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書迷正在閱讀:逆天全職大師、不熟、修真之一劍在手、吃rou的狐貍不好養、秘制甜妻:柏少,要抱抱!、喂你一顆糖、滿床笏、嫁個金龜婿、農門小寡婦、權相養妻日常
菜園里有菜,直接燉一大鍋,快出鍋的時候倒一勺花生油下去,上面就飄著一層油花噴香四溢。 另外就是秫秫面加南瓜、豆渣做的窩窩頭和蒸地瓜干,這都是現在的主食。 就這樣,對很多人家已經非常豐盛,畢竟可以吃飽! 一般都是吃個七分飽最多八分飽就成,沒有跑人家就往死里吃的,畢竟誰家都不富裕,你要是一個人吃人家倆人的,就會被記住,到時候被人指點說笑話好長時間。 趙化民家幫人干活,一個人干活一大家子老小去吃,所以村里人都不敢用他們。但是他們臉皮厚,誰家有事,總是觍著臉去給人家硬要幫忙。 這一次綁笆子的時候,趙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就來了,雖然張翠花說不用麻煩她,可她還是躲在角落里充數。 按說綁笆子人多,女人是不吃飯的,只有上梁這天來幫忙上梁、蓋屋頂的男人才會留下吃飯。 可梁淑英不管,她就是奔著吃來的。 吳美英的男人在幫忙蓋頂,她又幫忙綁笆子的,自然也來跟著忙活。她看趙化民和梁淑英也去拿窩窩頭吃飯,急了,“我說你倆干嘛來的?” 梁淑英立刻兇回去,“我們幫忙干活,當然要吃飯,又不是你家的,你急什么!” 吳美英剛要罵回去就被陳秀芳給拉了一下,“吳美英,二嬸子家大喜事兒,你別罵架不好聽?!眳敲烙⒌闪怂谎?,“你少碰我啊,我讓你碰我了嗎?”陳秀芳嚇得趕緊松手。 吳美英倒是沒再罵人,卻也沒讓趙化民夫妻倆得手,就沒見過這么懶這么饞還這么能占便宜的。 那天綁笆子的時候,梁淑英來幫忙?幫個屁!她是來嚼舌頭的,唧唧歪歪,說話又酸又毒,當她吳美英沒聽見呢? 什么“這泥草屋子可不結實,別下大雨沖塌了?!薄吧厦娑忌w草,要是起火可完蛋!”怎么別人有點什么事兒,你就不能說句好聽的,總是說膈應人的?不會說話就閉嘴! 這是吳美英最膈應趙化民一家子的地方。 那時候她婆婆何杏梅給人治病、算命的,很能貼補日子的,結果梁淑英這個臭嘴婆娘整天說什么,“整天裝神弄鬼的,可別哪天自己見鬼了?!薄坝痔笊裼纸o人家說媒,多不吉利??!” 什么話都能她嘴里蹦出來,到后來果然破封建迷信不讓弄了,還把何仙姑給關了一陣子。幸虧她在村里人緣不錯,周誠志也為她說話,把他們一家子劃在二隊,這才沒倒霉透頂。 “我二嬸子家大喜事,不和你一般見識,少惡心人?!眳敲烙⒌闪肆菏缬⒁谎?,端著笸籮去給干活的人發窩窩頭。 梁淑英氣得撇撇嘴,卻也不敢說什么,她可沒本事在周明愈家撒潑,二愣子就是二愣子,誰要是惹他,道理也不講上來就揍的。 她還真怕周明愈打她。 尤其以前他對東子那么好,現在理也不理,她總覺得是不是周明愈嫉恨他們家?她甚至覺得肯定是因為兒子和張金樂好上了,嫉妒呢!所以她更得小心點,沒敢再整幺蛾子,灰溜溜地走了。 …… 上梁起了屋,然后就盤炕、壘灶,這些周誠仁帶著兒子侄子就能辦了。 三四天后,東西間的炕和鍋灶也壘好,只等門窗了。 莫茹按捺著激動,她對新家充滿了期待,因為她相信周愈的設計。前世他們的婚房就是周明愈自己設計找人裝修的,溫馨又舒適,很多細節見功夫,讓她覺得非常順手。 她溜達著打量了一圈。 新家沒有買大鐵鍋,買的是中等的雙耳鐵鍋,小家口做飯燒水也足夠用的。鍋安在西間灶上,灶臺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鍋框子小一些而已。 蓋房子的時候周明愈已經在墻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擱板、裝棍子,用來掛勺子、鏟子、筷籃、刀具等。灶臺靠外墻的鍋洞子上頭也用土坯壘起簡易櫥柜,可以放碗盆等用具。 土坯屋很簡陋,但是內里設計得井然有序科學又合理,相信住起來體驗感會非常好。 所以雖然沒有門窗,莫茹倒是很想早點搬過來,畢竟這里安靜一些,晚上說個話也不用怕人聽見。