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節
行到城門口的時候被守門的差役叫住了,言是縣令有吩咐,讓他們這邊安排一個人帶路,然后還要到水泥作坊那邊去領兩擔水泥,羅縣令給的,讓他們拿去抹一抹墻壁和地面。 帶路的差役趕著一輛牛車,一路將他們送到了職田村,與饒翁他們做了介紹,讓他們對這昆侖人一家照應著些。 饒翁與阿普有些交情,從前阿普為了救自己族內的兩名昆侖人少年,得罪了一個大食人商隊,那時候形勢很緊張,阿普他們幾人便是被人帶到饒翁家中藏了起來。 部落里這些人從前都聽阿普講過這件事,所以這時候雖然是第一次見到饒翁,卻都對他表現得頗為信任和敬重。 饒翁帶著他們去了那個廢棄的院子,那院子倒也并不十分破舊,就是被附近的幾戶人家用來放了柴草,這時候各家把自己的柴草搬一搬,騰出地方來,打掃打掃,再修一修墻面,除一除院子里的野草,換個屋頂,抹抹水泥,很快就能住人了。 要來當佃戶的這家昆侖人總共有五口人,一個四十來歲看起來有點滄桑的瘦高男子,還有他那同樣很瘦很滄桑的妻子,下面還有一兒一女,最小的兒子也已經有十幾歲。 他們的女兒看起來有二十幾歲了,帶著一個七八歲的男娃,她的丈夫在阿普還沒有回到他們部族的時候,因為一場戰爭死去了,她原本還有一個小兒子,在他們經過大食國的時候生病死了。 年幼的孩子在還沒長大以前就死去了,這在他們部落里也是比較平常的事,孩子們那么脆弱,既不能戰勝病魔也不能戰勝野獸,所以總是輕易死去。 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家里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結果到現在還活著的,就只剩下她和她的這個弟弟了。所以在她的那個小兒子病死的時候,她也并沒有悲痛太久,她的母親告訴她,這是每一個女人都要承受的傷痛,她也是那么相信的。 直到他們來到了常樂縣,慢慢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以后,她才知道并不是那樣。 這里的小孩每天在安全的城池里跑來跑去,沒有野獸會傷害他們,在城里住了這么久,她也沒聽說哪個孩子生病死去了。 羅縣令還讓當地的醫者來給他們種痘,當地人都說那牛痘能驅邪,能保佑他們的孩子平安長大。 要是她的另一個孩子也能活著來到這里就好了…… 瘦高的黑人女子一手抱著包袱,一手牽著她的孩子,站在一個陌生的農家小院面前,看著這個他們即將要展開新生活的地方。 “快進來?!彼哪赣H站在院子里沖她招手。 “嗯?!彼@便牽著自己的兒子走了進去。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它看起來實在很好,很像一個家的樣子,要是她的丈夫也在這里就好了,跨步走進這個院子的時候,她的心里忍不住又這般想著。 饒翁給他們送來了雜面餅子和一大碗燉菜,言是他們一家人走了這么遠的路,這時候應是餓了,先吃了這些東西墊墊肚子,待這院里院外的都收拾好了再做晚飯。 那碗雜菜燉的很香,還放了一點熏煙rou在里面,家里這兩個正在長身體的男孩一聞到菜香就開始吞咽口水了,自從羅縣令不給他們送飯以后,她的父母為了攢錢,就很少給他們買什么好東西吃。 不過他們是對的,這一次搬家,他們之前攢下的錢就派上了用場。 吃完了這些飯菜,這個家里的父親讓女人們留在家中,自己則帶著兩個男孩去了饒翁他們家地里,給他們幫忙去了。 后來又有一些婦人小孩過來串門,看到他們家缺什么,自己家若是有多的,便勻一兩個出來,有給籮筐的,也有給陶罐的,都不是很值錢的物什。 待到夜幕降臨,下地的人們紛紛都回來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做晚飯,村子里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又有人往他們這邊送了熱菜,見他家吃得簡陋,便知曉他們從城里帶來的東西不多。 不過這也沒有什么稀罕的,這些昆侖人千里迢迢來到他們這里,能留得一條命在就不錯了,哪里還能有那許多財物。 他們這些個佃戶,從前那日子難過的時候,比這些昆侖人也強不了多少。聽聞他們家男丁方才去幫饒翁一家下地了,著實是個好的,以后只管安心在這里住著,這日子總歸是要越過越好。 