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黃修瞧著大哥鼓起勇氣問路的樣子,不由笑了笑,大哥從落地便跟泥土打交道,若非他要來會試,只怕一輩子都不會離開縣里。 而且性子太過老實內向,誰都能拿捏住,這一回他拒絕父親帶著大哥出來,也是想讓他鍛煉鍛煉,開開眼界。 黃貴很快回來,憨笑道:“修哥兒,問到了,說是從這里穿過兩條街就是!” 黃修回過神來,兩人順著街道朝四方館走去。 走出幾步,忽然聽到一陣叫喊聲:“題綱出售,題綱出售!國子監最新月考試卷整錄,各個學科齊全,還有名儒估題模擬考卷!十文一份,一份十文,各位舉人老爺走過路過莫要錯過!” 黃修腳下一趔,遁聲瞧去,看到了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身上斜挎著沉甸甸的兜包,手里晃著一沓試卷,旁邊還跟著一個四五歲大小的稚童,懷里也捧著一沓卷子,亦步亦趨跟著少年,不時吸溜著鼻涕。 見黃修看過來,少年立刻上前幾步:“舉人老爺可要瞧瞧?這是國子監最新的月考試卷,各科皆有,尤其圣上特別點出的明法與明算,只要購買試卷,可免費贈送標準答案……” 少年湊近一些壓低聲:“出這模擬考卷的,也參與今科會試的出題,老爺買一份瞧瞧,說不得便能壓中幾題?!?/br> 黃修接過來瞧了一眼,看到卷頭上方的印記松了口氣,既有正規書坊的印記,那便是得到授權的,買了并不礙事。 想了想,便掏錢買了一份。 大半年前這種新的考試方式就由國子監散布到了全國,被各書院廣泛應用,尤其年前圣上親自下旨今科會試也用這種新式考卷來考,新式考卷迅速風靡開來。 國子監每月的考卷都會被抄錄送往各府學縣學,又很快傳到所有私塾。 黃修自己做過的卷子,算一算也有三百多份。 雖然改了考卷方式,但內容還是那些內容,而且這樣考試效率更高,對讀書人來說也更明確些。 少年見他掏錢掏的干脆,眼睛一亮,更湊近了些:“老爺,小的這里還有一些卷子,不過價錢要稍稍貴一些,是宮里傳出來的……” 黃修目光微動:“你有資善堂的卷子?” 自從時報興起,一些大大小小的新奇理論總會夾雜在其中,譬如新數,地球是圓的,亞洲地圖,以及以往一些叫人驚嚇的現象,時報里統稱為化學,還有透露出來的物理生物等等。 雖并沒有真正明確的將這些學科提出來,但通過時報的只言片語,大家還是知道了不少,尤其這些新奇理論被一一驗證后。 甚至有些高呼朝聞道夕死矣,但陛下捂得極緊,那些進學的宗室們也從不向外多透露,于是資善堂的考卷便成了眾人好奇的對象,有辦法拿到手的,總會爭相私下傳閱。 黃修也從唐兄手中得到過一份,沒想到在長安城里竟然隨便一個報童都能出售。 少年嘿嘿笑了一聲,給他一個意會的表情,從懷里的布兜里掏出一本巴掌大的小冊子,翻開一頁讓黃修瞧了瞧。 黃修只看了一眼便應了:“好,我買了?!?/br> 少年立刻眉開眼笑。 黃貴一邊掏錢一邊咋舌,爹說的對,長安城果然處處要花錢,連考卷都要花錢來買。 買了卷子,黃修和黃貴繼續前行,走過半條街,遠遠看到一輛比尋常大許多的馬車出現在街道上。 黃貴立刻瞪大了眼:“修哥兒快瞧,好長的馬車!” 黃修也是一愣,馬車的確很長,但并不是一體的,而是由三截連在一起,每一截下面都是四個輪子,前面由兩匹駿馬拉著,三截四四方方的車身上都印著相同的兩個大字:四通。 一旁在小攤上吃著茶的人聽見黃貴驚呼,哈哈笑了幾聲,朝兩人解釋,眉眼帶著驕傲和得色:“這是咱們季行走帶來的新馬車,說是專門用來載貨的,不過聽說日后公交也會換成這種,能坐人多些,可不瞧著就寬敞?!?/br> 黃修問:“這四通是何意?” “四通物流貨運!”