摔紅薯磚。 她記得去夏莊的路上會經過一片很開闊的地,那里有一條河,只有河底有水,其他都是干的,距離最近的村莊也有四五里路。 她可以去那個河底下擺開鍋煮地瓜,然后就在那里做紅薯磚,做好擺在那里曬,過幾天曬干了再收回來就好。 她背著花包往生產隊去,打算交了棉花就去那里躲著煮地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