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孫炳勝雖然之前沒怎么接觸過數控技術,但是他有車床技術加工的功底在,所以學起建模之類的東西非常得心應手,對于他來說最難的可能就是電腦程序的編制,這方面,他真是一點基礎都沒有,學起來也慢,所以很是著急。 顧朝暉看出他心急,而且也考慮到孫炳勝歲數也大了,讓他去職業技術學校跟著那群十多歲的孩子坐在課堂里學習,恐怕愛面子的孫炳勝要受不了。 因此為了照顧他,也是為了讓孫炳勝更快的接受新知識,適應新崗位,顧朝暉給他當起了手把手的老師。 孫炳勝每天上半天的班,另外半天就是跟著顧朝暉一起學習數控機床技術,為此,顧朝暉還特意騰出來一臺機器,專門給孫炳勝實習用。 看出老板對這位老技工的器重,車間里的人也就都跟著隨風倒,對孫炳勝頗多照顧。 而孫炳勝自己既感覺到學習新知識的壓力,同時也更有了動力,重返老本行,干自己的熱愛的工作,這種熱情和干勁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比擬的。 他除了白天在車間實cao,跟著顧朝暉學習之外,晚上回到宿舍,他更是和兒子比著賽的學習,很快,兩人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看到朋友能在這么快的時間里適應南方的新生活,新工作,而且又恢復了當初在機械廠時候的活力,顧朝暉心里怎么能不高興呢。 有一次,廠里成功交付客戶訂單,大賺一筆之后,顧朝暉舉辦了慶功宴,孫炳勝和孫天寶都被叫來參加。 在一片喜慶氣氛中,顧朝暉忍不住多喝了兩杯,然后他攬住孫炳勝的脖子說道,“孫哥,你好好學,爭取把新技術都盡快學到手,到時候我幫助你回家開廠,在老家那邊辦一個技術先進的數控加工廠,這樣又能解決你和嫂子的兩地分居問題,還能帶動咱老家那邊有技術的老職工?!?/br> 孫炳勝聽了,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復,這事兒他之前不是沒想過,但總感覺離自己太遙遠了,說實在的,每當這個想法冒出來的時候,他自己都先給掐滅了,因為他總感覺自己不是當廠長的材料,尤其是身邊就有顧朝暉這么個成功的典范比照著,他覺得自己更沒有當領導的潛質。 對比顧朝暉,他現在覺得對方真的有點高不可攀了,原來在老家見面的時候,他感觸還不那么大,但是這次來了南方,親眼看了顧朝暉的工廠和學校之后,孫炳勝才深刻的體會到,顧朝暉干得事業有多大,真的不是自己能比擬的,所以他現在對顧朝暉的感情,除了朋友之外,更多了敬重。 然而這時候,顧朝暉竟然主動提出來幫他回家建廠,這話說到了孫炳勝的心坎里,可也讓他惶恐。 他怕這是顧朝暉酒后的輕言,也怕自己根本撐不起來對方的厚望。 但是第二天,顧朝暉醒酒之后,給孫炳勝講理論知識的時候,他又主動說起了這事兒,這次算是以半正式的方式提出來了。 顧朝暉道,“孫哥,你學數控技術進步真的很快,速度遠超我的想象,之前我還想著,也許你得等個兩、三年才能學出來,但現在看來,我覺得你最快一年,慢則兩年也能學成了。而天寶也爭氣,我聽學校的老師說,他經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已經是同期生里的佼佼者了,下一步我還想讓他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如果能得獎,就有機會去德國做交換生了?!?/br> 一聽兒子能去德國學習進修,孫炳勝比自己學成技術還高興,他心想,這可真應了孫天寶自己說的那句話,他要做下一個顧朝暉,當年小顧不也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嘛。 