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節
書迷正在閱讀:逆天全職大師、不熟、修真之一劍在手、吃rou的狐貍不好養、秘制甜妻:柏少,要抱抱!、喂你一顆糖、滿床笏、嫁個金龜婿、農門小寡婦、權相養妻日常
除了紅旗、躍/進、紅星三個公社,其他十三個公社全部遭殃。雞鴨鵝有一半集中殺掉將毛送到鋼鐵廠勒風箱之用,木頭則送到鋼鐵廠做風箱、搭腳手架、鋪板以及民工營地所用。 因為紅旗公社發現了鐵礦,一開始的青磚、木頭、雞毛任務,并沒有波及普通社員,所以莫茹等人感受不強烈,僅僅是聽人家說什么什么公社怎么怎么了。 尤其消息靈通的單蝶琴,嘴巴又巧能說會道,干活兒的時候就當段子說來聽。 什么某公社某婦女,為了把雞藏起來,直接塞進褲襠,結果最后被扒了褲子毛都被扯走…… 什么某公社某老婆子,為了不讓拆屋子,就扒在炕沿上不肯走,最后大隊直接讓人拆房子,拆得只剩下一盤光炕!連炕沿的木頭都被拿走! 此種真真假假的故事數不勝數。 …… 而各公社書記從縣委會議領了任務之后,就緊鑼密鼓地召開各大隊和生產隊長會議。 尤其紅旗公社,要求各大隊書記、大隊長必須參加,每個村至少兩個先進生產隊長參加大會。 大煉鋼鐵中都要以軍事化組織來管理煉鋼鐵的民工,縣委是總指揮部,每個鋼鐵廠設立一個分指揮部。 紅旗公社因為發現鐵礦的功勞,其書記柳紅旗被委任為第一鋼鐵廠的鋼鐵團長,帶領五個公社的干部和社員組建第一鋼鐵團,下設營連排班等編制。 為了表彰周家村先鋒大隊,柳紅旗特別選拔了張根發為副連長,又想提拔周誠志為大隊長,擔任一名煉鋼排長。 周誠志老實巴交道:“柳書記,俺就是一個會種地的老農,知道自己多大頭就戴多大帽子,管一個生產隊都緊巴巴的,要是讓俺當大隊長,帽子太大可別給俺壓垮了?!?/br> 柳紅旗可沒想到還有人不稀罕升官的呢,笑道:“真是個實在的生產隊長?!?/br> 反正周誠志不肯當大隊長,“煉鋼鐵俺們二話不說,書記指哪俺們打哪兒,大隊長就不用當了?!?/br> 讓他去管三隊四隊那些懶漢們干活兒?殺了他吧,當驢他也不當大隊長! 在周家村,大隊長還不如驢呢。 柳紅旗倒是也沒強求,二隊在他們心里已經形成一個老實務實,不貪心的形象,可是好把式呢。 “不當大隊長,讓你當煉鋼排的開礦排長,專門帶人開礦.” 開礦雖然累、危險,卻也是個要緊的活計。 因為三個鋼鐵團都需要鐵礦來煉鐵呢,那就得從他這里過手,不僅僅是高進縣,外縣要來交換采買礦石,也得從他這里走才行。 張根發見周誠志居然得了這樣一個好差事,急得跟什么似的,本來他可是想將兒子塞進去的呢。 不過他沒多少施展的機會,因為他這個副連長是運輸戰線的。 修路、挖煤、運煤、運鐵礦,這是一條戰線。 收磚、瓦土、坯、木頭、雞毛,修建冶煉爐、冶煉鋼鐵,這是一條。 開鐵礦是單獨一條,所以周誠志得了個好差事,很多大隊都羨慕得很。 點完將就要調兵,現在總共需要抽調四千來人,所以只要十五到五十五歲之間的男勞力,具體由生產隊長把控,各大隊湊夠人數即可。 先鋒大隊開動員大會的時候,張根發大喊著忽悠:“凡是去大煉鋼鐵的,都免費吃飯,有rou有菜,隨便吃!” 媽蛋,因為他去開會,犟驢們居然沒給他留碗rou,就吃了獨食! 而公社殺豬全犒勞了縣里干部,他這些大隊長喝湯都沒輪上! 周誠志調派人手的時候給造紙廠留下十個男勞力,其中七個壯勞力和三個老頭子。 這里面包括一隊三個壯勞力。 周明愈家除了周誠仁以管理造紙廠的名義留下帶領婦女收莊稼,其他男勞力都去挖礦。 周誠志覺得收莊稼的事兒周誠仁比自己懂,也就不多說什么,還是給隊員們開了個會兒,讓他們卯足了勁好好跟著周誠仁收莊稼。 