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哦,原來又是孫山之位啊…… 等等!這府試不比縣試,府試只考三場,考完就完事了,絕對不會加試,一次性錄取五十人,就算蘇錦樓在末位,那也是登了榜的,也就是說人家蘇錦樓已經是童生了,那……那我們這些未登榜的考生還有什么資格同情人家蘇錦樓只位居孫山?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好尷尬…… 蘇錦樓腦子有點短路,剛才榜文結果未出他十分想得開,現在他中榜了反倒讓他看不開了,閱卷官眼瞎了吧……就他寫成一坨翔的卷子還能上榜?世界太玄幻請容他緩一緩。 “你,你確定你看的是宜章縣棠柳鎮的蘇錦樓,不是其他什么縣的同名同姓之人?” “不會錯的!”看榜人以為蘇錦樓高興的找不著方向了,耐心解釋道,“就是蘇官人您的名字,后面的籍貫里寫的是宜章縣棠柳鎮,肯定是你的名號,我瞧了好幾遍呢,絕對錯不了?!?/br> 唉,這些考生也是可憐,落榜了如喪考妣,中榜了又患得患失,去年還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考生剛聽到中榜的消息就高興的厥過去了,據說人還沒抬到醫館就沒氣了。 要他說,這些人還不如他這個干苦力活的人活的自在,至少他白天踏實干活,晚上回家安心抱著老婆孩子暖被窩,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哪像這些書生考個試還有性命之憂。 蘇錦樓滿腦子疑惑,不對??!怎么看都不對勁,第二場的雜文試就不提了,第三場的農業策論,他可是一竅不通的,難道真被他瞎貓碰上死耗子了?稻田養魚之法連蘇老爹這個干了一輩子農活的莊稼漢都嗤之以鼻,那些說不定連稻子都不知道長啥樣的閱卷官和考官能信? 呵呵,這年頭,還真有慧眼識英雄之人?我運氣一向不大好,老天爺你可別驢我。 “陶賢弟,”蘇錦樓一臉神游天外的樣子,雙眼放空目視陶真,明顯不在狀態,“你,你掐我一下唄,我怎么感覺我做夢還沒醒呢?!?/br> 陶真剛想說什么,就被宋明打斷了話,“蘇同窗,你不是在做夢,上榜的確實是你,恭喜你得中童生?!?/br> 旁邊的梁淵一臉怨念,似真似假的抱怨道,“蘇同窗,過分的自謙就有炫耀之嫌了,你若是再妄自菲薄,讓我和宋同窗這兩個落榜人該如何自處?” 蘇錦樓四人找的是同一個看榜人,如今看榜人只報了陶真與蘇錦樓的名字,對另外兩人的情況只字不提,結果是什么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對于明明已經上榜卻還在這里不愿意接受現實的蘇錦樓,宋明和梁淵恨不得當場狂揍他一頓。 蘇錦樓訕笑,他只是覺得此事太過不可思議而已,真心沒有使壞在這兩位落榜人士的胸口插一把刀子,他雖然一向喜歡得瑟,但這一次絕對絕對絕對沒有故意炫耀,往別人傷口撒鹽啥的,他已經好久沒干這種缺德事了。 陶真提議道,“三位同窗,不如我們先行回客棧?” 已經得知結果了,在這里干等也沒太大意思,何況四人中還有兩位可憐的失意人,難道還要宋明與梁淵在這里眼睜睜的看著別人中榜嗎?這也太殘忍了。 此時說什么安慰之言都顯得尤為不妥,蘇錦樓和陶真二人一路沉默,直到行至客棧門口,宋明主動開口,“我離家這么長時間,家里人肯定擔心不已,榜單已出,我再留在府城根本毫無意義,所以我打算明日啟程回家,在此預祝二位于院試中金榜題名?!?/br> 梁淵也說道,“我也有此打算,在此預祝二位前程似錦,”又轉頭看向宋明,問道,“宋同窗,既然我倆都要回去,不如結伴同行吧,等到了宜章縣再分道揚鑣,可好?” 宋明點頭,“有熟人相伴,途中也不會閑極無聊了?!?/br> 又對蘇錦樓與陶真二人說道,“明日就無需二位相送了,我最受不了離別之苦,索性今日就此作別,望各自珍重!” 