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節
對方若能提前知道這個中秋小宴原來是這樣的檔次,別說二十貫,怕是連二百貫都肯出。 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沒看這兩日,長安城中多少大佬長吁短嘆。 待到八月二十清晨,長安城各坊坊門剛開,便有不少小孩竄到街頭大聲呼喊: “好消息!好消息!南北雜貨又添新貨嘞!” “水煮魚湯料!要的趕緊去買嘞!” “只要有了那湯料,家家戶戶都能做出水煮魚嘞!” “做法就寫在我手里頭這張紙上面,誰要的都來拿一張??!” “不要錢!不要錢!免費送!” “哎!給我一張!給我一張!” “這邊這邊!給我也拿一張!” “不要搶不要搶!” “你們這些老粗!莫要把娃兒給傷著了!” “都別擠都別擠!” “怎的就沒有了?” “還有還有!南北雜貨那邊多著呢?!?/br> “羅三郎著人印了上萬張,長安城每家每戶分一張都還有多的?!?/br> “莫急莫急,南北雜貨那邊還有哈!” 南北雜貨那邊不僅有水煮魚的食譜,還有滿滿一貨架的小冊子,名曰《辣椒食用手冊》,一本只要三文錢,若是成打購買,一打十二本,便只收三十文,還可以成箱買,總之,買得越多單價越低。 因為有了炒田螺作為鋪墊,長安百姓對于南北雜貨弄出來的食譜很有信心,這回這個水煮魚湯料,很多店家都是幾十上百斤地買。 那不要錢的水煮魚食譜就不說了,貨架上的那些《辣椒使用手冊》也有很多人搶著買。 小老百姓一般也就一本兩本的買,家境富裕點的,買個一打回去,親戚朋友分一分,世族大家以及商賈世家,那就是成箱成箱地搬貨了,大多都是要送往自己的土豪老家,或者是各地商號。 與這些東西同一日上架的,還有羅用的那些辣椒種子。 與免費贈送食譜的慷慨完全相反,這辣椒種子的價錢黑得簡直都能滴出墨汁來了,一粒辣椒種子一文錢,多買也沒有什么優惠,買個一百文錢,也就多給那么兩三粒作為添頭。 即便是這樣,鋪子里的辣椒種子依舊賣得飛快,羅用讓他們的弟子們先數出一千粒種子,稱出它們的重量,然后如果有人要買一千粒以上的種子,就可以用秤稱重。 付款的時候也是一樣,一枚銅錢一錢重,十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所以一千枚銅板的重量就是六斤四兩,直接拿秤來稱,可以省去很多數錢的工夫。 八月底的南北雜貨,每日所掙的銅錢幾乎都能堆成小山,而這些錢扣除一部分工資以后,實打實都是羅用一個人的。 掙到這么多錢,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么把它們花掉,這種問題從來難不倒羅用。 近些時日,羅用得空便要趕著驢車到城里去轉悠,尤其是靠近水渠的那些街坊。 秋高氣爽,正是出游好時節,羅用每日在這長安城中轉悠,走過的地方越多,就于是感慨這一座城市的寬闊規整。 即便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二十一世紀,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還有著唐人街的存在,可見唐之一朝的影響力究竟是有多么大。 羅用也是穿來這里以后,才對隋唐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所謂唐承隋制,唐朝無論是從律法、建筑以及政權結構,都有隋朝的影子,比如說這長安城,其實就是隋文帝在原長安東南方向營建的新都大興城。 隋朝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朝代,雖然他很短命,但是不能否認,隋朝兩任君主都很有作為。 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是大隋末代君王楊廣是姨表兄弟,他倆的母親是親姐妹,隋唐兩朝有著割不斷的聯系。 