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節
“喂!胖子!” “咦,你們怎的也來了?” “我們也要去西坡村?!?/br> “你們去西坡村作甚?” “頭兒叫我們跟羅三郎的弟子一起去關內道修路?!?/br> “哇!你們要去關內道!” 這時候豐樂坊南門那邊又跑過來一群小孩,一個個手提肩背的,都帶著包裹,一看就是要出遠門的,兩邊的小孩一碰面,就嘰嘰喳喳說個沒完。 一會兒邢二也來了,與羅用的那些弟子說話,將這些小孩托付給他們,讓他們在路途中照應著些。 “我今日一早便與你們師父說好了,一會兒他便過來?!?/br> 這事邢二也是臨時起意,找羅用問了問,羅用很爽快便答應了,因他之前往南北雜貨這邊安排過來的這些小孩十分靠譜,羅用也能信得過他。 到關內道修路是個苦差事,但是對于這些小孩子來說,卻也是一個難得的增長見識的機會,聽聞還能去涼州城,與羅用的那些弟子們一起,安全方面也有保障。 羅用這一日過來得晚了些,主要等林五郎的時候多花了一點時間。 林五郎這次也要跟著一起回去,他來長安城也有幾個月了,家里林父林母擔心他留在長安城再不肯回去,上回羅用的弟子運貨過來的時候,二老便托人帶話,叫他今年春耕的時候務必要回去。 這小兩口分別,氣氛也是十分感傷,羅用趕著驢車過去接人的時候,見他倆還在說話,便沒吱聲,在一旁靜靜等了好一會兒,待羅大娘自己看到羅用已經來接人了,這才催促林五郎快些走。 林五郎這個人也不是個十分能耐有本事的,但是只要有他在身邊,什么重活臟活他都頂在羅大娘跟前。 羅大娘作為家中長女,從小就要幫家里干活,照顧下面那些弟弟meimei,成婚之后,倒是頗受林五郎的憐惜照顧,兩個人每日也都很有話說,時日愈久,感情愈濃。 五郎說他待忙完了春耕便回來,大娘卻叫他待到今年秋收后再來。剛回家一兩個月又要走,老人肯定不愿意。 五郎坐著羅用的驢車走了,大娘也沒有多送,只是叫他路上當心著些,又遞了一個包裹給他,自己抹抹眼淚又干活去了。 羅用倒是一路將他們送到了長安城外,直到看著他上了自家一個弟子的馬車,沿著城外寬闊的水泥路越走越遠,直到看不見了,這才趕著五對回城去了。 他們這一趟回去,多是空車,走得也輕快,即便是帶上了邢二手底下那幾個小孩,馬車也還是比較輕的,十來匹駑馬拉著馬車走在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上,不足半月便能趕回西坡村。 許大郎夫婦這次也回去了,許二郎倒是沒有回去,南北雜貨這邊,還需要他來經營。 這些回去的弟子里面,其中有幾個約莫下個月就會從離石那邊運貨回長安城,另外有幾個會留在家里忙活春耕,還有一些則要去關內道修路。 羅用許了這些要去修路的弟子每人一筆獎金,又讓他們給西坡村那邊愿意跟著一起出去修路的開高工資,只要工錢足夠高,就算是活計辛苦離家又遠,自然也是有人愿意去做的。 羅家現在的經濟情況比從前也是好了許多,就長安城這邊,光是阿姊食鋪和南北雜貨這兩個鋪子,每日里都能掙回不少錢帛。 離石縣那邊的欠債目前也已經還得七七八八了,眼下就差羅用先前承諾的那條路,還有約莫一半沒有修好。 …… 待到清明前后,長安城中早已入春,桃花開楊柳青,春風小雨,處處都透著一股勃勃生機。 遠在千里之外的關內道鹽州,卻還是一片的干黃。在鹽州城東面的一個小村莊,十來歲的少年人日日都要爬上村莊附近那一片破敗的土墻,伸著脖子直往東面望。 “快些回家吃飯去吧,你整日都爬到那上面去作甚?!笔鄽q的少女來這邊喊他回去吃飯。 “阿姊,你說那羅三郎今年還會來嘛?”少年一邊從土墻的破敗處慢慢滑下來,一邊問他阿姊道。 “我怎會知?”少女徑自往村子里去了。 “阿耶說他們今年不會來了,還說那羅三郎當官去了,沒空管我們這里了?!鄙倌耆巳絻刹阶汾s上去?!安贿^我覺得他們肯定會來,聽聞那羅三郎從前說要送人打谷機,后來果然就送了,這回他說要給我們這邊修路,那他就肯定會修?!?/br> “阿姊,你說他們甚時候才能來?” “前面好些村子都通水泥路了,就我們這里還沒通?!?/br> “聽聞他們現在趕著牛車馬車去趕集,可便利了?!?