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節
書迷正在閱讀:攻略那個神級寫手、閣老繼妹不好當、限制級軍婚(作者:堇顏)、嬌寵記(作者:上官慕容)、見江山(孤要登基)、秦先生總是很正經、陪著我、全能女配[快穿]、她就是豪門、再婚游戲:我的老公有點壞
第413章 德之源 德源縣諸事順遂,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不過總還是有不順的,比如那些不求觀來的大神侍們。 在他們看來,德源縣這個地方實在太討人嫌了。 頭一個就要說那個湖,只一個不溺之水的神通,卻不曉得要多少愿力才能將之填滿。從前不求觀上,有許多小神跡,一處不過幾回大會,便可滿愿,是可眼見的進度。這里可好,冬至時候的大排場先不說,光那后來他們又圍著湖在幾個神廟里做了祈愿會、洗愆會,可這湖就像個無底洞,多少愿力下去也不見其滿,實在叫人懊惱。 再一個就是這地方的人!心愚至極,無可救藥。顯了兩回神跡,又散出去無數的靈藥齋飯,好容易聚起來些人,竟然會因為“買賣太忙”、“要上工”等理由,連個五日一會、十日一會的聽神會都堅持不下來。還有來兩趟后發現沒有好處拿了就索性不來了的,這是把神廟當成他的供養地了?哪兒來的臉! 還一個可惡的就是縣里那些沒事搖筆桿子爛舌頭的讀書人。按著神侍們向來的做法,這百姓愚鈍,神信不開,就得動之以“利”,曉之以“罰”。前者無非是告訴他歸附神廟后能得到什么好處,后者自然就是示之以神罰。 日常過日子,總有些倒霉事兒和交運的時候,只要先給他們心里種下這兩個根,等發生好事的時候,他們就會自覺想到是因為自己信神的虔誠,同樣,若是倒霉了,也定能尋出自己沒信真、沒有完全依照神示所行的心思言行來。因此是個只需播種,就能叫人在日常里自己生長起神信的好法子。 為了能將這些種根深嵌牢種,他們常會宣講許多相應的故事。無非哪里哪里什么人信神虔誠,本來無藥可治的病竟然不藥而愈了;或者誰誰誰跪神三年,得神靈指引挖著了財寶一舉發家;再有什么人侮神不敬,遭了大難乃至禍及子孫家破人亡等等。 ——反正得的好處必得是許多人一心謀求而世間難得者,遭的神罰也必是慘絕人寰無力回天才夠震懾。 可德源縣有個天殺的縣報,里頭有一群天殺的閑人。大概是日子太平,實在沒什么好寫的,不知道怎么就盯上神廟的這些舉動了。他們這里剛有什么神仙顯靈的故事一說出去,隔不了兩天縣報上就會提及,變著法兒用各樣假設來說破所謂神跡皆是胡編之言。 事情許多都不在本地的,有的是靈都的事,有的是莽北的,這群德源縣的土包子根本連去都沒去過,只憑一張嘴胡亂推斷,中間還常有拐著彎影射神侍、神廟役者私德有虧的言語。偏此地百姓中識字的多,還偏就喜好這樣的故事,說起來比神跡本身還有滋有味。 也有神侍輾轉通過人去給縣報里面的人遞話,無非是勸他們向善,說些當心如此言語會惹怒神仙遭神罰云云。 哪知道隔了幾天那縣報新出時,上頭就有人道自己因為偶然言語揭露了某些暗行而遭到了威脅。話里話外都是怕說得太過明白會遭遇不測,只能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樣兒,卻寫了無數好似互不關聯的細節,只差沒有指著神侍說“是他是他就是他”了。 