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已進子時。 京城千門萬戶,寂靜一片。街道上除了巡城的兵士,再無其他人影。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布衣百姓,如今都沉在一般的酣眠中。 只是此時此刻,太師府的大管家萬保常,卻覺得坐立難安。 “唉……” 他站在側門附近,一會兒看看旁邊掛著的太師府的燈籠,一會兒看看天上的星月,心里面卻是七上八下,忍不住開始來回地踱步。 “嗒嗒嗒……” 寂靜的道上,遠遠傳來了馬蹄聲,而且漸漸近了。 萬保常聽見,頓時一震,連忙停下腳步,朝著那聲音的來處看去。 不多時,便有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并更后方一架馬車出現在了道上,披著一身玄青鶴氅的顧覺非,是一人騎馬回來的。 到了府門口,他便翻身下馬,唇邊還掛著點若有若無的笑意。 “萬管家,這時辰,還在這里?” 一眼就瞧見了門邊候著的萬保常,顧覺非一面將韁繩遞給迎上來的下人,一面走了上去,語氣如常地問道。 萬保常見著他,才算是松了一口氣:“您可算是回來了,老爺可等了您多時了?!?/br> “……” 這一瞬間,顧覺非才邁入府門的腳步,忽然就頓住了,唇邊那一點若有若無的笑意,也慢慢地隱沒了下去。 “等我?” “是,在祠堂呢,說是您回來之后,讓您去一趟?!?/br> 萬保常有些小心翼翼地看了他一眼,其實頗有幾分心驚rou跳的感覺。因為今時今日的場景,總讓他不自覺地想起六年前…… 也是夜晚。 也是等待顧覺非回來。 也是那祠堂。 不同的是,今夜朗月疏星,那夜大雨滂沱。 顧覺非回首看了看那夜空,仿佛是想要看今夜會不會下一場翻天覆地的大雨,只是很快,他便收回了目光,點了點頭,平淡地一笑:“我就去?!?/br> 這神態,與往日的顧覺非,似乎沒有兩樣。 說完,他便重新邁開了腳步,只是所去的方向,已經不是他自己那間院落了。 萬保??粗?,只覺得莫名地難受。 他想要跟上去,為這一位大公子點上一盞燈籠,送他過去,可一想到顧承謙的吩咐,到底還是停步,留在了原地。 * 偌大的太師府,四處都滅了燈。 唯獨位于宅院最深處的祠堂還亮著,三五盞昏黃的燈,照著堂中一塊又一塊的匾額,照著三面墻上掛著的顧氏一門列位先賢的畫像,照著那架在案上的一根暗紅色的木杖—— 顧家的“家法”。 當然,也照著堂中一道身影。 昔日叱咤朝堂的太師,如今已經有了些許龍鐘的老態?;ò椎念^發,被昏黃的燭火一照,有些扎眼。但他的身形,依舊是筆直的,一如還站在朝堂上。 過往的事情,在他腦海里循環重疊。 薛況那一張年輕的臉,便不斷在他眼前閃爍,眨眼又覆蓋滿了鮮血,為雪亮的刀光所斬滅。 顧承謙站了太久,以至于已經忘記了時間,甚至有些恍惚。 身后,腳步聲響起的時候,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直到他等待的那一道聲音響起:“這樣晚了,不知太師大人找我,有什么事?” 平平淡淡的聲音,聽不出情緒的起伏。 一聲生疏而客氣的“太師大人”,隔開了本該親密的父子。 顧承謙回頭去看的時候,顧覺非已經走了進來。 他停步在他身后幾步遠的地方,滿面的平靜,渾身上下更是挑不出半點的差錯,甚至眼底還有一點笑意。 就仿佛,他面對著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天下任何一個普通人。 何等熟悉? 又何等陌生。 這就是天下人交口稱贊的,他顧氏一門下一任的掌家人。 