看著孫炳勝都忘了說話,光顧著傻笑,顧朝暉也沒在意,繼續說道,“這樣,再等個一、兩年,我的想法是,讓你回家開個廠,由我投資,你當法人,咱們就把以前機械廠那些老技工重新召集起來,重整旗鼓,用新技術挽救大家的工作,你說呢,孫哥?” 聞言,孫炳勝甚至愣了,沒想到昨天顧朝暉那番話并不是酒后的醉話,而是真的想通過開廠幫著大伙重新開始。 這讓他心里特別感動,一想到原來廠里的那些老同事,老哥們都在老家過著艱苦的生活,如果真的能有這樣一條路,那肯定能幫助他們每個人甚至每個家庭重獲新生,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這件事已經不是幫他孫炳勝那么簡單,而是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因此孫炳勝更覺得自己學會技術的意義重大。 他剛要表態,顧朝暉又笑著說道,“不過孫哥,我還是打算讓你學成之后先在南方干至少一年,賺點錢,有點底子再說,憑你現在的進步程度,再加以時日,肯定能迅速成為咱們廠的骨干,到那時候,我覺得你一年賺這個數不成問題?!?/br> 說著,他比了手勢。 孫炳勝一看那手勢,不敢置信的說,“八千?” “哈哈,孫哥,要是只賺八千,我這么大老遠給你弄到南方來也太不值得了,你學成之后一個月賺這個數還差不多?!?/br> 聽了顧朝暉的話,孫炳勝驚掉了下巴。 然而對于眼前的孫炳勝來說,賺錢就是最大的動力源泉,只有賺到錢,才能給家里的孩子交學費,給母親看病,給媳婦兒買漂亮衣裳。 所以,他學習的干勁更足,終于,在來南方的第三個月開始,他就已經能真正獨立的上機cao作,參與到實際生產中了。 這個月,他用辛勤的勞動收獲了第一筆工資,拿到錢后,他馬上跑向最近的郵局,給“水靈子”匯了款。 接到丈夫遠隔千里寄送來的工資,“水靈子”看著那張匯款單,模糊了淚眼。 這天,她破天荒的跑去郵局給老公打了個長途電話。 孫炳勝聽到車間辦公室的人來叫他接電話的時候,還很納悶,可當拿起話筒,聽到“水靈子”叫得那聲,“老公!”,他這些天的疲憊和緊張仿佛都卸了下去,只剩下傻傻的憨笑。 孫炳勝父子兩個在南方適應良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讓顧朝暉放下了一半的心。 另一半的心,他主要還是有點記掛著二哥兩口子。 顧朝陽自從被老三任命成了廠里的后勤主任,他的工作雖然忙碌,但還算順心順意。 畢竟就像孫大娘說的,誰還不知道這是老板的二哥,能那么不開眼的去故意為難他啊。 而且顧朝陽這人性格隨和,說話也軟和,正適合干后勤工作,他自己呢,也不用特殊身份去故意擠兌別人,手下的幾個人一開始摸不準他的脾氣的時候,還都有點緊張,生怕出了錯被他拿捏住,再到老板那里告一狀。 但后來隨著慢慢相處,大家都發現了,顧朝陽不是個刻薄的領導,但也很有原則。 員工的小錯誤他能容能忍,要是對方家里有個什么私事需要幫忙的,他還會主動上前,可要是涉及到原則問題,他也能拉得下面子教訓。 有一次一個員工上班的時候去接孩子,顧朝陽沒說什么,給了假。 那個女員工家里暫時沒人給看孩子,丈夫又在外地打工,孩子到家也吃不上飯,確實有困難,看到她把放了學的孩子帶到單位待一小會兒,顧朝陽也默許了。 可后來,他發現這女工用廠里的卡紙和膠帶給孩子包書皮,這事兒,他卻不能不發聲了。 東西雖小,但畢竟是廠里的物資,老三當初讓他來南方的時候說的清楚,就是為了讓他看好自己家的門戶,現在發現有人公物私用,他當然要制止了。 不過,他沒有馬上行動,而是等員工都下班之后,他把那女工單獨留下了,然后從抽屜里拿出一罐膠水和現成的書皮遞了過去。 