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
書迷正在閱讀:攻略那個神級寫手、閣老繼妹不好當、限制級軍婚(作者:堇顏)、嬌寵記(作者:上官慕容)、見江山(孤要登基)、秦先生總是很正經、陪著我、全能女配[快穿]、她就是豪門、再婚游戲:我的老公有點壞
湖兒就皺起了眉頭,再次謝過老先生之后,便拉著自家娘親回去了。 路上靈素還怕他心里不好受,勸他道:“沒事兒,這東西雖人家有做出來了的,可你也沒見過,所以你那根筆還是獨一份兒……算不得‘上計良策’也沒干系,咱們也不指著那個不是?……” 湖兒卻道:“這筆也太貴了。我是想做個便宜好用的給學堂里的哥哥jiejie們用。咱們尋常用的筆,要等能寫好字,得練多久?他們哪里有那個功夫……且紙跟筆墨都要錢,他們更練不起了……難道真的要用樹枝子在地上畫?那也得有個東西能照樣子才成呢……所以還得有好用便宜的紙筆才行啊……” 靈素聽他根本沒把這事當回事兒,便也放下了。 哪想到轉頭他就跟燕先生那里商量上了,燕先生聽了他的打算,覺得他小小年紀心存仁厚,十分欣慰,一老一小還真的用心琢磨起這個東西來。 得燕先生之助,他也不用再尋什么硬木炭了,直接用起了油碳。把油碳磨成細粉用瓷土粘成條,曬干之后就能寫字。就是外頭的殼子不好弄,照著他們做棗心筆的法子,真的用木條削出筆桿來,再開槽按芯,只聽聽這功夫就便宜不了。 可若是價格降不下來,他這不是白費功夫么! 只好先用竹子試著做了一批出來,拿去學堂里分發給各人,叫他們先用著,他這里再想法子。 惱了幾日,兄妹倆又該去菌生林那邊給撒菌種去了。結果到了那里,他忽然就有了一個主意。 回去就趕緊拉了嶺兒試起來。他們先用草屑木渣拌著米面漿給搓成筆的樣子,再把做好的筆芯摁進去,然后在外頭蘸上菌種。因這菌子不吃石頭不吃土,最后只把外頭這一圈都變成灰白一整個,里頭的筆芯卻沒甚變化。 ——得,種出來一根筆。 既然這棗心筆是別處早有的東西,這里算不得獻技了,也就同衙門沒甚干系,那就自己做這個買賣吧。這倒不是為了掙錢,他是怕這東西交給別人做去,又算個新奇玩意兒,人家又要賣高價去,那他不是又白忙了?! 可這要做買賣得有人手啊。他們一家子的傳統,規矩是只出主意、出東西、不出人的,有其母必有其子,他也不曉得到底要怎么做這個行當。 燕先生聽說他這難處,一笑,問過他做這東西的工藝,都要些做什么的人手,一一寫了,又說給他聽,商量無誤了,便把管家叫了來。笑道:“喏,叫他幫你吧?!?/br> 就這樣,燕府的大管家也不曉得哪兒備著那么些人,沒兩天這作坊就開起來了。地方就在縣里和樂坊的一處宅院里?!胺N筆”得要大樹濃蔭,屋里還不成,所以找了這么個地方。 又過半月,學堂的人又一人白得了兩根這種“灰筆”,這下沒練過毛筆也能寫出小字來了,不費紙,寫了還方便帶在身上得空細瞧。 之后有一日靈素又送娃兒們去遇仙湖邊,一個去燕先生那里上課,另一個去夫子夫人那里。接回來的時候,燕府管家給了靈素個封兒,說是這陣子作坊的利息。 靈素曉得湖兒同燕先生弄了那個筆出來,可是也沒見市面上有賣啊,怎么就忽然掙了錢了? 湖兒道:“燕爺爺說若是在咱們這里賣了,學堂里的人只怕就舍不得用那個筆了。雖則成本不貴,但是畢竟是新奇東西,我們便宜賣出去,也照樣會有人收了貨去別處高價賣的。既如此,索性不勞煩他們了,我們自己運去別處賣就是。這就得了錢了?!?/br> 看靈素還在那里皺眉,便伸手拍拍他娘胳膊道:“您就留著花吧,往后還有呢!多得是!” 靈素心說我這就是沒合適的地方花去才愁呢! 這下好了,方伯豐回來那番話,叫她想到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法子。 