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蘇母長長地嘆了口氣,“我們怎么放心得下啊,你就說吧,那人住哪兒,叫什么名字?” 蘇曉閉上嘴,垂頭沉默著。 蘇母還想追問的時候,蘇父進來了。 他看了眼垂頭的蘇曉,又看了眼蘇母,抬手示意蘇曉出去,“你先出去吃飯,我和你娘有話說?!?/br> 蘇曉雙眼一亮,跑出去了。 “哎!回來!” 蘇母見蘇曉真走了,頓時急了,蘇父趕緊攔住她,“哎喲,你還看不出來,她是打死也不會說的?!?/br> “那你說怎么辦!” 蘇母的火氣一下子便蹦出來了。 沖著蘇父發了過去。 蘇父倒是不怕,他將蘇母按在床上坐下,像是回憶又像是感慨,“你想想咱們當初,你不也是閉口不言嗎?” 蘇父當年追求蘇母的時候,楊家壓根看不上蘇父,可偏偏兩個年輕人之間有了好感,雖說那時候的媒妁之言更重,可楊老三就這么一個女兒,自然寵了些,最后,在蘇母的堅持下,才和蘇父成了家。 “咱們那會兒至少知根知底,曉曉這事兒算什么?咱們都不知道那人叫什么,住哪里!” “這有什么難的,那小子來了第一次,就能來第二次,這些日子你看著點兒曉曉,總會弄清楚那人是誰?!?/br> 然而過了好幾天,也不見蘇曉和什么人接觸,蘇母是越想越著急,而蘇曉還和沒事兒人一樣,準備下午下了工和蘇家兄弟去山上走走。 誰知道還沒等下工,便聽見有人給張大佑捎信,“你們村要來幾個知青,下午你帶人去接接?!?/br> 知青? 蘇曉直起身。 這里也有知青,即使年份對不上,有些身份與歷史事件還是很相似的。 “知青啊,咱們村兒還是第一次有知青來呢,”在蘇曉旁邊干活兒的婦人意外道。 “那都是城里人,嬌氣的很,干活兒干不好,嘴巴還不饒人?!?/br> 站在那婦人旁邊的大娘一臉不屑。 “安大娘,你這是從哪兒聽來的?” “嘖,我大女兒嫁的那個村子不就是來了幾個知青?” 聽著那幾人嘴里的話,蘇曉也明白了大概。 不過她并沒有在意,彎下身繼續干活兒。 另一邊的文娟卻一臉激動。 來了,那個人來了! “隊長,今天下工后,我和你們一塊兒去接人吧?!?/br> 文娟理了理辮子,來到張大佑的面前甜笑道。 張大佑這把年齡了,也不知道什么是顧及小姑娘的面子,反而有些嫌棄地沖著對方揮了揮手。 “你去做什么?這來回路可不近,把你哥哥叫上還行?!?/br> 文娟咬了牙,去找自己的大哥,結果文娟的大哥說自己要去山上,壓根不得空。 這可把文娟氣得臉頰通紅。 “爹,娘,我和大哥他們去山上了!” 蘇曉拿著一把彎刀,對院子里的蘇家夫婦說道。 蘇母探出頭往外看了看,“你大哥他們呢?” “在后院呢,我在外面等他們?!?/br> 說完,蘇曉便出了院子。 蘇實與蘇沐沒多久便出來了,蘇母一把拉過比較精明的蘇沐,“你看著點兒你meimei,要是她和什么人說了話,你別忘了聽?!?/br> 蘇沐點頭。 “我知道了,媽,您就放心吧?!?/br> 說完,蘇沐便和蘇實一塊兒走了。 蘇母走到院門口看著三人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么。 “聽說到咱們村里的有四個知青,兩男兩女,而且年齡都不大?!?/br> 和蘇風兄弟會和后,蘇云便拉著蘇實說道。 蘇實輕哼一聲,“你想說什么?” 蘇云低笑,“你們不想娶個有文化的???聽說好多女知青都嫁給了當地人,也有不少男知青和當地人成家了?!?/br> 有文化的城里人,那要是能成,下一代就不是文盲了啊。 蘇曉跟在一旁聽著。 “呸,”蘇風給了蘇云一下,“城里人能看得上咱們?再說,他們總歸是城里來的,總有一天會回去?!?/br> “你就知道打我,”蘇云沒躲掉,有些氣,“你是仗著你心里有人,要是你和我一樣,指不定也會這么想的!” “臭小子,嘴賤!” 