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朕為何重開宮學,想必諸位心中也清楚?!痹宓勰樕鲜且回灥拿鏌o表情,他坐的位置高出眾人許多,清冷的目光居高臨下掃過去,拿到卷子的宗親紛紛低下了頭,尤其那些拿到手成績不好的幾人,此刻心里恨不得將兒子抓起來狠抽一頓。 元清帝并沒有怪罪他們的意思,畢竟這些學生們學的他們也不懂,便是想私下教導也教導不了,只是不喜他們得過且過的態度,這時便不禁有些后悔,后悔當初逼得太過了些,將他們的銳氣和上進心都磨光了,但又不得不那么做,果然自古世事無兩全。 “朕今日便與你們說清楚,先頭清明過后,朕得了天授,具體是何朕不便透露,但這幾月發生的事想必你們也看到了,水泥火器報紙,還有,朕得到了與稻麥比肩的幾樣新作物,樣樣高產,近來已經有所收獲,待會便呈上來叫你們一見?!?/br> 玉米土豆紅薯大半已經長成可以食用了,中秋過完后的第三期時報就會宣布這個消息,提前告訴他們倒也無妨。 座下眾人果然一片震驚,聰明的心中早有了猜疑,畢竟孩子帶回來的知識太新奇。 元清帝不管他們如何想,繼續說:“世界地圖想必你們也已經看到了,可有什么想法?” 他從未讓學生們瞞過家人,再者關于地球陸地的大體分布情形,第二期報紙已經科普過了,如今民間人盡皆知,哪怕中秋來臨,依舊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底下一眾面面相覷,顯然拿捏不準皇帝是什么態度,不敢貿然開口。 元清帝心里就嘆了口氣,果然壓得太狠了,膽子都壓沒了。 “臣……”忽然有人出聲,帶著些遲疑,元清帝瞧去,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看位子,大約是康王伯的子孫。 少年對上他的目光縮了一下,見他沒有要怪罪的意思,才不顧旁邊家人的目視,大著膽子道:“古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莫說海外無主之地,夷狄諸蠻皆該歸順我大魏才是!”頓了下,深深一揖,頗有些孤注一擲的架勢,“侄兒愿效仿前周恒山王,為陛下開辟疆土,萬死不辭!” 原來是侄子,元清帝打量少年,膽大,機敏,聰慧,又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不錯,而且心機也有,前周恒山王一生戎馬,吐蕃云貴皆由他平定,極得周中宗看重,最重要善始善終,以恒山王來比喻自己,可見喻意所在。 這點小心機倒也不算什么,再者雖瞧著膽大,心聲卻是亂成一團,可見心里還是慌亂的,不過若他真的冷靜,他反倒要再三考慮了。 眾宗親卻被他的膽大嚇住,康王忙站出來:“陛下莫要聽這孽障亂語,黃口小兒懂得什么,臣——” 元清帝一個眼神止住了他的話頭,直接揮揮手示意他退下,看向少年:“你叫什么?” 少年身體一震,連忙直起身回道:“侄兒魏恒,父乃已故建安郡王?!?/br> 元清帝頓時了然,原來是康王伯嫡子的遺腹子,也明白魏恒為何要孤注一擲了,康王伯于女色上一向荒唐,與王妃成親數年才有了嫡子,建安郡王的名號還是父皇在康王妃相求下親自所封的,然而父皇離去不過幾年,建安郡王便病逝了,他那時年幼,又遇上宗室混亂,根本顧不上這件事。 他記憶里隱約對建安郡王還有一絲印象,便道:“朕記得你父親性情頗為溫和,可是?” 魏恒激動不已,眼圈都紅了:“是,陛下記得沒錯,侄兒雖未曾見過父親一面,但聽母親述說,的確是極溫善之人?!?/br> 【父親,陛下竟然還記得你,竟然還記得……】 元清帝心中嘆息一聲,道:“你不錯,你既有此志,朕便成全你,中秋后,便來資善堂進學罷?!?