晚上同方伯豐一通商議,方伯豐都被她嚇了一跳。不過聽她那打算確實挺有道理,加上也真的能益與人,便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于是轉天靈素就奔了官牙,在南城離城門不遠地方買了處兩進的宅子。又帶了自家兒女過來細瞧了一遍,之后就開始張羅著起樓。 打算做什么?開書樓! 因為自家就能種板子,也不消跟官行那頭下定,為了放書的地方能防火,連書架和隔斷都是用的菌生板。湖兒可算得著機會了,他之前“種出”來一根筆,這會兒更想試試別的。結果后來連凳面椅面桌面都成了板子的了,這東西比木頭容易得,且冬天觸手不冷,做這些不是正合適?要不是因為整體太輕了不穩當,他恨不得整個桌子都用這板子做呢。 于是這一家子,自己還窩在一處兩邊起樓的低洼院子里,倒是大手筆買宅子蓋樓存書,準備讓人來里頭讀書用,也真叫人沒法說了。 不過他們這主意也沒同旁人說起,尋常又有誰能想到有人會這么過日子的?倒也省了許多勸說打聽的話。 一邊那頭修著樓,這邊靈素就開始張羅起買書的事情了。要說起來這可真是個花錢的好路子,這書貴啊,且國朝千百年來傳承有序,這攏共搜羅搜羅得有多少書值得看的?多了去了!盡管花錢,管保能花出去。 可這到底要買哪些書,怎么安排,只有錢袋子的小神仙卻沒什么頭緒。 還是方伯豐拿的主意,他道:“既起先就是為了給學堂里的孩子們看的,我看就先緊著學堂課本里頭有節選的那些書文來。畢竟這些當時都幾個司衙依著日常實務選出來的,尋常過日子也用得上的。比方說那天那小后生打聽的律令的事情,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br> 靈素一聽就高興了,趕緊道:“那就開單子吧,我拿去給書鋪老板瞧瞧。要有的就能買起來了?!?/br> 方伯分笑道:“這么著急做什么,書樓都沒有蓋好,買了那許多可放哪兒呢?” 湖兒說話了:“可以在竹屋里先放些書架子書柜來存放,正好試試板子做的書架牢不牢靠?!?/br> 就這么著,之后幾天靈素就開始挑著籮筐往家里搬書,鬧得德源城幾個書鋪書店的老板一行數銀子一行心里驚疑:“這是怎么個意思?莫不是書又要漲價了?可這也沒有這么囤的??!” 等之后湖兒名氣傳出去了,他們就又多了一個話頭:“你們只看到人家孩子出息,沒看到人家當日一擔擔往家里挑書的勁頭!就你這自己兩餐每頓半斤黃湯不能停,叫自家娃兒去學堂里學半日都覺著不上算的德行,像能養出那樣娃兒的爹娘么?省省吧!” 得,整個一陰差陽錯,顛倒因果了。要不是他們家娃兒,他們家大人可挑不起這一擔擔的書哇…… 第344章 雙喜臨田 等書都買到了家,之前說“沒地方放”的方伯豐,這會兒又不是之前的他了。每日里但凡得閑,就埋在書堆里出不來了。順便帶著那倆小的,往竹屋里一待,都悄沒聲息的。鬧得靈素有時候心里一迷糊,差點就在屋里玩起“搬運法”,還當就自己一人在家呢。 那倆都是看起書來不知道吃喝的,只有嶺兒還好,哪怕再怎么喜歡看的東西,只要聞到了飯菜香,立馬就能醒過神來??偹阕屵@當娘的覺著有些安慰。 靈素見他們看得起勁,自己得空也去湊熱鬧。人家是一目十行,她用的神識,那一看就是半本。說實在話,這半屋子書,真要叫她看,也就大半天功夫。只是她看了就覺著好像腦袋里被裝了各樣形狀大小的一堆石頭,又沉又亂,還都不挨著的。 看了幾本,得了,算了吧,還是別遭這份罪了。有這精神接著解化解化大前輩的識念多好。 要說起那團識念來,真是靈素的“照妖鏡”了。有時候她覺著自己的神識已經很厲害了,估摸著等一回去還不得連升幾個境界???!可那團滴溜溜轉著的識念總能在這個時候,給她一盆及時的冷水,——厲害?