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節
大人們現在每每聚會的時候,最喜歡說的話題就是那誰誰家的小郎君小娘子又如何如何了,大抵也都與那條木軌道有關。 自從這條木軌道通了以后,長安與洛陽這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仿佛一下子就變得很近很近。 羅四娘這一封信件寄出來的時候,大娘這段時間剛好忙完了蘇州那邊的事情,前來洛陽城這邊查看新店的經營情況。 幫四娘帶信的,是一個正準備南下的離石商賈,他到洛陽城以后,聽聞羅大娘眼下就在洛陽,于是就把這封信給她送了過去。 大娘看了信中四娘的提議,頗為心動,再加上這段時間她手頭上剛好也沒有什么事情,于是她們幾個人便收拾收拾,雇了一輛木軌馬車,第二日一早就往長安城去了。 這還是羅大娘第一次坐木軌馬車,從前只是聽人說起它的舒適與快捷,然而聽別人說得再多,都不如自己親自坐一次的體會來得深刻。 夏日出行,本應是悶熱難耐,然而坐在這木軌馬車之中,卻是說不出的清爽愜意。 車內平穩安逸,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坡地,林野山澗,還有壯闊的河流,河邊一排排的纖夫正在拉著大船,也有附近的農戶正趕著牛車慢悠悠行走在不遠處的水泥路上。 坐在飛馳的木軌馬車中,羅大娘感覺自己心里砰砰直跳,腦海中一次又一次地閃過這樣一個念頭: 她若是再不加大步伐,就會被這飛速發展的社會遠遠甩在后面。 數日之后,羅大娘幾人抵達長安,她先是去白府拜訪,然后便與四娘一起籌劃起了開設分店的事情。 她們一起見了幾個有意投資的大娘子小娘子們,經過數日的協商,很快便敲定了三個新店的計劃,這三個新店的位置分別定在潼關、汴州和揚州。 這一回與阿姊食鋪合作的那三個娘子,他們的家族在這三個地方分別也有一些影響力,羅大娘倒也沒想要占她們家族的便宜,只要能太太平平做買賣就行了。 為了保證雙方利益,合作細節也羅列得比較細致,羅大娘已經分別在吳縣和洛陽開過兩家分店,對于運河兩岸的房價地價也都比較熟悉,所以在合作之前,就會針對每家分店給出一個大致的金額。 她剛開始還擔心這些娘子們會嫌金額太大,結果那些人卻一個個都說,鋪子要選好一點,莫要吝惜錢財,她們希望自己投資的鋪子盡量開得大一點氣派一點。 而阿姊食鋪給她們的回饋,就是每個月半成利潤,只有年底那個月,也就是農歷十二月,多給半成,按一成利潤算。 按照阿姊食鋪目前的經營狀況,正常五到十年她們就可以回本,羅大娘給她們的另一個保證就是,如果十五年之內不能回本,那她們就有權利收回這個鋪面,在雙方的合作契約里,這一點也是寫明了的。 如果雙方合作順利,她們是可以一直拿阿姊食鋪的紅利,期限是五十年。 另外在她們從阿姊食鋪拿到的紅利達到當初投資額的兩倍的時候,這一個鋪面就歸阿姊食鋪所有,阿姊食鋪這邊會安排專人關注并處理這些鋪面的所有權的問題。 這幾個娘子都對這些合作細節表示很滿意,并且很爽快就拿錢出來,并且表示不夠的話她們還可以再給。 一個五到十年就可以回本的買賣,對方卻愿意分給她們五十年的紅利,甚至還給了最低保障,雖然也有她們的家族在當地比較有影響力的因素,但這著實是一筆很不錯的買賣不是嗎。 事實上,除了這三個與人合作的新店以外,羅大娘還打算在河東道開設幾家新店,分別是在臨汾、隰城、太原、定胡,這幾家新店并不與人合作。 