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節
洛葉的話真的是一句比一句讓他們驚訝,前面兩者他們還能理解,這個問題讓他們就有些困惑了。 德利涅教授也有些詫異,“我以為你喜歡的是群論?!?/br> 他最擅長的代數幾何。 洛葉道,“沒有人規定我只擅長一樣?!?/br> 群論在完成這一篇論文后,對她的吸引力就下降了一些,對她來說這篇論文不但足夠讓她刷足夠的聲望,真正的在數學界彰顯自己的存在,更能證明她對群論的掌控已經很深厚了,畢竟她做出了一個世界性的成果。既然如此,這個已經被她磨厲的刀可以退居二線了。 “——您招收嗎?”她再次問。 德利涅教授這個身份地位,想要成為他學生的不知道有多少,可是近幾年他已經不招收研究生了,可是什么都有例外。 “本來沒有打算,如果你來申請就有了?!?/br> 德利涅教授一點都不介意表露自己對洛葉的特殊待遇,甚至在洛葉“一意孤行”之后還露出了愉快的神情,“你不用參加研究生考生了,回頭去我辦公室寫一份申請,你明年就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研究生?!?/br> 洛葉這才露出了一個更為明顯的笑意,對他們欠了欠身,“既然如此,那我改日再來拜訪您?!?/br> 不得不說,現在這間會議室里有一部分人都不由的對德利涅露出了一些羨慕嫉妒的神情。 洛葉這樣的學生誰不想要? 有幾個擅長抽象代數的教授還露出了遺憾神情——以洛葉的天分,他們以為她會繼續在抽象代數這條路上走呢!在聽洛葉即將提前畢業后,他們還琢磨著要收她當學生,可萬萬想不到她竟然改換了跑道,而且早就有了心儀的導師人選。 這讓他們怎么不對德利涅的好運氣羨慕嫉妒? 不過他們雖然覺得可惜,也沒有勸阻,洛葉現在才多大?十九歲而已,對數學界來說太年輕了,正處于對數學領域充滿了好奇心的階段,忽然想要換一換,他們也能理解。再者了,這篇論文雖然屬于抽象代數領域,可是里面涉及的可不僅僅是抽象代數,雙曲面,弦論都涉及到了,不然馬爾維斯也不可能會一口氣叫來這么多的教授。 這也能看得出來,她擅長可不僅僅是抽象代數。 德利涅教授就沐浴著一眾同事的視線走出了會議室,還不忘給馬爾維斯道,“等這一期的《數學年刊》出來記得通知我一聲……” 編輯部的已經下班了,唯有助理還在堅守崗位,他完全不敢進去,就站在門口不遠處,等著大佬們傳喚,心里對洛葉的佩服真的越來越濃。 他此刻是真的有些明白自己和超級天才之間的差距了,大概差著一個馬里亞納海溝吧。 在洛葉率先走出來的時候,他差點不顧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直接上前去套近乎——這位說不得就是他們編輯部的??椭?。 幸好他理智還在,看著洛葉對著他輕點了下頭,徑直走了出去,然后一眾大佬魚貫而出,他忙走到馬爾維斯身邊,“主編?!钡群蛑愿?。 馬爾維斯語氣輕快,“把這篇論文重新排版下,之后再交給我?!?/br> 他也疲憊了,想著今天去休息,明天再繼續,“你也下班吧?!?/br> 助理雖然在外面等待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預感了,但沒想到真的等馬爾維斯親口說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的震驚了。 ——重新排版就是確定刊登這篇論文了! 真的決定刊登了! 他一點都沒有覺得這是馬爾維斯放松了標準,真的,每一個看到下午洛葉被一眾大佬包圍的場景時,都不會有這樣的誤會。她是真的靠自己的實力獲得了刊登的機會。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更覺得震驚啊。 她才十九歲??! 今年才剛剛大二??! 這個消息傳出去,所有人都會意識到,繼彼得·舒爾茨后又一個超新星開始冉冉升起了。 看著馬爾維斯一眾大佬漸行漸遠,助理的眼睛都不由的濕潤了起來,靠,這真的是赤、、裸、、裸的差距??!” 洛葉第二天就去了德利涅教授的辦公室填了幾張資料,她要上也是明年的研究生,現在她的學位證書和畢業證還沒下來,可是她實際上已經算是畢業了,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應該是她的空閑期。 德利涅教授道,“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你有什么打算?有研究目標了嗎?” 