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忙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四娘他們的第一批詩經小冊子終于做出來了。 書皮用的是一張淺青色紙張,正面印著“詩經”和“國風·南周”幾個字,背面印了一串素色小花,底下還有兩行小字: 南北雜貨出版。 貞觀十年七月。 至于賣書的地方,羅用到底也沒有讓四娘他們去羊舍那邊,那邊離村口這里比較遠,人也雜,羅用不太放心,于是就讓人在許家客舍旁邊搭了個小店,讓家里這些小孩沒事就在那邊看店賣書。 四娘他們對于這一點原本也有幾分不滿,近來羊舍那邊可熱鬧了,人也多,很多小販在羊舍那邊買得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以后,根本不會往村子里來。 結果他們這個小冊在這邊這個店子里一推出,竟然就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果,當天就被人給買完了,一本都沒剩下的。 最主要的客戶群就是住在許家客舍那些讀書人,都是買回去送給家里的女眷,這時候也沒有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大部分的男人都覺得自家的女眷若能學得一些字也是很好的。 而且羅四娘他們做的這個冊子,用料雖然不是頂好,做工卻也算得上是精致了,價錢又不高,隨便買個幾本回去,給家里的女孩子們分一分,便是擱在閨房中當個擺設也是不錯。 頭一批冊子賣完了,那自然就要盡快加印,可四娘和五郎又想趕緊把下一本冊子刻出來,兩人整日忙得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來。 “羅四,原來你竟也會背詩經?!边@一日,白以茅幾個好容易把當天的課后作業做完了,閑來無事,便跑去隔壁那個小店去看四娘她們印書。 “初略會些?!彼哪锊惶氪罾磉@幾個,整日閑的,就知道東搖西晃。 “倒是看不出來?!边@幾個家伙沒話找話。 “哼……”這話分明就是在說她看起來就是個沒文化的。 “不過你們那字著實寫得不太好?!遍L安少年們又說。 “……”四娘不吱聲了,她可忙著呢,這幾個家伙又要再這里搗什么亂。 “那便是你們用來雕刻的木板?”這些人真的很自來熟。 “待我來雕一個與你們瞧瞧?!卑滓悦┠切∽诱f著就自己拿了一塊木板刻了起來。 “我也來刻一個,你們這是刻到哪兒了?” “刻完了周南,自然就應該是召南了?!?/br> “還有刻刀沒有了?” “行了,咱自己拿吧?!?/br> 四娘原本還想叫他們莫要亂碰,結果她那腦子一轉,不知怎的就轉到六郎七娘身上去了。 于是她便不作聲,依舊只管忙自己的,待他們刻完了,還破天荒地沖著幾個人笑了笑,點著頭夸獎道:“自小就開始習字的,這刻出來的字果然更好看些?!?/br> “自然是要比你們刻得好看?!敝卸倌陚兌己艿靡?,這羅四娘不是挺厲害嗎,怎么樣,這回服軟了吧。 “嗯,確實比我刻得好?!彼哪飶纳迫缌?。 “你也別氣餒,只要勤加練習,你的字很快也會好看起來的?!边@得意之情,簡直溢于言表。 “你們明日還過來不?”四娘問他們。 “得空便過來?!闭f得好像他們哪一日還能不得空似得。 第二天,毫無懸念的,這幾個人又來了,第三天,他們又來了,第四天,又來了…… 白二叔就覺得有幾分奇怪,這幾個小子整日跑隔壁鋪子去做什么?古語有云,男女七歲不同席,這男女之間,該避諱還是得避諱,莫要壞了人家小娘子的名聲。 結果等他自己跑到隔壁鋪子里一看,他家那個站起來都快趕上自己這般高的大侄兒,這時候正被一個十來歲的毛丫頭哄得揮汗如雨在那里刻字呢。。。 “哇,你竟能刻得這般快!” “這算什么,我還能更快!” “這一版刻得比昨日那個好?!?/br> “昨日是我沒有發揮好?!?/br> “……” 第172章 投人所好 “我們去羅四那邊吧?!边@一日,閑來無事,白以茅又對他那幾個弟兄說道。 