/br> “阿姊,你說咱自己怎么就修不起來路呢?” “……” 他那阿姊自始至終都沒有再說一句話。 其實她心中比誰都更希望這一條路能繼續修下去,她喜歡的少年所在的村子,比他們這里還要往西,現在也還沒有通路,她阿耶說,想讓她嫁到東面那些村子,因為那邊有寬闊平整的水泥路,一個地方一旦通了路,就好比田地里有了水渠,比那些沒溝沒渠完全看天吃飯的旱地那就好得多了。 她也知道自家阿耶說得有道理,只是心中割舍不下自己喜歡的少年。 究竟是寧愿一輩子吃苦也要嫁給自己喜歡的人,還是為了生活輕松一些,嫁到相對富裕一些的村子里去,這對于一個十多歲的少女來說,是一個太過殘酷的選擇題,尤其這個少女偏偏又比誰都更清楚貧窮困苦的滋味。 “阿姊!你看那邊!”這時候,她的弟弟突然大力拍了她的胳膊一下。 “怎的了?”少女回頭去看。 “你看那邊!那邊是不是有人過來了!”她弟弟興奮道。 “我看不清!”少女也有些著急起來。 “你快去喊阿耶,我看到了,好多人,好多人從那邊過來了!” “阿耶!阿耶!你們快出來看啊,東邊來了好些人,你說會不會是羅三郎他們來了?” “東面?莫不是商賈?” “一定是羅三郎!一定是羅三郎他們來了!” 不多時,整個村子便都鬧騰了起來。 羅用那些弟子以及水泥作坊的熟練工們抵達這個村子的時候,看到的便是這樣的一番熱鬧沸騰的景象。 “你們可是與羅三郎一同過來修路的?” “我師父今年來不了,便叫我們過來把這條路修完?!?/br> “你們要在我們村子這里修路?” “我們這隊人還得往前面走一點,后面還有幾個隊伍,很快就會修到你們村子了?!?/br> 一兩日以后,這個村子里的村民便在他們村莊附近的一個臨時水泥作坊找到了活計。 關內道西面比東面貧窮,越往西面走,募捐也就越難,募捐來的錢帛不夠修路的時候,碰到這種情況,羅用就自己墊錢,大批大批的銅錢絹帛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再加上當地一些鄉紳富戶的捐資,修路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從離石縣去往涼州城的這一條水泥路一日一日越修越長,羅用這邊的錢帛花用了都不知道有多少,他也不怎么心疼,就是把家里那幾個小的給心疼壞了。 這一日恰逢十五,朝中剛好也沒有什么大事,一群官員并皇帝,談著談著,不知怎的談到了羅用花錢在關內道修路的事情。 皇帝笑著對羅用說道:“我以一國之力,從長安城修路到涼州城,亦覺有幾分吃力,羅愛卿以一己之力便要從離石縣修路去往涼州城,不知愛卿家中錢帛可還夠花用?” “回稟陛下,并非是小臣以一己之力在修路,還要仰賴關內豪族富戶慷慨解囊?!绷_用坐直了身體,拱手回話道。 “羅助教謙虛了,誰人不知你們羅家的錢帛如流水一般流向關內道?!币慌杂幸粋€品級略大于羅用的官員說道,他這話聽著好像是在夸獎羅用,實際上也有把羅用往風口浪尖上推的嫌疑。 羅用聽聞,渾不在意地笑了笑,言道:“錢帛此物,原本就是要花用出去了,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br> 公元七世紀與公元二十一世紀,一個講究積攢,一個講究消費與投資,這便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社會觀念。 羅用也不太懂得勾心斗角,這時候就不太知道如何應對才是萬全之策,干脆就拿個嶄新的理念出來,把這些人給砸暈了再說。 第239章 合作種植 一句錢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在朝堂之上引發一陣哄笑。 這些唐朝人這會兒也是有點習慣了,羅三郎的腦回路與他們就是有些不同的,乍一聽貌似有些不靠譜,笑過了之后再細細回想,又頗有幾分新穎獨到。 約莫也正是因為如此,圣人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護著他,朝中幾位大臣與那羅三郎雖然沒有什么往來,卻多少也有一些維護之意。 