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換了她自己在薛況這個位置上,也不能做得更好。更何況,他還立時給出了一個貌似可行的解決方案。 這世上,能提出問題的人很多,可能解決問題的人卻很少。 后者才是真正的本事人。 因著這短短的幾句話,陸錦惜竟忍不住對薛廷之高看一眼。 她隨意地在這院子里踱步,那厚厚的大斗篷已經給了白鷺,叫她帶著去追瑯姐兒了,如今風一一吹,便朝袖子里灌,倒有些冷意。 “大風你已經養著有五六年了。自大將軍出事后,它便一直跟著你吧?真給了瑯姐兒,她養不養得好,暫且另說。你也舍得?” “瑯小姐真心喜歡大風,往后必定待它很好,不會因為它年邁了,跑不動了,便苛待于它?!毖ν⒅诹怂磉吶竭h的地方,也不敢離太近,“如此,廷之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倒很豁達?!?/br> 陸錦惜眼角余光一閃,便注意到了他走路的姿態。左足微跛,雖不是很明顯,可走動起來有些搖晃,不很穩當。 雖身量頎長,器宇不凡,可這跛足,卻是美中不足。 聽聞,是打薛況將他從邊關帶回來時候就有了這毛病,只是不知道…… “生下來就有的,說是胎里沒長好?!?/br> 薛廷之注意到了她的目光,也不待她問,便主動解釋了一句,微微笑著,似乎不很在意。 “也請過大夫,不過到底沒養好?!?/br> 胎里沒長好…… 那胡姬人在邊關,氣候是苦寒惡劣,且有頻繁的戰事,發生點什么意外都不稀奇。 陸錦惜想到這里,倒是動了一點惻隱之心:父母輩的事情,與他又有什么相干呢? 天,漸漸晚了。 院子的風也大起來,越發寒冷。 陸錦惜是大病初愈,身形單薄,站在這里卻沒有離開的意思,應該是還有話要問。 只是她若凍了病了,實在不是他能擔待。 是以,略一思量,薛廷之躬身請道:“外面風大天寒,白鷺jiejie又追了瑯小姐去。母親大病初愈,禁不起凍,不如先進屋里避避風,喝盞熱茶?!?/br> “也好,我正還有幾句話想要問問的?!?/br> 外頭的院子已經瞧過一遍,看不出什么來。 陸錦惜沒拒絕他的提議,只答應了下來,便隨著薛廷之往那一排五間的屋子走。 正面一間乃是堂屋,不過只排了幾把黃楊木的椅子,再沒有什么多余的擺設,又迎著風口上,一般是不請人在這里坐的。 所以薛廷之向左側一引。 兩間耳房,在這里竟然是被打通了的。 陸錦惜一進來,便覺出了這里的寬敞。 臨窗照舊是暖炕,放著小方幾。上頭擱著三兩本書,其中一本攤開了幾頁,旁邊還有個小硯臺,搭著一桿羊毫小筆,水墨未干。 幾把雞翅木的椅子,隨之放下去,靠在兩邊。 挨著東北兩面墻,卻立著兩大排書架。 陸錦惜上炕坐了,一眼掃過去,便見著那密密排了滿書架的書,大部分都舊了,似乎被翻閱過很多次。 書架前不遠處,置了一張大書案,幾張普通的宣紙壓在上頭,隱約有些字跡。 隔得太遠,也看不清到底寫了什么。 單瞧這屋子里的擺設,應該不是薛廷之起居的屋子,只用作讀書寫字泡茶的書房,只是即便如此,看上去也實在是太…… 簡單,甚至簡陋。 冷得跟冰窖一樣,別說是炭盆了,就是炕上都是冰涼的一片。 一句“避避風”,果真不是客氣。 這屋,也就能避個風罷了。 陸錦惜略一打量,心下已皺了眉。 倒是薛廷之自己沒什么感覺,只走到門邊上,吩咐臨安:“先去沏盞熱茶來,再去通知一下夫人那邊,叫人來接,回來順道去要個炭盆,” “是?!?/br> 臨安一直沒走,這會兒眼見著二奶奶都坐到自家公子屋里了,心里頭著實嚇得夠嗆。 聽薛廷之吩咐,他半點不敢遲疑,應了聲便去忙了。 薛廷之走回來,陸錦惜只隨口叫他坐,目光卻落在了這手邊方幾上放著的那幾本書上。 隨意摞著的幾本是《故窗閑話》《周書》《三十六兵法》。 不過攤開的這一本…… 陸錦惜眸光一閃,便將手指搭了上去,輕輕一翻,便將那深藍色的封皮轉了過來,看到了外面四個大字—— 治和政要。 