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更要命的是,國孝來了。 其實,對于巨商來說,國孝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的。巨商底子厚,門路也多,不可能緊盯著一筆生意來做的。像羅家,倒霉就在于他們把所有的資金壓到了蜀錦上頭,假如是往年遇到了國孝,他們根本就不懼。 反而像一些小商人,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打擊,極是容易翻船。而甄家,就是屬于那種能耐不夠、運氣不好,本人還貪心不足的倒霉蛋。 甄家接觸的生意本來挺雜的,可自打接上了府城的人脈后,就一心想往精了做。他們除了要維持原先的生意外,還在年初時,盤下了好幾個鋪子,專做錦緞和銀樓的買賣,走的還是高端路線,起碼放在縣城里算是高端的了。 結果就無需多言了,來年是國孝。 錦緞莊子和銀樓本就是極為壓本錢的買賣,偏生他們家又沒有太多的資本可以揮霍,冷不丁的遭遇了這事兒后,簡直就是毫無生路可言。 第68章 就在整個生意圈子逐漸轉涼之際,魏家這頭倒是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年關里,魏鈺娘又誕下一子,母子平安。 接到消息后,羅氏是一疊聲的念佛,直道謝天謝地。略緩了緩后,她就命人準備洗三之禮,盤算著親自去蘇家賀喜。不過,他們本地的習俗是,未嫁女子不可探視月子里的女人,錦娘是去不成了,倒是可以帶上嬌嬌。 很快,繼羅氏之后,嬌嬌也得到了音訊,她倒是沒什么需要準備的,羅氏必會將一切都準備就緒的,只需要到時間了跟上即可。 話是這么說沒錯,實際上嬌嬌還是準備了幾樣精巧的小禮物,人家缺不缺是一回事,她送不送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好在洗三禮本就不需要太過于厚重,心意到了就成。 等晚間,魏大少回府后,知曉此事后也很高興。他同魏鈺娘年歲差得不多,打小就是一道兒長大的,姐弟倆的感情比之最小的meimei錦娘更為深厚一些,偏魏鈺娘前些年還平白遭了大難,很是叫家里人心疼。 不過,眼下看來,日子肯定是越過越好的,尤其國孝當頭,生意場上漸漸沒了熱乎勁兒,倒是蘇家因著有海上生意的緣故,非但不受影響,反而得了不少好處。當然,這里頭也有魏家這邊的功勞,羅家放低身段又額外多讓了幾分利,只為求得跟蘇家的合作,卻是正好為其他商戶做出了榜樣。如今,但凡想跟蘇家合作的,都會依著羅家那般,稍稍多讓出一兩分的利潤來。 蘇家得了好處,哪怕拿大頭的是長房那邊,可五房也因此受到了重視,連帶魏鈺娘在夫家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叫她舒心了不少。 隔了兩日,嬌嬌便在錦娘眼巴巴的注視下,同羅氏一道兒離了府上,前往了蘇家。 其實,真要是依了老祖宗的規矩,像魏家這樣還在孝期的,是不可以走親訪友的。確切的說,也并不是不可以,而是旁人家要忌諱的,覺得接待了身上帶著孝的人,自家也會跟著倒霉。 可誰叫國孝、家孝碰到了一起? 蘇家那頭沒打算大辦,哪怕是嫡孫的洗三禮,也僅僅是自家人聚在一起,甚至連親家都不曾邀請。魏家這邊,是羅氏和嬌嬌直接去了蘇家的后宅,只能算是走親,并不算赴宴。 嬌嬌一早就知曉了這里頭的彎彎繞繞,她只是感概,大戶人家果真不一樣,哪像是鄉下地頭,壓根就不在乎這些事兒。甚至于她上輩子的夫家,雖是縣城里富戶,實則規矩并不森嚴,難怪府城這邊的人一直看不上他們…… 待到了蘇家,嬌嬌才算是漲了見識。 蘇家是真正的豪富之家,這也是為什么當初馮四老爺明知道蘇家的家風,卻仍然將蘇家少爺列為東床快婿的候選人之一。真要論起財富來,一個蘇家抵得上十來個魏家。