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這什么海外來的御前行走,簡直牛大發了。 他倒是想去試探試探認個親,尤其又出現了個宋行走的時候,但是他得考試,根本走不開,等考完鄉試又得為會試做準備。 他當年高考的時候都沒有這么認真過,幸好考中舉人后得到了個過目不忘的技能,從此會試不是夢。 不然他真的要哭了,這尼瑪文言文太難了,還有這個經那個史,還得學怎么寫詩,簡直要他的命。 他上輩子根本不是學霸,也不知道為什么一代賢臣系統會找上他,難道因為他做了不少善事? 到了京城黃修仔細將大魏這一年來的變化打聽了一遍,吉祥商場他去了,公園他去了,安王新搞出來的會所他也去了,凡是跟穿越者有關的變化他都瞧了一遍,這瞧著瞧著,就瞧出了問題。 貌似這穿越者不止什么邵行走宋行走和季行走。 感覺好像從皇帝到太后到皇后都是穿越的。 于是他遲疑了,本來是打算趁著會試前找機會接觸接觸,現在倒有點不想了,萬一這些穿越者是組團來的互相認識呢,那會相信他一個外人嗎?他這個一代賢臣的任務會不會跟他們沖突?之前不是冒出來個搞大煙的,這不很快就沒了蹤影,雖說被搞死純屬活該,但誰知道這群組隊會不會排斥他這個單排的。 這一猶豫兩猶豫,再加上這宋行走和季行走也不是他能立刻見到的,后宮那些娘娘更不用說,轉眼到了會試,干脆決定考完再說。 直到今天,考中了狀元。 還沒等他高興,一個大任務就砸了下來,晴天霹靂,三年得到一個縣百分之八十百姓的擁戴,簡直地獄難度。 他上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別說當縣長,他連村長都沒當過,本來是打算先在翰林混幾年攢攢資歷,沒想到系統上來就給他一個“大禮包”。 郁悶的黃修也顧不上他的文章會不會被那些穿越者看出端倪,直到游街結束回到四方館都悶悶不樂。 轉頭看向他在大魏交到的第一個好朋友唐延,發現他竟然也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 “唐兄這是……”他疑惑。 唐延遲疑道:“你說……我去考行醫證如何?” 黃修嗆?。骸肮??” 敢情這兄弟還沒熄了想學醫的心。 他猶豫,若以現代角度來看,學醫沒有什么不好,反倒很好,但這不是現代,雖然皇帝似乎看起來開始重視醫了,但再怎么也不能跟正規的科舉比較,百姓心里肯定還是考進士當官更重要,雖然好朋友的夢想是該支持,但—— “伯父恐怕不會同意?!?/br> 別說唐父,唐家那一大家子都不會同意,唐父他接觸過,是一個完全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腐儒,唐延能長成現在的性格簡直奇跡,唐家其他人更不用說,全都指望著唐延光宗耀祖。 唐延聞言果然露出沮喪的表情,但很快,咬咬牙:“我雖過了會試,但不過是個同進士,最多也就得個八品庶吉士,跟大夫有何區別?再者觀陛下此舉,顯然是要提拔醫者,說不定日后醫者也能升遷?!?/br> 那怎么也得正規醫院建起來,分個主任院長什么的你才能升遷,黃修心里吐槽,道:“你打算如何?” 說到底他只是朋友,拿不了別人人生的主意,還是得看對方的意思。 何況他現在也有個頭疼的大麻煩。 唐延堅定道:“我打算去考行醫證,等被分配了衛生所,木已成舟,父親便是反對也無效?!?/br> 黃修忽然心中一動:“這樣如何,我打算請旨外放,治下一縣,若事情成了,你便同我一道,去縣里做個縣大夫如何?” 唐延的醫術他是知道的,不說嚴重病癥,治療一些小病癥完全沒有問題,如今醫學堂開學,聽說專門有給大夫深造的課,可以讓唐延去聽一聽,那幾個穿越者里明顯有學醫的。 有了唐延,他完全可以從醫療方面打開突破口,衛生所辦起來,到時候看病的費用肯定會降低,費用低選擇看病的人會越來越多,而需要的藥材也會越來越多,他大可以從種藥材開始,打造一個醫療產業鏈大縣出來。 黃修越想越覺得可行,只是縣的選擇上就得慎重,哪個省適合種藥材來著? 新科進士有人報考行醫證,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元清帝聽說的時候很是驚訝,幾乎要懷疑這個人也是穿越者了。 竟有人愿意不在意進士身份而去做一個大夫,這簡直算得上奇事。 叫來錦衣衛一調查,竟是真事,這叫唐延的進士確實真心實意要學醫,據說從小就愛研究醫書,還有叫元清帝微愕的,這人居然和黃修是好友。 不由叫他懷疑起來,這人是不是也是穿越者。 疑惑之下干脆宣了人入宮來見了一面,才知道并不是,只是單純喜愛學醫罷了。 同時也鬧明白了他和黃修的打算,想了想,干脆成全了兩人,他倒也想看看黃修的能力如何。 如果真的足夠,不妨接受他這個“賢臣”。 “來人,擬旨!”他招來夏恭,“進士唐延有醫者仁心,特賜懸壺濟世四字,準許其參加醫考,并去醫學堂進修?!?/br> “唐延,朕賜你這四字,是望你永記心中,若有違反,朕決不輕饒?!?/br> “是?!碧蒲哟笙?。 很快這件事傳得沸沸揚揚,人們對醫科和醫學堂的議論更多了,已經有不少人決心叫孩子來學醫。 