厲害得連一團沒有儲附物的識念都解不開?那可真是夠厲害的??! 這日正好都歇息,那仨打吃完早飯就都跑去竹屋里呆著去了。等到了午間,好容易把老小幾個叫過來吃飯了,靈素就問方伯豐:“你都看的什么書?都看了這么些年了,還沒看夠?” 方伯豐笑道:“學無止境,看一輩子也看不夠啊?!庇值?,“我現在翻從前讀書時候看過的書,發覺那時候其實沒咂摸出里頭的滋味來,現在看起來又有許多新的心得了。覺著有趣,才多看了會兒?!?/br> 靈素點頭道:“人看書,書也看人。一樣的書,不一樣的人讀了,效果全然不同。要不然的話,不是大家只要把那些書都通讀一遍就都能成厲害人物了?可見不是這么便當的?!?/br> 方伯豐聽了這話愣了一下,點頭道:“你說得有理,所以才有大書院老先生解經的說法兒。一樣的經典,不一樣的先生給講,那滋味就差著了?!?/br> 靈素道:“是啊,別說講解書了。就一個掃地,這街上掃了多少年的,也說不出七娘的那番話來?!?/br> 方伯豐點頭道:“沒錯。所以這人得磨啊,要不說做學問是慢事呢。不是你今兒猛看了幾本書你就厲害了,得等你把這書里的道理真的長到自己身上,用在自己的日子里,這才算成。等自己長起來一點本事,再去看別的書,再用起來,再漲本事……難吶,所以世上人讀書的雖多,真的有成的又有多少……” 嶺兒卻道:“可細,書上也有錯啊,那可怎么辦呢……” 方伯豐還在自己方才的思路里,聽了這話便道:“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還有個‘用’在里頭。不用起來,那是體會不到其中的真假對錯的……” 靈素就直接多了,直問道:“你看的什么書?哪兒錯了?” 嶺兒就把自己剛才帶過來的那本大冊子推給了靈素,道:“這里頭有幾樣藥材都說錯了……不長那樣的,生的地方也不對,還有兩個把葉子和根都畫錯了……” 方伯豐聽了回頭看靈素,靈素撇嘴,也不曉得說什么好。 這倆娃兒不一樣。湖兒的事情都是有道理的,他凡事喜歡往兩頭問,先連著問三五個“為什么”,再回頭問“怎么樣”。起先還問大人,后來發現大人們答話也是糊弄人的時候多,還不如自己琢磨了再去驗證呢。慢慢變成了如今這模樣。他的主意多,可那些主意你真要問起來,他都能給你追到根,可能最后的道理都是人人常見的東西,只是尋常人沒有他那么能琢磨。 可嶺兒就不一樣了,這孩子神神叨叨的。她對草木有天然的知識,你要問她為什么,她也不知道??伤f出來的那些,你要照著做去,那絕對沒錯的。 之前的稻子借花如此,自家山上的樹木安排是如此,指點夫子夫人養花、如今跟著靈素分看藥材亦是如此??蛇@就麻煩了啊。湖兒能叫人說一句“聰明”,這嶺兒可怎么辦呢……神仙投胎來的?嘖,說不明白。 還是方伯豐看出靈素的心思了,笑道:“你也別發愁,這是好事。如今閣老里頭的李閣老,小時候都能預知天氣。明兒什么天,只要問他,凡說的無不準。據說到了十五六的時候發身長大了,才漸漸沒了這能耐??梢娦r候的‘天眼’還開著,就是會知道些大人不知道的事情的。雖不多見,也不是沒有,你就別皺眉頭了!” 靈素心里轉開了,——這能預知天氣的?這該是個什么東西……不會是半空里大護陣的陣靈吧,它們倒是跟天離得近,可它們也不是管這個的啊…… 瞎琢磨,自然也沒有什么頭緒。 本著“沒準往后長大了就給忘了,還挺可惜的”說法,等吃過飯,靈素就叫嶺兒把錯的幾樣該怎么才是對的一一說明白了,又叫方伯豐記了下來。再等哪天自己得空了去山里轉轉,把那“實物”拿來,叫方伯豐拿去官藥局“以正視聽”,就算了事。 他們這里全家亂做一通學問,幾經波折的秋收終于開始了。之后方伯豐就沒空再去捧那些書了,如今走村是不用他,但是官田里今年可是大面積試種了新稻種的,這才是重中之重。 