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節
為了感謝羅用傳授技藝,他們這些人在貞觀八年初春去到西坡村,拜羅用為師,幫他耕地種糧,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計,卻不曾想,這些年竟是越走越高,越走越遠。 如今再回頭去看十年前,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若是沒有當初那一場際遇,若是沒有羅用,他們現如今的生活又會是哪般?從前那個破落冷清的常樂縣城,是否能有今日這般的繁華景象? 遠在河西當縣令的羅用,這幾日也突然想起,距離他在這個世界醒來的那一日,轉眼就快有時間了。 時間著實過得很快,細想起來,他這些年也經歷了不少,從當初剛醒來那時候的小心翼翼,到眼下這般宦海沉浮,心態想法也都改變了許多。 還有從前那幾個鼻涕娃,現如今也都長大了…… 這一日羅二娘從羊絨作坊那邊過來看羅用,姐弟二人說著說著,便又說起了從前他們在西坡村那時候的光景。 那時候羅用對二娘說,只要她能用那些羊絨線織出一雙襪子,自己就與她買一個銀簪。 當時那時候,莫說是在他們西坡村,就算是在整個離石縣,銀簪也是個稀罕物什,二娘心里一邊想著自己不能要羅用的銀簪,家里又無甚錢財,買恁貴的物什作甚,一邊卻又忍不住暗暗期待,心里矛盾得緊,日也織夜也織,最后終于還是被她把羊絨襪子給織了出來。 姐弟二人一邊吃瓜一邊話當年,瓜是羅二娘與伊吾商賈買來的甜瓜,當季的,比早春那時候的甜瓜便宜許多,羅二娘一買就要買很多,與她們作坊里的那些大娘子小娘子們都嘗個瓜味兒。 高昌那條木軌道遲遲沒有修好,可把那些伊吾人高興壞了,那一群群的伊吾商賈,沿著這條木軌道,把他們伊吾當地的特產一批批運到敦煌常樂晉昌這一帶來賣。 現如今從伊吾那邊過來他們常樂這一帶,往來也就沒幾日,一路上也頗安全,那些商賈們整日來來往往的,雖然說交通便利了,跑生意做買賣的人也多了,利潤難免就要薄些,但還是有利可圖。 眼下正是甜瓜成熟的季節,于是近來在敦煌常樂晉昌這一帶,便游走著不少賣甜瓜的伊吾商賈,價錢并不很貴,稍稍富裕些的人家便能吃得起。 羅二娘這回買的這一批甜瓜就很好,又脆又甜,新鮮多汁。方才那一車車的甜瓜被拉去羊絨作坊那邊的時候,街上不少人都伸長了脖子站在路邊看呢,都說羊絨作坊那些個小娘子們吃得好。 “聽聞阿姊她們這回要在江南河東各地開分店,一開就是許多家,不知她甚時候來河西?!?/br> 二娘與羅用一起坐在廊下吃完了一塊甜瓜,起身從柱子下的一個水缸里舀了一瓢清水洗洗手。 她們羊絨作坊那邊也是這般,處處都要擺幾個這樣的大水缸,水缸里面盛滿清水,主要就是用來防止火災,因為屋頂是草棚頂,天氣又很干燥,一個不小心就會著火,這些水缸里的清水便是備作滅火之用。 為了保證清潔,這些水缸里的水隔幾日便要換一次,在常樂縣這種缺水的地方,也沒得浪費,換出來的那些水,大抵都用來灑掃澆地。 “一時應是不會來?!绷_用說道。比起中原各地,河西這邊到底還是荒蕪了些。 “她甚時候過來,我便叫她們把涼州那家鋪子接了去,好把彭二騰出來,叫她過來幫我管管織布作坊?!倍镉酶刹冀聿敛潦?,又在廊下坐了下來。 “你手底下那些管事沒意見?”羅用問道。 二娘手底下那些個管事,好些都是當初從涼州城跟著她過來的,這幾年一點一點在常樂縣這邊又做出了成績,這時候羅二娘卻讓彭二接手那織布作坊,有些人怕是不會服氣。 “我原本是想叫她來管羊絨作坊,我自己去弄那個織布作坊,想想也覺得不合適,還是叫她去經營那織布作坊好些?!