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蘇曉也有些猶豫,店里這些事自己一個人確實忙不過來,可以前總想著,店就這么大,要是請人來幫忙就不合算了,現在確實得好好考慮考慮這個問題了。 倆人一商量也有了合適的人選,在這里找人,不知根知底的也不放心用,還不如回村子里,正好蘇三嬸在家里也沒什么大事要忙,家里地不多,三叔一個人也能忙得過來,蘇三嬸人又勤快,做飯也好吃,正合適。 商量好了人選,就得挑個時間回去說說,蘇曉和蕭冬書正愁著什么時候能有功夫回去跟三嬸說這事兒,蘇母和李小蘭就進鎮了,現在家里農活不忙,閑了一陣兒,不少人都要進鎮里置辦點東西,蘇母和李小蘭就搭著副隊長趕的牛車來看看蘇曉,順道買點兒物件兒。 正好趕在吃早飯的客人都離了店那時候到的,李小蘭是第一次來蘇曉他們這店里,看著還真有些新奇,這么好的一家店,居然是自己家人開的。 “娘,你們咋來了!”蘇曉在圍裙上擦了把手,拉著母親和嫂子的手就往里屋走,今天是星期六,蕭冬書也在家,他自己一個人收拾的過來。 蘇母看著倆人過得確實不錯,也就放心了,“這么長時間沒過來了,總想過來看看你們,現在找著時間了,哎喲,我外孫女都長這么大了??!正好,外婆給你做的衣服能穿了?!?/br> 一看這外孫女,蘇母立刻松開,拉著蘇曉的手,抱著蕭晴就不想放開了。 李小蘭也把從家里給蘇曉他們帶的東西放在一邊,逗弄著蕭晴。 蕭冬書把前邊收拾好,就趕緊去買菜了,買完菜回來跟蘇曉招呼一聲,轉身又出去,也不知去干嘛了。 現在天不冷了,蕭晴也能抱出屋,待會兒蘇曉和蘇曉在廚房里做飯時,蘇母就抱著蕭晴到廚房邊兒上跟她們說話。 “娘,現在冬書在鎮上中學里教書,店里就我一個人還得帶著晴晴,確實忙不過來,前兩天我和他商量,想請三嬸過來幫忙,正好她家活不多?!?/br> 正好蘇母過來了,把這事兒跟她說,讓她給三嬸帶個話,也省得自己兩個人還得回去了。 蘇母是有些猶豫的,他們剛過來時看到店里桌上那些碗筷,也能猜到生意確實看得過去,只是不知道倆人坐這么長時間掙著錢沒,要是掙的錢不多再請人過來幫忙,確實就有些不合算了。 “娘,你別擔心,咱們店里生意還行,中午的時候活更多,我自己一個人照應不過來?!?/br> 一眼就能看出母親的擔心,蘇曉趕緊出聲安慰,心里也能理解,畢竟母親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讓她明白做生意能掙大錢確實不容易。 蘇曉這么說,蘇母也只能點頭答應了,確實女兒一個人還得帶孩子,還得忙著店里的生意,也夠累的。 中午到了飯點兒,來吃飯的人還沒上來時,蕭冬書就回來了,手里拎著好幾包東西,跟岳母嫂子招呼一聲,把東西放回正屋,就趕緊出來幫忙了。 蘇曉看著蕭冬書拎的那兩大幾包東西,忍不住笑了。 中午工人們下班了,一過來吃飯,這陣仗倒把蘇母和李小蘭嚇了一跳,雖然知道生意可能不錯,可沒想到竟有這么多人眼看著蘇曉和蕭冬書兩個人都緊著忙活,李小蘭趕緊搭了把手,蘇母抱著孩子在一邊看著,有什么算賬點菜的事也幫幫忙,心里也忍不住想,確實應該把老三那媳婦叫過來幫忙,曉曉一個人還真忙不過來。 “曉曉啊,你倆也得注意著點兒,別太把自己累著了,得空了得好好歇歇,平日里也多注意點兒,孩子現在這時候正是長得快,幾天不看著就大變樣了。你三嬸那我回去就跟她說,讓她沒活了就趕緊過來?!?/br> 蘇母臨走時候拉著蘇曉細細的囑咐著,在家時候她總擔心倆人這店里生意不好掙不到錢,女兒和女婿的性子她也知道要就算真的賠本了,肯定也抹不開和自己說,自己進鎮親眼看一回也放心了。 蘇曉點了點頭,從嫂子手里接過女兒,蕭冬書趕緊回屋,把買的東西也給拎了出來,“娘,嫂子,咱走吧,副隊長的牛車就停在街口那,我們送您回去?!?