醫學堂并非完全免費,太醫院也支撐不起完全免費,是故會收取部分學費,且按年來交,不過進了學堂吃穿住便不用再另付。 還是有不少百姓爭相送孩子前來,尤其家中孩子多的,畢竟能少一張嘴是一張。 而與此同時,元佩的法醫學也與醫學堂并到了一起,學生們從他的府中搬了出來,搬到了醫學堂。 “師父,我們是不是也要搬進醫學堂?” 梁平安剛從宮外回來,就被學生找了上來。 來找他的是他的兩個得意弟子,一個叫吳巧云一個叫張月奴,兩人差不多已經出師,如今長安城里有人生產,多是她們兩個帶著師妹們出診,他已經很久沒有出手了,雖然他是閹人,但在外人看來能避開最好。 聞言搖搖頭:“暫時不用?!?/br> 倒不是他不想,而是婦產科如今只能用女子,大魏雖男女大防不嚴重,但也沒有達到能夠讓男女一起毫不避諱上學的程度。 吳巧云和張月奴相視一眼,吳巧云暗吸一口氣上前來:“師父,弟子有事想請師父答應?!?/br> 梁平安疑惑:“什么事?” 莫非是找到了對象想成親了,這倒是,他這些弟子們這一年下來簡直改頭換面像是換了一個人,能做宮女的長得都不差,如今在他的“洗腦”之下,一個個越來越獨立,氣質越來越好,不比那些個大家閨秀差,又時常出入各府,會遇到喜歡的人也不稀奇。 唉,徒弟都找到對象了,他卻還是個處男,不行,看來得去找安王聊聊,讓他悄悄給他在會所里安排安排,不說感情,先享受了再說。 正想著,卻聽吳巧云道:“回師父,如今下頭不少師妹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我和月奴想著能不能云游走方,將婦產知識傳播全國,造福百姓?” 在跟隨師父之前,她本以為此生已經無望,不過就是疏通關系找個人家做個教養姑姑,日后再做教養嬤嬤。 跟師父學了婦產之后,她重新有了指望,而了解的越多,看著一個個健康的嬰兒從她手中誕生,她就越是想要大魏女子都知曉婦產知識。 想想家鄉里夭折的嬰孩,因難產死去的家人,她大姐便是難產去的,去的時候才剛十六。 她自小和大姐關系最好,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大姐會因為難產離開。 如果能讓女子們人人都知曉婦產知識,便能避免這樣的慘事發生。 梁平安聞言贊許道:“不錯,不錯,我正有此意,沒想到你們先一步提了出來?!?/br> 他招攬了這么多宮女,為的就是造福百姓,自然不可能只蜷縮在京城,遲早是要走出去的,只是眼下能出師的太少,也就眼前兩人他完全放心,其她人還得再積攢經驗。 “此事為師早就與陛下商議好了,你們只管去,不過且記著,謹慎行事,絕不可狂妄自大?!?/br> “是?!?/br> 吳巧云和張月奴欣喜應下。 兩人很快收拾細軟,帶著幾個師妹,在一隊禁軍的護衛下開始了漫長的宣揚婦科之路。 漫長到用盡了兩人的一生,終身未婚未育。 很多年后教科書上賦予兩人同一個稱謂:婦科之母。 作者有話要說: 梁·真婦女之友·婦科之父·平安 第134章 開學 吳巧云和張月奴離開, 梁平安繼續教導手下的宮女, 不過如今婦產科已經發展了起來, 不適合再放在宮里。 他思來想去,又和元佩一商量,干脆將醫學堂隔壁的別院盤了下來, 改成了婦科堂。 本想換一個聽起來含蓄又詩意的名字,但想了想還是算了,醫不是其它, 關乎生命, 簡單明了就好。 因為要做一些醫學研究,所以醫學堂設在了城外, 在皇宮西北方,原是元清帝的一處私宅, 是他還是太子時父皇賞給他的,他其實從來都沒有去過, 后來登基,這座宅院也就納入了皇家私庫,這一回元清帝為了表明他對醫學堂的支持, 特意撥給了太醫院, 用來做學堂。 醫學堂的隔壁是一宗室郡王的別院,正巧這郡王妃半年前生產是梁平安救回來的,聽到梁平安有意想開設婦科堂,便直接連地契一起送了過來。 于是一番修整,婦科堂很快正式開學。 婦科堂不比醫學堂, 梁平安沒有大辦,找了個黃道吉日放了兩束鞭炮便正式開課了。 不過還是有不少曾經得過他恩惠的前來捧場,尤其是女眷。 婦科堂開學,最激動的要數旁邊的醫學堂了。 “哎哎哎,你們往那邊一點,給我留個位子!” “我說你能不能快點!” “你別擠我,再擠掉下去了!” 婦科堂不遠處的大樹上,爬上去了七八道鬼鬼祟祟的身影,目光灼灼地盯著婦科堂大門。 確切說是門口兩列排開穿著粉色裙衫的女學生。 “快瞧快瞧,左邊第三個,真好看!” “我瞧著右邊第六個最美!” “別爭了,我覺著都好看,要是能天天跟她們一道上課就好了?!?/br> “想得美,我聽說法醫科本來是有女護士的,院長不同意,如今全都歸了婦科堂?!?/br> “你說等日后咱們行醫的時候,會不會分派護士給咱們?像宋副院長那樣?” “怎么可能,宋副院長帶的是他的弟子?!?/br> “有啊,護士科全都是,隨便你挑?!?/br> “那都是男子,如何能一樣?” …… 幾個人七嘴八舌說著,沒發現樹下走來了幾道身影。 宋華搖著扇子笑笑呵呵沖著旁邊的青年道:“外科的學弟們還真活潑,我們法醫科的師弟們就差了些?!?/br> 青年臉色發黑,抬頭一聲喊:“還不給我下來!” “啊,徐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