住在一起,隔壁打個呼嚕說個夢話都聽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 沒有門可以先用木棍夾一個幛子,沒有窗可以用蒲葦編兩張席子掛著,炕上沒有炕席就先鋪上麥秸草再鋪一個草簾子,等秋天高粱下來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編一張篾席鋪上。 篾席村里很多老頭兒都會,這和編草鞋一樣算農家日子的基本手藝,你要是不會就得買,沒錢買就只能求人幫忙,貓冬的時候一張席兩個人也得編一天,也不是那么好請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術,去學人家還是樂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編得差不多。 周誠仁冬天都是和周誠志、周誠義等老頭一起編席的,手藝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會缺篾席鋪。 不過要想炕干透再試試火道,哪里漏煙還得抹抹,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 周明愈忙著處理院子,把不利于植物成長的表層石頭砂礫土鏟掉,堆在一邊留著壘茅房。雖然眼下不養豬可豬圈得壘起來,可以漚肥,肥料交給集體也算工分。尤其現在沒有自留地,積肥都要全部交給集體。 他和莫茹趁著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頭,堆在院外留著壘院墻和豬圈,這些他自己攢材料慢慢干就行,不需要麻煩別人。 房子起來等的就是木工活兒。 蓋房子都是木匠活兒慢,因為需要先把木頭處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門窗、家具,很費時日。 如今都是周誠信和周玉忠帶著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們得空也來幫一下。 倆人依然不理周誠仁,更不去家里吃飯,周誠仁也習慣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張翠花講,拿錢讓周明愈去集上買點好煙葉回來。 這時候農民要抽煙一是去供銷社里買紙煙,這個很貴,沒人舍得買。另外就是去集上買煙末子,有人從卷煙廠倒騰出來的碎末,卷紙煙不合格就賣到鄉下來。這樣的一毛錢買一捧,節省一點可以抽半個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錢。 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這種。 還有一種,是有種煙任務的人家,交了煙任務還能剩下一點煙葉,就自己簡單烤烤,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賣。 這種要貴,價格是碎煙末的三倍,一般都是大隊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買。 在鄉下,周誠仁家條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買,寧愿省了錢讓家里人吃次燉雞蛋。 他讓周明愈買這種煙葉回來切絲給木將們抽,不管飯管抽煙也是一種犒勞,好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煙抽就賽過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煙來刺激和獲得一種無言的安慰。 周誠仁這一招明顯取悅了那些木匠們,他們干活兒更起勁,做得又快又好,幫著周玉忠把板材都處理好,這樣做門窗就快得多。 …… 這時候省委下來文件,要求地委、縣委大力組織合并大社運動,要求把之前的農業高級合作社合并為大社。