治和乃是本朝開國嘉豐帝蕭恒的年號,《治和政要》這本書則是當年輔佐蕭氏開國的能臣左易所著。 但觀“政要”二字,她便知道這是本論政的書。 翻開的那幾頁上,除卻印上的鉛字,還有兩種不同的筆跡。 一個字跡看上去有些舊,剛硬有力,在字里行間略作批注;另一個字跡略新,一筆一劃,皆顯鋒芒,利且厲…… 后者,倒符合陸錦惜對薛廷之的印象。 一身抱負,心懷利刃。 她轉眸一看,吩咐完了臨安之后,薛廷之已重新來到她面前不遠處站著,似乎是見她在翻書,也沒出聲打擾。 “坐吧?!?/br> 陸錦惜與他無仇無怨,也知道他腿腳有不便,更不忍難為他,只一指自己下首那把椅子,叫他坐了。 府里的賬本,她早翻過了一回。 薛廷之這院子里,一應的開支不少,只是唯獨沒有請先生這一筆之處,想來也知道肯定沒請。 可如今見這字跡,再瞧這道理通達的批注,她便知道這人才學頗為驚人。 目光從那新舊兩種不同的字跡上移開,陸錦惜只問道:“都是你自學的嗎?” “早年在邊關時已識字,得蒙父親教導,如今看的舊書上也都有父親舊日的批注,是以自學亦可?!?/br> 薛廷之不知道陸錦惜為什么問起這個,只如實地回答了。 陸錦惜聽了,久久沒有說話。 書房雖簡陋,書也都是舊書,可書上卻有薛況的批注。若非他自己拿的主意,誰又敢將這些東西都放到這里來? 還“得蒙父親教導”,這說白了就是“開小灶”! 庶子…… 這一位大將軍,待著這庶子,卻比嫡子還要親的。 雖薛遲是遺腹子,可屋里是半本舊書沒有,想來都在這邊。估摸著,有多少,都搬這邊來了。 陸錦惜指如削蔥根,就搭在書頁上,不知為什么,感覺出一點寒涼的意味,便慢慢把手移了開來。 ☆、第018章 天又雪 怎么想,都會覺得不那么舒服。 陸錦惜索性不想了,正巧這會兒臨安動作麻利,已經在后頭把茶沏好,端了上來。 是個再普通不過的青花瓷盞,看著有些粗糙。 陸錦惜也沒嫌棄,捧在了手里,用它驅了指尖那一股寒意,便琢磨著換了話題:“這幾日我病著,瑯姐兒卻總往你這里跑,也與你說話,想必你們關系近些,她最近沒事吧?” 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瑯姐兒對她不親近。 話問得對模糊,薛廷之卻聽得很明白,回道:“瑯小姐往日來,都是想騎馬的。只是大風瞎了左眼,并不合適,便只與我一起照看。月前她開始常打聽大風的過往,還多問起大將軍的舊事。倒像是……” 剩下的話,他似乎不很敢說。 陸錦惜撩了眼皮瞧他一眼,卻慢慢幫他補上:“像是想她父親了?” 薛廷之頓時微有詫異。 薛況久在邊關,很少回家,出事時薛明瑯的年紀也還小,對父親該沒什么印象。 可陸錦惜乃是薛況遺孀,又對過往之事耿耿于懷。 他原以為,若被她知道瑯姐兒思念亡父,勢必勾起她傷心事,所以才猶豫著并未明說。 卻沒想到,她自己說了,還滿臉平靜。 這樣的陸錦惜,他不是很能看透。 薛廷之正襟危坐,默認了她補的話,又斟酌著言語,生怕冒犯了她:“瑯姐兒性子雖烈一些,不過不管識文斷字還是議論道理,都很通曉。她年紀還小,只是個耐不住孤獨的性子,所以常向廷之這里跑。方才對您不敬,該只是一時小性子上來,并非故意……” “都是虛話了?!标戝\惜搖了搖頭,他這話她只聽一半,“態度變化,必定事出有因。你不知道,可見這件事她也沒告訴你。到底是我這個當娘的有疏忽,得要回頭再仔細問問?!?/br> 手中茶盞的溫度已經差不多,她說著,便掀了茶蓋起來,準備喝口熱茶。 可垂眸一看,卻是一愣。 一盞綠茶。 煮茶的水沒什么問題,可湯色黃綠中帶著幾分渾濁,飄在盞中的茶葉,也多是粗大的葉片,邊角更有殘缺,更不用說還偶爾有沾著殘葉的茶梗。 略一聞香,實在淺淡。 即便以陸錦惜對綠茶和烏龍茶的了解,這會兒竟也分不出手上這盞,到底是什么品類。 薛廷之忙帶了幾分歉意道:“母親見諒。廷之不愛喝茶,是以屋里沒怎么準備。此茶甚是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