結果那幾個家伙這回卻不肯給面子:“我不去了,你們去吧?!?/br> “我也不去了?!?/br> “白毛你自己去吧?!?/br> “哎我睡會兒?!?/br> 白以茅不太想自己一個人過去,于是他便磨磨蹭蹭在屋子里待了一會兒,然后又覺得實在沒有什么意思,于是就自己一個人跑隔壁鋪子里去了。 他倒也不是真傻,腦殼發熱的那幾天過去以后,便也反應過來羅四那丫頭片子那是在哄他們干活呢,雖然不太想讓她得逞,但是這山野小村實在也沒有什么娛樂,想想還是找四娘他們玩去吧。 羅四娘這個人挺有意思,加上他們羅家新鮮物什本來就多,白以茅還挺樂意往他們那邊湊的。 “喂,你們說白毛不會真看上那羅四了吧?”白以茅一走,屋里那幾個少年就活絡起來了:“咱都說不去了,他還去?!?/br> “自打羅四給他送了一回野花之后,我瞅著白毛就有點怪怪的?!?/br> “不能吧,那羅四有什么好???” “哎,真別說……” “……” 幾個少年人八卦兮兮地在屋子里聊得興高采烈,當事人一點都不知道,這會兒正在隔壁埋頭刻字呢。 不過就算知道了也無所謂,與其留在客舍這邊跟他們幾個插諢打科,白以茅覺得還不如干脆到隔壁去做點事情更有意義,自打來了這西坡村以后,他的想法多少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看著那羅家四娘五郎,小小年紀,就已經很有想法,也愿意花時間精力去把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相比之下,他們這些人的生活就顯得有些無所事事索然無味。 白以茅覺得自己原來的生活太沒意思,也生出了想要改變的念頭,但這時候他自己卻并不知道,只覺得隔壁那個鋪子總有一些什么東西在吸引著他。 四娘他們雕刻印板的方法,是先在較薄的紙張上面寫字,然后再將這張紙正面朝下蓋在木板上,用漿糊粘住,然后就可以開始雕刻。 這個過程中所用的紙張,既要足夠薄透,又要不暈染墨水,價錢肯定也是不便宜,大約也只有羅家這樣的人家,會讓幾個小孩子這般折騰消耗。 說起來,雕版印刷這回事,其實也不算特別稀奇,畢竟印章這個東西很早就有了,把印章做大一點,字多一點,不就成了雕版印刷。 從前之所以沒有人搞這個,很大的原因還是在于市場需求有限,那時候筆墨紙張都很貴,一般人也讀不起書,就算有人搞出來雕版印刷,因為價格高昂,根本也沒幾個人買得起,而雕版印刷這個東西,銷量若是上不去,那么在雕刻印板上花費的那些工夫就很不合算。 現如今紙張的價錢已經下來了,四娘他們這時候再搞雕版印刷,就能把價錢打到一個相對低廉的水平,走的就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路線。 這種線裝的冊子雖然與這個時代的卷軸不同,在閱讀感受上也會有些差異。 但那羅家做的小冊子實在好看,還印了花樣子在紙張上,做成小小的一冊,也就巴掌大小,不僅方便攜帶,小娘子們拿在手中,亦覺十分地小巧精致。 既然銷路不愁,四娘她們便只管埋頭生產,羅用見他們小小年紀便整日整日地干活,儼然大人一般,也是有幾分心疼,得空便去那邊幫忙,打掃打掃屋子賣賣貨什么的。 白以茅那小子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幾分別別扭扭的,后來干脆便也坦坦蕩蕩做起了四娘他們的免費勞工,羅用瞅著這小子也還不錯,不知道這家伙跟他們家四娘會不會有什么發展,就算有發展也不怕,以四娘的性子,不管去哪里羅用都不怕她吃虧。 隨著天氣一日日轉涼,全國各地種植的玉米紛紛開始進入收獲季節,這一次收獲,就不再是南方小范圍地區的收獲,也不是只在南方小范圍造成轟動,而是全國性的轟動。 與這一場轟動相比,無論是石州目前正在推廣的灌溉系統,還是他們西坡村的南北雜貨出版社,都顯得那樣地微不足道。 郝刺史先前沒有大力向朝廷推薦他們這里的灌溉法是對的,因為這時候的唐政府,并不需要別的事情來分散民眾對第六谷的膜拜與熱忱。 