蘇風有些惱羞成怒,兩兄弟追追打打看著熱鬧極了。 蘇曉側頭看了看蘇沐,“二哥,你想娶知青嗎?” 蘇沐嚇一跳,“說什么呢,別聽他們胡說八道?!?/br> 蘇曉微微垂眸,聽話地沒有再多問。 這一次打獵蘇曉發揮了不少實力,不過她只挑小獵物出手,且不會自己最先動手,而是示意什么方向有什么動靜,然后幾人一起上。 下山時,蘇實背著不輕的背簍,笑瞇瞇地道。 “咱們小妹的耳朵真好!” “對啊,小妹,教教二堂哥怎么練耳朵唄!” 蘇云湊上前,一臉祈求。 蘇風一把拉過自家的蠢弟弟,蘇曉勾了勾唇,然后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可能是上一次在地里摔著了腦袋,把耳朵摔靈了?!?/br> 蘇沐噗嗤一笑,轉過頭看著蘇云,“你要不要試試?” 蘇云趕緊抱住腦袋,“這可不行,萬一我運氣不好耳朵沒摔靈,反而破了相,那我就別想娶媳婦兒了?!?/br> 眾人一通打趣,最后各自回家。 “怎么樣,看見什么人沒?” 一回家,蘇母便趁著蘇曉與蘇實去了后院,拉著蘇沐追問道。 “沒有人,就我們和大堂哥他們,媽,小妹的耳朵真靈,咱們打了好幾只野兔和野雞,明兒你請假給外公他們送一些過去唄?!?/br> 蘇沐提議道。 蘇母一臉驚訝,跟著蘇沐來到后院,好家伙,還真不少! 蘇父在處理獵物的時候便聽蘇實說了一遍山里的事兒,臉上也帶著驕傲的笑,“這可是我女兒?!?/br> 蘇母啞然失笑。 就在蘇家高高興興的時候,張大佑和副隊長趙成剛從鎮上接人回來。 “目前我們村兒還沒有知青,所以也就沒有知青所,你們就先住在鄉親們的家中吧?!?/br> 張大佑一邊給后面跟著的幾人介紹村里的環境,一邊說道。 他的語氣里全是興奮,由于他們這片區域比較偏僻,所以知青下鄉的時候一直沒安排到人過來,這下好了,村里一下便來了四個知青,還是有學問的知青! “隊長,住在鄉親們家里也多有不便,咱們還是得抓緊時間把知青所建起來,以后來了知青也有個落腳的地方?!?/br> 說話人長得斯斯文文,穿著白襯衫,頭發打理得很順直,這人叫陳軍,也是四個知青里面年齡最大的人。 顯然,他將自己的年齡加上了能管事兒、能出頭的上面。 這一路上都是以自己管理其他人的身份來和張大佑他們交流的。 “這是當然的,不過得等些日子,現在農活兒忙著呢,沒啥大功夫?!?/br> 張大佑不習慣和說話文縐縐的陳軍交流,聞言只能干巴巴的笑著。 那一口鄉音讓跟在后面的兩個女人忍不住垂頭憋笑。 聽見笑聲后,張大佑和趙成都有些尷尬,這時,一直沒說話,走在最后面身材修長,長得十分俊秀的蕭冬書上前笑道,“一切等忙完農活后再打算吧,地里的活兒最重要?!?/br> 這后面這句話直接讓張大佑兩人對簫冬書的好感,上升了好幾十度。 農家人靠什么,靠地??! 陳軍微微皺眉看了眼簫冬書,蕭冬書像是發現對方對自己的打量,便側頭對其微微一笑。 簫冬書長得俊不說,臉上還時常帶笑,看著非常地平易近人,被簫冬書這么一看,陳軍心里的不悅消散了一大半。 “咱們村子雖然不大,可人倒是多,所以你們怕是得擠著住了?!?/br> 趙成與張大佑商量了一番后,定出了兩戶人家。 “隊長,副隊長,我們都是服從安排的,只是小張和小許還是安排在一家人比較好?!?/br> 簫冬書看了眼身后兩個年齡并不大的張紅和許倩建議道。 張紅與許倩對視一眼,看著簫冬書時眼里帶著感激,她們都是女孩子,能住在一起也有個照應。 加上兩人也是自幼相識,這來到一陌生地兒,自然不想分開。 張大佑和趙成對視一眼,這倒也不是大事兒,對他們來說還是好事兒,因為這樣就可以少麻煩一戶人家了。 “那你們就去文家吧,陳君去柳家,簫冬書你就去王家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