/br> 蘇母也猜到了,這東西肯定就是給自己娘倆買的,心里也高興,不是為了這些東西,女兒女婿有這心意她就知足了。 蘇曉抱著孩子,蕭冬書和李小蘭拎著買的東西往村里牛車那邊走,到了街口,遇到不少村里的人,這家嬸子那家大娘的,都來鎮上置辦東西,看到蘇曉和蕭冬書無不感到意外的。 蘇曉和蕭冬書打算來這里做生意時,村里就沒少議論說他倆肯定得被餓死,家底都賠光不可,可沒想到倆人來鎮上幾個月了,也沒聽說什么不好的事兒,倒是聽來鎮里的村民說生意做的紅紅火火的,掙了不少錢呢。 大家伙不管信不信,這回一見這倆人,再看看蕭冬書和李小蘭手里拎著的東西,也都有些眼紅,看來蘇曉和蕭冬書這是真掙到錢了啊,要不然怎么敢這么大手筆的買這么多東西? 蘇母心里也高興,蘇曉和蕭冬書過來送他們,何嘗不是在村民面前給自己長長臉呢,當初倆人出來做生意,就連蘇家也沒少被村里人議論。 蘇曉確實就是這個意思,當初娘為了他們倆跟村里人吵起來,沒少受村里人的冷嘲熱諷,對于實力打臉這種事,蘇曉還是很愿意做的。 不管真情假意回去的路上,村民們都圍著蘇母和李小蘭身邊,打探蘇曉他們的消息,蘇母撿著不重要的,跟他們說了兩句,也沒多說什么了。 到了家之后,趕緊往蘇老三他家去,現在是周末,蕭冬書明天還能在家幫忙,得趕緊把老三媳婦這事兒定下來,等蕭冬書開始上課,曉曉一個人可忙不過來。 到了蘇老三家里,正好他們夫妻倆都在家,蘇母把倆人叫到老爺子那屋,當著老爺子的面兒說了蘇曉他們現在的情況,讓老爺子放心,又問老三媳婦愿不愿意去鎮里幫忙。 蘇三嬸臉上一喜,家里的地不多,出錢的東西也不多,前兩天她還和蘇老三商量著,打算去這里看看能不能找點短工做,現在二嫂一說這事,當然是愿意了。 蘇老爺子也笑呵呵的,知道孫女和小金孫過的還行就可以了。 蘇老三眼睛轉了轉道,也有了想法,“二嫂,明個我倆就去鎮上到曉曉那鋪子里看看,我在家里左右也無事,看看能有什么幫上忙的不,要是店里沒啥活,我也在鎮上尋個短工做?!?/br> 蘇母一聽這樣也行,老三家里日子過得苦,還得養著公公,要是能有個掙錢的出路也挺好。 “行,那你們明個就進鎮看看,曉曉那店里要是沒事做,就讓他們給你找個穩定的活,在鎮上呆時間長了,他們也比咱們知道情況?!?/br> 蘇母點了點頭,又補充道:“要是這里真行的話,你倆就都去吧,咱爹和望兒就到我那過,放心吧?!?/br> 蘇老三夫婦感激的點了點頭,蘇老爺子也點了點頭,幸好,三個兒子娶的這媳婦都是忠厚的。 第二天蘇老三夫妻倆就進了鎮,蘇三嬸好些年沒進過鎮了,一到這眼睛都迷了。 按著蘇母給的地址蘇老三夫妻倆很快就找到了蘇曉他們店,倆人是走來的,路上也沒著急,找地方也浪費了點時間,到這時候正是中午客人最多最忙的時候。 蘇曉一看三叔三嬸過來了也很是高興,不過現在正忙也沒時間跟他們說話,就讓他們去正屋待會兒,看看蕭晴去。 倆人也沒忙著去后院,蘇三嬸挽起袖子就在廚房給蘇曉打下手,有三嬸幫忙,蘇曉都輕松了不少,蘇三叔也在前邊鋪子里幫著上菜撤桌的,幾個人忙活著都輕松了不少。 客人們都走了,把飯桌收拾好,蘇曉又趕緊炒了倆菜,三叔三嬸過來中午肯定不舍得在這里吃飯,到了自己這兒就得讓他們吃的好好的。 四個人吃完了飯,就到后院堂屋里坐著。 “曉曉,昨天二嫂過來跟我們說了,你是打算讓你三嬸過來幫忙?”蘇三叔轉了一圈,坐穩當了才開口。 蘇曉點了點頭,“三叔三嬸也看到了,店里生意忙,平日里冬書得在學校上課,我自己也忙不過來?!?/br> “你三嬸平時在家也沒啥事兒,來這幫忙正好,你看你這店里還有啥活缺人不?我在家呆著也沒事,想來鎮上尋個短工做?!碧K老三搓搓手。 蘇曉一愣,本來想請三嬸過來幫忙這事她心里還打鼓呢,現在村里人都看不上做生意的,也不知道三叔三嬸能不能同意,沒想到不光三嬸愿意來幫忙,三叔也愿意,想想以往和三叔相處時候,他都是能說會嘮的,這在做生意上可是一大優勢啊。 “當然愿意了,三叔三嬸,你們能來就太好了?!?