其中不少人大約是把羅用當成是一筆社會財富,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文化傳承是最最重要的財富,才能與智慧也都是財富,所謂的愛才之心,并非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羅用這人雖然走的不是傳統的謙謙君子路線,甚至還有一個棺材板兒的諢號,但他的品格無疑也是高尚的,能夠把利國利民的技術毫不吝惜地傳授與人,又能傾盡家財去修一條路,這樣的人,世間原本就很少有。 這就使得不少鴻儒大家,對于羅用這個人的評價基本上都是很正面的,現在看他們與羅用貌似沒有什么交集,但是像羅用這樣的人若是蒙冤受屈,他們也絕對不會視而不見,這個年代的人都很敢說話,尤其那些鴻儒們大多出身不凡。 所以羅用現在的處境也不算太差,雖然他妨礙了不少世族大家的利益,但也不是人人都會為了利益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至于那些皇親國戚,在那些有家庭背景又有真才實學還有社會影響力的鴻儒大家面前,那些皇親國戚基本上可以算是戰五渣,鴻儒大家怕過誰啊,他們連皇帝都不怕,再說皇帝現在的態度也很明確。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羅用的一句錢花出去才是自己的,才會有機會成為長安城中的流行語。 聽聞有一個紈绔子弟跟他老爹說這個話,結果差點沒被打折了腿。 陽春四月,正是一年農忙時節,城郊農戶都在忙著春耕,除了糧食,這里的農戶大多還會種植一些蔬菜水果,待到長成以后,便挑到長安城中去換錢。 聽聞前些年有不少人種植染料掙到了錢帛,后來跟風的人多了,賺的自然也就少了,最后甚至還不如種糧食。這兩年冬日里菜蔬值錢,于是種植菜蔬的人便多了起來,待到去歲冬日,菜蔬的價錢便也下來了。 眼下正是播種的季節,一些農戶早早便在心里拿定了主意,這時候只需把提前準備好的種子播到田里,還有一些人是遲遲拿不定主意的。 農歷四月二十這一日,天氣晴好,春光明媚,羅用也不趕馬車,穿著一身薄衫,騎著毛驢,晃晃悠悠出城去了。 羅三郎今年虛歲十九,長得不高不矮,中等身材,略瘦。去年在關內道那邊修路,曬得整個人都黑了,這會兒在長安城待了這么久,也是白回來不少,只見他眉目清朗,氣質溫潤,怎么看都是一個翩翩美青年。 “噗!”五對打了個響鼻,又在原地蹦跶兩下,顛得羅用差點從它背上掉下來。 “好好走路!”羅用伸手拍了一下驢肚子。 “昂恩昂恩昂恩!”五對一路叫喚著,不情不愿地往前走,掛在他背上的那一兜辣椒籽實在是太嗆驢了,剛剛一陣微風從它身后吹過來,吹得它滿頭滿臉的辣椒味。 這一頭大毛驢昂恩昂恩地在路上走著,就像是一個沒拿到工錢還被地主家壓榨干活的苦力,一路走一路抱怨,引得過往的行人紛紛都往他們這邊瞧。 “足下莫不是羅三郎?”走著走著,在一片農田之間的水泥路上,便有人上前來與羅用說話。 “你竟識得我?”羅用笑問道。 “便是聽聞羅三郎的毛驢神駿無比?!蹦侨诵χf道。 “倒是叫你見笑了?!蔽鍖袢盏谋憩F著實稱不上神駿,簡直就是一頭怨驢。 “它這是怎的了?”那人問道。 “便是叫背上這一袋種子給嗆著了?!绷_用拍了拍自己身邊那一袋種子,說道。 “莫非……這便是那辣椒種子?”那人睜大了眼睛。 辣椒這個東西,現如今很多人都有耳聞,在羅三郎家那南北雜貨鋪子里,就有賣辣味的豆瓣醬,還有一些鹵菜也是帶了辣味的,有心人不太吃得來,有些人卻是喜愛異常,吃慣了嘴之后,更是無辣不歡。 “我今日出城來,便是想問一問附近的農戶,有沒有人愿意種這個的?!绷_用說道。 “三郎打算花錢雇人種辣椒?”對方問道。 “倒也不是花錢雇,我就直接把種子留給農戶,待到秋日里這些辣椒都長成了,我再帶了錢帛過來收購?!绷_用說道。 “你竟能放心?”這辣椒種子,現在可是精貴得很,除了羅三郎他們這里,還沒聽說過別處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