倍镆嗟溃?/br> “我們那織布作坊畢竟剛弄起來沒多久,眼下河西各地又開了不少織布作坊,形勢并不很好,她若是能將這個織布作坊做起來,將來也能服眾?!?/br> “她自己愿來?”彭二這些年經營著涼州城的那家阿姊食鋪,買賣做得也很不錯,現在叫她來常樂縣經營一個新開沒多久的織布作坊,就等于是叫她把之前的積累全丟掉,重新來過。 “我早前便寫信問過她?!倍镅缘溃骸八c我回信,說我如今這羊絨買賣越做越大,大娘在中原經營阿姊食鋪,亦是做得有聲有色,他日涼州城這間阿姊食鋪,早晚還是要交到大娘手上,彭二自己與大娘并無多少交情,若是能選,還是更愿意與我一道?!?/br> “那便叫她來吧,趕在今年白疊花收獲前,早早便把那織布作坊接手過去?!币懒_用看來,這件事還是越早越好。 時間一旦拖得久了,織布作坊那邊的經營上了軌道,管事們各司各職,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哪里還能有彭二的位置,到那時候二娘若是再給她們弄個空降部隊過來,誰也不樂意啊。 不像現在,自打去年秋冬庫存的白疊花用完之后,織布作坊那邊這都停工好幾個月了,早先那些織布的人手也都做回了羊絨加工的工作,待到今年白疊花秋收之后,她們那邊的織布作坊又要重新劃拉人手,彭二在那時候近來,那就剛剛好。 “這不是脫不開身嘛?!绷_二娘笑道。 “那食鋪叫田崇虎看著便是?!绷_用心中了然。田崇虎那小子一早便與羅用寫信,說自己要來常樂縣,羅用覺得叫他過來也行,不過眼下彭二既然要走,那他就走不了了,這也是二娘今日之所以要與他談論這件事的原因。 “那我便叫她過來了?”二娘高興道。 除了自家這些兄弟姐妹,二娘便與彭二最好,早前在西坡村的時候,自從家里來了彭二,二娘便輕松不少,后來她們又一起從離石縣去往涼州城,那個年代行路還很艱難,初到涼州城的時候也經歷了許多事,這期間她們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有彭二跟她一起面對,二娘對彭二的信任和倚重,不是別的管事能比。 “叫她過來便是?!绷_用笑道:“與那田崇虎說,言是大娘不日便要來河西這邊,叫他好生經營著,莫要砸了那阿姊食鋪的招牌?!?/br> 羅用也不想這么坑田崇虎,這不是缺人手嘛,再說現在也不是叫他每天干活,手底下管著幾個人,安心在涼州城待著便是。 以羅大娘眼下的發展速度,羅用預計田崇虎也不需要等太久,約莫不超過三年。 田崇虎與羅四娘同歲,但他比四娘能吃苦,瞅著是有點大大咧咧,實際上性格還是要比四娘更穩重些。 這幾年他在彭二手底下,算是個二把手,這時候把彭二調走,把他留下,他就成了一把手,剛好歷練歷練,順便也看看他究竟有沒有真本事。 第377章 高昌葡萄 雖然在施工前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計算和準備,但是衡致他們這一次在敦煌與高昌之間的這片荒原上修橋,還是花費了比計劃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郭孝恪對這座橋非常滿意,在竣工驗收的那一日,他騎著自己那匹高頭大馬,在橋上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 這一座他從前聞所未聞的水泥橋,簡直就像那些精工巧匠們修建出來的石橋一樣結實穩固,馬兒跑在上面,更是如履平地一般。 