他黑著臉,嚴肅道:“工分是照樣記的,回頭食堂吃飯還是按人口和工分來,誰也別想偷懶就能吃飽飯!” 有人笑哈哈道:“隊長你放心去吧,我們會好收莊稼的,還指望著哪天再跟著二嬸子吃rou呢?!?/br> 眾人都笑起來。 周誠志原本還擔心,現在看他們那樣也就放了心,相信周誠仁和張翠花能鎮得住他們,他就讓人拔了兩口鍋,又裝了倉庫里的糧食,用牲口拉著奔赴石礦采礦去。 高余飛也混成了一個開礦技術員,他和縣里倆技術員一起,做開礦排的指導。 在進鋼鐵團之前,他就把自己負責的幾個大隊的玉米秋糧任務給定下。 先鋒大隊當然是最少的,他在報告里有理有據又詳細地論述了周家村的地理位置,主要是雨水不到位,常年在糧食需要雨水的時候干旱,周圍四五里外的村落降雨這里都可能扔幾個雨點就拉倒。而先鋒大隊尤其是二隊和一隊,在隊長周誠志的帶領下,艱苦奮斗堅韌不拔,采取了漚肥、挖淤泥肥土、挑水灌溉等方式才能保證糧食的正常產量。所以,玉米不太適合本村種植,秋糧任務理應降低,但是可以適當增加粗糧任務。 因為高余飛的一份玉米秋糧調查報告書,算是無意中救了三隊四隊一命,也為周家村要求開渠引馬旺水庫灌溉農田提供了有力證據。此是后話。 開采石礦是非常辛苦又危險的活兒,必須膽大心細、力氣大的人干,先要一人手扶鋼釬,一個人掄錘砸鑿炮眼兒,然后裝填炸/藥點火開礦。 有人掄錘不到位就容易砸到扶鋼釬人的手,所以必須要關系好又熟悉有默契的人才能配合。 這一點周誠志心中有數,平日在隊里干活兒誰和誰一起現在就繼續搭伙兒。 至于三隊四隊那些?;^的,讓他們扶鋼釬,由別人掄錘,因為怕死他們也能安靜老實點。 在周誠志的帶領下,開礦工作進展得井然有序,因為他強調安全第一,所以并沒有發生什么意外事故。 周明愈、周誠廉、周培基三人一小隊,周培基負責扶鋼釬,周明愈和周誠廉掄錘,最后周誠廉要求他去□□。 而周明愈也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本領,告訴周誠志一些應該注意的、可選擇的捷徑等等,讓開礦工作事半功倍。當然,這些功勞都記在高余飛頭上,就當高指導業務精湛,指揮得當。 而高余飛也不傻,知道怎么回事,既不拆穿也念著好,自己也加緊惡補各種開礦知識。 要是有機會,他就可以擺脫公社直接進入縣委技術部工作,那就是城市戶口! 這時候要進城可是非常艱難的,他之前托了多少關系都不行呢。 …… 且說調走了大部分勞動力的周家村。 這時候地里的農活很多,割完秫秫穗還得刨秫秸,棉花要拾,豆子、谷子也要收……玉米過幾天也要掰,玉米秸要刨,還有春地瓜進入衰敗期過了中秋就可以刨地瓜……到了霜降又要刨麥茬地瓜。 收完莊稼還得趕緊耕地、耙地、施肥、播種小麥。 正是三秋大忙拉開序幕的時候,不但需要大量勞力,還需要牲口、車等農具。 誰知道才忙活兩天,公社下令各大隊的牲口、地排車、手推車都要集中起來支援大煉鋼鐵,去坊子運煤!修路!拉礦! 沒有了牲口和車,運糧食就只能靠人力。 好在周誠志是排長,對自己生產隊還是有所照顧的,可要可不要的人就選三隊四隊的懶漢們,留下一隊二隊在家收莊稼。 大小子和年紀大的男人,這些人收莊稼比兩個體弱的婦女都管用。 張翠花負責給女人們打氣鼓勁,“咱也不多說,就問問恁還想不想吃飽飯,咱們隊的倉庫就在那里,你們都去看看還有多少糧食,想吃飯的就給我拿出吃奶的力氣來,收回來食堂才能開伙,冬天不用挨餓!” 原本張根發忽悠人說去大煉鋼鐵免費吃飯有魚有rou,后來縣委物資組算了算,撥的款和糧食不夠鋼鐵大軍消耗的,就要求各大隊自己解決一部分。