鬧得后來那神侍所在的神廟意外火了一把,卻是有些無聊民眾跑去看稀奇,看看那神侍是不是果然眼下烏黑,走不得長路,神廟里頭有沒有暗道密室,有沒有失蹤了的閨女少婦…… 后來直接大神侍去縣衙找了知縣大人訴苦。知縣大人聞說此事也十分無奈,不過還是表示會給神廟這邊做主,只叫他們明說了那些人所著文章里哪些話不盡不實,尋了當事人當面對質,誰錯便罰誰。 這話說得好聽,怎么個對質法?那群搖慣了筆桿子的混蛋哪里會給人留這樣把柄?有許多都托了戲文說的,可明眼人一看就曉得在說誰。但是能叫被說的這個自己認上去說“你胡說”么?告對方污蔑之前,倒先來個不打自招,叫什么事兒! 他們只說一二,可埋了三四的線,只叫人自己猜去。無聊百姓,整日介吃飽了喝足了,小事都安泰,大事打算了也沒用,剛好要尋個事兒磨磨牙,這不是現成的么?!可等他們憑著自己腦洞胡猜起來,連那些當初布線的筆桿子們都要自嘆不如。人心齷齪如斯! 有神侍實在被惹急了,也顧不得什么分寸,在信眾聚會時直言縣報那些胡編文章居心險惡,意在辱神,若百姓們不能及時醒悟,只怕天降神罰,到時候一個也跑不了。 縣報的分毫不懼,歷數了德源縣百余年來的天象收成,卻是旱時必雨,大雨不溢,原是個受神仙保佑的地方。沒有這些什么神侍鬧騰的時候年年風調雨順,現在若真有個什么好歹,誰曉得是不是因著他們胡鬧惹怒了湖神?畢竟遇仙湖護佑德源縣是既有之事,這些好行添足之儀的才是后來的。 而且這批人還有殺手锏,——你們說你們是神侍就是秉持神意的,我們寫文章還是受了“端陽夢”指點呢!當地老百姓一聽,那還是端陽夢靠譜些,有來頭,更正宗。 真把一批一直以來無往而不利的大神侍們氣得七竅生煙,又無可奈何。 就有人懇請觀主趕緊從官府走一走,打一打這些人的氣焰。觀主苦笑道:“這里的縣令是謝家嫡枝出身,我們能叫誰去開罪?只怕我這一開口,就先開罪了旁人了?!?/br> 神侍們義憤填膺:“官官相護,真是沒天理了!”“難道這德源縣還就是個神仙難管的地界了?!” 觀主點頭:“此事還需從長計議?!?/br> 那個之前被反復污蔑的大神侍,這兩天臉色就沒好過,聽了這話咬牙切齒道:“這地方已經爛到芯了,非得降回大災,叫他們都吃上一回苦頭,才曉得神罰的厲害!” 許多人點頭附和,觀主也道:“若是只有苦難和天罰才能喚醒愚民神信,這個罪責……我們也只能背了!” 眾人聽了都面現激動之色,長樂先生則在人群里輕輕皺起了眉頭。 縣報這么狂,除了里頭的人本來就是“狂生”外,自然也少不了來自別處的支持。比方說看了初稿不經意指點如何消去痕跡叫對方無縫可抓的知縣大人,比方說把學生叫了去當面譏笑所謂神侍大神侍們言語漏洞的夫子先生們,還有不知道哪兒來那么多消息的“單純路人”…… 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 靈素看了這大半年,也瞧出來里頭這些人的手段了。 這日也不避諱,就同燕先生說起來,又笑問:“您當日還說過人心中無神,只怕什么都敢干了,越發沒個忌憚。怎么現在神侍們一心要引著百姓信神,您又攔著了?” 燕先生笑道:“他們這哪叫神信,只是嚇唬人罷了。一邊拿東西引著,一邊舉棒子嚇著,真被他們套進了袋子里的人,你想想該多可憐!” 靈素不知怎么就想起此間大人教孩子的樣兒來了,倒是一樣的架勢?!煤米x書去,明兒給你買新衣裳穿。再不聽話,當心我拿板子抽你! 只是沒想到平日里這么教孩子的大人們,回頭竟然也要被這么對待一番。 