宋明抬手行揖禮,梁淵緊隨其后,人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蘇錦樓與陶真總不能還要強求人家來一場告別宴,二人只能作罷,隨即拱手還禮,就此作別。 回到房間,蘇錦樓如夢似幻,怔怔的坐于椅子上,手上一個用力,“嘶~疼!”原來,真的不是夢啊…… 可是為啥呢?數千名學子中只錄取五十人,他蘇錦樓走了什么狗屎運,這么低的概率都能被他碰上了,哦,老天,難道是你打瞌睡把眼睛給閉上了?還是說他終于時來運轉了? 那接下來的院試呢?考還是不考? 當然要考啊,反正院試還是在臨平府內舉行,不同的是評卷人并不是從府城內的書院選出,而是由五百里外較遠的書院山長或幕友擔任,主考官也不再是臨平府知府,而是由朝廷委派的督學使者也就是學政主持。 學政的官有多大呢?學政是由皇帝欽派的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學政考文童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銜,全部官銜為“欽命提督某省學政”,身份等同欽差,和巡撫平行,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充任。 由此可見院試的分量比之縣試與府試來說,重要的不是一星半點,另外在閱卷規則上亦有不同,除了糊名還需要專業書吏謄抄科考試卷,也就是說考官最終是憑借謄抄副本評卷的。 為了不讓謄錄者使壞故意做記號,大慶律法明文規定謄錄者不得攜帶任何東西,謄錄所用的紙張墨水均由官家提供,都是統一使用朱砂紅筆謄錄試卷。 謄寫完畢后還要對讀,對讀就是校對,由對讀官將考生的原卷即墨卷以及譽寫的朱卷一起交給各位對讀生校對,查看謄錄是否有誤,若是校對無誤,對讀官就在試卷上蓋章,然后才進入真正的閱卷程序。 閱卷時并不是閱卷人想看那張就能看哪張的,先是在主考官與同考官的監督之下抽簽分配,再由內收掌將卷子分別送給各位閱卷人審閱,所以閱卷人員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閱卷人員初次閱卷后若是心中滿意即可推薦給同考官,如果同考官對這張卷子同樣中意就可在其上批一個“取”字,再將批了“取”字的卷子送給主閱卷官,假如主閱卷官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至此,此張卷子就算是被錄取了。 這種譽寫對讀層層批閱的做法,有效的防止了考生與官員勾結作弊的可能,像府試中魯士才有意記下字跡把考生刷下去的行為,在院試的審批中是不可能出現的,除了院試,還有鄉試、會試、殿試,所經過的流程都是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就是閱卷人的身份會更加尊貴。 為什么院試這一關如此之嚴?縣試和府試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 說到底還是因為院試是考秀才的最后一關,之前就有言,秀才與童生之間的地位天壤之別,秀才可被稱為“士人”,算是進入士大夫階層,屬于士農工商中最高級別的人士,可以免除差徭,有見知縣不跪,不能對其隨便用刑等特級權利。 只要過了院試,從此就擺脫了平頭百姓的身份,自家的房屋都可以比普通人家的房屋高出三寸,頭上也能戴三寸的頂子,于平民百姓而言可謂是一步登天。 除了免除徭役賦稅外,普通人家的婚喪之事都會請秀才主持,這樣一來家里的經濟來源就無需發愁了,秀才識文斷字,身具功名,雖然不能像舉人一樣被舉薦為官,但卻能成為一名紳士,非官而近官,非民而親民,比一般的平頭百姓日子過得更為舒坦。 