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羅用拿草木灰將那一灘灘雞屎全部蓋上,過一會兒再用掃把將草木灰連同雞屎一起掃起來,草木灰有很強的吸水吸污能力,這么一弄,院子里就又顯得很干凈了。 羅家目前主要的衛生工作還是由二娘和彭二負責,羅用平日里就沒少跟家里那幾個小的說,讓他們多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盡量給二娘她們分擔分擔,并且羅用自己一直也都是這么做的。 “阿兄……”五郎這時候拎著一棵菘菜從外頭進來,看向羅用的眼神明顯就帶著嫌棄。 “怎的了?”羅用不明所以。 “這個掃把是掃牲口棚用的?!蔽謇烧f道。 “……”好吧,其實這個掃地的活兒平日里都是五郎在做。 作者有話要說: 唐儉:羅三郎是非常非??膳碌拇嬖?! 五郎:……當真? 第118章 增加就業崗位 對于自家這些小孩,羅用一直都是放羊吃草,沒有過多地要求他們這里要如何那里要如何,大多數時候都任由他們自然生長,只有在他們有可能長歪的時候,才稍作引導。 這與時下的大背景很不一樣,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大家長制,家里頭的大事小事都是老人說了算,年輕人很少有能自己做主的時候。 羅用管不了別人家,他就希望自家這些小孩能夠放開手腳去生活和學習,從一些小事開始,慢慢學著自己拿主意,這樣長大以后才會有主見。 羅用不怕他們犯錯,不管犯了什么錯,只要能自己承擔起來就好,這樣能早早培養起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覺悟和責任感,還有就是當他們做成一些事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讓他們體會到成就感和滿足感。 羅用沒有養過小孩,沒多少教育經驗,但是在他的印象中,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小孩子們,應該就是這么養出來的。 所以剛剛,當五郎那小子一臉郁悶地跟他說這個掃把是掃牲口棚用的時候,羅某人心里其實是很美的,看看他家小孩,這么小的年紀,對家里這些事情就開始有責任感了,等他將來長大以后,肯定也會是一個非??煽康暮们嗄?。 晚飯吃的是粗面煎餅配菘菜豆腐湯。 羅大娘兩口子在許家客舍那邊賣著餃子棗豆糕這些東西,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白面,磨那些白面的時候多出來的粗面,幾乎就成了羅家人現在的主食,光靠他們一家幾口人也吃不完,剩下的都賣給許家客舍了,那邊每日做雜面餅子還有油渣包子的時候都要用到。 這兩日新磨的粗面,還透著一股子濃郁的麥香,加水調成糊糊,再攤成薄薄的煎餅,抹上一點大醬,再放上幾根蔥葉子,幾條雞蛋絲,卷起來拿在手里咬著吃,特別香。 自家豬圈旁邊種出來的菘菜肥嫩甘甜,放一勺蔥頭油下去,和豆腐一起熬成湯,口味也很清甜。 吃完飯,二娘和彭二一起去洗碗,羅用就帶著幾個小的,一邊收拾炕面,一邊教他們背九九口訣。 中國歷史上的九九口訣分小九九和大九九,在唐初這時候,大九九還未出現,大伙兒也就是背背小九九,既后世的九九乘法表,不過這時候的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背,一直背到二二如四。 四娘和五郎都已經到了可以背九九口訣的年紀,另外那兩個小的,還處在掰著手指頭算加減法的階段。 聽著阿兄阿姊背九九口訣,六郎七娘那兩個也在一旁吭吭哧哧跟著念,其實一點都不會背,就是學個樣子,今天你看他學得挺有模樣,明天轉臉又忘記了,你一問他,小樣兒一臉迷茫就知道搖頭,小孩子就這樣,教小孩需要特別有耐心。 “……咱家醬油兩文錢一升,人家說要買兩升,你該收多少錢?”背過了九九口訣之后,羅用側臥在炕頭上,單臂撐著腦袋,給他家那兩個小娃娃出算術題。 說起來,羅家的醬油原本是三文錢一升,賣著賣著,后來就降到了兩文錢一升,主要是這做醬油的原材料比較廉價,就是一些豆渣麩皮,賣兩文錢一升也還有賺,大家也都吃得起,皆大歡喜。 “四文錢?!逼吣锬茄绢^反應倒是快,其實這一題對他倆來說沒有什么難度,整天跟四娘一起看雜貨鋪,看得多了,這點算術題就不算事兒了。 “……”六郎有些郁悶地趴在一邊掰手指頭,這一題他也會,他就是不及七娘反應快。 “那人家如果還要一塊肥皂呢?”羅用又問。 “……”兩個小孩掰著手指頭一通數,最后還是七娘趕在了六郎前頭:“九文錢!” “不錯,是九文錢?!