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書迷正在閱讀:文科學渣的古代種田生活、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綜]技高一籌、師父,晚上好、紅唇撩人[娛樂圈]、靈素入凡記、攻略那個神級寫手、閣老繼妹不好當、限制級軍婚(作者:堇顏)、嬌寵記(作者:上官慕容)
不等鎮北王爺說話,章元敬繼續說道:“再有一個,國家越是繁榮,越是強大,富裕的階層也該越多才是。一個富人,就算是富可敵國的,將他抄家滅族了,這些銀錢難道能分散給百姓們?就算是分給了貧民百姓,難道這些百姓以后的日子就能順遂了?” “貧窮,有時候是一種局限?!闭略次⑽@了口氣,覺得上輩子那些人類簡史沒白看,至少這會兒他能講出正經的道理來。 人為什么會貧窮,出生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更多的是后天造成的,就像是同樣山區出生的人,有些可以越來越有錢,甚至成了所謂的富一代,有些經過后天的努力,至少能不愁吃喝的過一輩子,而有些人卻越過越窮,越來越走向死圈子。 勤勞、努力、技巧、天分、性格,每一樣都很重要,一味的資助對于貧窮的人而言,或許是一時蜜糖,遲來的毒藥。 章元敬一直覺得慈善是好事兒,但慈善的原始目的,應該是改善或者改變對方的生活環境,走出那個困境,而不是光拿出一些錢,養著那些人。 想到上輩子一些新聞,章元敬微微嘆了口氣,又說道:“下官不才,曾聽聞過一件事。一家有三個兄弟,老大從小機靈,靠著做買賣發了家,便十分照顧下頭的兩個弟弟,弟弟們來要錢,他必定會給,于是便養的兩個弟弟一個比一個懶惰?!?/br> “二弟生性懶惰,被養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妻子兒女都靠著哥哥養著,有一日,家里頭沒米了,二弟便帶著妻兒老小哭上門去要米糧,給了陳米還被要嫌棄不夠新鮮。日復一日,大哥心中憋悶,兩家的關系越來越差,終有一日決裂了,弟弟到處說哥哥的壞話,家里頭日子卻還是過的亂七八糟,一窮二白?!?/br> “有了這個教訓,大哥照顧三弟的時候便說明了,錢可以給,但日子要自己過,給的錢,也僅僅夠糊口,若要做其他事情,便要先寫了借條。一開始,三弟也是心生抱怨,但被逼得沒法子了,自己也想方設法的賺錢,大著膽子跟大哥借了錢,幾年下來,雖然不比大哥富裕,倒是也能養活妻兒老小,日子過的越來越不錯?!?/br> 章元敬看了看若有所思的鎮北王爺,繼續說道:“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次給人幫助,他會心懷感激,第二次,他感激便少了,再有第三次,第四次,無數次,他甚至覺得這原本就是別人應該做的,反倒是理直氣壯起來,依賴于這種幫助?!?/br> 鎮北王爺抬眼看了他一下,冷笑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本王自然也知道,但天降橫禍,百姓饑不飽腹的時候,難道還要見死不救不成?” 章元敬搖了搖頭說道:“下官與王爺所說的,原就不是一件事?!?/br> “天降橫禍,百姓受災,安撫災民救助百姓,那是朝廷的責任,若是朝廷無為,便是為君者的失敗,是朝堂上那些侃侃而談的官員的失敗?!闭略聪氲疥P山的現狀,倒是笑著說道,“王爺仁慈,下官翻查這幾年關山的文書,已經少有人因餓因寒而亡?!?/br> 鎮北王接受了這個夸獎,卻又反問道:“若不是從那些世家貴族身上扣出銀子來,天寒地凍的時候,就算把王府賣空了,本王也沒辦法救助那么多的百姓?!?/br> 感情王府走簡樸路線,不是這位王爺沒品位,而是實在是沒錢。 章元敬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于百姓而言,論節流,王爺減輕百姓賦役負擔,免于繳納各種苛捐雜稅,青黃不接的時候還能以施賑、放貸等方式將糧食發給百姓,因此路無餓殍,這已經做的足夠好了,縱觀大興,能做到的僅有王爺一人?!?/br> 這個馬屁拍的實在不錯,就算是鎮北王爺這會兒心情也好起來,看了看章元敬還說道:“就算是你這么說,也不能把問題糊弄過去,節流夠了,那開源呢?” 作為一個王爺,一個典型的軍事人才,鎮北王爺其實很愁屬地的治理,他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精力,并且關山地處偏僻,并不是那么好活絡的地方。 章元敬笑了笑,繼續說道:“下官以為,六令可行! 第一;民與民,民與官,官與官,當有競爭之意,若民有志向,有實力,不困科舉,亦可選拔入吏,有機會,則民心向上,有競爭,則有毛遂; 第二;技可強國,亦可破敵,古有指南針孔明燈,若有一日,奇yin巧術若能與國有力,甚至,如雷霆炮一般,以一技之力便能守護大興國土,興之又有何不可? 