這人道,“若有想要寄出去物什或者書信,都能托給他們,會幫你完好送到,還又快,我前兩日托他們給我那丈人送了兩雙膠鞋,今日一早他們便帶著回信送到了我家!” 旁邊一人道:“你那丈人定是離長安不遠,我也想送信回老家去,可惜四通暫且還通不到我老家?!?/br> “你老家是?” “廣州府?!?/br> 前一個人哈哈哈笑了起來:“難怪不通,你且別急,總有一日會通的?!?/br> “那借您吉言了?!?/br> 黃修聽著路人的交談,瞧著遠去的馬車久久才回過神來。 第126章 名冊 中毒事件發生半個月后, 調查終于有了進展。 這個突破口來自元佩。 之前劉愿發現有人給他的藥膳做手腳要害他時, 元佩便自告奮勇去調查, 經過一個月的潛伏,終于被他找到了證據。 他運用易容進入驛館做了廚房打雜的小丫頭,慢慢接近那個被劉愿發現的廚娘。 因為他還有宋行走和淑妃這兩個身份, 進展難免慢了些,經過一個月,才撬開了廚娘的嘴, 知道了買通她下藥的人, 又通過跟蹤知道了這個人的住處,再經過幾日的盯梢, 才當場擒獲了來與此人聯絡的人。 而這個人,竟然是元清帝十七親衛中的一位千戶。 這一回屬于秘密抓捕, 劉和暫不知情,沒有辦法再搞出畏罪自殺的假象, 終于在連夜刑審中撬開了千戶的嘴,拿到了關鍵性的證據。 一份名單。 記載了所有與劉和勾結販賣私鹽的名單。 這份名單本來是千戶給自己留的后路,沒想到沒有用到劉和身上, 先被元清帝拿到手了。 大魏律法明確規定, 販賣私鹽是死罪,元清帝也不需要找到劉和謀逆的證據,直接以此發難。 于是元清帝親政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朝堂清洗拉開了帷幕。 肅王進來紫宸殿的時候,元清帝正在發火, 奏折摔了一地,夏恭在旁邊一個勁兒勸著,見他進來連忙道:“王爺快勸勸陛下,小心陛下氣著了身子?!?/br> “陛下為了劉和的事?”肅王上前來按住元清帝的手,從他手里抽走折子。 元清帝看到皇叔怒火稍稍降下去了一些:“朕是為了這些給他求情的折子!” 居然有近半朝臣認為劉和是被冤枉的,包括工部尚書徐適,他倒不是劉和的人,而是真的信任劉和,相信他的為人,真情實意不認為他會做這些事。 恰恰是他們的這種態度氣到了元清帝,可見有多少人被劉和以往表現出來的假象蠱惑。 肅王一目十行看完,將折子放到一邊,牽起他的手:“陛下不必為了這些人生氣,待確鑿的證據擺出來,他們自然會看清楚劉和的為人?!?/br> “朕知道?!痹宓垡仓雷约哼@純屬自找氣,被皇叔這一安慰,火氣頓消,而且皇叔有幾日沒有進宮,他也不想讓皇叔看到他怒氣沖沖的樣子。 “行了,收拾了罷?!彼墓[擺手,和皇叔離開書房去了暖室。 “皇叔可有五日未進宮了?!边M了殿內,元清帝松開他的手,臉色不是很好。 他不能隨意出宮,要見皇叔便只能皇叔進宮來,兩三日不見他還能忍得住,但這一回一連五日都沒有來,他如何不惱。 若他還未明悟便罷了,那時他根本不在意皇叔進不進宮來,雖然見到皇叔也很高興,但見不到也無所謂,現在卻不同,他明白了對皇叔的情意,尤其上元之后,感情日漸深厚,恨不得日日都在一道。 古人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他原本不懂,如今終于懂了。 肅王見他這副模樣,心里卻極歡喜,因為越是這樣代表元元越是在意他,重新握起他的手,解釋道:“原本前兩日便要來見陛下的,只是軍營里出了些事耽擱了,是我不好?!?/br> 元清帝臉色好轉,到暖榻上坐下來:“出了何事?” 