/br> 蘇曉笑著點點頭。 當天晚上就把這一應事全都商量好了,蘇老三和他媳婦來這里住,正好鋪子后院兒還有房間。 吃住都不要錢,工錢另算,也就是自家,不然去哪能找到這樣的好事? 一開始蘇老三夫妻倆還不同意,覺得這樣是占了倆孩子的便宜,還是蕭冬書和蘇曉好頓勸說,才同意了。 就像他們在家商量的那樣,蘇老爺子和蘇望去蘇老二家里住。 當天晚上蘇老三沒在這里住,回家收拾收拾,順便跟倆哥哥說說這事兒。 蘇三嬸就在這里留這幫忙,三嬸干活利索,做飯菜也好吃,蘇曉一下就清閑下來了,也有時間好好跟女兒呆會。 有人幫忙了,蕭冬書也能安心在學校里上課,不用總惦記著家里的事了。 這天上午,蘇曉和蘇三嬸剛收拾完廚房里的臟碗筷,就聽蘇老三在前面鋪子里叫蘇曉,說是有人找。 蘇曉摘了圍裙進了手,出來一看,這幾個人也不認識啊。 做好倒了茶水之后,這幾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才說明了來意。 原來這幾人是工廠里的管事的,這段時間也聽說新開了一家飯館,飯菜做得好,工人們都愛在這里吃,工廠的經理一尋思,叫來手下幾個人商量商量,就打算和這飯館合作。 “老板娘,是這樣的,我們經理說打算簽個協議,以后工廠里工人午飯都在這吃?!贝┲谏珡凸盼餮b的男人言簡意賅說明來意。 蘇曉還是沒大聽明白,本來工廠里工人大多數午飯都是在自己這里吃的,工廠管事的,這插一手算怎么回事啊,難道是想把員工午餐的錢收到自己手里拿回扣? 那管事的也沒解釋太明白,就說工廠里現在正在提薪的規定,等新規定執行之后員工就都會蘇規定的地方吃飯,至于工廠是怎么和員工說的就不知道了。 這對蘇曉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以前的時候除了家里離工廠近的,大多數員工都會來自己這里吃飯。 “只是…”蘇曉遲疑了一下,“我們這店里地方不大,如果整個工廠的員工都過來吃,一批怕是吃不完,會耽誤時間?!?/br> 那工作人員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想了想,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好解決,飯館里地方不夠,工廠里卻有不少空著的車間。 “老板娘,那就這樣,你們在飯館里把飯菜做好,然后我們會派人過來拿到工廠里,以后他們就在工廠里吃飯,也省得兩頭跑了?!?/br> 蘇曉一聽這也可行,這些工人在工廠里吃飯,以后中午的時候飯館里也能清閑不少。 不過簽協議這事還是比較重要的,想了想蘇曉還是說等蕭冬書回來兩人商量一下。 工作人員也沒為難,只留下話,明天再過來便走了。 其實工廠里的經理也有自己的考量,現在天長,中午休息兩個小時也沒什么,可入冬之后天就短了,如果中午在休息時間太長,一天也趕不出什么工來,倒不如直接在規定的地方解決好午飯,減少休息時間,每天多做些工。 也不是沒有員工對這個政策表示異議,只是工廠也不是只加工時,不加工錢,加班費給得足了,大家也沒有什么不愿意的了,來這里累死累活的,不就是為了多掙些錢嗎! 晚上蕭冬書回來,蘇曉把這事跟他一說,兩人商量時也沒有避著蘇老三夫婦,這段時間蘇曉算是看出來了,她這三叔雖然在地里活上不上些做生意,卻是個好手,能說會嘮的,沒用多長時間就能和大家都打好關系,正好補了她和蕭冬書缺的。 蘇老三也覺得這事可行,現在鎮里飯館開的還不多,僅他們一家,等大家伙回過味兒來,覺得飯館掙錢了,到時候多開幾家,工廠里的工人也不一定就會到他家來吃了,趁著現在跟工廠訂個協議,不管以后這里再開多少家飯館,至少他們有了穩定的客源。 這事就算這么定下來了,第二天工廠里經理親自過來,他也篤定了,蘇曉不會拒絕這樁好事的。 