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
吳老太太輕輕嘆了口氣。 京陽伯得蒙圣恩起復,此次再次修永定河,聽說就是文謙保舉。 文謙連參與逼死他meimei的京陽伯都可以不計前嫌,那他們這個與文府并沒有什么仇怨的吳家自然也可以交好。所以吳老太太打定主意,想讓齊太太與周夫人交好。 可是誰成想,兒媳婦居然錯著連出,想為吳鶴同求娶禇小宛。 當初京陽伯被罷官時,怎么沒見吳府如此熱忱?禮部的官員剛走,齊太太后腳就來求娶?若是京陽伯府答應還好,可是偏偏人家京陽伯府連理都不理。 這一下子,吳府成了京城的笑話。 吳老太太看了一眼兒媳,表情平靜地道:“這些日子你家老爺身子骨不好,我看你先在道堂里念念經,府里的中饋就先讓敏哥兒媳婦管著。我的身子骨也一日不如一日,總想身邊有個人陪著,以后就讓芙蓉跟著我?!?/br> 敏哥兒是指齊太太所生的長子吳敏同,齊太太共生了兩子兩女,長子吳敏同,次子吳鶴同,長女吳含笑,次女吳芙蓉。 說起來兒女雙全,丈夫又疼愛她,沒有什么小妾通房亂七八糟的事情,偏偏齊太太自己立不起來。府里的中饋管不好就不說了,連女兒也教不好。幸好兩個兒子都是跟著吳老太太長大,也沒偏到哪里。 齊太太大驚,這是讓她以后念經度日了嗎?可她并不曾做錯什么呀。 吳老太太不想理她,也不想與她解釋,讓嬤嬤把她請了出去。 “去把敏哥兒媳婦叫過來?!饼R太太出去后,吳老太太的臉色陰沉下來。 等到孫媳婦一到,吳老太太直接開門見山:“你可知道你母親替鶴同求娶京陽伯女兒的事情?” 見到孫媳婦頜首,吳老太太發怒了:“她這是在搞什么?以前京陽伯落魄時怎么不見她出頭?京陽伯剛被陛下任命為永定河總監,她就巴巴的湊上去提什么親。是不是京陽伯再落魄了,她還會像退風家的親事那樣,把親事再給退了?我雖沒讀過什么書,可也知道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yin。前次退風家的婚事時要不是因為風家的女兒確實不成樣,我肯定不會同意退親?!彼秸f越生氣,“想我一輩子好名聲,竟然毀在了兒媳婦手中。以后我還怎么有臉出去應酬?我這臉還往哪放?” “以后你母親會在道堂念經,府里的中饋你還得多費些心……”說到這里,吳老太太微微閉了眼,“你出去吧?!眳抢咸恼Z調非常平靜,可是跟了她一輩子的嬤嬤卻聽出了悲涼之意。 兩年前,吳含笑瞧中了謝文郁,非他不嫁??墒驱R太太卻一心想讓吳含笑嫁給自己的娘家侄子齊樹友。為了這門親事,母女倆人翻了臉,最后鬧到了她這里。吳老太太以為吳含笑與謝文郁私定了終身,表面上雖是罰了吳含笑,心底卻是暗喜。 結果去提親時,人家謝文郁根本就不知道吳含笑是何人。 媒人從謝府回來后,面帶不屑。 吳老太太覺得這張老臉被自家孫女狠狠地打了一巴掌,一怒之下,將母女倆人拘在府內不許出門。 兒媳婦壽誕,陸太太人不來也不送禮物,周夫人倒是送了禮物過來,來送禮的卻是外院管事。 京陽伯倒好,直接將事情捅到了兒子那里。 吳老太太擔心的是后宅之事會影響到兒子…… “你去告訴齊氏,就說我同意含笑與齊樹友的親事了。讓她娘家的人盡早前來提親!”吳老太太冷聲道。 娶妻不賢毀三代! 既然齊太太這么想毀自己的娘家,她何苦攔著? …… …… 文安學婚事后,京陽伯求見文謙。 文謙在中堂里見了他。 京陽伯先是對文謙舉薦他任職河工總監表示感謝,而后又對以前京陽伯夫人所做的事情表達了愧疚之情,“……每每思及此事,玉清羞愧難安。本來早就來賠罪,然而這張臉皮太薄,不敢登門?!本╆柌f著,指了指自己的臉,連聲長嘆。 心中悔意如潮。 當年京陽伯夫人為次子與風重華定下親事,他不是不知道,卻因愛子心切并未阻攔。等到后來因為這件事情造成了文氏的死亡,他就后悔了。然而那時他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撐下去。 后來,永安帝罷了他的官職,令他閉府思過。 他心中滿是怨懟。 直到文謙在永安帝面前公然舉薦他,他這才驚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幾乎可稱得上一個笑話。 文謙表情淡泊,“為國舉才,乃為人臣子之本份?!?/br> … … 上房院里,周夫人叫了魯氏打默和牌,風重華和周琦馥作陪,李沛白坐在周夫人的后面,幫她看牌。 默和牌是一種新型的玩法,紙牌共有一百二十張,分為文錢、索子、萬貫三種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兩張,另有幺頭三色。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對牌者為勝。 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 因為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然后自己家里打,當然不可能默不作聲。 所以幾個人打牌時就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 “昨夜里東跨院是怎么了?大半夜兵荒馬亂的?”周夫人問李沛白。 李沛白抿嘴笑:“說是有個同科在宜水閣與人斗了一夜詩斗輸了,大半夜的過來請幼安去救場,幼安怕您擔心沒敢去,好言好語地把同科勸走了?!?/br> “他敢去,打斷他的腿?!敝芊蛉撕吡艘宦?。 魯氏抽出一張索子扔了出去,噗的一下笑了,“媳婦娶進門,兒子扔墻頭。你是有了媳婦,就不要兒子了!” 李沛白連忙道:“索子,要碰?!比缓髲闹芊蛉说呐评锍槌鰞蓮埶髯觼G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