她想著有趣,就忍不住樂。 坐在一旁的莫大夫搖頭道:“聽著可樂吧?卻是最傷人不過的兩樣做法。人常不曉得自己到底最想要什么,怎么辦?看別人。這本是無可厚非之事,只是有人看透了這一點,就著力在這上頭。拿各樣東西把人心里的貪欲勾出來,越養越大,不時給點甜頭和幻象,叫人欲罷不能,卻又沒法一償所愿,只能聽他的。 “再來就是嚇唬了,叫人心里因為怕而不得不去做什么。卻不知道這個‘怕’有多傷人性命。因了‘怕’去做什么的人,這邊做出來,那邊他‘怕’的也跟著在漲。這樣的心思架構,靠自己沒法逃出來了,怎么辦?又只好聽他們的。 “這哪里是啟迪什么神信,這是在用心念造傀儡??!” 靈素聽了這話心里一震,忽然就想到了自己在神隱廟時候不知天高地厚直接用自己的微末神識去連陣心,接收到的那些沉如永世暗淵的空虛和如坐巨獸齒間的恐懼,不由得喃喃道:“心念之力……大至如此……” 燕先生看了她一眼。 一會兒莫大夫有事走了,給湖兒講了幾句書文的燕先生忽然問靈素道:“你跟著練那個神護之法,可有何所得?” 靈素直接道:“這法子好似同心念有關?!?/br> 燕先生點頭道,“確實如此?!庇謫?,“那你可知道什么心念最傷天地正氣?” 靈素想著燕先生所說的天地正氣,大概就是護陣護佑一方的神跡,便道:“是不是您方才說的欲求同恐懼?” 燕先生點點頭又搖搖頭:“欲求這話還不全對。人有向上之欲,有自強、創造之欲,這些并無害處。我要阻撓他們,是因為他們勾起的是無根無盡之欲。他們讓人有所求的啟點,不在人生自化的生之根本上,而是在給人生造一個極大而虛假的欠缺之感。 “好比有人對錢財或人的關心贊美極度渴求,這感受深追下去,不是心地里長出來的一棵向上的樹,而是心上一個填不滿的洞。因他這個缺本就是假造的,其實無可填處,是以除非其人能自視內在,曉得那個‘欠缺’是假,識破了這個虛相,才能得安?!?/br> 靈素道:“不求觀做的是叫人想要的越來越多,越來越覺得不足?!?/br> 燕先生點點頭:“這心上的洞,多少心能扔下去都不會滿的。心上懷了這樣虛像的人,還怎么能得安寧!” 靈素道:“不安寧就更依賴他們了,尤其覺著靠自己的力氣都實現不了自已的欲求,只好靠神仙了。卻是引狼入室、開門揖盜……” 燕先生嘆了一聲,又道:“再一個就是懼意。懼意亦大傷性命。一樣的事情,一樣的辛勞,人是因自有所求自甘去做事的話,他這個做法里有自己的生長之意和命圖,全出自本心本意,雖身累,心卻不累。 “可若是用恐懼心恐嚇著人,叫他因怕什么而不得不屈從,那就是兩回事兒了。便是面上瞧著是一樣的事務,他做起來時候,那個動力卻在殺自己的心力。明面上的事情多做一成,他心里的苦恨就多加一成,因這事情的動因原是在懼怕上,他是因為怕才不得不做的。這樣叫人做事,這人苦不苦?” 靈素想起這陣子看到的神觀神廟里頭人的手段,也終于知道了他們那套甄選信眾手法的道理。原是從一群有求和有懼的人里面,選出所求最大和心中憂懼最甚之人。 又把這樣一群人聚在一起,哄他們祈愿和懺悔。祈愿求福時候,看著是在求實現什么什么愿望,實際上卻在底層暗藏著另一個更篤定的心念,——欠缺;因有缺才會有所求,所求越大越急切,其同理一體的缺憾感在心里也越大越難得滿足。 另一邊,一遍遍歷數那些心中驚懼最大的信眾們所犯‘罪行’,叫他們長時間懺悔,中間不停用各種神罰事跡來加重他們的恐懼之心。 