蘇錦樓暗搓搓的準備再去碰碰運氣,反正一不用趕遠路,二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不過是交個報名費而已,也費不了幾兩銀子,萬一……萬一就中了呢。 蘇錦樓一鼓作氣,趁著現在運氣好趕快把院試給考了,這八百年不遇的好運氣,誰知道這輩子還會不會有這般的運道? 于是第二天當陶真與蘇錦樓聊到接下來的院試時,蘇錦樓很是真心實意的說道,“唉,此次院試不過是碰運氣罷了,中不中榜都沒區別,權當是為了增加考試經驗,來年再戰?!?/br> 陶真,“……” 總覺得這話有些耳熟,貌似上一次蘇兄在參加府試之前也說過什么“權當為下一次的考試增加臨場經驗”之類的話,結果呢,人家宋明和梁淵已經折戟沉沙落榜回去了,偏偏這位為了增加經驗的蘇兄還堅守在原地。 “蘇兄,過分的謙虛可就是驕傲了啊……你別再說這些自謙的話了?!?/br> 蘇錦樓,“???” 自謙?我啥時候自謙了?自謙的人至少有自謙的本錢,他有啥?就算他再怎么天賦異稟也不能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自己打造成學富五車的才子吧。 天知道這次府試他是如何中榜的,他是真心打算陪考來著,碰運氣啥的也是實話,為什么現在陶大學神覺得他是在自謙?是什么讓陶學神對他中榜一事深信不疑? 這年頭,說實話也沒人信了?這也太有礙他以往的忠厚老實安分守己的正面形象了。 第48章 督學大人 朱廣攜臨平府上下大小官員早早守候在督學院門口, 遠處一紅衣小吏一路小跑過來,口中說道,“督學大人的儀仗已經進府城了?!?/br> 朱廣急忙巡視自己的儀容, 輕輕捋了衣袖的一處褶皺, 見再無不妥后稍稍平復心情, 此次學政大人遠道而來,主要就是為了主持院試,希望老天保佑, 可千萬別出什么岔子。 沒過多久,就聞聽銅鑼開道,共計十一聲響,衙役扛著兩塊牌子,分別上書“回避”“肅靜”, 沿途百姓自覺退于街道兩旁下跪以示恭敬, 官轎行至督學院門前,輕輕落地。 朱廣等人挺身長跪, 領頭的朱廣口稱,“臨平知府朱廣率府內大小官員恭迎督學大人?!?/br> 眾人齊呼,“恭迎督學大人, 請大人下轎?!?/br> 直到此時, 官轎內的學政大人方世澤才踏出了轎子,他身著緋色補服, 視線落于眾人頭頂,聲音無悲無喜不帶絲毫情緒, “各位同僚客氣了,起吧?!?/br> 這倒不是方世澤故意擺官架子,在這個講究禮制的封建時代,行和穿與官員的官威官儀息息相關,也是顯示身份尊貴的主要標志,方世澤身為三品大員,出行儀仗都有規定,不能超出品階,也不能太過寒酸。 此次出行他代表的是朝廷的臉面,亦可說是皇家的威嚴,一個三品大員出行,無衙役鳴鑼開道,百姓不回避,亂糟糟的堵在大街上,這算個什么樣子? 他身負圣命來到臨平府,若是臨平上下的官員沒有躬身等候,豈不是不把他這個三品大員放在眼里?還有什么上下尊卑可言? 方世澤剛進了督學院就提出要查看此次府試的名單以及考生的答卷,當看到府試最后一名考生的答卷時,不禁眼前一亮。 “這個蘇姓考生的稻田養魚之法甚是奇妙,雖說聞所未聞,但看這字里行間,有理有據,似乎頗有可行性,爾等可曾傳喚此子仔細詢問?” 朱廣面露懊惱之色,“下官也覺得稻田養魚之法可行,故而打算先差人專門種植一塊稻田試行此法,若是可行到時候再嘉獎于此子,因文中已經詳細敘述了此法,所以至今未曾傳喚此人,此事是下官考慮不周,是下官之責?!?/br> 方世澤仔細將手中的答卷看了一遍,沉吟片刻說道,“文中雖已細數了方法,但此法因無前人經驗,難免會疏忽個別的細節,若是因為小小的失誤使其失敗,讓本可以為民謀利的良計無法問世,豈不是太過可惜了?” 上官話都說得這么明白了,朱廣怎么可能腦殘的唱反調?不僅不能唱反調,還要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以示上官之話令人醍醐灌頂,總之上官之言就是真理,即使指著一坨屎說是香的,他們肯定也得附和。 