第三;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一田一地一屋為己所有,則慎重之; 第四;國家富強,則民生興盛,若醫藥得利,則民長壽,若無瘟疫疾病,若無幼子夭折,若無青年早喪,大興之民繁盛矣; 第五;自古以來重農抑商,卻不知正因為有商,有花費,有比較,才有動力; 第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若能潛移默化的引導百姓的想法,則事半功倍,可為宗教,可為學派,但凡有利,則可用之?!?/br> 一開始,鎮北王爺是坐著聽的,慢慢的,他直起身體,向前傾靠近了章元敬,聽的入迷,也聽得認真,即使章元敬的話里頭頗有幾分大逆不道,他也并沒有直接打斷,反倒是仔仔細細的聽了下來,并且認真的琢磨起來。 章元敬說完之后,背心也出了一身冷汗,實在是他的想法有些超前,甚至有些削減朝廷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說到底,這并不是傳統的儒家說。 正常的儒家學派,看似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實際上卻是統治階級用來愚弄百姓的產物,他奉行的是“德為本,財為末”和“富強在天”。 章元敬自己雖然是科舉出來的,但他生長在另一個自由的世界,所以對于被動挨打十分反感,當然,若不是與鎮北王爺的幾次試探,發現這位心思直接,并且有一種大無畏,犧牲自己與貴族階層也得養活百姓的心情,他也不會這么直白的說出來。 這些思想,這些話,這些計策,是他十幾年的時間累積下來的,曾經的章元敬不知道有沒有說出口的那一日,但是現在真的說出口了,章元敬心中也平白升起一股子的豪邁之氣來,似乎自己真的能改變歷史,做出一些成績來似得。 鎮北王爺聽完,許久沒有說話,然后卻不提這個,指了指身邊的位置說道:“章大人請坐,來人,來為章大人換一杯清茶?!?/br> 話音落下,立刻有人從外頭進來,手腳迅速的換上了兩杯新茶,前后都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這位進來上茶的人居然還是那位賈公公,而不是隨意哪個丫鬟太監。 比起一開始的試探,冷漠,現在的鎮北王倒是露出幾分求賢若渴的意思來,他并未說自己的意思,反倒是抓著章元敬的沒一點提議細細詢問。 兩人一問一答,一直到夜幕降臨,茶盞也換了兩三輪,兩個人促膝長談,一直到了深夜。 歷史長河一劃而過,當鎮北王與章元敬都作了古,他們的這一場面見卻被記載在史冊之中,章元敬提出的六條方案更是被稱為影響中州歷史最大的變法,被總結為競爭、科學、產權、醫學、消費、思想六大理論,傳承千年。 而章元敬的一生,也永遠伴隨著六大法案的影響,甚至在歷史之中,不少人因此對他的評論兩極化,有人覺得他一心為民,確實是讓中州大興,但也有人認為,就是從章元敬開始,人們丟掉了禮義廉恥,國家是富強了,人民卻變得淺薄了。 126.淵源 從王府出來的時候, 日暮已經落到西山之后, 這一次, 章元敬并不是灰溜溜的被內侍帶出來,而是鎮北王爺面帶幾分笑意, 親自將他送出了王府的大門。 章元敬抬了抬手, 笑道:“王爺不必遠送,左右也就是隔了一條街,家中仆人已經在外頭候著了, 此次長談, 下官受益匪淺, 還得多謝王爺的教導?!?/br> 章元敬的長處,在于他有超越時代千年的眼界和知識, 而鎮北王爺的長處在于,他對關山了如指掌, 并且對這個地方具有絕對的掌控權。 在這里, 不管要做什么,都脫不開鎮北王爺的支持, 章元敬非常明白這一點, 在這位王爺的面前才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讓他驚喜的是, 鎮北王爺并沒有因為他的超前意識而覺得他滿口瞎話, 反倒是聽得認真, 最后甚至擺出禮賢下士的姿態來, 不管他是為了名聲, 還是真的聽懂了那些話, 覺得有價值,這都是一個好的開頭。 拜別了鎮北王爺,章元敬轉身就上了馬車,是的,自從到了關山,出入用的車倒是都用了馬,畢竟關山一地馬甚至比牛還要便宜一些。 談了一天,章元敬也有幾分疲倦,余全有些擔心的問道:“大人,我們直接回家嗎?” 自從來了關山,余全自然而然的改了稱呼,不只是他,家里頭從上到下,除了老太太和孫氏之外,都用大人來稱呼章元敬,以免自家少爺被人慢待了去。 章元敬想了想,這個時候去衙門也沒啥事兒,便說道:“直接回去吧?!?/br> 余全應了一聲,誰知道馬車剛駕到門口,卻見到一個意料之外的人,余全皺了皺眉頭,卻還是低聲提醒:“大人,那個云通判在門口等著,看似等了不少時間了?!?/br> 章元敬張開眼睛,微微挑起眉頭,大約也能猜到云通判為何而來。 他是從衙門直接被鎮北王爺府的賈公公請走的,這個消息別說瞞住了,傳的不要太快。云通判肯定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暗地里肯定沒少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