這兩樣心念之力連修者引靈能所成之護陣都能傷及,又何況與人自身心念相系的一點靈光。 而這些大神侍、神侍們不知道得了什么烏龍的傳承,非覺著如此做法是在滿足神愿,能助他們修仙成神還利益大眾,真是天曉得了! 第414章 是非之柵 事到如今,靈素已經大概摸到此界的出路多半在心念上,只是一時間還難知究竟。比如心念什么情況下能反哺靈光?心念對護陣有影響,對附近的人是不是也有影響,是何影響?靈光得育后又會如何?那出路到底是什么樣一條路…… 她在自家小酒館里琢磨人人世事的時候,外頭又起波瀾。 先是方伯豐受了朝廷的嘉獎,說是為了他所貢獻的養土之法還有發現和推廣耐寒耐旱糧種的功勞。靈素覺著此事說不太通,養土法和之前的新稻種、米袋子之類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出了名的米袋子產區都是莽北諸縣,怎么忽然又為這個論起功來。 還是方伯豐跟知縣大人一通深談后回來告訴的靈素,這些只是明面上的話,根子上是為了他在做的那個良種選育之法。 如今靈素的神識是什么忙也幫不上了,連幫著挑挑種子都沒戲。幸好當日已經把那些有花無籽、有花有籽、籽又無花、籽又有花的事情大概鬧明白了,加上這兩年嶺兒那個半仙一直跟著她爹在自家地里忙活,事情進展倒挺順利。 “知縣大人說此事要緊,關著國計民生,叫我千萬當心,莫要泄露了出去。之后朝廷還會另有安排,只叫我們放心?!?/br> 靈素一愣:“這還防著哪個?育出來的糧種遲早要推行天下的不是?” 方伯豐道:“只是這天下也不止我們這一處,海外還需多番國,日常與我們有些齟齬,還是不得不防?!?/br> 靈素聽了這話心里好不難過:“可憐我哪兒都沒去過呢,這神識就被封了……” 之后過了半月有余,他們家里忽然多了十幾個家丁仆役,都是燕先生和苗十八那里來的。也不住在家里,就住在山上,幫著方伯豐打理他們家的田地。 靈素本來以為自家的這些實驗良種選育之法的田地會被收做官田,沒想到朝廷這么賊,都沒經過官府衙門,不曉得什么地方直接給遣了這么些人來。這些里頭果然有深諳農務的,還有幾個卻是習武出身,打著長輩們的幌子就這么大模大樣成了他們家的人了。 方伯豐說給靈素:“大人說……說這官也沒譜,咱們這個利益太大,萬一有人被權財所迷,收做官田反而不保險。這些人都是六部里出來的,有什么事情都能直達天聽?!?/br> 靈素咋舌,果然民以食為天,方伯豐從土里刨出來的功勞事關民生社稷,這就國朝“直轄”了。 方伯豐還笑:“這下可算穩當了,往后我就老老實實跟田地作物打交道,不用擔心旁的?!敝h大人幾次三番跟他提什么仕途晉升的話,他心里也有點發毛,這下就徹底踏實了。 正覺踏實,這不踏實的又來了?!h大人要高升了,去南路延平府任同知。 一時縣里百姓都不安起來。畢竟之前許多亂事,自這位大人來了,就漸漸太平了,日子也越發好過,如今整個康寧府說起來,頭一個都得算德源縣。這樣的大人一走,萬一再來兩個同從前樣式的,那日子可怎么過?! 可這樣的大人,本來也不能一直屈才當個小小知縣吧。 有耆老鄉紳就商議著是不是給送個萬民傘什么的,正這時候,忽然又有別的話傳出來。 這位大人在任期間,別的不說,光智計百出和兩袖清風就算世上難得的了??蓻]想到人家那根本不是什么真有風骨,原是跟養豬養羊似的,等養肥了再宰。 這回要離任了,往后再肥也不是自家的了,也無需再遮掩。自己不出面,卻是叫自家夫人動的手。