/br> 光有志向遠遠不夠。 “是?!蔽汉愦笙?,當即俯身拜下。 大約魏恒起了榜樣,接下來元清帝再問,還真有幾個敢出來發表看法,且都是些十來歲的少年,雖沒有魏恒的膽大機敏,卻也不差,甚至有幾個跟弟妹學了數理化知識,元清帝便也許了幾人今后入宮念書。 今年的中秋宴沒有歌舞,而是二十三個學生準備的表演,或琴棋書畫或詩文朗誦或展示他們的奇巧作品,連三個年紀最小的,都手牽手上來唱了一曲水調歌頭,這可是昔日昭慈太后的成名曲。 趁著學生們表演的時候,元清帝叫人將做好的玉米土豆和紅薯呈了上來,每樣五種做法,宗室們見了果然新奇不已,元清帝實在懶得跟他們多言,任憑他們自己摸索。 元清帝這些天已經叫各種土豆紅薯做法吃傷了,便只嘗了些玉米粥。 肅王也一樣,捏了玉米粒在手心把玩。 元清帝余光瞥見,叫梁忠過來吩咐幾聲。 肅王正看著場中兩個孩童在紙上吹墨作畫,忽然有小太監貓著腰匆匆來到他的桌案前,朝他行了一禮,然后放下一個食盒,打開,取出一碗蛋炒飯并幾小碟配菜,放到了他面前,而后又行了一禮,提著空食盒離去。 肅王怔了怔,心頭掠過一絲難以置信,側首看向元清帝,眾目睽睽的場合,他怕暴露對元元的情意,從來克制不敢多看,此時卻忍不住。 這一瞧,正好對上元元看過來的目光,那雙清冷的眸子里含著笑意,叫他心砰砰直跳,不過只一瞬,元元就收回了目光,細白的手指輕輕撫了撫眉尾。 這是他們的暗號! 肅王摩挲了兩下手指,是他們小時候在資善堂里,背著太傅互相定下的暗號,元元居然還記得! 他收回目光,看著桌上簡單的蛋炒飯,心頭火熱,壓下抑制不住不住想要上揚的唇角,拿起勺子,將碗里的炒飯吃了個一干二凈。 中秋宴結束已經是下午未時三刻,宗親和外戚們紛紛出了宮,元清帝正梳洗換了衣裳,打算去見太后,皇后派宮女來給他送了一封邀請函,他心中詫異,叫梁忠呈上來打開。 尊敬的皇帝陛下: 今晚戌時,大魏第一屆中秋聯歡晚會將在集芳園澄碧堂舉行,特邀請您前來參加。 穿越者保護協會全體成員期待您的蒞臨。 元清十二年八月十五。 元清帝心中失笑,拿起邀請函仔細翻看了一遍,不由好奇起來,皇后他們這是想做什么? 想著,等到了戌時,便帶著梁忠去了集芳園。 中秋夜,宮里掛起了宮燈,雖比不上上元,卻也別有意趣,等進了集芳園,看到面前的情景,不禁一愣。 只間四周燈火全滅,唯有去往澄碧堂的路兩側樹上掛滿了花燈,這些花燈只有鞠球大小,遠遠瞧去,恍若星辰掛在枝頭。 地上也沿路放著綻開的蓮花燈,只有巴掌大,一路走過,仿佛踏光而行。 元清帝不免笑著搖了搖頭,恐怕論新鮮意趣,沒有人能比得過這些穿越者了。 走了一段,忽然瞧見前面岔路口立著一道人影,站在瑩瑩燈火下,筆直堅毅,仿若磐石,堅定不移,見他過來,微笑行禮:“陛下?!?/br> 元清帝遠遠看著站在樹下的肅王,或許是月色明亮,又或許是燈火太美,心頭忽然一動,有種奇異的感覺襲上心頭。 肅王走近幾步:“梁平安發了邀請函給我和邵巖,因沒得到陛下準許,不敢貿然進去,只能等在此處?!?/br> 邵巖上前行禮:“陛下?!?/br> “啊,哦?!痹宓圻€沒有從剛剛的恍惚中完全抽離出來,“你也在?” 邵巖:…… 不,我不在,不,請當我不存在。 作者有話要說: 寶保:不,都是月亮惹的禍。 第54章 晚會┃芙蓉帳暖最羨煞。 元清帝心情有些微妙, 這種微妙的心情直到一起去往澄碧堂的路上都沒有消散, 若換成平日他或許還會起頭說幾句話, 但眼下卻完全沒有這個心思。 肅王和邵巖都不是多言之人,他不開口,他們也跟著沉默。 不過心聲卻沒有停過。 【梁平安不是說肅王單相思嗎?看著不像啊, 明明郎有情妾,不,郎有意嘛?!?/br> 【氣氛怎么怪怪的, 唉, 果然剛剛我就應該默默走掉才對?!?