眼下這時候,李世民的后宮不僅有一個楊妃,還有許多楊姓女子,當代許多名士高官也都取了楊姓女子,幾十年以后出現的,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的母親也是如假包換的楊家人,還有唐玄宗時代的楊貴妃,同樣也是楊家人。 在眼下這個時代,士族與士族之間,就是有著這樣盤根錯節錯綜復雜的關系網。 越是看清楚這些關系,羅用就越是明白,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寒門子弟想要出頭,究竟是有多么困難。 喬俊林那小子每天都是拼了命地在努力。 倒不是他看不清楚局勢,而是對于眼下這個年代的年輕人來說,除了死死抓住那僅有的一點希望,他們根本別無他法。 古往今來,曾有多少熱血青年在這一片土地上拼搏燃燒,最終化為灰燼隨風飄去,羅用并不知曉,他只是希望喬俊林不要走上那樣悲愴的道路。 但以那小子的倔性,怕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羅用現在還無法向他承諾,說自己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為他開辟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不僅是為了喬俊林,也為了其他人,同時這也是羅用自己心里真正想要做的事。只是以他微薄的力量,短短幾十年的人生,究竟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誰又能知曉。 …… 驢車沿著長安城的大街小巷走了大半日,最終,還是去了南北雜貨所在的豐樂坊。 羅用這兩日一直在尋找適合修建冰窖的地方,找來找去,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把地方定在豐樂坊,這地方距離光德坊不遠,若是在這里建了冰窖,羅大娘那邊鋪子里將來取用冰塊也比較方便,又與南北雜貨同在一坊,管理起來也有很多便利。 只是隨著他們這一家南北雜貨的興起,眼下這時候豐樂坊的房價,與年初那時候相比,漲了起碼一半,與旁邊幾個坊相比,價格實在有些虛高。 羅用也不是沒考慮過在光德坊那邊建冰窖,然而光德坊那邊的房價比豐樂坊還要高,那一片原本就屬于西市商圈,現如今羅大娘那邊的生意又做得那樣火爆,帶得他們那一整條街現在就跟夜市步行街一般,近來又開了不少賣各種吃食的鋪子,周邊房價也是節節攀升。 嘖,這算不算是自作孽? 第255章 宅基地 最終,羅用砸下大筆錢財,在距離南北雜貨不遠的地方,買下一個外放官員的家宅。 這個年代的人都特別迷信,再加上人們對熱鬧繁華的長安城的向往,很多人來了根本都不想走,外放絕對是一件倒霉事。 所以很多人就說他們這一出宅子不好,不能使居者興旺,有些人明明有財力,同時也有在豐樂坊置宅的意愿,卻無論如何都不想要這樣的一個宅子。 當然也有愿意買的,但壓價都壓得相當厲害,以目前豐樂坊的房地產行情,房屋的原主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那樣的價格。 也合該他們趕上了,羅用剛好就打算在豐樂坊買房,剛好他這個人也不怎么信邪。于是賣得一個好價錢,一家人高高興興離開長安城,到別處安家去了,出門在外,哪一處不需花錢,有了這筆錢財,心里總歸安穩些。 這一處宅院雖是私宅,但是與南北雜貨那間鋪子比起來,半點不小。 唐初這時候住宅大多都很寬敞開闊,想當年這座城市剛剛開始給老百姓分宅基地的時候,那也是很大手筆的。 良籍,三口以下的人家能分到一畝宅基地,超出三口,每三口再加一畝,賤籍五口一畝。 尋常小富之家,家里若能有個六口人,再有幾個奴仆,就能分得三畝宅基地了,這在長安城中絕對就是再尋常不過的小門小戶。 所以在這長安城中,最小最小的宅院,那也得是一畝地打底。 這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二十一世紀實在很難想象,羅用現在在這里待得久了,也是有些習慣了,現在若是再讓他回去二十一世紀住商品房鴿子籠,肯定覺得逼仄憋屈。 …… “入口便設在此處?” “對,搬運冰塊的時候出入必須方便,入口離院門要近,角度也要注意?!?