朱廣一揖到底,滿臉嘆服,“督學大人高見,下官拜服?!?/br> 于是,蘇錦樓被傳喚了,考生報名之時需登記臨時住址,衙役很快就尋到蘇錦樓下榻之地,聞聽學政大人要親自召見自己,蘇錦樓心中猛然一驚。 不會是府試榜單出什么紕漏了吧,可就算出問題也怪不到他的頭上啊,難道又來一出類似于飛鴿作弊的事件?他就說怎么天上掉餡餅砸到了他的頭上,敢情還有后招等著他啊,老天爺,不帶你這么玩人的。 蘇錦樓忐忑不安的跟著衙役走進了督學院,腦子里把府試前后發生的事情詳細的回想了一遍,還是未發現任何不妥的地方,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管怎么樣,若是誰想把罪名栽在他的頭上,他就讓那人哭著回家找mama。 剛至督學院大堂,蘇錦樓頭都未抬,直接行叩拜之禮,“學生宜章縣棠柳鎮蘇錦樓叩見督學大人?!?/br> 目前蘇錦樓已是童生之身,也將參加院試,而院試是由方世澤主持,此處,蘇錦樓自稱為學政大人的學生,并無差錯。 “嗯,起吧?!狈绞罎陕龡l斯理的摸了摸胡鬚,面色和善的問道,“剛才本官讀了你的文章,關于稻田養魚之法有幾處不明,故而差使衙役招你前來問上一問?!?/br> 哦,原來不是榜文出了問題啊…… 蘇錦樓提著的心終于落到了實處,這學政專門讓衙役把他帶過來,原來是為了那篇稻田養魚之法,看來這世上真有慧眼識英雄的人,并不是他之前所認為的人家眼瞎了或者把名單弄錯了。 只要不無緣無故給他栽贓一個罪名就好,其他的無所謂,既然學政大人說要詢問關于稻田養魚的問題,他肯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至于說暗地里使壞說一半留一半,用此法和人家交換好處啥的,他傻缺了才會干這樣的無腦之事。 他雖是童生,但說白了還是平頭百姓,有什么本錢去算計人家學政大人?退一萬步說,就算他已經是秀才了,惹怒了學政,人家照樣可以隨便找個理由,和藩臺打一聲招呼把他的功名革去。 學政是三品大員,他一介白衣,兩人身份懸殊如此之大,幾乎是天與地的區別,他有什么資格和人家叫板?沒看人家知府大人都和個鵪鶉似的縮著腦袋乖乖的在一邊呆著嘛,他這個不入品階的下等人士哪來的底氣對學政隱瞞,光有膽量與勇氣,全無頭腦和成算,這樣的人死的最快。 蘇錦樓起身行揖禮,“學政大人垂詢,學生不勝榮幸,必定如實相告不敢有絲毫隱瞞?!?/br> 方世澤慈眉善目一臉和氣,“稻田養魚之法,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蘇錦樓再次拱手行禮,“回大人的話,學生喜歡聽些奇聞趣事,曾遇到一行商,身上銀錢丟失付不起飯錢,學生見他可憐就幫他付了飯資,后來見學生對外面的事情感興趣行商就與我嘮嗑,說有一戶農家田地里忽現草魚,且那一年他家的水稻長勢喜人,收成比往年多了一成,當時學生靈光乍現,就想著是否能利用養魚增加水稻收成?!?/br> “學生出身農家,爹娘一輩子伺候田地,在家里談論農業水稻之事,學生耳濡目染之下對農事也有些微了解,后來就總結出了稻田養魚之法,不過此法未經人嘗試,是否可行還未可知,學生也從未下過地種過田,而今不過是紙上談兵,說來慚愧,這方法學生曾和爹娘提及,不過我家人不大相信,說糧食是精貴東西,可別讓我給糟蹋了,此次將此法寫于府試答卷中,學生心里也很是沒底?!?/br> “你倒是實誠?!狈绞罎擅寄渴嬲?,顯然心情甚佳,“你爹娘一輩子伺候田地,怎么會舍得單獨拿出一塊地讓你折騰?本官和臨平知府都很看好這個法子,打算先用一塊地試行此法,若是此法有效,到時肯定不會漏算了你的功勞?!?/br> 這話隨便聽聽就好,只有傻帽才會相信,如果稻田養魚之法成功試行,到時候別說是他,就算是知府亦或是學政都不一定能分得一杯羹,真到那種地步,這種功勞肯定要落到周家皇室中人的身上,有良心的私下里還會嘉獎一二,沒良心的誰管你是不是此法的原創人。 