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但聽著在田昭麗的耳朵里就是父母為了杜絕那些流言成真,想把姚明珠弄走。而現在碰到了姚明珠,田昭麗也一時說不清楚自己跟她說這些話的意義。 姚明珠卻說,“謝謝你了,昭麗。我當兆明哥是哥哥的?!?/br> “我可不是提點你什么的?!碧镎邀惖?,反而有股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姚明珠心里好笑,面上卻認真地點了點頭。 有時間,姚明珠覺得田昭麗很矛盾,時常盯著她出神卻又不知道在看什么,說她討厭自己嘛,但有時又莫名其妙地會幫她。 其實,田昭麗也覺得自己矛盾不已。 她感覺自己一邊嫉妒恨著姚明珠,一邊碰到姚明珠有事時又忍不住出頭。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最后田昭麗歸根到底,也許是跟父親對姚家那種矛盾的心態一樣。 兩人對話也就隨之而逝,很快就到了暑假。姚明珠放了假,這個學期姚明珠一個優秀學員同志的獎狀。 姚奶奶興奮地貼在了堂屋的墻上,非常稀罕,每日都要看上幾遍。 姚明珠好笑又覺得心酸。 后面,天氣開始悶熱起來。 秧田開始缺水了,村里組織挑水澆灌。 姚家在井邊的田就剛剛好了,眾人原本幸災樂禍的,此時卻無比羨慕了。 只是,不到五天就下起了雷陣雨。 村長田梗生摸著屋檐的雨滴,心里才松了一口氣,若是再干下去,今年估計又得歉收了。 只是,下雨對于姚家水井邊的田來說就遭殃了,水太多了,稻谷桿容易倒。姚耀榮連忙冒雨掏了一個溝渠,把多余的水引出去。 暴雨過后,又是一段晴天。 姚家院子里,姚奶奶開始整理起冬天的被子以及墊的枯草了。 姚明珠放了假,跟姚奶奶一起打理起來。 只是經歷了一個冬天,床上的稻草沒有晾曬和清理,已經有些發霉。 姚奶奶皺著眉頭看著床榻上的稻草,伸手翻了翻。 “奶奶,我們是不是搬出去清理清理?”姚明珠看奶奶翻著稻草問。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墊床的稻草在如今也是值錢的東西,畢竟床板很硬,鋪著厚厚的稻草能緩和下,而且冬天還能保暖,是居家必不可少的東西。村里每年在稻谷收了后會分一些給村民的。只是這幾年歉收,稻草留給村里的牛吃都不夠,村民手里也就沒有分稻草了。 姚奶奶看著孫女清澈的眼睛,毫無嫌棄的模樣,鼻子有些發酸。 若是以前,何至于這樣。 想到以前,姚奶奶有些愧疚,這個家里就阿珠生不逢時了。只是如今身處在這個大環境,他們家也只能順應大流。 想著姚家這十年來的事兒,姚奶奶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稻草有些已經發霉,其實早該換了。只是他們如今卻沒有多余的稻草,新的也要等到稻谷成熟后??山衲赀€不知道稻谷的情況,姚奶奶也不敢把這些舊的稻草扔掉的。 姚耀榮見屋子里沒有動靜,有些擔憂走了進來,見祖孫倆看著床榻稻草發呆。走上前看到稻草的模樣后,有些明白,立刻道,“媽,這些要不扔了吧。我們把……” 姚奶奶立刻打斷姚耀榮的話,“扔什么,清理下,把發霉的撿出來扔掉就好?!鳖D了頓,“你屋頂檢查得怎樣?一起把稻草搬出去吧?!?/br> 父親和奶奶之間的交流,姚明珠看到也當沒有看到,但卻知道父親的意思。 姚家祖上畢竟是大戶,幾床被子和面料還是有的。 只是因為擔心被人舉報,姚家穿著和用度上都比較貧苦,并不怎么出格。近十年來,姚家被子只有兩床,被套壞了就補。十年的時間,被子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面目,密密麻麻的補丁。 但僅僅這兩床被補了無數補丁的棉被也比村里大多數人家好太多了。 