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林向國臉微微漲紅,諾諾說,“明珠人瘦,箱子大,這路窄……” “吶,你的意思是我就人高馬大的?”張美華佯怒道,見林向國說不出話要,張美華才哈哈大笑,打趣地喊前面的姚明珠,“明珠,明珠,向國同志說幫你提箱子呢?!?/br> 這一聲叫喊并不小,他們附近前后的人都明里暗里看了眼姚明珠。 姚明珠眉梢動了動,回了句,“不用了,我能拎得動?!?/br> 說實話,對于張美華,姚明珠是羨慕她的性格,但有時也有些不喜歡這直腸子的性格。 這一路來,張美華老是打趣她和林向國,明明自己討厭林向國,他搭話時自己都不會跟他說話??墒菑埫廊A卻老是把他倆推做堆。姚明珠其實心里有些反感自己與林向國綁在一起的。只是張美華每次都是笑呵呵地說,姚明珠也不好冷著臉。 張美華聽到姚明珠的回復,回頭看了眼,只見林向國滿臉失望,忍不住笑道,“明珠不要你幫忙提,要不,你幫我拿吧?” 林向國心里知道這是個臺階,但還是忍不住看了眼姚明珠,見她專心地走路,心里有些失望。只好接過了張美華手里的箱子。張美華的箱子是皮木框做的,上面有手環,還有兩把鎖。 林向國之前沒有注意,如今拿著箱子看了兩遍,心里有幾分計較,這可是高檔貨呀,國內很難買到的。林向國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有個同學的哥哥出國留學了,然后回來帶著這樣一個箱子。想到這里,林向國視線忍不住看著張美華的頭頂,眼珠子轉了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姚明珠沒有理身后的二人,專心認真地朝下走。 大伙花了四十分鐘才從半山腰走到了山腳,然后沿著山腳的小道走了二十分鐘走到了雞冠嶺工程目的地。 雞冠嶺工程主要的施工部分在姚明珠這一隊人的右前方,兩座隔著一條小河流的山脈架起一座橋梁,以及打通右邊的山脈。這是個不小的工程。 而左前方呢,則是駐扎地,在兩座主要工程山脈對面半腰一塊地勢平坦的地面上修建的,離下面的河溝差不多有四五米的距離。 遠遠地聽到了喇叭傳來的歌聲: 革命友誼深過海,五湖四海奔攏來。為了革命同目標,人親難比階級愛。響應號召,干革命,搶時間,一定要把三線建設搶在大戰的前面。 搬石頭,斗志昂揚,豪情奔放干三線。 石頭就是□□包,越扛越是勁頭高。建設三線搶時間,戰火燃燒帝修嚎。 …… 歌聲中的工人斗志昂揚,滿臉帶著,整個場面熱火朝天。 “那邊來一點點,對對,過去點?!?/br> …… “你們那邊人夠么?還要不要加人過去?” “不用不用,困難還能克服?!?/br> …… 隔著一條河流,半山腰兩邊的人對喊著。 山腳下的大石頭處,嘿喲嘿喲的號子聲時不時伴隨著叮叮當當敲擊石頭的聲音響起。另一邊呢,砍樹,扛樹的,挖泥巴的,運泥巴的在一片歌聲中喊著號子,唱著歌曲,一個個滿懷希望地干著。 左前方的營地里,后期的人員也來來往往,一棟泥房里炊煙伴隨著大廚的聲音徐徐升空。 “趕緊加水,加水,水要干了?!?/br> “來了,來了,水來了?!?/br> “那邊熬粥的,加點糯米粉,快點快點?!?/br> “那邊燒熱水的,看著火……拿柴火的趕緊趕緊……還有洗菜的呢,快點快點,吃飯時間要到了?!?/br> “來了,來了……” 號角聲,吆喝聲,說話聲和指揮聲以及應和聲交織成一片紅紅火火的場景。 大伙在雞冠嶺村民的帶領下到了左前方的營地區。 營地區分成了左右兩塊,中間是一排排臺階到了小河流邊,在河流上架起了一座木橋,暫時連通兩邊,讓干活的工人能很快安全地回到營地。小道的頂端則是兩塊較大的空地,一邊是石頭砌成的屋子,一邊是土墻屋子。 石頭砌成的屋子前面有個小高臺,臺子上正中間插著一根筆直的樹干,樹干頂端飄著一面鮮艷的國旗,迎著風飄蕩著。另外一邊的土墻屋子傳來了一陣陣食物的香味和徐徐不斷的炊煙,還有那一片忙碌的聲音。 營地左右兩邊則是木棍樹枝搭建的房子,很矮的,估計也就一米八左右高,有點類似于簡易的帳篷的感覺。