洛葉道,“準備看一下代數幾何相關的資料,還有一些數學物理相關的?!?/br> 對于后者德利涅教授只是疑惑的挑了挑眉,卻沒有發出疑義,而是給了她一張書單,還有一個已經準備好的筆記,“這是格羅滕迪克曾經的手稿的復印件,你可以拿回去好好看一看?!?/br> 代數幾何教皇的手稿? 洛葉燃起了興趣,接了過來并沒有立刻打開看,確定德利涅教授沒有事情再吩咐后才離開。 洛葉以前蹭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課時候也都是抽象代數相關,這次她開始蹭代數幾何和數學物理相關的了。 而數學系也終于知道了這個消息。 ——洛葉,已經提前畢業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196 和洛葉同屆的人現在才開始深入了解數學體系中諸個分支,也就是說和她一起畢業的根本沒有, 在德利涅教授給她頒發了學位證書和畢業證后, 隨大流的穿著博士服在校內拍了幾張照片。 她對這興趣從來不大, 隨意拍了幾張就完了。 ——甚至連分享社交網絡都沒有。 現在觸摸手機已經普及了, 真正的4g網絡時代已經到來了,可是洛葉壓根不玩,現在她手機最大功能也就是接聽電話。 她的同班同學看到被校友拍的洛葉穿學士服的照片后,才知道她已經本科畢業了!畢竟洛葉平時就不和他們一起上課啊,洛葉也不會是拿這種事當炫耀資本的,唯一和洛葉比較熟的莫妮卡這學期也開始嘗試選定方向撰寫論文,可以說忙碌至極, 自然也不會有多余的閑心特意去關注洛葉。 所以他們是真的看到照片的時候才確定。 卡爾, “……看來她的論文真的要刊登在《數學年刊》上了?!?/br> 這是唯一的解釋了。 他們畢業必定要寫畢業論文, 只有畢業論文答辯過了,才能得到學位,這一點洛葉也不能例外,而洛葉最近一段時間都沒有寫論文的趨向, 那就只可能是她之前撰寫的論文通過了, 因為過于優秀,直接當成了畢業論文予以畢業。 饒是此刻已經成了校內風云人物,大二就成了老虎俱樂部副會長的卡爾,再想到這個可能的時候,仍舊似乎在口腔中感覺到了些許的苦澀。 ——卡爾選擇數學系無疑是有對數學的熱愛的,但是他在真的上了大學后發現自己很難保持對數學的純粹之心, 他無法做到像洛葉那樣心無旁騖的眼中只有數學。他比不上洛葉這樣的絕頂天賦,比她少了努力,自然也不會去的她這樣的天賦。上帝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公平的。 他之前一直猶豫,現在在此刻聽到這個消息后,反而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他該下定決心了,他不適合走數學學術這條路。 不過—— 他也要更加努力才行啊,他可不想等哪天,洛葉真的名揚全球后,他就成為一個“同學”的背景板。 莫妮卡和卡爾不同,她是想走學術這條路的,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她就充分認識到了洛葉的天賦,可是在這一刻,眼看著洛葉就要真正的在全球刷榮譽了,她還是默默無聞,她仿佛感覺到了舒爾茨同學的感受。 那就是苦澀和對這樣超級天才的羨慕和無可奈何。 那是想怎么追都無望的感覺。 看著對方和自己的差距越來越大,你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嗎?莫妮卡是萬分不愿的,在發現自己還是沒有辦法不動容后,她不由的開始反思,是她平時做的還不夠嗎? 莫妮卡喜歡數學,但是她也喜歡享受生活,所以她做不到像洛葉那樣仿佛永遠不知道枯燥一樣坐在圖書館,而她的天賦也不錯,就算是這樣,最后她也不會真的泯如眾人??涩F在卻偏偏有了一個洛葉,莫妮卡忽然產生了一股強烈的不甘心,她也不愿意看著洛葉和她距離越來越大。 在兩種愛好之間維持平衡可能是頂級天才能做到的,可是她不是,想要盡力縮短和洛葉這樣超級天才的距離,那就只能比她更努力才可以啊,要做出正確的取舍。 而達里爾聽到這個消息后,相反的倒是什么都沒有想,實際上如果沒有洛葉在前,現在已經有人發現達里爾已經在次一級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和動力學相關,到現在已經引用了許多,憑借這篇論文他可以折合二十個學分,而他比洛葉還小兩歲,可是校內的教授和同學都被洛葉吸引了視線,讓他光芒黯淡了下來。 他倒是沒有什么不滿的,然后就繼續開始以圖書館為家。 