當然,蘇家的情況同魏家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他們更多的資金壓在了海船上,據說在海外諸島上也有倉庫、鋪面,但若是僅僅計算在府城的財富,卻是比不得魏家等一眾富商的。 說白了,蘇家跟他們就不是一路的。 再者,魏鈺娘嫁的是蘇家五房的嫡少爺,而五房說什么都不能同長房比較。單就這點而言,魏鈺娘其實還是低嫁了的。 正巧魏家年后要分家,嬌嬌還多了份心思,仔細瞧著蘇家各房的不同。蘇家宅院極大,風格是學了江南那頭的,整個兒宅子都是以園林為主,假山流水美輪美奐,哪怕如今是冬日里,也別有一番風味。又因著蘇家人口極多,各房的主子、半主子、下人等等,怕是足有上千人,不過一路看去,所有人都是進退有度的,毫無半分亂相,看得出來蘇家治家還是很嚴的。 嬌嬌在看,羅氏則是在想。 如今是冬日里了,她們婆媳二人都是坐著一襲小轎進的蘇家后宅。羅氏并非頭一次來蘇家的,因此對外頭的景致并無半分好奇,只凝神細想著。 魏鈺娘的親事是個意外,可人生嘛,哪兒有一路平順的道理?哪怕出現了些許意外,日子總歸還是要過下去的。 羅氏早幾年其實很怨恨的,一度想不開,覺得自家真的是遭受了無妄之災,怎么就平白替小姑太太吃了這般多的苦頭??扇缃?,尤其是前段時間小姑太太和她夫家的遭遇,卻仿佛撥云見日一般,叫她忽的想開了。 興許蘇家的確并非良配,但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該坦然去面對,除非是不打算好好過日子了,不然即便碰上了問題,也該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非一味的逃避,甚至自哀自怨。 回想起自己前些年的態度,羅氏總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緣故,影響到了長女魏鈺娘。不然,以魏鈺娘的才智,不該過了這好幾年,才不曾理順夫家的這些關系。 魏家興許是不如蘇家,但絕對比得過蘇家五房,魏鈺娘也絕不會高攀了,而是實打實的低嫁,且她嫁過來不久就懷孕產子……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日子也不該是越過越糟心的,除非魏鈺娘的心結一直不曾打開。 待見著人后,羅氏仔細瞧了瞧女兒的氣色,見她氣色還算可以,但眉宇之間卻是化不開的愁色,只愈發的篤定了自己的想法。 “唉,是娘誤了你??!” 羅氏說這話時,自是瞧過屋內外的,知曉留下來的都是自己人,且她也相信女兒的手腕,不至于連自己的房里都拿捏不住。 魏鈺娘也沒擔心這話外傳,可她明顯是誤會了羅氏的意思,聞言只眼圈微微一紅,半晌才道:“怨不得母親?!?/br> “孩子……”羅氏也有心把話說清楚,她當然可以等魏鈺娘出了月子養好身子,回娘家時再細細分說,可她卻實在是等不住了,先是三兩語的將小姑太太的事情講了一遍,之后才勸道,“我算是看透了,日子本來就是人過出來的。有些人給她再好的日子都過不好,而你要是一心想把日子過好,哪里理不順的道理?” 最初,魏鈺娘沒反應過來羅氏這話的意思,而是將心思放在了小姑太太的遭遇上。 蘇家的門第太高了,家規也是偏森嚴的,魏鈺娘平日里除了跟妯娌們小聚外,也就只能偶爾回一趟娘家,極少跟外界聯絡。至于門第遠遠不及蘇家、魏家的小姑太太夫家那頭,更是多年未曾聯系了,也因此她完全不知道那頭發生了什么事兒。 一開始沒品過味兒來,不代表她之后也沒想通。 半晌后,魏鈺娘抬眼看向羅氏,又瞧了眼弟媳嬌嬌,就在嬌嬌遲疑著要不要避開時,就聽魏鈺娘微微嘆息道:“我何嘗不想好好過日子?可他有時那做派實在是叫人難受?!?/br> 羅氏搖頭:“蘇家的家風擺在這兒,你指望姑爺改是不可能的。好在,你看他庶子庶女雖然都有,但規矩還是嚴苛的,也不曾寵妻滅妾,更別提看重庶出了?!?/br> “我知道?!本褪窍氩婚_。 魏鈺娘打小看到的都是父母恩愛的模樣,習慣了夫妻二人有商有量的過日子,哪怕魏大老爺也曾有小妾通房,但卻沒真將她們當回事兒,誕下的庶女也是隨意往后宅一丟,不到年節甚至想不起還有個庶女。 