另外,長安城原來的這一家阿姊食鋪,位置是在西市旁邊的光德坊,從南北方向來說,比較靠北,這些年城南這邊也發展得很不錯,羅大娘打算在城南再開一間分店。 長安城目前房價地價很貴,尤其是通往洛陽那一條木軌道修成以后,不少洛陽那邊的家族都想在長安置產,直接抬高了長安房價。 羅大娘現在手里沒幾個錢,她這一次也不太再想與人借錢,倒是羅用從前與她說過的另一種籌備資金的方式,她這回打算試試。 還是按照給投資者半成利潤的計算方式,將所需本金分成五百股,直接以售賣的形式集資。 這些股份首先主要就是在南北雜貨以及阿姊食鋪內部售賣,還有羅四娘那些朋友,白家馬家的女眷,另外還有一些及時得到消息的其他人,大抵都以女性為主。 長安城的鋪面雖貴,但是被分成五百份以后,每份便也沒有多少錢,很多富裕人家的女眷都能拿得出,隨便買個一股兩股的玩玩,不是很多錢,又沒有什么負擔,以后每個月能收點分紅,手頭上也寬松些不是。 可惜只有五百股,消息傳出來不到一兩日,便都賣空了,前面得到消息的人,這才剛剛猶豫了一下,過會兒再去問,便沒有了。 “你說,那羅大娘的那個新鋪子的那個什么股份,如今果真沒有了?”這一日,某個小娘子剛剛回到家中,她阿娘便尋了過來。 “早就沒有了,兩三日以前就沒有了?!彼畠夯卮鹫f。 “怎的這般快就沒有了……”她那阿娘嘴里念叨著。 “當日一聽聞了這個消息我便譴人回來問,我阿婆都買了,就你不買?!彼畠壕锪司镒?,埋怨道。 “你阿婆是個什么出身,她手里頭多少嫁妝,我哪有那般多的錢?!?/br> “那你現在又來問我,我又有什么法子?!?/br> “你買了多少?” “我能有幾個錢,東拼西湊的,也就買了五股?!?/br> “你分我兩股,我多與你一些錢帛,上回我那匹布料,你不是說想要嗎,一并都給你了?!?/br> “我阿婆買了二十股呢,你怎的不去與她商議?” “那她不是不肯嘛?!?/br> “……罷了,分你一股便是?!?/br> “兩股?!?/br> “那不行?!?/br> “還有上回你看中的那個發簪……” “也給我了?” “兩股?!?/br> “……那好吧?!?/br> 第371章 織布作坊 資金充足,長安城這家店的鋪面,很快便有了著落。 大通坊那邊有一間酒肆,店家是個不善經營的,鋪子開了三四年,一直不溫不火,也沒掙到什么錢。 不過他運氣好,酒肆沒掙到錢,早前買下的這間鋪面卻升值了,比他當初入手的價錢,足足漲了兩三倍。 他最近也是一直在觀望,想要轉手這間鋪面,賣個好價錢,聽聞羅大娘近日打算要在城南開一間分店,便與他的一個鄰居、阿姊食鋪的一個小管事打聽。 那管事將此事說與羅大娘,大娘那一日便到他鋪子里看了看,這一看之下,頗為滿意,地點也合適,地方也夠大,這樓上樓下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雖然距離上一次修繕已有幾個年頭,但是主人家平日里頗愛惜,看起來還是比較新。 價錢不算便宜,但是在眼下的長安城,想要尋一處合適的鋪面并不容易,于是羅大娘也沒怎么猶豫,很爽快便買了下來。 那店家賣得了滿意的價錢,十分高興,左右鄰里聽聞羅大娘要在他們這里開阿姊食鋪,更是歡天喜地。 不少人聽聞了羅大娘這間鋪子的成交價以后,都說前面那酒肆老板不厚道,都是同一條街,這成交價,白白比別人家高出幾成。 還有一些商賈尋過來,言是自家在長安城哪里哪里也有一間鋪子,正打算要轉手,羅大娘若要,隨便給個什么價錢他們便賣了,就當是造福鄰里,也好過被那黑心的酒肆店家坑錢。 