他笑著說,“小孫,我剛才路過文具店,看你家孩子沒有書皮和文具,就順便給你買了點,你自己帶孩子不容易,缺啥少啥可以跟我說,大家都了解你的情況,這么多年的同事都能互相幫襯著,有事兒一定要直說,知道么?” 小孫被留下的時候,還有點莫名其妙,但看到顧朝陽遞過來的東西,她的臉瞬間漲紅。 再聽了主任話里的弦外之音,小孫更是無地自容。 通過這件事兒,她也算是明白了,別看這領導軟和有人情,可絕對是個眼睛里不容沙子的人。 這第一次明顯是給自己留面子,要是自己再不改,那還真不好說了。 本以為一瓶膠水,兩張卡紙能值什么,但卻被顧朝陽用這樣的軟刀子給捅了,小孫羞得恨不得轉身就跑,這事兒算是徹底讓她長了記性。 后來天長日久的,這些原來多少都小來小去占過公司便宜的員工互相一交流,都知道了,原來顧朝陽給每個人都差不多“上過課”,這種手段看似軟綿綿的,可實際效果卻讓人有苦難言,這些員工當真是再也不敢在顧朝陽面前耍小動作了。 其實顧朝陽能建立起自己的權威,能收服這群小嘍啰,也是因為顧朝暉廠里的管理底子好,沒有什么本質上不好的人,再說他們也想,若是不服從顧朝陽的管理,就算是直接惹惱了老板,那下崗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所以,顧朝陽幫著老三管后勤還真是沒遇到什么大挫折,很順利得就適應了自己后勤主任的角色。 另一邊的朱來娣卻沒有那么幸運了。 女人多的地方,事兒就多。 顧朝陽在機械加工廠干得順利,也是因為那邊大老爺們多,沒那么多雜七雜八的亂事兒。 但朱來娣這邊管理的卻是林蔭萌服裝制造廠的后勤,廠里幾乎全是女工,而且她管的還是宿舍,食堂和幼兒園,不僅是衣食住行,還得管著下一代,這任務就不是一般的艱巨了。 而且,她和林蔭萌的關系還不像顧朝暉和顧朝陽是親哥倆,她和林蔭萌這妯娌的關系說近不近,說遠不遠,還真是有那么幾分尷尬。 因此,就有些居心叵測的人想利用倆人這種不近不遠的關系搞事情。 最關鍵的,就像朱來娣自己說的,她以前沒有正式上過班,除了小賣鋪,她也沒有什么經營管理經驗,初來乍到,還遇到了一群虎視眈眈的同事和下屬,著實讓她撓了一陣子頭。 這事兒林蔭萌當然也有察覺。 她發現,自從朱來娣走馬上任以來,到自己這里來告狀的人就變多了。 而且大多都是因為朱來娣。 雖然事情都不大,但架不住有心人故意攛掇事兒,把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故意夸大其詞,甚至還要挑撥兩人之間的關系。 就拿食堂來說,朱來娣剛到沒幾天,就有人跟林蔭萌反應,說進的原料不如原來新鮮,但是進貨費卻漲了不少。 而在宿舍那邊更是,說朱來娣來了一個星期,宿舍換了一遍燈泡,還添置了不少衛生用品,可原來的那些東西根本沒壞啊。 這話里的意思不言自明,雖然沒有說的那么直白,但聽在有心人耳朵里,卻容易讓人多想。 不過林蔭萌不是個平庸無能的管理者,相反,她非常善于洞察人心,而且就這些人的反應,其實早在她的預料之中。 不過她卻沒有忙著出手整治。 因為她也想借此機會看看眾人的反應,找找公司管理層里的毒瘤。 這些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尤其是她的自有服裝品牌銷售的越來越好之后,她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了設計和銷售方面,對于企業內部的基礎管理關注得少了。 關注的少了,問題就多了,尤其是經過十多年的時間,管理層的一些老人出現了倚老賣老,偷jian?;?,欺下瞞上的情況。 林蔭萌雖然也會收到一些這樣的信息,但她卻一直沒有精力好好整頓,她知道自己需要一個經理人,幫助自己管好這一攤子事情,這樣她才能放心的在前面的商場激戰中披荊斬棘。 