這般好這般牢固的一座橋,從頭到尾,竟只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便建成了,真是越想越是覺得不可思議。 郭孝恪年輕那時候,恰逢亂世,他當時便投在瓦崗寨,行軍打仗那是家常便飯。 在他們行軍途中,最怕就是遇到這種復雜的地形,別看從峽谷這一邊到那一邊不過數丈,奈何背上沒長翅膀,過不去就是過不去,那是死活都沒得辦法。 雖然在一些主要的交通要道上,像這樣的地形,往往也會有人在上面搭建索橋,但那索橋如何能與眼前這座橋相比。 只可惜了,造價著實太高,不然他真想多造幾座。 數日之后,先是唐儉帶著常樂書院的師生們回到常樂縣,緊接著衡致他們也回來了。 此次與他們同去修橋的工人,一個個也都掙到了錢帛,不過是月余時間,所得錢帛比他們過去辛辛苦苦一整年掙得還要多,每日二三十文只是尋常,那些危險一點的工作,薪酬就是成倍成倍往上翻,一百多文不算稀罕。 對于這些窮苦慣了的漢子們來說,這簡直就與天上下錢無異。 城中有些當時由于沒有報名去修橋的人,這時候聽聞他們掙了這般多的錢,俱都羨慕不已,亦有那暗自悔恨者。 “下回再有這樣的活計,你叫上我,管他甚的刀山火海,拼上這條賤命我也要去?!?/br> “行,嘿嘿,到時候我叫上你?!?/br> “兄臺仗義!” “還有我還有我!我也要去!” “……”這些天這城里頭吵吵嚷嚷的,很多人都想去修橋。 “莫想那些沒用的,我看這一時半會兒的,怕是沒橋可修了?!庇行┤司徒o他們潑冷水。 “因何這般說?”很想去修橋的那些人,聽了這個話自然就不高興了。 “當日那些精鐵條,從咱們城里運出去的時候,你們可都看到了,花費那般多的精鐵條,就為了修一座橋,那郭都護又有多少錢財,能修得起那么多橋?!蹦侨搜缘?。 別個聽他這般說,卻是不以為然:“你自己沒錢,莫不是以為天下人都是像你這般的窮酸?!?/br> “哈哈哈哈!” “人家可是從長安城來的大官?!?/br> “聽聞那郭都護乃是瓦崗寨出身,那瓦崗寨做的什么營生,你們莫非不知?” “我亦聽人說過,他們那些人在投唐之前,就是一群賊寇,隊伍打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得遭殃?!?/br> “金銀珠寶不知道搶得了多少?!?/br> “什么賊寇不賊寇的,又有甚的不同?!?/br> “……” 早些年他們這邊戰亂的時候,甭管是哪邊的人馬,只要是來到了常樂縣,當地百姓就得好好養著他們,自己拿得出來最好,等到拿不出來那時候,那些人可就要動手來搶。 也就是這些年天下太平了,圣人憐惜民力,朝中有司亦有所作為,這些個帶兵的才正經約束了自己手底下的士卒,不敢再像從前那般胡來。 在那戰亂年間,人命就如草芥一般,方才說話那人,必定是與某些士卒有過仇怨,這也沒什么稀奇。 他們當地亦有那從軍的男兒,除了那些牲畜不如的玩意,尋常人也不會在自己的故鄉欺凌父老,但是到了他鄉,那誰知道,橫豎那就是一個你死我活的世道。 不過眼下大伙兒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那郭都護到底有沒有錢,有些人說他從前搶得了很多寶物,有錢得很,有些人說他應是沒錢了,一時怕是不會再修橋。 老郭這時候確實也是沒錢了,從前在瓦崗寨的時候確實搶了些,他們那時候只要攻下一座城,從上到下甭管官大官小,哇哇就沖到城里去搶。 后來投了李唐,便不能再那么搶了,雖說打了勝仗上面也會有犒賞,但是賞下來的那點物什,怎么可能會有他們從前搶來的那般多。 這些年下來,郭孝恪也要養家糊口啊,他又是個貪圖享樂的,家風自然也不會特別崇尚節儉,從上到下,大抵都差不多。 