這樣的膜拜與熱忱促成了空前的民族團結,皇帝的威望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就是在這個火熱的夏末,長孫皇后去世了。 潑天的富貴,終也敵不過生死的無奈。 長孫皇后出身貴族世家,乃是名將之女,羅用對這個人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從他空間里面一些零散資料以及民間傳言中,大概也能想象得出,這是一個十分端莊而且睿智的女子。 三十六歲,原本正應當是身體富強的時候,不知因何,竟是如此早逝。 對于長孫皇后的逝世,百姓并非只是全然的哀傷,民間隱隱就有一些傳言,說她是被天上的神仙帶走了,神仙給了大唐第六谷,然后就帶走了大唐的皇后作為交換。 甚至還有人說他們的皇后改嫁到天上去了,弄得李世民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也許這樣的說法,對于這位帝王也是一種慰藉吧,只要想著自己的皇后是到天上去了,不是到地府去受苦,他心里多少也能舒坦一些。 在這樣的氛圍中,侯藺先前種下去的那些玉米雖然都長得很好,結出了一個個的大玉米棒子,他卻也不好呼朋喚友叫人來家中觀賞,只得自己默默照料,默默收獲。 收獲回來的那些玉米粒,轉手出去一部分之后,倒是給他們這個家里帶來了不少經濟收入,現如今在這長安城中,玉米種子的價錢那是相當高昂的,一般人根本也弄不到。 這日傍晚,侯藺與自家外甥說話,感嘆他們實在欠那羅三郎太多,偏那羅三郎又不像是打算要來長安城發展的,自己便是想要償還,也是不從下手。 “他即便是來了長安城,我們也做不了什么?!眴炭×终f道。當初不過是因為羅用的幾句話,他就跟杜惜那邊搭上了線,在杜惜的帶動下,他現在的交際圈子,跟從前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自己和舅父削尖腦袋都做不到的事情,那人只是出面說了幾句話便能做成,這樣大的差距,莫要說什么回報,不給他拖后腿就算是不錯了。 “你也莫要這般說,他家里若是有小孩要來長安城讀書,我多少還是能幫上些許?!焙钐A不喜歡自家外甥妄自菲薄的態度。 “我這太學還是他幫的忙?!眴炭×謸u頭苦笑道。關于自己之所以能夠順利補太學的前因后果,喬俊林也從陳博士那里聽到一點。 “……”侯藺被他外甥噎了個沒話說。 不像喬俊林與羅用有過許多正面接觸,侯藺對于羅用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個很能干的鄉下少年階段,對于他這個人究竟有多大能量,若是來到長安城以后,又能做到多少事情,并沒有一個很直觀的概念。 喬俊林沒有再說什么,拎起他那一把長劍,到后院練劍去了。 前些日子喬俊林在學校舞劍,受到了幾位老師的夸獎,說他舞得剛柔并濟,剛猛之中不失韻律,雖然喬俊林先前也沒覺得覺得自己的劍舞得多么有韻律,不過學校里這些老師既然喜歡,那他也不介意往這個方向發展發展。 既然想讓別人喜歡,有時候難免就要去投人所好。 這大約,也就是羅用所說的策略吧?只是策略而已,與他自己的意愿無關。 作者有話要說: 小喬并不是一個筆直筆直的孩子,但他也不會長太歪,諸位看官請安心。 第173章 玉米面 羅用的那些玉米比侯藺那邊要早種下去幾日,但收獲的時間卻差不多,應還是他們離石當地氣溫比長安城那邊低些的關系。 在羅家那些玉米成熟以前,羅用就經常到坡上去偷掰嫩玉米棒子,明明是自家的田地自家的糧食,偏他還要整得跟做賊一般。 實在也是無法,村人看得緊啊,都說上回在這個玉米的播種一事上,已經鬧出了那許多是非,收獲的時候定不能再出差池,一定要恭恭敬敬一個玉米一個玉米掰下來,好好計算出產量,再叫郝刺史幫他們把消息遞回長安城去,另外還要交點玉米上去,叫皇帝陛下看看他們離石當地產的玉米,雖是種在坡地上,長得可半點不比那些好田里的差。 就這種情況,羅用還能光明正大去掰嫩玉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