這個人,她物色了很久,可都沒有找到合適的。 外聘的人員,對廠里的情況不了解,也不容易獲得下面員工的信任和服從。 內部選拔的人員,林蔭萌根本不想考慮,現在她對廠里的中層都或多或少有些不滿意。 而這次回老家,看到朱來娣,她忽然靈感突發,覺得二嫂沒準是個合適的人選。 雖然她剛把朱來娣領到廠里的時候,眾人全都驚訝的掉了下巴,不敢相信這個看起來土里土氣,還有點老實巴交,一臉家庭婦女像的人會成為這個廠里一人之下,百人之上的第二把交椅。 底下議論的聲音自然不小,尤其是中層們,都表示不服,覺得朱來娣連自己的一個大腳趾頭都不如。 而后來跟她接觸過幾次之后,也發現,朱來娣當真是個草包,除了和老板有些親戚關系之外,她實在是一無是處。 也就更加不服從管理,各種找茬,挑釁,讓朱來娣每天都是焦頭爛額。 雖然其他人都瞧不起朱來娣,但林蔭萌對這段時間朱來娣的表現卻很是滿意。 她不怕朱來娣剛來就鬧笑話,出漏洞,她怕的是朱來娣畏手畏腳,不敢邁出第一步。 而朱來娣沒有讓她失望,她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不僅趟出了第一步,而且一直沒有叫苦叫屈,從來沒有到找過林蔭萌為自己做解釋或者求老板給自己撐腰。 這樣林蔭萌更加對她另眼相看。 因為她深知,一個企業想革新,肯定要傷害一些人的利益,這些人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斃,必然是要起來反擊的,而朱來娣就是他們最直接的目標,這個位置換成別人也是一樣,也會受到這群老員工的群起而攻之。 但能頂住壓力,不懼流言和阻力的把自己的改革措施貫徹下去,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的是決心和勇氣。 朱來娣也許管理經驗不足,有時候會出一些讓人貽笑大方的笑話,但她卻是個能屈能伸,能忍能戰的難得人才,她最不缺乏的就是那股子韌勁兒和不服輸的精神,關鍵是,這些年妯娌兩個相處下來,林蔭萌非常信得過二嫂的人品,覺得她是個有骨氣,有底線的人,絕不可能干出那種蠅營狗茍,與那些老油條同流合污的事情。 林蔭萌當初也是看好了她這一點才想著請她來幫自己管理后院這一攤子事兒。 經過兩三個星期的時間,那群老油條似的中層都輪番在林蔭萌面前表演完了之后,她終于要出招了。 這天,林蔭萌下班之后把朱來娣接上,倆人一起開車回家。 因為朱來娣他們家的房子還在裝修,所以她仍然住在弟妹家里,兩人有時候上下班能一起走,還是挺方便的。 但是之前她們倆同行的幾次,朱來娣卻從來沒有主動跟林蔭萌提起過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難。 林蔭萌也沒主動問過。 不過這天,林蔭萌剛把車發動,便和朱來娣聊起了廠里的事兒。 這一聊,林蔭萌才發現了人跟人之間的差距。 那些老中層找自己反應情況,說著說著就變成了對朱來娣的人身攻擊。 但輪到朱來娣的時候,林蔭萌發現無論是說到具體的人還是具體的事兒,朱來娣都不做主觀評價,也不做主觀猜測,她就是原原本本的復述這些事情,然后當林蔭萌問她原因的時候,她也是很理性的進行著分析,并不時的對自己當時的應對措施作出反思,覺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對,哪里做得對,為什么會讓底下的人對她反響不好,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她應該怎么將局面控制住,把問題從源頭上斬斷。 林蔭萌一直在靜靜的聽,微笑著點頭,期間沒有怎么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