這一次前來河西赴任,他也沒帶很多財物,原本是想打幾場漂亮仗立功發財,奈何偏偏無仗可打,這又是修路又是造橋的,盡是一些花錢的地方。 前些時候剛過夏收,倒是收上來一些布帛糧食,不過也沒多少,他作為安西都護,手底下養著多少人呢,再說這稅收的大頭,主要還得等到秋收后。 手里頭沒錢,又沒仗可打,郭都護便尋思著,先去打幾只地鼠。 剛好這陣子在他們這一片地方上,流傳著不少關于那做鋼筋水泥橋的各種說法,大抵都是說那座橋很值錢,那上面有許多精鐵條。 郭孝恪與自己手底下幾個人略略商議之后,便安排了幾個人手去到坊間,添油加醋地吹噓那座橋,就說那座橋上面一根一根的全是精鐵條,隨隨便便抽一根出來,都夠打一把大刀的。 還真有人信,接下來那一段時間,聽聞郭都護在高昌與敦煌之間的那一片荒灘之上,剿滅了好幾個賊寇團伙,財物武器俱都充公,馬匹也被收編,人就丟到礦區去當苦力,雖說所得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rou嘛。 消息傳到常樂縣以后,那些個之前還心心念念想著去修橋的人,這時候多半也就死心了,看來那郭都護是真的沒有錢啊。 那些個賊寇團伙一個個都被端了老巢,這對于關外的牧民和往來于這條商道上的行人商賈們來說,著實是個福音。 這一條新的木軌道通了以后,也有不少高昌那邊的商賈到敦煌這邊來做買賣,從敦煌到常樂縣晉昌城,也都通有木軌道,往來十分便利,于是在這一年初秋,來往于常樂縣的高昌商賈比從前又多了不少。 夏末秋初,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有那高昌商賈,從當地收購上好的葡萄,一串串仔細放在籮筐之中,一層軟草一層葡萄小心擺放,沿著那一條新開通的木軌道,將他們高昌那邊的葡萄運到敦煌這一帶來賣,利潤頗豐。 常樂縣中亦有那賣葡萄的高昌商賈,二娘聽聞了消息,早早便尋了過去,一問價錢,卻也不怎么舍得買,最后便只買了兩擔。 葡萄價貴,大抵因為這個東西實在不好保存,從高昌到他們常樂縣路途又頗遠,這一路緊趕慢趕的,運輸途中的折損再加上雇車上木軌道的費用,價錢自然便宜不了,不似那伊吾的甜瓜,又耐摔又經得住放。 羅二娘與那些高昌商賈商議,讓他們秋里運些葡萄干過來賣,只要價錢合適,她便要多買一些。 那些高昌人欣然應允,從前沒有木軌道的時候,用那一封封的駱駝運貨,想從高昌那邊運幾擔葡萄干到敦煌這一帶來賣,也很不容易,于是這邊的葡萄干價錢便很貴,但眼下既然通了木軌道,要運些葡萄干過來就很容易了,那物什又不怕摔又不怕壓,一車能裝許多。 常樂縣這地方雖然不大,但是這城里頭幾乎家家戶戶都在作坊做工,每月里領著工錢,他們這些人手頭有錢啊,眼下這些新鮮葡萄價錢太貴,待過些時候弄些葡萄干過來,定然好賣。 這些高昌商賈心里盤算著,面上樂呵呵地做著買賣,不肖半日工夫,那兩三車的葡萄便也賣完了,畢竟這城里頭還住著那許多富戶,還有那些個茶商,都是有錢的。 二娘那兩擔葡萄,一擔令人挑去羊絨作坊那邊,另一擔她自己親自帶人給羅用送了過去,就怕羅用一時不在,這擔葡萄最后又被別人分著吃完了,不是她摳門,這一擔葡萄著實不少錢呢。 他們姐弟從小長在西坡村,從前只聽人說過葡萄這物什,卻根本不知道它是個什么味兒,后來她在涼州城倒是吃過,卻也不如這些高昌的葡萄這般甜這般好,羅用在長安的時候不知吃沒吃過。 作者有話要說: 唐代的高昌城就是在現在的吐魯番一帶,之前說過的,不知大家還記得嘛。 第378章 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