樹屋內一個大柱子立著,然后找三根樹干從三個方向靠買中間大柱子上,四根柱子頂端固定,接著外面就用樹枝蘆葦一層層地遮蓋,最后就搭建成簡易的樹屋。 上輩子姚明珠晚了兩年到這邊的,那時這里已經建立起了土墻屋。姚明珠倒是沒有見過這種樹屋。 樹屋邊上有人見到這邊來了人,連忙跑了過來。那人估計是認識村長,兩人交流一番后,村長就把姚明珠這一行五百人交到了那人手里。那人一一檢查了介紹信。 然后把大家帶到了石頭屋子外面那一片空地上。那人朝著一個土墻屋子跑了進去,沒多久就出來了一個身著軍官的男人走到了大伙兒面前。 大伙還面面相覷,想著這人是誰呢? 穿軍服的人道,“大家好,我是人員管理主任郭民。我代表整個雞冠嶺現有的同志歡迎大家的到來,感謝大小支持三線建設?!闭f著就給大家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后又深深地鞠了一躬,那挺直的腰板讓大伙都心血澎湃起來。 大伙激動地拍起了手掌。 有人還喊道,“我們不能讓主席在京都睡不著覺” “再苦再累都值得,奮戰奮斗,造好橋,修好路,富了咱們農戶?!?/br> …… 郭民揚起了手按了按,“咱們這邊如今有三千多人,分成了兩個大的組,由陳工程師和趙工程師負責帶領。陳工程師是咱們項目的總負責人,而趙工程師則是咱們項目從外請來的高材生,留洋回來的,專業知識很厲害。如今你們五百人,我要把你們分成兩個隊,每隊選出一個組長,當然也可以自薦。大家可以自行組隊開始,我手舉得高的一邊是甲隊,低的這部則是乙隊?!?/br> 姚明珠還沒來及選,就被張美華一手挽著站在了一邊,同時她手里還把林向國拽了過來。 姚明珠回過神來,連忙查看了下郭民的手勢,看到他們如今站的是甲隊時才松了一口氣。姚明珠上輩子的干爺爺就是陳工程師,管著的是甲隊。姚明珠這輩子來這邊就是沖著干爺爺來的。所以她是一定會選這邊的。 只是姚明珠有些奇怪,那位趙工程師應該就是趙明國吧,也就是張美華的同學,她怎么不去那邊呢,反而到了干爺爺的隊伍?還有一個疑惑點就是,姚明珠上輩子到來時,這里并沒有一個人叫趙民國,也沒有人叫張美華,難道是自己重生改變了? 第50章 在姚明珠疑惑的同時,張美華松開了姚明珠的手,高高舉了起來,“郭民同志,我叫張美華,自薦當選組長?!?/br> 郭民看了眼張美華,見沒有其他人舉手,于是點了點頭,“好,甲組這邊由張美華擔任?!?/br> 乙組那邊也很快就選定了。 可甲乙兩組的人數卻不均衡?;蛟S大伙聽到趙工程師是留學回來的,大伙覺得他比較靠譜點,所以乙隊站的人數比較多。 郭民當場就要把多余的人分配到甲組。只是這些人卻不樂意了。 姚明珠心里有些不悅,忍不住道,“陳工程師雖然沒有留過學,可你們知道去年人民日報報道x橋建設的總工程師是誰么?就是陳工程師?!?/br> “哦,我知道,我知道,聽說克服了很多困難才做成了,特別是水下探測和水下打樁的部分,簡直就是奇跡了?!?/br> “對對對,我也了解?!?/br> 有人作證姚明珠的話后,大伙也就認同了,很快兩組就分好了隊伍。 “好了,我現在讓人帶同志們去駐扎的地方,放了東西后,大家可以自行活動。那邊那座石頭房子里是咱們幾千人的糧食,有駐兵把守著,同志們禁止靠近。那座茅草土屋,掛著國旗的地方是咱們每日升起和吃飯的地方。然后,這邊這些樹杈篷子就是住宿。不過,咱們已經商量過,過段時間就開始建土坯房屋過冬。大家先到暫時住的地方?!?/br> 大伙齊聲應了好。然后分別由兩個同志帶著兩個隊伍走到了各自的地方。 帶姚明珠這一隊的小同志只有十六歲,是三線建設最低的年齡限制。叫王海兵,是個嘴巴閑不住的家伙。短短不到十分鐘的路途。張美華就把整個雞冠嶺工程夏天開工以來的事情全部打聽清楚了。 最先來的是工程師和一個前驅部隊,策劃勘測了一年多,準好了圖紙,錢和材料,以及國家相關的手續和文件后就準備動工了。 于是招募了第一批工人,人數不多,對于工程項目來說是杯水車薪。剛好全國大力發展三線建設,很多沿海的國營廠子在三線地區建立分廠,百萬人開始轉移。項目隊也向上審批調派人員。于是一批批地從全國召集了過來。姚明珠這一行人因為路途較遠,是最晚到的,也是最后一批。