羅大娘也不傻,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哪里去找,占了別人的便宜,那早晚都是要還的。她們羅家現在是什么樣的情況,多少人變著法兒想要給她們送錢,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把賬目算得清楚一些。 “這鋪面的價錢雖是他開出來的,卻也是我心甘情愿拿錢出來買,童叟無欺的買賣,何來黑心一說,諸位莫要再說這樣的話?!?/br> 羅大娘倒是沒覺得這間鋪面的價位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人家賣鋪面的,自然是想多賣一點錢,她作為買主,覺得這間鋪面合她心意,也愿意多出這些錢,這完全就是你情我愿的買賣。 這些商賈用指責前面那個酒肆店家黑心的方式,表現出自己對羅大娘十分維護的樣子,這其實是一種很常用的拉攏手段。 他們并不關心那酒肆老板的名聲和感受,也不關心羅大娘會不會與那酒肆老板交惡并且因此埋下隱患,他們只是在為自己謀取利益。 羅大娘并不是個好糊弄的,不論是對外還是對內。 阿姊食鋪內部也有類似的事情,作為大老板,下面一些人自然也會在羅大娘身上下功夫。不過這些管事若是太過注重于權利的爭奪,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往往就會失去羅大娘的信任和倚重。 這些年阿姊食鋪也出過幾個這樣的,有些人初到鋪子里的時候十分地勤勉溫順,后來漸漸站穩了腳跟,仗著自己掌握了鋪子里幾樣吃食的做法,又懂得收買下面那些干活的人的人心,便要開始搞事情了。 一旦現出這種苗頭,警告幾次不見收斂,羅大娘便要叫她們走人了,這時候甭管她們來軟的還是來硬的,統統不好使。 她們還當自己有這手藝在身,離了阿姊食鋪也不愁尋不著活計,結果卻并不是那般。 尋常小商販怕給自己惹麻煩,根本不敢請這樣的人,畢竟這些人當初在阿姊食鋪也是簽了保密協議的,他們也怕惹官司。 大一點的商鋪,大多又與南北雜貨阿姊食鋪有所往來,再加上那么多受羅家人影響的河東商賈的力量,一般人也不想惹這個事。 總之這些人離了南北雜貨,在這長安城中想要混得比原來更好,那是不太容易。 倒是聽聞有那進了富貴人家府中,與人做廚娘的,也有去了外地的,大多沒有什么音訊,不管她們如今混得好不好,最好都低調著些,哪一日若是被羅大娘知曉了她們現在正在用阿姊食鋪的方子掙錢,那她必定就要告她們一告。 記得羅大娘頭一回辭退一個管事的時候,其中一個心直口快的婦人當面便問大娘,言她這般行事是否不妥。 大娘當時不氣反笑:“你個呆子,我今日若是不叫她走,對你們來說才叫不妥,留得她在鋪子里拉幫結派排除異己,像你這樣愣的,到時候別說漲工錢,怕是連飯碗都要被人擠兌沒了?!?/br> 當時那說話的婦人,現如今也是阿姊食鋪最老的那批員工之一,雖是有點缺心眼,但是因為干活勤勉,對于鋪子里的活計也十分熟悉,于是不大不小也當了個管事。 這些年下來見得多了,漸漸也就有些明白了,若不是羅大娘規矩立得穩,夠強勢壓得住,她們阿姊食鋪哪里能有今日,鋪子里的風氣早該敗壞了,這風氣一敗壞,買賣自然也就不能長久,大伙兒遲早都得回家吃自己。 現如今阿姊食鋪又開分店,從前的小管事,這回大多都升了大管事,從前的大管事,很多人也都有機會被派遣到各個分店去當店長。 她從前就帶著十來個婦人做rou丸魚丸,買賣采購皆不歸她管。