/br> “從這邊修一道斜坡下去?坡度緩些?” “坡度大些無妨,這道斜坡用來過人,另外在冰庫正門側面,還要打一口豎井,冰塊進出便是通過那一口豎井?!?/br> “我這兩日便找人開工?!?/br> “早幾日開工也好,工期倒是不需太趕,安全第一,慢慢挖,慢慢砌,冰庫頂上的拱形磚面,需得排得緊密些,莫要吝惜材料人工?!?/br> “我知曉了?!?/br> 羅用這一次買來的宅院很大,他打算修建的冰庫也很大,一個大冰庫中分幾個小冰窖。 到時候冬季儲冰,等到了夏天,那一個個的小冰窖,開一個用一個。這樣可以盡量減少冷氣流失,讓冰窖里的冰塊盡可能儲存得更久一些。 長安城夏季炎熱,濕度又頗高,時常下雨,為了保證儲冷能力,這個冰庫不僅要挖得深,而且還要做好防雨防水工作。 聽聞這時候的人大多使用旱井藏冰,那一個個的旱井挖得又大又深,開春前把冰塊扔進去,然后再把這些冰井封死,等到夏季要的時候再開井取冰。 這種方法也是比較巧妙,而且成本較低,但畢竟藏冰有限,再加上取冰的時候,還得有人爬到井里面,將繩子捆在冰塊上,再讓上面的人將冰塊提上去,cao作過程中危險重重。 羅用這回這個冰庫建起來,也是打算長期使用的,所以他決定還是要建好一點。 想要建好一點,花錢自然也就不能含糊,這么一個大冰庫,連同那里面那么多小冰窖,無論是地板、天花板還是周圍墻面,全部都要用青磚砌上,光是買磚的錢都不少。要知道這年頭很多人家中房屋的墻壁都還是用的泥土夯實,青磚的價格也不便宜的。 雖說秦磚漢瓦,但是直到唐初這時候,磚瓦房也沒有大范圍普及開來,百姓多是夯土砌墻,茅草為頂,長安城中也多是如此。 不過長安城中的百姓若是家境較為寬裕的話,很多人還是會把茅草屋頂換成瓦片的,一來瓦房不容易漏水,二來則是為了防止發生火災。 從那邊宅子出來,羅用也在心里暗暗盤算著建造這一個冰庫大約需要多少錢帛。 這幾日用辣椒種子換回來的錢帛,大多都被他用來買了這個宅院,雖然羅用現在還有不少辣椒種子,但他同樣也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眼瞅著時間進入秋季,秋梨子也下來了,羅大娘她們那邊近來正忙著收梨子做罐頭,等今年的梨子罐頭做出來以后,羅用打算從她們那里買一批,再雇些人,將這批罐頭送給遠在涼州城的羅二娘。 今年年初羅用買下南北雜貨那間鋪子的時候,也是多虧了羅二娘的幫助,前些時候王當等人又從她那邊帶了一批肥皂羊絨過來,羅家兄弟姐妹幾個雖然并沒有分得那么清楚,但羅用也不能總白拿她那邊的。 梨子罐頭現如今在長安城也不算什么稀罕物,但是在涼州城那邊,應該還是值些錢的,若能弄到一些南方過來的各種水果罐頭,羅用也打算給她們送一些過去。 羅大娘那邊也是一樣,當初南北雜貨那一間鋪子買下來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說是她們姊妹二人各出一半,羅用那時候手里頭并沒有幾個錢。 那筆錢她們出了也就出了,往后羅用還是決定要與大娘那邊算清楚一點,每次拿過來多少貨,折成錢帛價值幾何,都得記上,還有他們南北雜貨的員工餐,一直都是從阿姊食鋪那邊送過來,也要記上。 不過羅用若是直接拿了錢帛送過去,大娘肯定也是不肯收,到時候再給她別的物什便是,比如說杜仲膠之類。 “哎,怎的又沒有了?” “郎君明日趕早,我們明日還會再補一批貨?!?/br> “我們這兩日可就要出門了?!?/br> “人手不夠怎的不多雇幾個?” “實在沒料到這冊子會賣得這般快,備貨有些不足,還請幾位郎君多多擔待?!?/br> “我先把錢給你,明日定要與我留一箱出來?!?/br> “一定一定?!?/br> “……” 羅用走到自家鋪子附近,遠遠的就聽到一陣熙熙攘攘,聽起來好像是他們鋪子里的《辣椒食用手冊》又賣完了。 那冊子做起來有點麻煩,又是配圖又是文字的,要分開印刷,配圖還分各種顏色,印的時候要比較小心,所以速度也就有些慢,先前羅用讓人印了幾千冊,這會兒早都已經賣完了,這兩日印出來的也都不夠賣。 像這些著急火燎明后日就一定要買到冊子的,大多都是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