等官田的新稻收起曬干,過秤后又先碾了些出來,看其出數如何,煮飯熬粥口感又如何。結果叫人大喜過望。這新稻種比尋常的晚稻增產兩成有余,且殼糠少,出數多,口感與尋常晚稻相仿,雖比不得那些以好吃著稱的品種,也已經能排在中上了。 知縣大人瞧了報上來數,又著實吃了兩碗這新稻蒸出來的米飯,樂得不成,連嘆自己福運過人。夫人也給他面子,沒有在這個時候刺他幾句。 第二天叫農務司把這稻作選育的所有記錄都拿過來,不要已經編整過的,就要最原始的那些。 結果拿來一瞧,這東西細算起來,前后得經歷了六七年,且幾乎都是在方伯豐的手上長起來的。最開始是朝廷布置的一個選種公務,這事兒他知道,當時許多地方都鬧了一場,弄塊田地隨便種一種,記的數是不是實數都難保的,關鍵是文報要做得漂亮。交上去把朝廷下發的額外貼補拿到手就算大功告成。 德源縣那時候估摸著也是這么個打算,選的地挺偏,還就叫個來司里幫忙的廩生去看守記錄。 “也是寸,天下少有的二愣子碰上這事兒了,愣給一直做了下來?!敝h大人又把其中一本翻過來遞給夫人瞧,指著上頭道,“瞧,這時候應該是在府學里讀書那會兒。這幾篇看墨跡都是一次寫出來的??烊齻€月的東西,這一個在府學讀書的人,巴巴趕回來給整理了一遍……你說他可圖什么……他媳婦不跟他著急?這一兩個月回來一趟還忙這些去了!他這爹娘當日都是怎么教的他……” 夫人打聽過的事兒都記著呢,聽了這話就趕緊攔著道:“住嘴吧!他那爹能教出這樣孩子來?!估摸著他家老太太該是個不凡的人物,可惜壽數上太有限了些……” 又想起靈素的樣子,笑嘆道,“也難得配了那么一個媳婦,才能湊成這一對?!?/br> 知縣大人悶頭花了半夜功夫把那一沓子都看完了,第二天一大早,黑著眼圈對夫人道:“這二愣子的功勞太大了,可這東西報上去,主官必定是首功的,我真是撿了他大便宜了,唉!這可怎么好?照我們家老爺子的說法,這是要欠大因果的??!不成,不成,我可不想下輩子變個什么東西還債去……” 夫人慣了他正經事也沒法正經說的樣兒,便道:“不是還有個縣丞的位置么,不如你就提了他,也算他功勞有報了?!?/br> 知縣大人搖頭:“這人的才能要是放到官場上去就浪費了,他還是在這泥里刨功勞合適。我琢磨著……是不是把他往憫農閣里頭推推……嘖……” “憫農閣?以農事入閣稱閣老?……你這心可真夠大的……”夫人都沒話說他了。一個七品的小知縣替自己的下屬惦記起國朝閣老的位置來了,不曉得說他什么好了。 這里一場功勞就夠知縣大人撓頭的了,轉天養土的結果也報上來了。 之前衙門里獻技時候,這位方二愣子就弄了一堆玄之又玄、令人不可思議的養土法子來。什么給碎草爛飯喂糖,好好的米飯埋落葉里引菌蟲,跟做酒似的悶肥料……反正一般腦子正常的人多半是想不出這些主意來的。 因這些農策上的東西,除了工具改良的那些快點兒,余者什么養土的、選種的、耕種技術的都快不了,都得等試過了真見了實效才能定獎賞。方伯豐的這個養土法子也一樣交給幾處的人照著做去,連續做記錄,最后估算成效。 說實話,要不是這東西是方伯豐交上來的,知縣大人都不會叫人試去,太匪夷所思了,更像是來給衙門里搗亂添熱鬧的。 結果大半年了,等記錄都交上來一瞧,方伯豐那堆稀奇古怪的法子竟是效果最好的。最可怕的是,主管記錄的還在邊上注了一筆,說“此法有經年累進之效,實乃奇法,大善!” 知縣大人趕緊叫人把當日方伯豐送上來的本子拿來,往后翻去,果然還有拿那些養出來的汁子兌了水后噴豬圈雞欄的用途。據說如此可叫“畜圈地面燥爽,幾無惡嗅……”此法若堪行,往后不是縣里人家也能養些雞豬了?現在多是因為氣味和糞肥的關系,容易鬧矛盾,坊管的才給勸阻了的。