如今一共有了五千多人。 第一批階級同胞到了雞冠嶺看到人少事多,于是連蓋房子的時間都沒有,抓緊一切時間勞動起。剛好那時是夏天,睡在樹枝搭的篷子里也剛剛好,于是就形成了如今這樣,一個個樹杈篷子在山底鋪開。 只是眼看冬天來了,領導也發話了,他們要在半個月內把屋子全部建起來。姚明珠他們這一批來的很巧的。 說著話就到了地方,一排的小樹枝和樹干搭建的樹屋,內部不像外面這么粗糙,用了山里特有的一種蘆葦貼了一層,看起來倒是漫游特色的。 “這是后勤的一些女同志弄的。也就是你們女同志有這個福利,咱們男同胞那邊,里外都一樣?!蓖鹾1姶蠡锒⒅鴥炔?,說道。 女同志欣喜不已,男同胞的志向不在于這些東西,大伙于是趕緊分了住處。 樹屋是按照人員數量做的,必須兩個人一起住。 張美華拉著姚明珠的手臂,“明珠,咱倆是老鄉一起住吧?” 姚明珠對著張美華笑意盈盈的臉色不好拒絕,點了點頭。跟著張美華進了一個樹洞。 樹洞有點類似蒙古包的感覺,很矮,中間立著一個支撐柱。兩邊分別樹干和樹枝鋪了床,床上又鋪了一層厚厚的蘆葦桿。淡黃的蘆葦桿看起來也非常漂亮。 張美華把東西放,“明珠,我先出去轉轉?!?/br> 姚明珠回應一聲,張美華已經沖出了樹屋。忍不住搖了搖頭,心里已經肯定,張美華喜歡那位一同留洋的同學。如今這么迫不及待,恐怕就是去找他的吧。只是姚明珠心里有點疑惑,張美華為什么不選趙良國那一組呢? 姚明珠摸了摸蘆葦桿,手上摸出一層淡淡的灰,姚明珠盯著床看了會兒,把箱子放在了樹洞中間的柱子邊,被子和包放了下來,然后出了樹洞。 姚明珠想找王海兵要一個桶,去河里打水到樹屋里擦一遍睡覺的蘆桿。姚明珠不是矯情,上輩子臟亂的環境也住過,可無論環境怎么臟亂,姚明珠身上和自己睡的床以及衣服都是干干凈凈的,很是清爽利索,這個習慣是跟姚奶奶學來的。上輩子被關了牛棚,姚明珠也是把牛棚打理得非常干凈,牛棚里也收拾得整整齊齊的。 只是那個時候姚明珠不僅沒有討得好,反而落得想要勾引人的污名??杉幢闳绱?,姚明珠住的地方也要弄得干干凈凈的。 所以這輩子重生回來,這個習慣也一直保持著。姚明珠到這邊參加三線建設,也知道條件不會很好,但在有限的環境下姚明珠也要讓著自己過得舒坦些的。 王海兵則在一個個樹洞前代表黨和領導詢問,是否缺什么,就看到姚明珠東張西望的。于是走了過去。 “同志,你有什么需要么?” “王海兵同志,我想借個盆子有么?” “盆子做什么?”王海兵隨口一問。 “蘆葦桿上有些灰,我想用盆子去那邊的河里打些水擦一擦?!?/br> 王海兵看了眼姚明珠,心想著,竟然來了個講究的。不過,借盆子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于是讓姚明珠等著,自己轉身就朝廚房那邊跑去。 很快,王海兵拿回了一個有些原始的木盆。是用一塊塊木片拼在一起的。只是可能因為人員緊張,木盆的表面沒有打磨,還有些樹皮在上面,顯得原始又粗礦。 姚明珠沒有介意,道了聲謝謝后就朝著小溪流走去。 小溪流是從山坳間留下來的,從山坳山頂一直到了下面,然后在平坦的地方形成一灘小湖。小湖的邊緣放置了一些石塊,有幾個人正在洗著衣服。 姚明珠找了個地方,把木盆放在水里。 只是裝了三分之一,姚明珠就把盆子拿了出來。然后端著朝上面走。 走了三段臺階小路就到了如今的安營扎寨的地方,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寬的平地。而在上兩塊地就是做飯的地方和安放著糧食的石頭房子。 姚明珠端著盆子進了樹屋,從包裹著被子的布包上扯下一塊補丁,拿著補丁就擦拭了起來。擦了自己的一半后,姚明珠幫張美華的那邊也打掃了。 然后換了水再擦拭一遍才把木盆還給了王海兵。 姚明珠準備回去整理屋子時被王海兵叫住了,“姚明珠同志,不要走了,馬上就要吃飯了?!?/br> 姚明珠聞言謝過了王海兵,兩人聊了兩句,喇叭停止了音樂的播放,呼呼兩聲傳來。 這兩聲似乎是個暫停鍵,整個現場一片安靜,大伙都看著土坯墻屋頂的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