/br> 【算了,不關我的事, 不如想想一會兒的節目?!?/br> …… 【元元剛剛為何那樣看我?難道我今夜的衣衫沒有配好?唉,果然不該聽方知的, 該穿那件鵝卵青的才對……】 元清帝便瞥了身旁的肅王一眼,他穿的是一件墨色繡暗紋常服, 因常要騎馬,故而窄袖束腰,更襯得身姿頎長, 肩寬背挺。 鵝卵青是因著許仙時興起來的顏色, 如今到長安街上逛一圈,男子十個里頭有八個穿著鵝卵青。 不過他覺得皇叔穿墨色鴉青這類的暗色要更好看些,鵝卵青太素淡,反而不適合他。 他身上這件就不錯,襯得他儀望風表, 迥然獨秀。 若非如此,他先前也不會被引得恍惚失神了。 意識到自己在想什么,元清帝心頭一悚,立刻將念頭拉了回來。 這時肅王的心聲又響了起來:【唉,上一回與元元如此漫步中秋月下,已經是三年前了?!?/br> 元清帝紛亂的思緒頓時停住,微微一怔,確實,上一回和皇叔中秋賞月已經是三年前了,不僅是三年前,是自皇叔去了邊關八年中唯一一次,其余那七年,要么趕不回來,要么趕回來也是匆匆來匆匆走,留不到晚上。 想到這,他不免也在心中跟著嘆了口氣,罷了,罷了。 澄碧堂建在湖心島,四面環水,昔年費力建造了一座直通島上的廊橋,一行順著廊橋燈火上了島。 澄碧堂說是堂,其實是一座兩層高的樓閣,只是比尋常樓閣要寬闊許多,一樓并無特色,主要在二樓,登上去是一片寬敞的平臺,四面開闊,可以欣賞到整個集芳園的美景。 元清帝幾人進了院門,卻見里面一片寂靜,也不見一個宮人,若非燈火明亮,只怕要以為里頭沒有人。 正遲疑著,剛走到樓下,忽聽一陣歡呼聲響起:“色譜軟四!噢噢噢??!” 同時伴隨著激烈的鐘鼓聲,還有起哄口哨的聲音,白的粉的花瓣跟著從天而落,遁聲瞧去,只見皇后幾人憑欄而立,一個個興高采烈,拍手鼓掌,夏嬋和長樂公主抓起籃子里的花灑得不亦樂乎,最后干脆直接反扣傾倒了起來。 樓下四個人,除了梁忠跟在后頭躲閃開了,元清帝三人迎頭被花瓣澆了個透。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皇后探出身來,笑盈盈道:“感謝陛下來參加我們的聯歡晚會,還有肅王爺,我保證,今夜一定會是你們難忘的一夜?!?/br> 元清帝拍著花瓣的手微微一頓,這話聽著好像有哪里不對。 正想著,旁邊傳來皇叔的心聲,語氣奇異:【難忘,的,一夜,嗯?!?/br> 元清帝:…… 看吧,他就說不對吧。 還有,這斷句也就算了,嗯什么嗯?有什么好嗯的?! 假裝什么都沒有聽到的元清帝保持著沉默上了二樓。 到了二樓一瞧,只見不僅是皇后梁才人幾個,太后也在,甚至貴妃也在,除了太傅和安王,這一回全都到齊了。 太后正拿著鼓槌,很有節奏感的敲著鼓,看見他興奮地揮動手中的鼓槌:“皇兒快來,就等你們了?!?/br> 貴妃在一旁一臉高冷地敲擊著一排編鐘,見他看過來只點了下頭,繼續手中的樂律,顯然剛剛那一段激烈高亢的樂聲來自她們兩人。 元清帝:…… 算了,隨她們開心就好。 平臺南側擺放著三個拼在一起的方桌,桌后緊挨著排開一列椅子,對面不知什么時候修建起了一個約莫三尺高的舞臺,舞臺上掛著一道橫幅:中秋情濃意更濃,小家大家共歡樂,下面一行小字:大魏第一屆中秋聯歡晚會。 宋杰和夏嬋正站在舞臺上,一人手里拿著一個小葫蘆。 “咳咳,咳咳?!彼谓軐χJ咳嗽。 夏嬋白了他一眼:“行了,又不是真話筒?!?/br> 宋杰也跟著翻了個白眼:“拿葫蘆做話筒我還是頭一次見,一點感覺都沒有!” 夏嬋陰陰笑了兩聲:“所以黃瓜就有感覺了是嗎?”說著上下打量他,目光那叫一個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