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先天靈根的差距
也就是說,道宗目前在這里的,已經擁有了七位金丹高階的修士。 七位金丹高階,不管去到外界哪里,都是可以讓天地抖三抖的一股實力。 在金丹高階往下,包括道心通明在內的,共有五名金丹中階修士,一十三名金丹初階修士。 這一十三名的金丹初階修士,竟然還有一位凝聚了上三轉天丹的。 看到這里,太初也看多了兩眼那名修士。 能夠凝聚上三轉天丹,無一不是代表著跟腳與天賦的強悍。 七轉金丹!先天靈根靈音椘! 認真看了一下那名修士的跟腳,太初恍然。 靈音椘乃是先天靈根,在先天靈根中屬于低等的層次,不過能沾上先天二字的,都是得天獨厚的存在。 先天靈根本就難以誕生靈智跟化形,這靈音椘也所幸生在蓬萊,得太初講道跟蓬萊靈氣的滋養,才得以做到這一點。 越是強大的存在,想要渡過化形天劫也就越難。 君不見百萬大山中的通天建木,到了無量境界還是以本體的形式存在,一點渡過化形天劫的跡象都沒有就可以看出先天靈根想要化形的難處了。 不過通天建木屬于頂級的先天靈根,靈音椘只是低級的先天靈根。 通天建木凝聚的乃是混沌金丹,靈音椘凝聚的不過七轉金丹,堪堪邁入上三轉金丹的行列。 不過能進入上三轉天丹,只是最低的七轉金丹,都預示著有機會進入不滅境,享無量壽元。 而且,也幸虧這靈音椘只是低級的先天靈根,要是像先天白蓮或者通天建木那等級別的先天靈根,就是太初也沒有把握可以讓她誕生靈智。 就算在這蓬萊中再待上個數十萬年,沒有機緣的情況下,仍然只是單純的先天靈根。 生不得靈智,算不得生靈。 有舍有得,舍棄了部分天賦,換來了成為生靈的機會,也不一定就是虧了。 講道臺下,坐在中間的靈音椘看到太初望了一眼一眼,頓時感覺全身的秘密都暴露在了太初眼中一樣,心中不由自主的一慌。 所幸的是,太初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挪開了目光,靈音椘這才暗出了一口氣。 老師好可怕的目光! 靈音椘心有余悸,那單純的一眼,就讓他承受了難以想象的壓力。 自他進入金丹起,在蓬萊中從來沒有人可以給到他這樣的壓力。 就算黑瞑等幾個金丹高階的存在,他也曾經接觸過,境界上面也對有些許壓力,但是要像這樣只是一眼看過去,就讓他險些難以承受的,是從來都不曾遇到過的。 “修為不錯,心性還有待磨煉,蓬萊島中始終是太過安逸?!?/br> 靈音椘的變化太初看在眼里,對方的優劣點都知曉的一清二楚。 其實不止是靈音椘,蓬萊島中絕大部分的修士有存在一樣的弊端。 道宗里面安逸的氛圍,加上絕佳的修煉環境,使得修士的修為提升極快,但是相應的心境修為卻沒能完全過關。 對比外界修士而言,心境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欠缺。 最起碼,外界金丹修士承受他一眼也不會舒服,但不會如靈音椘這般險些當場失態。 將目光從靈音椘身上挪開,太初接著往后看。 真我境的數量比之金丹境的要多上許多,可以說,當年聽到的那一批,沒有成就金丹的都全部進入了真我境。 而且聽道的那一批修士,一個真我初階的都沒有,只有少數幾個真我中階,剩余都集中在真我高階跟真我巔峰上,只差一個契機就是金丹修士。 三千年不到的時間,從化神進入真我,從真我進入到真我高階巔峰,這樣的資質是真的說不上好。 考慮到這里面有很多都是后天靈根化形,靈根本就壽元極長修行極慢,三千年不到的時間跨越一個大境界到跨越兩三個小境界,資質也算是普普通通的那種。 要是非靈根所屬,在蓬萊這樣的環境下,兩千多三千年的時間才從化神入真我,練金丹都進不去的話,那資質就真的是差的夠可以了。 “這些應該就是這兩千多年里誕生靈智的生靈了?!?/br> 在后面,太初看著那一群部分化形,部分還沒化形的陌生面孔,也是微微點頭。 蓬萊島跟外界不同,這里靈氣充裕不需要金丹境就可以直接化形,有很多修士在化神境的時候就可以渡過化形天劫專修先天道體,外界卻一般需要金丹境才能渡那化形天劫。 蓬萊島中天地靈根很多,先天級別的很少,大多都是后天靈根。 這些后天靈根有濃郁的靈氣滋養,誕生靈智的程度比靈氣疲乏的要高出許多。 掃視了一遍在場所有修士后,太初緩緩說道:“兩千多年前,我離去之時,道宗弟子修為最強者莫過于初入金丹境,現在兩千多年過去,已有數位金丹高階修士存在,金丹中階的也有,金丹初階也從原先的不到十數增加到現在的一十三位,可見你等不曾落下修行之事。 遙記當初,講道臺下聽道的弟子也才數十,現在已經有上百之數,數量翻了將近四倍,可見我道宗現今人才濟濟,也是可喜可賀?!?/br> 作為大師兄的黑瞑回應道:“道宗能有今日,全賴老師傳道授法,講道臺中道法三千使弟子等人收益無窮,道宗如今興盛,全然離不開老師的身影?!?/br> 黑瞑的話中有恭維之意,也有事實之說。 太初在講道臺中留下的三千道法是道宗門人這些年來修為增長極快的主要原因。 講道臺下邊幾乎從來不會缺少悟道修士的身影,蓬萊島中的修士只要有時間都會選擇前來這里參悟太初所留下的道法。 太初當初留在講道臺中的三千道法,里面除了修煉之法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手段神通,雖名為三千之數,其實里面遠不止三千道法那么簡單。 基本上,蓬萊島中的修士,或多或少都會在講道臺中悟道一兩門屬于適合自己的道法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