因為河南省遂平縣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農業大社,后來學習巴黎公社更名為“衛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學習榜樣,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發以后,就開始組織各地農村會議、學習、□□等,組織百姓天天喊口號:“跑步進入**”,“**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等。尤其是省城、與各地市周圍的農村最先開始,然后慢慢地往各縣城下的農村蔓延。 能夠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四同原則的,基本都是一個鄉或者鄉鄰的兩三個小鄉,他們共同擁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庫,這樣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勞動。 而雙溝鄉沒有特別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邊的井溝鄉合并,到時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馬旺水庫灌溉農田。 現在是上級下來調節指導兩鄉談判拉鋸,就為了叫雙溝公社還是井溝公社都定不下來,而且公社設立在哪個鄉政府,哪個鄉政府做主導,誰當公社書記、社長等等問題一時間也扯不開。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還是被正式提上議程,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序幕。 ☆、第45章 起來嗨! 張根發雖然想全村按照地段化成四個大食堂,把三隊和四隊安排進二隊一隊去,結果周誠志等人竭力反對,擺事實講道理最后他也只能妥協?,F在按照生產隊辦食堂,各生產隊就和勞動上工一樣,自負盈虧,食堂也是自己辦,自己管理,自己出糧食等等。 不過三隊四隊因為麥子都毀了,剩下那點又交了公糧,沒的分口糧,少不得要把原本的應急糧和儲存糧拿出來解決麻煩。一隊二隊也支援一些,把去年存的地瓜干借一千斤給他們,讓他們支持到收高粱。 三隊四隊的食堂最順利,張根發親自帶著隊長和治保主任以及民兵,監督著讓各家各戶把糧食都交出來集中辦食堂。 他們大部分本來就沒什么存糧,加上有些人聽說要吃大鍋飯,為了去占一隊二隊便宜,都敞開肚皮把自己家吃得差不多,根本沒有什么余糧。有幾戶人家那時候偷的麥子,也都吃差不多了。也有些平時省吃儉用的人家,能拿出幾百斤地瓜干來,自己舍不得吃現在都被拉出來,簡直是剜rou放血一樣讓人心疼。 少不得有人也鬧的,然后其他隊員們指責施壓,說他們怎么那么自私,最后還是得交出來。 張根發聯合大部分人,把那些“頑固”家庭一家家地各個擊破,不需要動手靠輿論就達到了目的。而他們在張根發面前已經習慣服從,所以并沒有發生賈家溝那樣的流血事件。 周培基家人雖然瞧不上他,也不明著和他作對,三百斤地瓜干交出去,沒有一粒麥子。 就這樣,三隊四隊的食堂就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搞起來。大部分人狂熱得跟進入了天堂一樣,因為可以敞開肚皮吃飯,哪怕不干活兒一天也有二斤二兩,比以前的口糧可多多了! 二隊依然靜悄悄的,食堂名義上設立在周誠志家,不過他沒有真正執行,還是讓各家自己做飯,每天出一個人端著瓦盆去隊長家溜達一趟做做樣子。 當然,這一招是瞞不過張根發的,畢竟光天化日的,誰也能看見。 張根發自然要來質問,周誠志也有理由,“一開始社員們還不適應,先讓社員們習慣習慣,這不是咱們公社都還沒正式成立嘛?!闭諆蓚€鄉政府扯皮的架勢,起碼得倆月吧。 