他們村大部分村民家有一條棉被就算好的了。有的家人多,一床被子不夠用,只能用自己編織的麻布裝著稻草,再采摘一些野棉花夾再稻草中間,然后縫成被子在冬天的時候蓋。 只是這樣的被子不保暖還很重,睡覺非常不舒服。一個冬天后就成一坨一坨的,第二年根本不能用的。所以每年都要在冬天之前準備這樣的被子,然后春天拆開,秋天重新做,周而復始。 姚奶奶是想著如今時事多變,還是低調好。萬一哪天有人闖進來了怎么辦。于是姚奶奶開始指揮著姚耀榮搬床上的稻草。 姚明珠人小,抱起稻草跟自己一樣高。一股霉味從稻草里傳來,剛好傳入姚明珠的鼻腔內,姚明珠跑了三次后有些難受,姚耀榮就發現了這情況,立刻道,“阿珠,你別搬了,爸爸來弄。你若想幫忙,幫奶奶挑稻草吧?!?/br> 姚明珠也覺得有些難受,不僅僅是稻草的霉味,還有稻草中腐爛的碎屑,一出門,風一吹就迎面撲來,呼吸間全是稻草的味道。又跑了兩趟后,姚明珠就讓父親搬了。她跑到姚奶奶身邊,一起挑出好的稻草,抖一抖碎屑后放在一邊的石臺上。準備涼下后重新鋪到床上。 “阿珠,奶奶做就好,你去讀書吧?!币δ棠绦奶蹖O女。 “奶奶,書早就讀完了。我快十四歲了,家里的活計也得干一些的?!币γ髦槿套〉?,上輩子就是這樣被寵得不知世事。 其實村里十多歲的孩子早已經頂半個大人了,可自己的父母和奶奶卻一個勁地寵著她,他們覺得沒有給她提供好的生活,委屈了她。 經歷一世,姚明珠并不委屈的,反而慶幸自己幸運,如今能再次跟他們一起生活,這種日子雖然清苦平淡,可姚明珠覺得無比的窩心。 姚奶奶聽到孫女的稚氣話,笑了笑,“好好好,奶的乖孫越來越懂事了?!?/br> 姚明珠笑了笑,認真地挑選起稻草來。 姚奶奶覺得自己的孫女這大半年變化很大。 原本稚氣得有些傻乎乎的,忽然開始懂得思考了。自從那次要獨自上工割草后,稚氣少了些,人也堅強了很多,還懂得疼惜父母和祖母。 想著想著,姚奶奶心里無比欣慰。 姚耀榮把兩個房間的稻草弄出來后,就爬上了屋頂開始一塊一塊地翻撿瓦片。這樣的活,每年都要弄一次,免得雨水多起來,漏進了屋里,同時也檢查下房屋屋頂的情況,免得有被蟲蛀的梁掉下砸到了人。 暑假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即逝。 只是時間雖然流逝了,卻也帶來了收獲。 第29章 火熱的夏日里,姚家村田里的稻谷抽穗了,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稻谷。村民看到低垂的麥穗,臉上笑開了花。 姚明珠也村民的笑顏里,迎來了開學。也許是看到了豐收的希望,姚明珠班級又多了幾位同學。 村里在姚明珠開學后的一周后開始秋收了。 今年風調雨順,不僅僅是村里的田地豐收了,村民自己打理的那部分收益也不錯的。 秋收雖然累人,可大伙卻無比興奮。 村里的活計忙完后,大伙兒乘著好天氣忙活起自己家的田地來。 姚家井水邊的田因為姚耀榮打理得用心,收獲了一柜子稻谷,接近三百多斤,還有五捆稻草。新的稻草曬干后,姚奶奶就做主把床上的全部換新了。而院子里的地和村里分的旱地一共收了玉米六百多斤,土豆和紅薯加起來快千斤。 看著這些,姚奶奶滿是皺紋的臉笑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 姚耀榮和孫云芳也不再擔心明年的吃食了。孫云芳和姚耀榮在收獲后給鎮上的姑婆和外婆家送了些。外婆秦月娥心里的擔憂也隨著姚家村豐收松懈了下來。 秋收時,學校放了農忙假,姚明珠在割完稻谷的田里尋找掉落的麥穗。 村里的小孩基本全都在干這活,一天要是運氣好,能撿一小籃子麥穗,搓出一碗的稻谷的,能夠姚明珠吃個兩天了。所以十多天下來姚明珠撿的也有點分量的。 而還有些嘴饞的男孩子則撿麥穗的空余時間里,在田里靠角落的地方尋找空洞,然后沿著洞掰開,能見到肥肥的黃鱔。