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方才在永巷中遇著慎王之時,她們也是很驚訝的,只不過那不是能說話的地方,故而未曾多言,如今出了宮都是熟識的人,便忍不住議論起來。雖說眾人都知道不該妄言,但宮中日子又實在是無趣,所以在相熟的人面前多少還是會聊一聊的,只要掌握著分寸,不說什么大逆不道的話就是了。 沈瑜無聲地笑了笑,她沒有參與其中,但沒有沒阻攔,只默默地聽著。 “聽人說,近來前朝有不少是非,許是皇上召他來商議政務?” “這時辰還沒到大朝會呢?!?/br> “那或許是慎王有什么急事,想要求見陛下?” “說不準……不過我聽聞,慎王那位正妃自打年初染病后,一直纏綿病榻,至今未見好?!?/br> “慎王年紀也不小了,還沒有子嗣?!?/br> “……” 宮女們都不是什么關心前朝政事的性情,畢竟她們對那些事知之甚少,最多不過捕風捉影從別人口中聽兩句似是而非的話來,也沒什么好議論的。 所以聊著聊著,就又偏到后宮、后宅的那些事情里去了。 沈瑜倚著車廂閉目養神,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她們閑聊。 與慎王相關的討論并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議論到了此次為兩位皇子選妃的事情上。之前她們已經各自私下聊過此事背后之意,到如今,便開始來聊參加這次選妃的世家閨秀人選。 聽到這,沈瑜悄無聲息地睜開了眼,打起精神來聽著。 司儀司的女史們經常會負責一些宮中宴飲的引導,所以對那些品階高的朝臣家中的女眷還算了解,尤其是有階品在身的命婦們,不然若是辦事時認錯了人,可就是犯了大錯。 以及各個世家之間的牽扯聯系,她們也很清楚。 這是沈瑜的短處。 但想要辦好這次差事,就必須要理清這些事情才好。 第16章 世家之間關系盤根錯節,復雜得很,姻親相連,亦或是祖輩積攢下來的陳年舊怨,就連在宮中多年的舊人也不敢說自己自己真了解了這些鐘鳴鼎食的世家公卿。 沈瑜打起精神,耐心地一一聽了。 見她這模樣,相熟的女史彩云笑道:“其實也不用憂慮。要知道這些閨秀們這次是來興慶宮候選的,可不是參加什么宴飲,縱然不用約束,她們也必是小心翼翼不敢出錯。不然若是在太后娘娘面前留下這么壞印象,那可是她們自己遭殃,保不準還要帶累家族?!?/br> 旁的女史也紛紛附和。 論及身份地位,她們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貴女的,可如今這件事上,那些世家閨秀也不敢隨意得罪她們。 沈瑜道:“我只是想著多留點心,以防萬一?!?/br> 彩云說的這個道理沈瑜自然是明白的,可這件事卻也沒這么簡單,她既然接了這件事,就得盡心盡力,不敢托大。 “你也太小心了,”彩云說了句,但隨即改了口,“不過小心點總是沒錯的?!?/br> 沈瑜被她這模樣逗笑了,隨口道:“你們今日倒是格外高興?!?/br> “畢竟這可是出了宮,”有人輕輕地挑開了馬車的窗簾,向外看去,“雖說過會兒就到興慶宮,還是得小心翼翼的,可現在好歹是在長安城的大街上。自打入了宮,我還沒離開過那皇城呢,整日都在掖庭與尚宮局打轉,要想放出宮去,還得好幾年的光景?!?/br> 她掀開窗簾后,旁的女史也都紛紛聚了過去,一同看著車外的長安大街。 此時仍舊是有些早,街上沒有太多行人,路旁的小商小販倒是已經在支開攤子,偶爾傳來兩聲叫賣聲。 馬車攆過青石板街,仿佛還隱隱有香味傳來,這是宮中所沒有的煙火氣。 沈瑜并沒有攔她們,順勢向外看了眼。若不出意外的話,等到明年開春,她就已經能離宮,到這宮外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看了會兒后,女史們戀戀不舍地坐回原位去,開始議論起來將來到了年齡放出宮后,該做什么。 “我自然是要回家的,”彩云幽幽地嘆了口氣,“只是不知道家中如今是怎么個光景?!?/br> 一些宮女并非是京城本地人士,背井離鄉,平素一年一次的家人探看,也未必會有人來。自打入宮開始,就跟家中斷了音信,自是一無所知。 眾人一同感慨著,冷不丁地有人道:“當年他們讓我入宮來當宮女,這些年更是從未來探看過,將來縱使我安安穩穩離了宮,也不會再回鄉去了。拿著這些年在宮中積攢的銀錢做些小生意,也好過回去?!?/br> 隨即有人同她爭辯,說什么家中也是無奈之舉。 沈瑜在心中嘆了口氣,并沒參與其中。 一來這種事情原不是能爭辯出個結果的,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承擔各自的后果就是,也沒這個必要去說服對方。二來,興慶宮也快要到了,她得琢磨著等見了太后該說什么做什么,實在沒這個精力摻和。 馬車漸漸地慢了下來,沈瑜挑開車簾來看了眼,提醒了句:“要到興慶宮了?!?/br> 這話一出,原本還在認真爭辯的眾人立即閉了嘴變了臉,坐直了身子,各自端出一副矜持守禮的模樣。倒是把沈瑜給看笑了。她將衣裳上的褶皺按平整了,輕聲笑道:“該說的話路上也都該說完了,過會兒進了興慶宮,都給我打起精神來?!?/br> 眾人齊齊地應了聲。 先前玩笑歸玩笑,可真到了正事上,她們誰都不會去不分輕重地嬉皮笑臉。就算沈瑜再怎么性子軟好說話,那也是這次的掌事,她們有這個分寸。 “此番算得上是宮中近年來的大事了,皇上更是請來了太后娘娘cao持,容不得半點疏忽。點翠挑中你們來,便是全然的信任,所以都拿出十分的心神來對待,別墮了尚宮局的臉面?!鄙蜩ふ?,“若有個萬一,別說我要追究,古尚宮也不會輕易饒過?!?/br> “是?!北娙擞值?。 馬車在興慶宮北門停下,沈瑜先扶著下了車,女史們也依次下了馬車,列隊站好。 已經有興慶宮的嬤嬤等候在那里,見她們到了,上前來驗了令牌,又抬頭看了沈瑜一眼,方才笑道:“諸位隨我來?!?/br> 沈瑜應了聲,帶著人跟了上去。 她未曾見過這位老嬤嬤,跟興慶宮這邊更是沒半點往來,可方才老嬤嬤的眼神卻讓她覺著有些古怪。不過此時也顧不上多想,如果沒料錯的話,這老嬤嬤是要直接帶她們去見太后娘娘了。 沈瑜一邊走著,一邊暗暗地記著這道路。 興慶宮的建筑的確與太極宮大不相同,皇城那邊依循的是北邊的建筑風格,講究個“對稱”,故而道路也很好記,走一遭就能輕而易舉記下來??膳d慶宮是仿著南邊的建筑,講究個錯落有致,并沒有規律可循,又多水系,湖泊溪流隨處可見,遍植花木,這么走下來,方向感不大好的極有可能就要被繞得暈頭轉向了。 老嬤嬤帶著她們從假山中辟出的小路繞過,分花拂柳,略放慢些步子,笑著安慰她:“這宮里的道路的確不大好記,你也不用急于一時,左右閨秀們明日才到,等見了太后娘娘,你們午后可以四處轉轉?!?/br> “多謝嬤嬤提點?!鄙蜩さ?。 “我姓花,跟在太后身邊多年,早些年隨著娘娘來了興慶宮,你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盡可以問我?!?/br> 花嬤嬤的態度堪稱和藹,簡直讓沈瑜有些受寵若驚,又鄭重其事地謝了她。 等到了太后住處,花嬤嬤示意她們在外等候著,自己先進去回稟,片刻后方才出來道:“娘娘剛用過早膳,你們都進來?!?/br> 沈瑜深吸了一口氣,隨著花嬤嬤進了這大殿。 宮女們正在撤去碗碟等物,來來往往悄無聲息的,甚至連杯盞的碰撞聲都未曾發出。而那位太后娘娘正在窗邊擺弄著瓶中的花枝,聽見她們進來,也沒回頭。 沈瑜等人跪下請了安,雙手交疊在身前,額頭貼著手背,恭恭敬敬的。 “都起來?!碧蟮亻_口道,她將竹剪刀放在一旁,看向沈瑜,“你就是尚宮局遣來主管這次選妃事宜的女史?” 