這些個人七嘴八舌的,搞得這院子里頭就跟過節一般,還有那端著飯碗到他們家里來,一邊吃飯一邊瞧熱鬧的。 這昆侖人吧,男人他們從前都見過,女人還是頭一回見,原來是長這樣式兒的,還有這昆侖人小孩,那腦門怎就那般大呢,那手腳也太細了些,巴掌倒是挺大,腳板也大,將來長大了鐵定也是大高個,他們這些種地的,就是要身體強壯,力氣大耐勞作。 于是就這樣,這一家昆侖人就在職田村這邊住了下來,因他一家乃是羅縣令安排過來的,又有饒翁一家照應,村里這些人家,別的不說,欺負他們那肯定不會,也不敢啊。 在加上這些黑皮膚的大個頭脾氣著實太好,這兩日他們村里的白疊花地開始打頂心,正是忙碌的時候,誰家喊他們幫忙他們都肯去,干活也仔細,辛辛苦苦勞作一整日,不拘給些什么都成。 不過他們這一家人還是跟饒翁他們走得最近,干完一天農活回來,兩家人常常都會湊在一起點個火堆磨針嘮家常,有時候是在饒翁他們院子里,有時候是在昆侖人的院子里。 饒翁家的媳婦子還給昆侖人母女說了好些這村子里頭的八卦,逗得她倆直樂,然后也從這些事情里面,感受到了當地人與他們昆侖人不同的地方。 又忙碌了一些時日,這一天傍晚,他們這些人依舊坐在一起磨針,待到天色黑透了以后,照例又點起了一個火堆,饒翁那兒子讓家里的小孩關了院門,然后從屋里取了幾個玉米棒子出來。 他們家的小孩跟前跟后的,一個個猴急得不行,昆侖人們卻不知道他們這是要干什么。 只見他一個個將這些玉米棒子剝了,插在手指頭那么粗的樹枝上,又在一個粗陶碗里沾了沾,抹了一些什么東西上去。 “這是麥芽糖化的水,可甜了?!别埣倚『⒔o那兩個昆侖人少年講解道。 “這是要做甚?”那個小一點的昆侖人少年問道。 “烤玉米,可好吃了?!?/br> “我阿翁今年開春的時候,特地早早地種了幾十株玉米下去?!?/br> “你們不知道,玉米這東西喜歡熱天氣,種得早了不好侍弄?!?/br> “一個倒春寒就都給凍死了?!?/br> “村里也有人種得早的,不過還是我家這幾十株最早?!?/br> “城里那些人也愛吃,我阿翁明日便要進城賣玉米去了,這時節的嫩玉米,一個能賣一兩文錢呢?!?/br> “正是?!?/br> “去去去,甭說這沒邊兒的,一人一個拿著烤去?!别埼棠情L子斥道,請人家吃點東西,哪里還有說價錢的。 幾個小孩歡呼一聲,各自跑去領了一個玉米,蹲在火堆邊烤著去了。 嫩玉米在火堆上烤得茲茲作響,玉米香和著麥芽糖的甜香,饞得那幾個小孩直流口水。 大人們坐在一旁干活說話,不時抬頭看看這幾個小孩,面上也都帶著笑。 第365章 獻糧種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縣城中各保長家院子里的紅薯藤也是一天一天越抽越長,很快便爬了滿地。 絕大多數人家的紅薯都長得很不錯,就少數幾戶人家,大抵是因為澆多了水,頭一回沒種活,后來縣衙那邊又給他們補了一茬,再從那些種活了的人家那里吸取些許經驗,第二回 這些紅薯藤扦插下去,便都種活了。 縣衙后院也種了一片,把原來的那片荒草坡挖一挖,直接種那上邊了。 要說縣衙后院為何會有荒草坡,在這個年代那也正常,主要就是人少地多,各家各戶的院子都圈得很大,縣衙更大,衙門里頭個個又都比較忙,也不愛種那許多菜蔬,有個一兩塊荒地也是尋常。 原本縣衙里那些小孩和五對就專門喜歡在這個荒草坡撒歡,現在種上了紅薯,這些家伙若是敢去禍禍,家長們手里拿個紅柳條,兇神惡煞就要打。 羅用都是直接拿笤帚,紅柳條太細,嚇不著五對。 天氣一日熱過一日,城里頭這些個昆侖人,現在大多也都很適應這常樂縣里的生活了。 不知是黑人都自帶語言天賦還是怎的,他們這些人學漢話快得很,特別是那些黑人小孩,一群小孩在街上奔跑打鬧,若不去看他們那大腦門卷頭發黑皮膚,光聽聲音,那是聽不怎么出來他們和當地小孩的區別。 這些昆侖人與常樂人走得也比較近,但是對于縣城里那些過往的商隊,往往還是會抱有比較強的警戒心。 那些過往的商隊見常樂縣中生活著這么多昆侖奴,也覺頗新奇,知曉他們乃是羅縣令一名昆侖奴弟子帶來的族人,便也不敢亂打主意。 在河西這些小縣小城里,羅用也算是比較大手筆的了,這么小小一個常樂縣,就養了這么一大群孔武有力的差役。 雖然說很多商隊都是刀口上舔血過來的,但是對上這么多訓練有素的差役,他們八成也討不著什么好,何況那羅縣令又是出了名的棺材板兒性子,聽聞他與那安西都護郭孝恪亦有幾分交情,不是個好惹的。 商道上也有傳言,說這些昆侖奴的首領到長安城獻糧種去了,還不知道那中原黃帝對這件事是個什么態度。 