绷_用伸手摸了摸七娘的腦瓜子,又問:“然后人家又說,哎呦,你家水泥這么好,我還要買一擔水泥,那你總共要收多少錢?” “……”倆小的都沉默了,這么大的數,十個手指頭不夠數的啊。 “一擔水泥多少錢你們知不知道?”羅用笑瞇瞇問道。 “六文錢?!边@回是六郎趕在了前頭。 “剛剛那兩樣東西加起來是多少錢來的?”羅用又問。 “九文錢?!逼吣锔呗暤?。 “六文錢加上九文錢,那是多少錢嘛?”羅用繼續問。 “嗚……”七娘數了數手指頭,沒數出來,哼哼唧唧在炕頭上打滾耍賴。 “!”六郎相對更有耐性,皺著小眉頭,數完手指數腳趾,最后數是數出來了,就是看著好像沒什么自信,歪著頭小聲對羅用說道:“十五文錢?” “沒錯!就是十五文錢!嗯嘛!”羅用伸手把他拖到自己懷里,在頭頂上大大親了一下,逗得那小子咯咯笑了起來,小胳膊環在羅用脖子上,又軟又嫩,面上還帶著幾分激動,他剛剛可是答對了阿兄出的題目。 七娘那丫頭起先只是面帶羨慕地趴在旁邊看著,然后很快地,她也厚臉皮地鉆到羅用懷里撒嬌去了,雖然沒有答對題目,但阿兄還是她的阿兄嘛。 另一邊,四娘和五郎正湊在油燈下雕皂模子,這兩人的目標是把五郎最近從學堂里學來的《開蒙要訓》的內容,逐字逐句雕刻成皂模子,最后做成一整套刻印有《開蒙要訓》全文的皂模。 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他二人擅還年幼,四娘寫字太丑,五郎雕工不行,兩人配合,做出來的皂模子也就勉強能用。 不過羅用也說了,等他們真正把這一套皂模子做完以后,技術肯定就能提高很多,將來再做第二套第三套,肯定比現在強多了,有練習才會有進步。 自家小孩想要做點什么,羅用總是很鼓勵的,他們想要做皂模子,羅用就給提供木材,還請人幫忙鋸成合適雕刻皂模子的大小。 二娘剛開始還會嫌棄這兩人把木屑弄得到處都是,見他倆割了手,又是心疼得不行,后來漸漸習慣了,竟也從這件事里邊發掘出些許樂趣,還建議四娘他們在皂模子上雕些花紋上去。 近日因為彭二不用再去喂豬,二娘她們這邊也就常常能得出一些空閑,她倆有時候也會拿上一兩塊四娘他們刻廢了的木材雕著玩,但是相對于文字,二娘顯然還是對花紋更感興趣。 彭二的審美比較前衛,有一回她說要在皂模子上雕一些刀槍劍戟的圖樣,把二娘給震驚得不行,那玩意兒有甚好看的?最后倒是跟四娘找到了一點共同語言。 忙碌一天過后,與家里這些小孩在一起的時間,總是顯得格外安逸。 不過這樣的安逸也不是天天都有,像前些天,又是挖坑又是燒水泥又是摘樹葉的,羅用一天到晚忙到腳不沾地,吃過晚飯以后一般都是倒頭就睡,第二天天不亮,就又跑水泥作坊那邊去了。 現在這些工作總算已經告一段落,水泥生產也上了軌道,發酵池也修好了,山上的杜仲樹葉也雇人摘了。 眼下這幾天他還可以稍稍放松一下,等再過些天,差不多就要開始琢磨杜仲膠的加工了,這一忙,估計就要忙到今年入冬。 這一晚羅用睡得格外香甜,等他起來的時候,太陽已經爬得老高。 這時候已經是九月份了,天氣一日涼過一日,村民們已經陸續開始了這一年的秋收勞動,羅用的那些莊稼地現在基本上都已經交給他的那些弟子們去cao持,他自己都不怎么管。 吃過早飯,羅用趕著驢車往城里去,他打算找衡致幫忙做一臺腳踏式打谷機,用那個打谷機進行脫粒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勞動效率。 羅用早前就想到過這件事,結果后來一忙起來又給忘記了,這時候去找衡致做,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順利做出來。 結果他的驢車剛剛才走到羊圈那邊,就遇到了迎面騎馬過來的唐儉等人。 羅用只好跟那些人一起折了回來,在許家客舍叫了一些酒菜,招待這一行人吃飯。 這一回過來,唐儉就顯得比上一回熱情許多,他那邊熱情起來,羅用自然也不能給他擺個冷臉,兩人之間有來有往,一時間相談甚歡。 那唐儉對羅用最近新造出來的水泥一物很感興趣,但他也有一個想不通的地方:“西坡村此地距離離石縣城甚遠,一來一回就要一整日,三郎若是將這水泥作坊建在縣城旁邊,豈不便利?!?/br> “公此言差矣?!绷_用笑著對唐儉拱了拱手,說道:“我若是將這水泥作坊建在縣城旁邊,那些腳夫又要到何處去掙錢?” 唐儉想了想,這話確實有些道理,但又總覺得好像有哪里不對,于是他說道:“總沒有舍近求遠的道理?!?/br> “有人花錢,有人掙錢,才有民生經濟,市場繁榮,縱使遠些又有何妨?!绷_三郎依舊笑瞇瞇的。 唐儉點點頭,這回他聽明白了,這小子擺明了就是要坑那些有錢人花冤枉錢,怪不得總覺得有些不得勁,原因就在于唐儉自己也屬于有可能挨坑的群體。 羅三郎:這怎么能叫坑人呢,這明明是在增加就業崗位。 