這回城南這間鋪子一開,羅大娘便叫她去管新店那個賣魚丸的窗口。 新店鋪面比老店要大得多,一間鋪子走進去,一個一個都是賣吃食的窗口,她們賣魚丸的窗口靠里,后面直接開了一個小門通往后院。 后院有一口水井,還有不少屋子,有些屋子用來當倉庫,有些屋子是工舍,還有一些屋子是專門用來烤蛋糕面包打rou丸魚丸之類的。 她這兩日在新店這邊看了又看,從那賣貨的窗口,看到后院的工作間,從那殺魚切rou的cao作臺,看到打魚丸rou丸的家伙什,沒有一樣不滿意的。 羅大娘也找她們這些管事和分店長說了幾回話,主要就是關于開店前幾日的準備,各方面的細節。 她們這些人個個都是干勁滿滿,因為管事們不僅每年年底能拿一次紅利,每個月還會根據她們所負責的項目的盈利情況,給出一個績效獎金,這個錢很是不少,分店長那就掙得更多。 不過掙錢多壓力也大,若是做得不好,很有可能就會被換下去。羅大娘這個人好處很多,待人和善,也很講義氣,但是在人員的任用和罷免這方面,她就比較不講情面。 新店開張前,她們這些人是又期待又緊張,總是擔心這里又擔心那里,待那新店一開張,倒是甚都不用想了,整日里就忙得跟個陀螺一般。 早些年,城南這邊并不繁榮,像緊挨著他們大通坊隔壁的歸義坊以及附近幾個坊,都是出了名的窮人多治安差,富貴人家的小娘子基本上不往這邊來。 后來那些定胡人在這邊搞了個定達快遞,然后陸陸續續又冒出幾家別的快遞,基本上也都在這一帶。 不過城南這一片真正繁榮起來,還是最近這幾個月的事情,因為那木軌火車的站臺,便是設在安化門外。 那安化門距離大通坊這一帶又很近,于是短短幾個月時間內,這片地方便冒出許多客舍食鋪,房價也是漲了不少。 旅人們在長安城外下了木軌馬車,就近從安化門進城,左邊是大安坊,右邊是安樂坊,如今俱都是十分熱鬧的地方,許多酒肆客舍,街上亦多攤販,還有那許多推車挑擔進城賣菜賣果子的城郊農戶。 大通坊就在大安坊前面一點,從前不如大安坊熱鬧,近來因為新開了一家阿姊食鋪,一時間人氣便旺盛起來。 要說這阿姊食鋪的生意有多紅火,傳聞她們家光是洗碗的婦人,便雇了二十余個,上下兩層樓的廳堂,日日都坐滿了人,又有那各家的仆從奴婢提著食盒進進出出,每日里真不知要賣出多少吃食去。 要說阿姊食鋪的生意因何這般紅火,大抵還是因為好吃不貴,別個不說,就說那東坡rou,長安城中也有一些酒肆食鋪能做,但是那些鋪子大多都比較貴,進去吃一頓,沒個大幾十文八成下不來。 但是在阿姊食鋪,你進去點一小罐子東坡rou,些許面食,蒸餃之類,再來個涼拌菜,來個她們鋪子里自制的罐頭漿飲,這幾樣加起來也不過十余文,對于很多長安人來說,這樣的價錢就很合適。 這鋪子里每日里人進人出的,有那成群結隊的小郎君小娘子,也有那拖家帶口過來改善伙食的兩口子,偶爾也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翁老嫗。 胡人也不少,有那波斯人粟特人大食人,還有很多說不上來是哪里人,這些胡人大抵都會說漢話,進店點餐也都很溜,長安城原本就生活著很多胡人,從前在西市旁邊那家店也很常見,大伙兒早都已經習慣了。 這兩年的長安城是越來越繁華,人口越來越多,整體消費能力比過去更強,買賣也是越來越好做了。 然而在公元七世紀這時候,全世界又能有幾個像長安城這樣的大都市呢,絕大多數地方都還是處于荒蕪落后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