還有的則在水田里尋找野鴨蛋,野雞蛋之類的。 這些都是這個豐收的時節帶來的,村里經常利用這些改善生活。 姚耀榮和孫云芳收割水井邊田里稻谷時,摸了八條黃鱔和十個野鴨蛋。 姚奶奶做主送了三條給了田家,三條給鎮上姚明珠外婆家。十個蛋姚奶奶則留了下來,準備給家里人吃,畢竟秋收農忙時最是磨人的。 黃鱔是姚明珠送到田家的,田家的大人沒有在家,只有田昭麗的meimei田昭華和小弟在院子里挖泥巴玩,姚明珠讓田昭華拿出一個盆子盛了水,然后放在里面后回了家。沒想到第二日上工時,田昭麗竟然對姚明珠說了謝謝。 而姚家剩余的兩條黃鱔,姚奶奶用清水養了一天后混合著院子里長出的新鮮土豆和白菜燉了,姚家四人算是打了一頓牙祭。 只是秋收的喜悅還未散去,村干部給大伙潑了一陣冷水。 姚家村的土地要全部上繳了??h里頒布了通知,要改村里生產隊的模式。 姚家村的村民才剛剛嘗到了自己生產的甜頭就被收回土地,大伙的心情可想知道。 只是細胳膊擰不過大腿,村民終究是把手里的田地退還給了村委。 這一次的生產模式在以前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改變。那就是村民所有的活計,按照勞動強度給出了工分,村民不再領活上工了,而是所有的人一起上工。 以后上工就按照工分來計算了。糧食則每年發放兩次,一次是在秋收稻谷交了供應糧后,一次是在收割小麥后。至于發放的標準是根據工分的多少。而工分高的糧食多,工分低的就少。聽起來很公平的。 同時還有一個好消息。 村里以后,每個月會跟城里一樣發各種基本物品的票,到時候按照票上對應的數進行采購。只是像工業劵之類依舊是沒有的。 這一次秋收的糧食上交供應糧后,村里給每個村民分了糧食以及各種票。至于工分則是從分糧后的第二天開始計算。 村里的干部花了幾日,把村里的秋收后的活計全部劃分了出來,然后每種活計選了一個小隊長,小隊長負責這個隊的人員安排和分值統計。 村里無論男女老少都得開始干活了。 因為今年豐收,村里有了富余。 為了增大產值,村里換了些牲畜,增加牲畜養殖,來年也能過個好年月。 村里這次一共買了五十頭牛,一百十頭羊和五百只雞和鴨,以及一百頭豬。 這是村里跟縣里拿糧食換的,前兩年,村里饑荒最嚴重的時候,村里能吃的東西都被吃了。后面兩年村里的牲畜一直沒有養起來。 這一次也是田梗生想發展村里的牲畜提出來的,畢竟這一塊在農村是個大頭。 而為了補償村民,村干部告訴大家可以領牲畜回家養。 不過,村里規定了每只牲畜的任務。比如一頭牛,領養的人得負責牛一年的吃食,并要給村里提供二十背簍的牛糞。同時,成年的牛還得負責產子的事情。而對于豬和養以及雞鴨,隊里則稱了初始的重量,按照往年的生長,規定了時間和達標的重量。 完成任務的是八個工分,沒有達到規定的數值,則按照比例來減少工分。 關于雞鴨還有個新的好消息,那就是雞蛋上交的數量每只雞每天只上交一個雞蛋。多余的就是自己的。 村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沸騰了,雞鴨這些活計根本不用費很多心思打理的,,只要能攢下雞蛋鴨蛋,第二波孵化出來就是自己的了! 村民心里沸騰的,暗戳戳地計算要養多少。 只是聽到后面說養死了牲畜則要賠償時,大部分人止步觀望。 姚奶奶有魄力,第一個領養了五十只小雞,一只豬,一頭牛。 “地主婆,你不怕養死了???”陳大丫吃驚又羨慕。 姚奶奶有些生氣陳大丫說破口話,但這人就是這樣沒心沒肺,跟她計較只會讓自己更氣悶。于是。姚奶奶沒有理睬這人。 “喂,地主婆,問你話呀,咋不回呢?你領養這么多雞,要是起了雞瘟怎么辦?”陳大丫見姚奶奶不理人,又追問。 旁人卻道,“陳大丫,地主婆會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