稻田養魚是利于民生甚至是利國之法,這么大的功勞足以在青史上留下一筆,就算全攤在了他蘇錦樓的頭上,也得看看他這個升斗小民能否承受的起吧,別再好處沒得到,腰背首先被壓趴下了。 蘇錦樓一臉感激,自家爹娘都不信他,學政大人竟然會相信,良才得遇明主,千里馬遇到了伯樂,他能不感激的一塌糊涂嘛,要不是憋了半天都憋不出一滴眼淚,他肯定當場演繹什么叫做感激涕零,涕泗橫流,唉,早知道就偷偷在袖子上抹點辣椒啥的,好歹能向學政致以他最崇高的敬意。 學政就是他的知音,他指路的明燈,他不可或缺的半身,不行!再想下去,自己就把自己給惡心的吐了。 “督學大人能信得過學生,學生不甚感激,至于功勞一事,學生卻是受之有愧,若無大人您的賞識,即使學生胸有溝壑一身百為也無處施展,甚至被人嘲笑,覺得學生的稻田養魚之法是異想天開之舉,以后此法若是當真有效,得以施行,那也是全賴于大人您的慧眼,再者說,學生一未種地,二未養魚,不過是動動嘴皮子,這又算得上什么功勞?反倒是大人您,主持開田試行一事,實在是勞苦功高,學生可不能昧著良心把功勞攬于自個兒的身上,若真這樣做了,豈不是狼心狗肺之輩?” 蘇錦樓大義凜然,一身正氣,這番肺腑之言說的眾人驚嘆不已。 人才??!能把拍馬屁的話說得這么具有藝術感,直接和人品道德掛鉤,明里自貶實則行吹捧之事,更絕的是,此人一本正經的語氣配合著正直陽剛的氣質,不由就讓人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妥妥的一個官場好苗子,有前途。 方世澤明知這是吹捧的話,但臉上卻不由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實在是蘇錦樓這話中之意太過明顯,擺明了表示稻田養魚之法的功勞全由自己領,他絕對不會貪圖半點功勞,說話說到人心坎里,讓人偎貼不已,真不像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書生。 既然對方把臺階鋪好了,他又怎會嫌棄這份白得的功勞,只要運作得當,說不得此法試行后,自己的官階還能往上升一升,當然,這蘇錦樓如此識趣乖覺,自己也不介意幫他一幫,其他的事情先不妨說,此次院試倒是可以運作一二,也算是投桃報李吧。 于是在詳細的詢問了稻田養魚的個中細節后,方世澤意有所指的提了一句,“此次院試爾定要認真答題,切記遵守考場規矩,不可有半分逾越,相信憑蘇學子的才能定能有一個好結果?!?/br> 方世澤認為他說話已經夠明顯的了,無奈人家蘇錦樓剛經歷過陶真同學的“深信不疑”,如今學政大人又是話里話外說他能考上,這讓他內心除了亞歷山大外,絲毫沒有get到學政大人的良苦用心。 蘇錦樓垂頭喪氣的回到了客棧,怎么一個個的都覺得他必定高中?難道他的腦門上刻了“深藏不露”四個大字?雖說他是個有內涵的男人,但在古代科舉方面他真的是個新手,好歹等他熟悉了路子再看好他吧。 蘇錦樓深覺前途一片黑暗,心里一點勁都提不起了,唉,不管怎么說這次好歹弄個童生當當,總比空手而歸要強吧。 第49章 恭喜啊 院試開考, 貢院中門大開,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往屆的童生以及剛成為童生的菜鳥新手都自發地排起長隊, 面對士兵的搜檢也不再膽戰心驚, 當然, 那些心中有鬼存在僥幸心理的人,即使表面裝的再鎮定,心底也是虛的。 童生與秀才可謂是天壤之別, 一旦過了院試,就從平頭百姓踏入了士大夫階層,對于某些屢試不中的童生來說就是一步登天,即使搜查的再嚴格,也會有人心甘情愿冒著風險夾帶或是運用其他手段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