這位請了幾個德源縣數得著的買賣人吃茶,據說言語里一直贊人家那東西好,商人識趣,沒過幾天,幾家買賣里就都有了這位高夫人的份子了。 多聰明,多便當!如此一來,就算大人離任了,這德源縣的好處還得給他源源不斷地送去。真是好手段! ——所以萬民傘的事兒,還是先放放再說吧。 靈素同七娘和紹娘子進了縣衙,才曉得那位拜訪過自家的衙門“同僚夫人”原是知縣夫人。知縣夫人還想著到時候要如何不動聲色解釋一番,見靈素一臉“原來是你啊”,倒不曉得說什么好了。 事情說完出來了,一路上七娘同紹娘子都默默不語,靈素就沒覺著里頭有自己什么事兒,還把當日知縣夫人去她家的事兒說了一回,笑道:“我就曉得是外地來的同僚,倒沒想到這同僚是知縣大人……都在一個衙門里干活兒,倒也能算同僚吧?……” 那倆都沒話答她。 紹娘子繃不住,同七娘嘆道:“這是白搭了知縣大人的官聲來替我們作保?我們、我們不過一介商戶……” 七娘苦笑道:“這人情還真是欠大了?!?/br> 方才知縣夫人把自己的意思說了,無非是請了她們來,之后再多添兩回來往,就坐實了自己拿了她們買賣份子的意思。不過這是面上的事兒,她可不是真要她們的好處,先同她們明說了,叫她們心里有數。 知縣夫人笑道:“我們這就走了。沒法子,這心眼兒多的人瞧誰都不放心,這好容易你們這些買賣起來了,怕萬一往后有什么人來打你們主意,你們不好應付。這么耍個花胡哨,曉得里頭有我們的事兒了,想伸手的人就得好好考量考量。說不定就罷手了! “不過這是裝裝樣子的,可不能來真的。就放出風去,我再叫我跟前的人往你們家里走兩趟,叫人心里信實了就成了。你們心里有數,曉得這事兒,記著一塊兒配戲,可別叫我一個人唱!” 七娘立時聽明白了,心里不由得把眼前這位同自己近日接觸的那些夫人太太比較,心里一嘆。 這樣白叫人抹黑給自己掙便利的事兒她實在連想都沒想過,趕緊要推拒,知縣夫人就笑:“沒事兒!咱們這里鬧得跟真事兒似的,結果沒有。一來是護了你們,二來么……我這里未必沒用。原是個兩頭得好處的事兒,你們莫要覺著虧了我的。說無jian不商,難道老老實實的就能當官么?一個道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就沒法再推了,只好都聽從夫人安排。 路上七娘就感慨:“從前覺著自己挺不錯了,現在才知道什么叫真能耐,想自己從前真是井底之蛙……” 紹娘子看看她,笑道:“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你們這些人大概就是生來叫我們沒法踏實過日子的!” 七娘聽了連連搖頭:“當不得這個‘你們’?!?/br> 見靈素看她,七娘便道:“若是真拿了還罷了,其實沒有真事兒,卻要鬧得跟真事兒一樣。這樣到時候后來的官也好賊也罷,有想打我們買賣主意的,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了?!?/br> 說到這里,又長嘆一聲:“可我們又怎么配!這點買賣都蠲了進去,只怕也不夠縣舅爺的一艘畫舫,卻叫人家賠了自家名聲來護著我們!” 紹娘子道:“往后我們把買賣做大做長久,叫越多的人因著咱們的買賣受益得好處,才算個回報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