協議簽訂了,蘇曉干活更有勁兒了,這下無論什么時候,他們家每天總能有這樣一批穩定的客源,不管有沒有競爭對手,都不至于賠本了。 蘇老三確實適合做生意,沒多久便給了她一個大驚喜。 “曉曉,昨天常副鎮長過來吃飯時,也帶著鎮中學的校長,我們簡單說了幾句,他們有意讓咱們給學校里的教師送午飯?!弊蛱焱砩?,幾個人吃完飯正坐堂屋閑聊天兒,蘇老三突然想起這事來。 蘇曉一陣驚喜,鎮中學里的學生只有一小半家就在鎮里,大多數都是下屬的各個村里的,這個時候學校還沒有食堂,村里來的學生就只能早上來上課時帶著一盒什么吃食,到中午也都涼的透透了。 常副副鎮長和校長發現這個問題,又想到蕭冬書家里就是開飯館的,所以就過來探探口風,看看他們有沒有這意思,如果不愿意的話,就打算把學校的伙食外包了。 蘇曉當然愿意,就像工廠一樣,在店里做好飯,學校會派人過來拿,這又給他們送了一大筆錢。 當初決定請蘇老三夫婦過來幫忙的事真是太正確了,現在蘇曉在家里除了做飯帶帶女兒,就剩下數錢了。 飯館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這里也有不少人回過味兒來,一月之間鎮里竟然新開了五家,不過這對蘇曉他們也沒有太大影響,他們現在主要的收入就在工廠和學校這里,其他散客多少都沒有什么關系。 飯館雖然開的多了,不過老板可不一定都是做生意的料,哪家不是自己吃的好好的,賣給別人的就偷工減料了,這樣一來就更搶不過蘇曉他們了,當初蘇老三夫婦來的時候,蘇曉就跟三嬸說過,咱們做飯一定要用好料,讓大家吃得舒心,這樣生意才能越做越好。 一開始蘇三嬸也覺得沒必要,怎么做不是吃啊,菜里少放點油,少放點rou也一樣好吃,后來還是蘇曉著重跟她強調兩遍,她才改過來,現在看看那幾家生意并不怎么紅火的飯館,也就明白蘇曉的意思了。 第九十五章 蘇曉和蕭冬書這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村里人過得也不錯,收了秋地理的糧食除了交稅之外就都是自家的了,再加上家里養的些家禽, 今年準能過個好年。 當初蘇曉和蕭冬書來這里時, 家里那頭豬想了想還是沒殺就感到蘇家去了, 收秋之后,蘇家又把這頭豬折成現錢給蘇曉和蕭冬書,兩人推遲不了只拿了一半。 家里的活都收拾完之后, 又傳來了好消息,訂了親的蘇沐和孫曉香終于要辦喜事了。 蘇曉和蕭冬書收拾收拾,又買了不少東西,和蘇老三夫婦一起回了村里,幾個人是租了輛牛車回去的, 正巧蘇沐和孫曉香辦喜事這日子趕在九月一日, 國家新推的政策說是為了紀念國家成立, 把九月一日之后的一周都定為法定假期,這段時間工廠里的工人和學校里的學生是都不上工上課的,蘇曉她們也不用做飯,店里關了幾天也沒什么影響。 這么大陣仗的回來,村里人可都看見了,一時間都傳開了, 蘇曉和蕭冬書這倆人在這里賺了大錢, 沒看買回來的東西都是用牛車裝的嗎? 家里辦喜事這幾天, 人一直都沒斷, 不管是過來幫忙的還是來套近乎的。 張紅和柳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見著蘇曉了,這幾天一直在蘇家幫忙,柳葉的孩子現在走路已經穩穩當當的了,大人忙著的時候,他也蹬蹬的這走那走的。 “誒,也不知人蘇曉這腦子是怎么長的,就會做生意,還做得這么紅火,我家三兒前兒個去鎮里,可是看到了人家店里那人都是不斷的?!币粋€嬸子抓了把瓜子,在院里一邊嗑瓜子,一邊跟其他嬸子扯閑磕。 大家伙也都附和,完全不見了一開始蘇曉和蕭冬書要做生意時那冷嘲熱諷的樣子。 蘇曉和蕭冬書有出息,做生意做的好,張大佑臉上都有光,當初村里人不響應政策,還在背后念念叨叨的,他雖然心里憋著火,卻也沒法訓斥她們,這回好了蘇曉他們證明了國家政策還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