然而,蘇家不是這樣的,各房男丁都有好幾個小妾通房,且許多都是生意伙伴相贈的,有些還是下屬拿親生閨女贈予的,是有著正經納妾文書的良妾。 這些良妾多半都會誕下子嗣,男孩兒們都會去家塾上課,女孩兒們則是白日里聚在嫡妻跟前,晚間隨生母歇覺。 總得來說,各方面都還是有章程的,端看能不能習慣便是了。 魏鈺娘習慣不了,這才有了婚后兩次流了孩子的經歷。其實沒人害她,只是她自己想不通,鉆了牛角尖,總覺得眼下的生活不該由她來承受,尤其當她夫君夜里宿在小妾房中時,她總也忍不住胡思亂想,沒得將夫君盼來,反而又害得自己平添一肚子氣。 “看開點兒,好也是一天,壞也是一天。再說了,你真以為姑爺沒感覺?你帶著滿心的不甘怨憤過日子,他如何能對你掏心掏肺?” 羅氏這話叫魏鈺娘驀的一驚,依稀想起剛成親時,她夫君似乎沒那么過分,尤其是新婚之初,哪怕房中也有小妾通房,卻從來不往那頭去,只夜夜陪伴著她。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魏鈺娘面色隱隱有些發白,羅氏原本是想多勸勸的,眼見她這般,又忍不住心疼上了,忙轉而安慰道:“你也別著急,慢慢來。橫豎蘇家還是重規矩的,那些個上不得臺面的東西,威脅不到你?!?/br> “是啊,威脅不到我……”魏鈺娘喃喃自語著,忽的一把抓住了羅氏的手,焦急的問道,“母親,我是不是真的做錯了?我太執著的想過我心目中的日子,越是做不到我就越想改變?!?/br> 羅氏心疼壞了,卻不得不硬著頭皮點了點頭:“也怪我,當初忙著氣憤,連累得你也跟著不甘心起來?!?/br> 改變自己都不容易,更妄論改變別人了。 魏鈺娘最大的錯并不是執拗著想改變她夫君,而是帶著滿腔的不甘心嫁了過來。你心有不甘,別人怎么可能看不出來?再說蘇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你既不喜歡,就別嫁,沒的嫁過來了,還帶著不情不愿。 羅氏一點一點的規勸她:“當初,蘇家其實是愿意接受退親的,只是老太爺覺得面子過不去。再一個,若是退了親,小姑太太想要再則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怕是不可能了。老太爺為了自己的顏面,為了女兒的幸福,這才舍了你??烧f白了,蘇家沒錯啊?!?/br> 結親本來就是你情我愿的,沒有誰逼迫誰的說法。 在魏家有意退親時,蘇家也表示可以接受,但魏家最終不曾退親。 之后同樣是魏家提出來要換一個人選,蘇家仍然沒反對,高高興興的下定迎親。當然,這其中也是因為蘇家覺得魏家的嫡長孫女要遠遠好過于魏家嫡幼女,但他們讓步卻是真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協,結果魏鈺娘還是不情不愿的。 而一個人一旦帶了抵觸的心態去做事、過日子,那么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必是不會盡如人意的。 …… 離開蘇家時,羅氏整顆心都是揪著的,她實在是放心不下,可事到如今,卻也只能放手讓女兒自己走了。 等坐上回府的馬車時,她只拉著嬌嬌的手,紅著眼圈搖頭嘆息:“這兒女啊,真的是上輩子欠下的債,唉!” 嬌嬌想起她娘家嫡母秦氏,生了七個嫡子,又多養了兩個庶子,要是連帶她算在內的話,就是十個兒女了。不過,秦氏活得挺瀟灑的,除了三不五時的被嬌嬌氣得腦殼疼,就沒見她記掛過別的孩子。 遲疑了一下,嬌嬌就說了秦氏的事兒,以此來寬慰羅氏。 說真的,嬌嬌打小就不會安慰人,不過這回也是趕了巧了,秦氏那心態簡直絕了,遇到嬌嬌也是棋逢對手,可其他人卻是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沒人敢冒犯她。當然,也沒見她為了通房小妾、庶子們犯愁過。 “……我娘家嫡母便是這樣的,您看她連對我這個半路進府的庶女都這般好,我出閣時,她還自掏私房給我添了嫁奩。倘若她是為了顏面這么做的,我也不說什么了,可她真的不是,她是實實在在的盼著我在夫家過得好,越幸福越好?!?/br> 秦氏:…… 不然呢?你要是過得不好,不得三不五時的回娘家哭一通?我還怎么好生過日子? 羅氏自是不知曉這里頭的真相,只是無比的敬佩秦氏。尤其是她房里也有個庶女,打從那通房意外懷孕后,她就滿心滿眼的不舒坦,直接將人擱到偏僻的院子里養胎,生下孩子后也沒多瞧一眼,即便那庶女僅僅比錦娘小了兩個月,也該是說親的時候了,她卻從未將此事放在心上過。 想起親家母,羅氏不由的有些羞愧,她方才還勸女兒看開點兒,畢竟姑爺是沒錯的??稍僮屑毾胂?,她不也一樣苛待了庶女嗎? “唉,我算是明白了,誰夸的都不一定當真,除了庶出子女?!?/br> 身為嫡母,能叫庶子庶女發自內心的夸贊一句,那可真的是實實在在的好了。羅氏倒是不稀罕這些名聲,可想著大女兒魏鈺娘這些年吃的苦頭,琢磨著就算是為了兒女積德,也該對庶女好一點兒。說白了,托生到了通房丫鬟的肚子里,也不是孩子的錯啊。 國孝頭一年還是得避諱一些的,不過這個避諱指的是議親,私底下打量著卻是無妨的。 等回到了府上,羅氏先是將合適錦娘的人選在腦海里羅列了一遍,又問了嬌嬌有無任何人選,之后才開始琢磨庶女的親事。 年后,二房就要分不出去了,因此甭管二房的兒女親事是如何處理的,都妨礙不到他們大房這邊。而算算日子,先帝駕崩的消息雖然是十月里傳來的,但其實駕崩的時間要更早一些,按著九個月重孝而言,待來年六月,差不多就可以托人相看了。 羅氏正美滋滋的盤算著,卻沒料到,二房還沒離家,小姑太太再度上門。 梁家是真的涼了,透心涼的那種。這覆巢之下無完卵,她一個后宅女眷,還是嫁妝盡數填進去的那種,當真是無回天之術??伤质钦娴牟桓市?,打小錦衣玉食的她,根本就過不了苦日子,哪怕是那種殷實的小門小戶,她也受不了。 只是這一次,小姑太太直接沒見到魏家的主子們,而是在前院喝了一肚子的茶。 茶水點心管夠,想見面說話沒門兒。 不得已,小姑太太只能托人傳了口信過來,就是這個口信,差點兒嚇死了長房的人。 小姑太太是接連來了好幾次都沒見到正主后,這才不得不改了法子。不過,那會兒已經是正月里了,二房是還沒搬走,因為正月十五之前都不能搬家,得出了元宵節才算是過完了年節。 口信是通過管事嬤嬤送來的,哪怕只是幫著捎帶個口信,也著實叫人家嬤嬤為難了許久。 “太太,小姑太太她說她想自請下堂?!?/br> 羅氏:…… 嬌嬌:…… 錦娘:…… 自請下堂只是一種委婉的說法,稍微直白一點就是和離。而女方提出和離,幾乎等同于男子休妻,是對夫家的一種極大侮辱。假如是兩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這事兒是絕沒可能成的??扇缃襁@情況倒是有些特殊,梁家原就不如魏家,又接連遭受重創,即便魏家故意欺負人,那頭也不敢如何的。 可憑什么呢?? 興許是因為同小姑太太沒打過幾次交道,嬌嬌比婆母和小姑子更平靜一些,短暫的驚訝之后,她開口道:“錦娘還沒說人家呢,底下還有三姑娘的親事未定,將來咱們家也說不準會不會有姑娘……小姑太太完全沒考慮過這些嗎?” 和離是那么好玩的?一個大家族,只要出現了一個特例,其他的未嫁姑娘皆會受到牽連。 當然,假如確實是對方欺負人,讓自家出嫁女平白受了委屈,身為娘家人為其出頭也是應該的。但眼下明顯不是這樣的,梁家哪怕在生意場上愛走捷徑,可對小姑太太確實是不差的,起碼房里沒人,更別提庶出子女了。 “她會考慮這些?她只會在意自己!”羅氏第二個開口,只是不同于嬌嬌的驚訝,她是滿腔的憤怒,“告訴她,一旦梁家不要她了,就立刻送到庵堂去,青燈古佛伴她一生!這輩子都別想踏入我魏家的大門!” 管事嬤嬤麻溜兒的跑去傳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