真要是集中起來吃飯,糧食集中柴火也要集中,還得找人做飯管理糧食,多了不知道多少活兒呢。他覺得真要辦,也等秋糧下來,到時候不分全都集體里,各家之前的糧食就可以留著,食堂飯量少不夠吃的時候,各家也可以補貼一下。 至于周明愈說鍋會被收走的事兒,周誠志倒是有點信,可他沒辦法。鍋是生鐵,很容易生銹,他能藏哪里?只盼著到時候真要是煉鋼鐵,他一個生產隊長也能靈活處理,只要鎮住張根發就行。 當地冬天零下十幾度,要是家里沒有鍋不讓人燒火熱炕燒水喝?這是不人道的,共/產/黨不、可、干這種事,周誠志堅信毛/主席和黨是為百姓著想的,只有張根發那些鉆空子的混蛋瞎起哄,抹黑毛/主席和黨! 所以雖然外面風云變幻,狂熱又激動,周家莊一隊二隊倒是還和以前差不多,照常上工、回家做飯,不同的就是吃飯的時候派個人捧著瓦盆去隊長家走一趟…… 就這樣,日子過得風快,一下子到了伏天。 莫茹發現原本那只天天下蛋的小蘆花雞突然食欲不振連蟲子都不稀罕吃,開始抱窩了! 除了小蘆花雞,還有另外一只母雞也開始抱窩,趴在那里不吃不喝、精神呆滯,簡直就是一個大寫的呆逼! 統共就那么五只母雞,你們一個兩個都要抱窩,誰也不下蛋,我和娃的營養餐從哪里著落? 莫茹一下子急了,抱什么窩,起來嗨! …… 不只是她家的母雞抱窩,村里很多人家都這樣。因為季節到了,盛夏伏天左右,就是母雞抱窩時間,這是它們天然的生物鐘,不受人為控制。 當然,要想不讓它們抱窩或者抱窩時間短一點,還是有辦法的。 張翠花頗有經驗,她讓周明愈把抱窩的兩只抓住,尤其那只有時候一天倆雞蛋的小蘆花雞給摁著,倒一瓦盆水,強行把雞頭摁進去,用水灌可以阻止抱窩。 這一招不管用,她還去直接揪了一些草葉子綁在母雞屁股上,風一吹飄飄搖搖的,嚇得母雞“咕咕咕”地飛奔不止。只要它不停下來繼續抱窩,過些天還是可以下蛋的,一旦讓它抱窩,沒有個二十來天別想讓它再下蛋。有些母雞抱窩以后,甚至不怎么下蛋,整天瞎“咯咯噠”就是不下蛋。 莫茹看那只小蘆花雞四處飛逃不再鉆進雞窩去抱窩,看樣子土方已經生效,不禁松了口氣。 但是另外一只卻沒那么容易就范。 她不忍心看它太受折騰,就道:“娘,我們孵一些小雞唄,到時候拿到新家去養?!狈凑谐圆煌甑南x子呢,多喂幾只下蛋也多,又不需要吃太多糧食。 張翠花一聽覺得可行,家里還有一只大公雞呢,雞蛋都是種蛋,自己家沒孵小雞都浪費了。種蛋因為可以孵小雞,賣的話一般比普通雞蛋貴,但是供銷社都一刀切。因為是送到城里賣給市民吃掉的,根本沒有多給錢。 以前有人家也會拿普通雞蛋換種蛋,兩個換一個拿回去孵小雞?,F在家家戶戶養雞有限,基本都是兩三只,養多了沒糧食喂,所以基本沒有孵小雞的,都是夏初的時候從挑著扁籮專門賣小雞小鴨的人那里買。 張翠花帶著莫茹挑雞蛋,那些色澤粉紅瑩潤的就是最好的種蛋,蛋殼太薄的也不行。母雞孵小雞最多三十個,太多它孵不過來,要是溫度不夠把蛋閃了,那里面的小雞就會慢慢死掉。 張翠花挑了24個,莫茹去找了一個沒有把手的破筐子,里面鋪上麥糠和麥秸草。 兩人把雞蛋撿進去,把筐子往院子角落棗樹下一放。 那只母雞就打雞血一樣飛快地沖過去,一屁股坐進去紋絲不動,再也不肯出來,絕對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雞不改色。 莫茹看到有個蛋滾在筐子邊緣就想幫它撥過去,剛伸手,它“咄”的一下子叨過來,疼得她嘶啦一聲眼淚瞬間流出來,手背都紅了。 張翠花瞅見,“這雞抱窩就跟母狗母貓下崽一樣,你不能去碰?!?/br> 莫茹點點頭,淚汪汪的,“現在記住了?!?/br> 那母雞還得意又兇狠地瞪她,一副挑釁不怕事兒大的樣子。 莫茹:……仗著你是功臣,我不敢打你唄。 周明愈挑水回來看見她捧著小爪子淚汪汪的樣子,別提多心疼,趕緊放下水筲,“走,去找個萋萋毛抹抹?!?/br> 他拉著莫茹往外走,到了門外就讓她把空間里存的草藥拿出來。 莫茹拿了好幾次才拿對……實在是當初周明愈說這個有用那個有用她就存起來,可也沒標上名字,有些她放進去就忘記或者不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