而他們都做好了洛葉論文后引起的轟動的準備,可是沒想到,最先引爆數學界的并不是洛葉,而是去年狂刷了一整年存在感的舒爾茨。 他一口氣在《數學新進展》發表了兩篇論文。 《the langlandskottwitz method for some simple shimura varieties, i.》 《the local langlands correspondence fl_n over padic fields, i》 這兩篇論文和他的博士論文相互呼應,也是進一步深入的講述,是再一次對大一統數學綱領的深入研究,比上一次更為完善,還有對p(padic)進數的研究成果,簡直是突破性的,由思考加權整單值化猜想入手,把p進的霍奇理論基本結果推廣到了一個新的情形。 兩篇論文一發表就引起了數學圈的大地震。 誰也沒有想到最近傳言在鉆研weightmonodromy猜想的舒爾茨居然沒有放棄對霍奇猜想出手,一出手就這么大的手筆,直接把整個數學圈的視線全都吸到了他身上。 什么叫天才?舒爾茨用事實告訴所有人,他就是這樣的天才! 今年的拉馬努金獎剛剛塵埃落定,舒爾茨就重拳出擊,新的一年才剛剛開始,全世界看過這兩篇論文的人都有種篤定的感覺,明年的拉馬努金獎八成要屬于他了。 這兩篇論文實在是太耀眼了! 普林斯頓的眾位教授也在第一時間看了舒爾茨的論文——畢竟是突破性的數學進展,看完之后就不得不得承認舒爾茨這幾年名氣不衰果然是有道理的,他在數學上的天賦實在是太驚人了。 而德利涅教授也知道一些他關于weightmonodromy猜想的進度,同時開展兩個課題,還進展如此順利,德利涅教授這樣的本身的天才也夸贊了一句,“果然是天才?!?/br> 可是他們卻不覺得舒爾茨競爭明年的拉馬努金獎十拿九穩了。 因為《數學年刊》新一期即將全球發行。 與此同時,洛葉也在和舒爾茨交流。 “你的論文我已經看了,很精彩?!?/br> 對面也發來了信息,“你拿到了學士學位?我應該先恭喜你?!?/br> “我從去年開始一直研究朗蘭茲綱領和p進數,只是今年的時候陷入了一定僵局,最近靈感比較足,直接完成了?!?/br> 他輕描淡寫的口氣絕對可以讓絕大多數數學家吐血,畢竟這可是一口氣兩篇??!多少人研究一兩年都可能發表不到一篇,他一口氣兩篇,實在驚人至極。 可是和他交流的是洛葉,“朗蘭茲綱領我還沒有研究,你的那篇論文我還沒有完全看透,等我深入了解后,再來和你討論這篇?!?/br> 舒爾茨,“隨時恭候,你的論文也要發表了吧?我會第一時間來看的?!?/br> 兩人的交流就這樣告一段落,畢竟兩人都很忙啊,尤其是舒爾茨,發表了這兩篇論文后,諸多個數學會議對他遞來了橄欖枝,想聽他現場講述,同時還有諸多的大學,數學界同事發來的郵件信息等等。 數學曲高和寡,真正高深的數學理論看懂的人寥寥,而一旦有這樣一篇論文發表,一年半載內都會成為數學界的焦點——看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理解需要更長一段時間。 而憑借霍奇猜想和朗蘭茲綱領——目前數學界所有的綱領當中最可能完全數學大一統的綱領,它們兩個的地位,所有人都想來,未來一年內,舒爾茨這個名字和這兩篇論文都要被頻繁提及,估計不會有人超過他了。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數學年刊》的新一期發表,就打破了他們的這種想法。 普林斯頓的學生解決了困擾數學界的一個重要問題——歐幾里得空間球體幾何的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球體集合的任務僅僅在三維空間和較少測量時得到了解決。 而她解決了八維和二十維的問題,并且找到了一個通用的函數公式,可以應用于任何維度當中。 甚至她的論文僅僅用了八十多頁,要知道當初解決三維問題的黑爾斯空足足用了二百五十頁紙來撰寫論文! 開篇的就是這篇論文,所有研究相關理論的數學家在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都不由的開始研究起來,可以說在刊發在《數學年刊》上根本不用擔心錯誤,他們必定已經進行了嚴謹的審核。 大概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他們都不由的想,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嗎?居然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