第119章 占城米 唐儉一行在許家客舍休整了兩日,便又啟程南下,對于這土水泥的燒制方法,唐儉本人并沒有向羅用索要,羅用也絲毫沒有要主動奉上的意思。 臨行前,羅用給唐儉送來一套羊絨毛衣褲,言是這兩日讓村中少女合力趕工所制,然后又送給他和他的那些隨從一些羊絨襪子、牡丹坐墊、油紙傘等物。 “荒野小村,實在沒有甚拿得出手的物什,望唐公與諸位郎君莫要嫌棄?!绷_三郎拱手對唐儉等人說道。 “不嫌棄不嫌棄?!碧苾€手里把玩著一把折疊傘,打開又合起,那叫一個愛不釋手。 這把傘做得甚是精巧,青色油布傘面,布是上好的絹布,與那些油紙傘相比,明顯就上了一個檔次。另外,這把傘打開來能有尋常油紙傘那么大,合上以后,卻只有小臂長短,再將傘葉整理好,用細繩系上,看起來也就只有小兒手臂粗細,著實精巧。 見對方滿意,羅用心下也是松了一口氣,他雖沒有想要與這唐儉結交的心思,但也不想給對方留下什么惡感。 待送走了唐儉一行,那許二郎便問羅用:“師父,我們近日是不是要多做一些折疊傘?” “先不忙這個,還是以農務為主吧,若有余力,便多燒一些土水泥?!绷_用搖頭道。 “若按往常那般,不肖多少時日,這折疊傘便要在長安城中時興起來?!蹦翘苾€是個什么樣的人物,這把傘被他帶回長安城,他那邊一用起來,肯定很快就會有人跟著學樣。 許二郎不想白白放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這時候時間已經是九月份,秋收后很快就是冬季,他們許家客舍馬上就要迎來長達數月的淡季,眼下既然有這商機,他自然就想多賺一點。 “那把傘,唐公未必就會自己留著用?!绷_用笑了笑,搖頭道。 “師父是說,他可能會把那把傘獻給圣人?”羅用若是不說,許二郎倒是沒想到這一茬。 “誰知道呢?”這種事誰也說不準,再說羅用對唐儉此人也是知之甚少。 若是單說社會現狀,這時候雖然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但時下許多名門望族還是很清高的,甚至還有很多人看不上李氏父子的出身,認為他們并不是真正的貴族。 通常印象中的封建王朝,一個臣子在外頭執行公務,途中得了一樣新鮮物什,不用說,肯定是要拿去獻給皇帝陛下,夠不著皇帝陛下的,就退而求其次選擇皇子啊皇妃啊甚至是外戚啊或者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啊之類,但在唐朝這時候,情況就有點不一樣。 唐初這時候,社會上還有著比較濃重的魏晉之風,大家都比較要臉面,溜須拍馬還沒有成為社會風氣。 這時候的很多人都看重名聲多過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別個不提,就說魏征此人,聽聞他每次給皇帝寫諫言的時候,都要單獨另抄一份拿去史館,讓他們把這些話寫在史書上,聽說李世民在得知這件事的時候也是氣得不行。 但不管怎么說,要臉面重名聲,總歸還是比不要臉好得多。 時下的社會風氣就是如此,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大家都很看重自己的名譽,幾乎人人身上都有一股子驕傲,其中讓羅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名叫柳范的侍御史。 事情的起因是吳王李恪,李世民的一個兒子,這家伙喜歡騎馬打獵,踩壞了百姓地里的莊稼,于是柳范就在朝堂之上把他給彈劾了。 李世民護崽,他說,權萬紀輔佐我兒,卻不能使他行為端正,他有罪,他該死。 柳范一聽,當即就把他給懟了回去:“房玄齡輔佐你,也不見你停止狩獵?!?/br> 皇帝很生氣,但他也沒有當場就把柳范給怎么樣了。 所以說,雖然眼下確實是封建社會,但跟后面的那些封建社會,多少還是有點不一樣。 那些氏族子弟,對于某些想要出人頭地的平民階層來說,確實是一種極不公平的存在,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里面的很多人,確實也是有骨氣有風度的。 在這種大環境下,唐儉究竟會不會把那把傘獻給皇帝陛下,那還真不太好說。 很多在后世的許多王朝,乃至于直到二十一世紀,都被人們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眼下這時候,卻未必如此。 許二郎摳了摳自己的胡茬,心里琢磨著,萬一那唐儉果真將那把傘獻給了皇帝陛下,結果沒幾天,他們這邊又弄了好些折疊傘在長安城銷售,搞得那些富貴人家的老少爺們人手一把,這個……好像確實有點不太妥當。 算了,還是多燒些土水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