這要是一家多養三五只雞,光雞蛋就多少……、好事是好事,可怎么又是那二愣子身上來的呢? “得,再這么著,我看我這年的俸祿歸了你得了!”知縣大人咧著嘴笑笑,又不無郁悶地嘟囔道。 第345章 打掩護 等這次官田秋收完畢,農務司上下一遍遍翻看最后的數據記錄,都十分驚喜。想想之前的渣水稻和散花稻,都說畝產能高兩三成,結果一個不曉得到底能不能吃,另一個種一回那地就得歇三年,即便如此,當時也鬧得沸沸揚揚了。多少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先往自家地里倒上渣水、種上散花稻了??梢娺@增產的好處真是人人企盼的。 這回可好,咱們農務司自己弄出來一個正經高產的稻種,而且還耐寒,在田日子還短,這、這得是多大的功勞?!雖說這功勞論起來大頭總是知縣大人得的,可余下的怎么也得輪到咱們司了吧?別的家湊不上來啊,這還不是尋常籍戶司同坊業司和官行能爭起來的那些,這都是田地里來的,沒得搶??! 話雖如此,只是越是厚利動人心,也越叫人心慌,沒來由的心慌。這個時候有些司員就開始愁自家這司長了。要說這小司長在農務上真是沒得說,心正也沒那么些斜的歪的,不愧是老司長一手帶上來的人。就是這人情世故上可就遠遠比不上老司長了。 他有能耐又能出東西,這自然是好的??蛇@世上有時候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你就一門心思埋頭做活兒,那邊有個能言善道會表功的,你就趕不上人家得的好處。有道是“會干的不如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小司長人是不錯,可就是太不會來事兒了??纯葱酞z司和坊業司那幾位,如今同知縣大人混得多熟?有事沒事去湊個話,給自己手下謀了多少好處來。別的不說,光就去官學堂教書這個事兒,又沒有額外的貼補的,也不是給什么要緊人講課,誰樂意去? 刑獄司那些人就有主意,一會兒今天這個有事了,一會兒那個有事了,都想法子推給別人。知縣大人問起來,他們也很有話支吾過去,也沒見大人如何正經過問。 可到了自家這里呢,要想耍賴,還真得有些功夫。這位不開竅啊,看不明白你那意思,你說了有事不去,他能一問到底。這編出來的事兒哪有編的那么圓的,問幾句不就露餡兒了么,鬧得挺沒面子。至于那些果然有事不能去的,也沒見小司長趁機把活兒甩給旁人去,多半就他自己接了。 你說這不就成了下屬欠上司人情了么?能不還?只好過幾日調班去一趟了,反正想要白得好處,那是真難。 這回眼看著就是個表大功、謀大好處的機會,只是這位估計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全看上頭安排。好在這回功勞是確實的,只是你不吱聲能得五分好處的,你說兩句沒準就是七分好處了,偏是不會開這個口,唉!官長如父母,都沒得挑,沒法子,只好認了。 方伯豐也挺高興,之后就開始召集人把之前歷年的材料都整理起來,尤其是這個稻種是新的,耕種時候有些新的講究,這兩年下來已經很摸索出來了一些了,都該先捋清楚,到時候售賣新良種時一起說給人聽,防著人家再走彎路。 尤其自家地里這年也種了這個種子,恨不得記下的東西比官田的還多,這個也不好單拿出來說,他就打算趁著機會一塊兒混到官田的耕作經驗里頭,叫往后領了去種的人更省心些。 他這里正忙活,全不知道下屬里頭時不時看著他、欲言又止的,為的什么事情。 剛整理完,知縣大人就跟在這里掛了眼睛似的把他叫后頭去了。方伯豐挺高興,抱著剛整理得的東西就跟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