一個弄不好,那些大食人的買賣怕是就要砸了,嘖嘖…… 阿普他們這時候也已經抵達了長安城,李世民對于這回這個新糧種的態度,顯然比他們這些人先前預料的還要更加重視一些。 主要是他們這個新糧種來得太是時候,早前剛剛出了兩起謀反案,皇帝斬了一個庶子,流放了一個嫡子,還有一個嫡子也被逐出長安城,令他去了自己的封地。 就連與他交情頗深的侯君集都要反他,連他的弟弟漢王李元昌都要反他。 在這樣的形勢面前,就算是這位千古帝王,都不禁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果真那般不得人心,是否連上天都不站在他這一邊,所以才會將曾經他自己的所作所為,今日又以這種形勢報應在他身上。 就算他自己不會這般想,一些看他不順眼的人,必定也會這般想。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又傳來了番邦部族前來歸順,向天可汗獻糧種的消息。 這是昆侖奴獻的糧種嗎?不!這就是天賜新糧??! “上天憐我大唐!憐我李氏一族啊……” 皇帝陛下在與左右大臣分食了一個烤紅薯之后,涕淚橫流之下,說了這樣一句話,左右大臣無不高呼萬歲! 阿普透過四娘的關系,很快就從白家人那里聽聞了朝野之中對于這個新糧種的態度,很是高興。 然而,還有一些事情,是白家人不便對他說起的。 皇帝除了在早朝之上說起此事,另外還召集了一些得力的大臣,詢問他們關于這昆侖奴獻糧種之事,應該如何處理才最為合適穩妥。 這些大臣也都是有才干有見識的人,都說昆侖人即來歸順,又有這獻糧種一事,我朝自當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才能天下歸心,不戰而屈人之兵。 長安城少了昆侖奴,不過就是令那些權貴紈绔少了一項攀比和談資,于國家于朝堂,并不會有什么損傷。 這些也都是老生常談,之前在早朝之上便有人說,后面的對話才是重點。 兩三年以前,唐儉曾給李世民寫過一個分析西域形勢的文書,當時便曾提到這大食國,言是他日必成大患。 如今這些昆侖人因何千里迢迢前來投唐,便是因為那大食國的勢力擴張,鯨吞蠶食了他們原本生活著的土地。 “陛下,看來那大食國不得不防啊?!?/br> “我朝既是對各國胡商一視同仁,一時便也不可做得太過,眼下既然有這昆侖奴獻糧種一事,不若便從此處下手?!?/br> “為免大食商賈鬧事,此次不妨先許了那阿普的部族在我大唐入編戶?!?/br> “待到秋里收了紅薯,圣人再宴請百官,趁著眾人興致正高,頌一頌那昆侖人的功德,令各國商賈不許再擅自略賣昆侖人?!?/br> “聽聞那大食國多昆侖奴,為奴為畜,并不將他們當人看待,如此,我朝更應對他們施以仁德?!?/br> “若能使得昆侖人紛紛來投,對那大食國,想來也會有所削弱?!?/br> “……” 李世民前些時候因那兩起謀反案,看誰都不順眼,對誰都不信任,覺得這些人都不跟自己一邊。 這時候再看眼前這些大臣,又覺得都還不錯嘛,為國為民出謀劃策,也都很努力嘛。 數日之后,大唐天子宴請了前來獻糧種的昆侖人首領,允許他的部族在大唐入編戶,令他的族人在大唐安居樂業,不再受到戰火侵擾,不再被人當成牲畜販賣。 席間賓主盡歡,圣人又夸贊了郭孝恪派遣兵士一路護送阿普來長安的行為,言是此人生活上雖然奢靡了些,做事到底還是靠譜的。 底下那些臣子們大抵也都看出來了,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的緩沖之后,如今這新糧種就恍若是一劑特效補藥,皇帝陛下這回基本上就算是滿血復活了。 在長安城坊間,現如今還有不少人會在私下談論半年前的那兩起謀反案。 那一陣子,長安城中人心惶惶,不到一月的工夫,前前后后便斬了許多人,還有那流放的,更是不知凡幾,原本那些個光鮮體面的人家,也是說倒就倒了。 這一日,阿普閑來無事,與那些一路護送他來長安城的兵士們跑去南北雜貨逛了逛,又買了不少吃食回來,還抱了個寒瓜。 阿普作為部落族長,身上倒也有幾樣值錢物什,不過那些東西大多都是不好拿出來換錢的,早前在常樂縣的時候,羅用倒是給了他一些錢財,還有那些個這兩年掙了錢的同門師兄們,各自也都有所表示,所以阿普目前并不缺錢花。 這些個兵士跟阿普一起走了一路,彼此間也算有些交情,他們這些當兵的大抵都不是太有錢,今日這些吃食,也都是阿普一個人掏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