沈瑜低著頭:“奴婢奉尚宮命,來興慶宮協辦此事,聽候太后娘娘的差遣?!?/br> 她這話聽起來跟太后問得沒太大差別,可細品起來,卻是相差甚遠。 若是換了遲鈍的人,或許還聽不出,但薄太后畢竟是在宮中多年的人,對這點言辭上的小技巧了如指掌,聞言,嘴角動了動,向花嬤嬤道:“我方才還想著,怎么這次尚宮局派這么年輕個丫頭來辦此事,如今看來,還是有點道理的?!?/br> 花嬤嬤笑著答道:“這是芷敏與晴云挑出來的人,想來也錯不了?!?/br> 芷敏,便是現今這位古尚宮的名字。 先帝在時,興慶宮太后還是皇后娘娘,古尚宮便是她宮中出去的女官,與花嬤嬤相熟得很。只是這些年花嬤嬤隨著太后搬來興慶宮,只有年節時回太極宮去,方才能再見上一面。 沈瑜也是清楚這樁事的。 如今尚宮局在皇后管轄之下,可實際上前些年從不在皇后與貴妃之間有過偏倚,因為某種意義上來說,尚宮局壓根就是這位太后娘娘的嫡系才對。 也正因此,花嬤嬤才會對她們這般和顏悅色。 薄太后問:“你叫什么名字?” 沈瑜:“奴婢名叫辰玉?!?/br> “這名字似是有些耳熟?”薄太后看向花嬤嬤。 花嬤嬤臉上的笑意愈深:“娘娘怎么忘了?早前貴妃娘娘欲行僭越之事,還在御花園為難尚宮局的人,是這丫頭硬著頭皮頂了下來?!?/br> 花嬤嬤這話里偏幫的意思簡直不能更明顯了,她實實在在是個護短的人。 沈瑜低著頭,不由得有些感慨。 也就是這邊才敢這么說了,什么“貴妃僭越”、“為難尚宮局”,雖是屬實,可當初就算是皇后都愣是沒敢這么說,只處罰了個貴妃身邊的嬤嬤殺雞儆猴。 可花嬤嬤卻是半點避諱的意思都沒有。 其實也是,畢竟從谷尚宮到晴云都是太后留下的人,貴妃之前給尚宮局設套,是想要跟皇后較量,但實際上卻是把太后這邊給得罪了。太后這些年表面上的確是不插手后宮之事,可你都動到別人頭上了,還要人當什么都沒發生過嗎? 沈瑜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晴云會讓她來辦這件事: 當初她把陳貴妃給得罪了個徹底,可相應的,卻是在興慶宮這邊留了個好印象。難怪花嬤嬤這么好說話了。 太后涼涼地笑了聲:“我倒真把這樁事給忘了。既是如此,我也不費心神多問了,剩下的事你跟她商量著辦?!?/br> 花嬤嬤應承了下來:“是?!?/br> 先前得罪了陳貴妃,也是別無選擇,沈瑜也隱隱擔心過會被貴妃報復。 可如今因禍得福,算是可以松口氣了。 花嬤嬤先帶著她們一行人去安置了下來,又著人領著她們熟悉了興慶宮的主要布置,一直到傍晚,才又來見了沈瑜。 沈瑜原本在房中收拾,一見她來,隨即起身迎了出來,沏了茶。 “你也坐,”花嬤嬤接了茶盞,也沒多說閑話,“這次選妃的流程,你應該清楚。邀那些世家閨秀來興慶宮住上十余日,暗中安排些考較,而后由太后與皇上定下兩位王妃的人選?!?/br> 沈瑜點點頭。 “考較的事有我來安排,屆時你聽我的吩咐就是,”花嬤嬤笑了聲,“你將帶來的女史們分開來,到備好的院子里伺候,留意著那些閨秀們?!?/br> “好?!?/br> 花嬤嬤又囑咐了她些旁的事情,見天色不早,起身道:“我得回去了,等趕明兒閑了,再問你些閑話?!?/br> 沈瑜起身送她:“嬤嬤慢走?!?/br> 第二日一早,女史們便早早地起來,收拾妥當后,到興慶宮西門去等候著閨秀們的到來。 太后發下去的請帖,誰敢遲來? 這些閨秀們也明白太后必然會依著她們的表現來衡量,所以大都早早地打扮好了,估摸著時辰差不多,就跟約好了似的一股腦趕了過來。 真真是環肥燕瘦,衣衫鬢影,看得人目不暇接。 興慶宮早就排好了住處,沈瑜帶著女史們迎了這些個閨秀們,又著人引進了興慶宮,到各自的住處去安置。不到一個時辰,名冊上的人已經到了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