肅王順勢在他旁邊坐下,元清帝立刻動作熟練的拿了抱枕給他靠到身后,他顧及皇叔背上的傷已經習慣成了自然,哪怕如今傷口已經好了大半,這一連串的動作卻沒有忘。 “有人意圖潛入火器營,被火器營的士兵捉住,當場自絕?!?/br> 元清帝心中一凜:“是何人?” 倒也不意外會有這種事,從那些新式火器公布到諸國使者面前的時候,他就預料到肯定會引來覬覦。 肅王幫他褪下鞋子,不小心太過用力連襪子一起脫了下來,便干脆兩個一起脫掉:“這些人是死士,查不到身份,不過不是遼就是匈奴?!?/br> 其實不止遼和匈奴,各國皆對火器營虎視眈眈,尤其大使館建立后,派來駐守的大使明里暗里都在朝著火器營使力,他已經明著攔了一批。 元清帝看著露在空氣中的雙腳,有點哭笑不得,忍不住踢了皇叔一腳,卻被他伸手握住,一時沒能掙脫開來:“皇叔怎的不早早報上來?!?/br> 肅王瞧著手中的腳,不大不小,因為不常走路,沒有半絲繭子,常年不見光,比露在外的皮膚更白皙,忍不住握在手心里揉捏了幾下。 “陛下這幾日都在憂心劉和之事,我本想抓到人再來稟報,不成想這些探子竟都是死士?!?/br> 元清帝渾身一顫,一股奇異的感覺從腳上直沖上來,立刻就要抽回來,卻被肅王牢牢捏在手里,沒有抽動。 “松手?!彼酒鹆嗣?,這感覺太詭異了些,讓他有點不適,而且腳有什么好摸的,難道不嫌臟。 肅王挑了下眉,沒有放開,反倒兩只手一起握了上去,一臉正經道:“陛下這幾日辛苦,我幫陛下按一按,舒緩舒緩?!?/br> 元清帝忍著不適,道:“不用了?!?/br> 真的實在太奇怪了。 肅王低笑了一聲,沒有放開,直接按了起來。 元清帝幾乎要跳起來,但渾身一軟,沒了力氣,只能瞪著眼睛任由皇叔揉捏。 “你……”一開口聲音顫顫,立刻閉了嘴。 肅王也很新奇,沒想到元元的腳竟然如此敏感,想起那本龍陽大全中的描述,黑眸一暗,湊上去親了親他的唇:“陛下這幾日可有想我?” 元清帝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這會已經反應過來為何會這樣,那本龍陽大全他沒有白看,只是從來沒想過原來腳竟然是他的敏感處,之前他和皇叔不管如何胡鬧,卻沒有像這樣碰過他的腳。 心中赧然,咬牙:“松手!” 肅王如今已經拿捏住了他的脾氣,面對他沒有了之前的百依百順,非但沒有放開,還將另一只腳也拉過來湊到一起,面帶傷心:“原來陛下并不想我,我可是日日都念著陛下?!?/br> 元清帝這回徹底沒了抵抗的力氣,再瞧著眼前浮起來的畫面,橫過手臂捂住臉。 …… 兩人白日宣yin不是頭一回,畢竟不管是季行走還是肅王都不能經常留夜,尤其季行走,只在白日出入紫宸殿,但是像這樣刺激卻是頭一次。 元清帝整個人都是癱的,沒有半絲力氣,連洗澡都是被皇叔全程抱著去的,等回來看到暖榻上的痕跡,兩人齊齊沉默了一瞬。 肅王得了便宜,不敢再招惹他,忙抱著他去了里間,將他放在了床上,用被子裹緊:“我去收拾?!?/br> 瞧著被被子包裹的圓滾滾,只露出一張冷臉的元清帝,忍不住笑了一聲,俯身在他額頭上親了一下。 【元元實在太可愛了?!?/br> 元清帝的冷臉險些有點維持不住,皇叔如今在他面前越來越放肆了,偏偏他又很喜歡這種放肆,只能無奈嘆了口氣。 罷,罷,誰讓他喜歡呢。 · 在劉和和其黨羽被關押七日后,大理寺終于審訊出了重要結果,從劉和一位叫姚文道的門客口中得到了劉和謀逆的證據,從劉和書房的密室里搜出了龍袍。 消息傳出,頓時滿朝嘩然。 劉和對外維護的形象實在堪為天下讀書人楷模,連元清帝和周宗夔昔日都對他贊賞有加,何況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