各生產隊又只好派人拔隊里的鍋,運糧食去鋼鐵廠,就地壘灶做飯管自己鋼鐵戰士們吃飯。 這么一來隊里的倉庫可就空了,留下的人要想吃飯就得趕緊收秋糧回來。 二隊一直沒收社員的糧食,倉庫只有一些余糧和機動糧,周誠志將這些帶走,倉庫就只剩下種子?,F在這時候家家戶戶也沒多少存糧,只能吃地里的秋糧。 大家都斗志昂揚的,“二嬸子放心,俺們曉得!” 張翠花點點頭繼續道:“隊長留了話的,大家都好好干,不管男女每個人加五分!” 賺十分的就可以十五分,賺四分的也能九分! 他們二隊和別的隊可不一樣,別人都是有多少吃多少,根本不管工分,可他們二隊一直都堅持工分制呢,只要計分就要求和糧食掛鉤,所以社員們說不出什么來。 二隊的食堂也是按照大人每天一人一斤的口糧,晌午四兩,早晚各三兩。 干重活的時候是有機動糧食補貼的,熬一大鍋黏粥,或者烀一大鍋吊方瓜之類的,這個都算是隊里的補貼。工分多的就可以多打一些,工分少的少打或者沒有,甚至還要花錢買口糧,否則就要減少口糧數,根本吃不飽。 比如四屬戶之類的。 所以張翠花一說給加工分,一個個更是精神十足,“二嬸子,真是親嬸子,咱們絕不偷懶!” 動員完了就干活兒,畢竟耍嘴皮子沒用,還是要落到實處。 造紙廠暫時停工,集中人力收莊稼。 弱勞力在地里剜秫秫穗,年輕壯女人往場里挑,男勞力就負責刨秫秸。 莫茹自然也沒的繼續坐月子,和隊里另外兩個沒出月子的女人一起參加搶收任務。 她覺得可以改進一下收秫秫的方式。 二隊原本的收割方式是有人剜穗兒,裝車往場里拉,力氣大的在后面刨秫秸。 可現在男勞力、牲口、車都被拉去鋼鐵戰線,就只能力氣小的剜穗兒,年輕的往場里挑,男人刨秫秸。 速度堪憂。 她悄悄告訴張翠花,“娘,咱們這樣鉆進地里剜秫秫穗不方便,不如直接用鐮刀整棵割了放倒再往下剜穗子,白天收晚上往場里挑,不浪費時間?!?/br> 白天大好時光浪費在刨秫秸、運糧食上,剜穗兒的人手不就少了嗎?晚上看不清還容易割著手。 關鍵晚上運糧食她能大展神通啊,趁著大家不注意,一次就能運回去節省勞力和時間。 張翠花聽了她的意思第一反應就是晚上大仙才好做法施展搬山倒海的神通,就和去扒石頭一樣! 她內心深處已經形成一種慣性,大仙說得對,要聽大仙的。 兒子干啥都帶著媳婦兒,這說明是必須的! 她負責跟周誠仁商量。 周誠仁道:“這樣還得再刨茬子,費事兒吧?!?/br> 張翠花道:“刨秫秸占著幾個男勞力不上算,不如讓他們直接把秫秸割下來,比刨快一大些。剩下的秫秫茬子讓社員們大大的功夫兒慢慢刨唄,冬天沒有燒火草怎么行,讓各家刨了拿家去燒炕多好?!?/br> 反正也不是所有地都種小麥,還得留來年的春地呢。 周誠仁一尋思也是,現在吃大鍋飯,家里不做飯炕上冰冰涼冬天可受不了,“中?!?/br> 于是他們調整收割方式,白天力氣大的割秫秸放倒,力氣小的剜秫秫穗兒,在地里吃晚飯,一直忙活到看不清。然后指派幾個人往場里運糧食,其他人在地里捆秫秸,將秫秸捆三個一叢站起來晾曬。 挑秫秫的因為要出大力,再加兩工分,張翠花讓莫茹白天不用下地,晚上和吳美英、張夠等人挑秫秫即可。 這么一來,大家發現速度果然快很多,之前一邊收一邊挑,一天忙活不完一塊地,現在居然收了三塊地! 小山一樣的秫秫穗,一兩趟兒就送回場里。 吳美英喊道:“二嬸子,是不是晚上咱們走得快???我才挑一趟兒,這秫秫怎么挑完了,你們誰動作那么快?” 張翠花心道:果然要黑燈瞎火里大仙才好施展神通呢。她肚子里揣著個大秘密跟懷著哪吒一樣憋得慌呢,“現在都勤快得很,這工分加得值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