這一瞬間,莫大的嘲諷,伴隨著失望和憤怒,從他心中涌出。 顧承謙微微閉了閉眼,幾乎要用盡全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平靜,只看著他,冷沉地開口:“你跪下?!?/br> 跪下? 顧覺非聞言,卻是忽然勾了唇,神態件竟沒有半分的意外。仿佛,他在來之前,就已經知道會發生什么,會遭遇什么。 六年前,不正是如此嗎? 他從宮內回來,依舊是萬保常告訴他,父親在祠堂內等他。于是他去了,等待著他的,也是這么一聲似乎失望透頂的“跪下”。 六年前,還不知道是什么在等待著自己,所以依言跪下。 但今時今日…… 顧覺非的目光,從祠堂內陳著的顧氏一門“列祖列宗”的身上劃過,最后才落回了顧承謙的身上,笑著開口,輕飄飄地問了一句:“太師大人,今天又聽說了什么?” 話里不無諷刺,且沒有半點遮掩。 人依舊是筆直地站在堂中,哪里有半點要跪下的意思? “好,好,好!你如今也是長本事了……” 顧承謙見了,那一股強壓下來的怒火,頓時不斷在他胸膛起伏。他直接轉過身去,一把將那架在案上的“家法”給取了下來,緊緊地握在手中。 “我再問你一遍,你跪是不跪?!” “跪?” 顧覺非聞得此言,終于冷笑了一聲。 “我無過無錯,為何要跪?” “無過無錯?!” 顧承謙忍不住大聲質問了起來,平生一朝宰輔的冷靜與理智,幾乎都在這一刻消耗殆盡。 “你顧覺非也敢這么堂而皇之地說你無過無錯?!” “砰!” 那暗紅的木杖,高高舉起,直接朝著顧覺非身上揮落! “薛況已為你算計,戰死沙場,尸骨無存!他遺孀在世,何等孤苦?” “你算計完了他還不夠,如今竟還要收他遺腹子做學生!” “六歲孩童,天真尚不知世事!顧覺非啊顧覺非,你怎么敢做出這等背棄天良、滅絕人倫之事!” “砰!” 又是重重的一下! 鉆心的疼痛,立刻從身上傳來。 這是顧覺非六年前已經體驗過的疼痛,那時不僅覺得疼,甚至有滿心的不理解,那種蝕骨的寒意,更甚過身體的疼痛。 可如今,還剩下什么呢? 果然是知道了他要收薛遲當學生這件事。 身為當年事情知情者的永寧長公主都不大看得慣他,更遑論是他這一位一直為薛遲這“忠臣良將”而痛惋的父親? 他早該想到的,一回來,就是一場狂風暴雨。 一朝宰輔啊。 當年趕他出家門的父親。 顧覺非本以為自己這時候應該有點更深的感觸,可末了,竟是心如死灰,或許,還有那慢慢上涌的,擠壓了太久太久的…… 不甘,與憤怒。 “在你心里,我便是如此地罪大惡極,如此的不堪。連收個學生,都成了滿腹的陰謀算計!” 他注視著眼前顧承謙那因憤怒而顫抖的身體,那因為年邁而花白的頭發,終是近乎愴然地笑了一聲。 “父親,你為什么不覺得,是我見他天資聰穎,真心實意,欲傾囊授之?” 父親…… 簡簡單單的字眼,此刻,卻沉極了。 在聽見的瞬間,顧承謙便難以控制地恍惚了一下,腦海中浮現出無數無數的畫面。 是年幼的顧覺非第一次會寫自己名字的時候,是上學的顧覺非在第一次駁倒先生的時候,是決定遠游的顧覺非在出門告別的時候,是金榜題名后的顧覺非在杏林宴上見著他的時候…… 一次一次,一聲一聲。 可這些聲音,在六年前的雨夜,終止了。 它們都變成了一聲生疏冷淡的“太師大人”…… 眼前站的,是他顧承謙的兒子??! 他教他以學識,知他以禮儀,曉他以大義,聞他以天下民生,希望他成為這世上最足智多謀、最好、最好的人。 父子之情,溶于骨血。 誰忍兩不相干,誰能一刀斬斷? 臉上的皺紋,填滿著歲月的痕跡,顧承謙忽然就紅了眼眶。 他多想就這樣,由著他喊這樣的一聲,將過往的一切,一筆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