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節
赫連南丞心里沉沉悶悶的,像是堵著棉花一樣難受,但還是應了下來:“娘娘在宮中,又有政事繁忙,這些,我和大哥以及寧安王會去辦好?!?/br> 說罷,拱手告辭離去。 趙承玉知道他們不高興,別說南朝老臣們防著北朝舊族謀反,北朝舊族的那些人,的確很多人都沒有熄下過要奪回的江山的念頭。 趙承玉的安排,只要他們不動妄念,她就敢保證那些南朝老臣不會得逞,她就能保全整個北朝舊族??墒?,南朝老車們有心要讓北朝舊族的人謀反,而北朝舊族的人恰好有謀反的念頭…… 趙承玉的頭又疼了起來,喚了瑾兒:“瑾兒,你去將楊大夫請過來,我總頭疼?!?/br> “娘娘您是憂思過重了!”瑾兒道,卻是快步去楊蓓的院子里請了楊蓓過來。 楊蓓給趙承玉施針,又給她按摩了會兒頭部,也道:“娘娘的頭疼是憂思過重?!?/br> “我如何不憂心,皇上不在宮中,看似我掌管了這天下大權,殊不知,在我面前的是萬丈深淵,但凡一步踏錯,就會連帶著整個北朝舊族都粉身碎骨?!壁w承玉嘆道。 瑾兒在旁勸慰:“娘娘謀算周全,原先就從不曾錯過一步,如今定也不會錯?!?/br> 趙承玉無力道:“我倒是不會走錯,卻是無法管住下面的人走錯?!?/br> 晌午后,宮人來通傳說昊王妃求見,趙承玉忙讓人請紫凝進來。 紫凝入殿后,急切的與趙承玉問:“皇后娘娘可要趁此機會稱帝?” “我沒有稱帝之心?!壁w承玉道,“你若是進宮來與我說這些的,那就回去吧?!苯佣扇膯査灰Q帝,趙承玉實在是惱的很。 紫凝卻是認真道:“龐遺世為昊王籌謀,此時回京,早就下好了一步棋,娘娘您若是不稱帝,北朝舊族必定被除。娘娘顧全與皇上之間的情誼,可您就不想想北朝舊族?如若北朝舊族被滅,娘娘您又還有何倚仗?您腹中孩子又有何倚仗?” “紫凝在昊王府忍辱負重,受盡欺辱,為的是什么?還不是看到昊王被除,北朝舊族能長存,如此我們才能受到庇佑,安穩度世?!弊夏齻氖目粗w承玉,還是北朝時,她嫁去南朝和親,是為了北朝,嫁給姜元昊后,處處遭他折磨,卻為了北朝舊族,仍舊暗中將昊王的動作秘密傳回,也從不曾有過背叛之心。姜元昊如今回京設計了一場必死之局,對于我們而言,亦是奪回江山的轉機。娘娘卻不選擇生路,還將整個北朝舊族推入死局?” …… 姜元昊的這場設計,紫凝比誰都清楚。她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非但沒有擔心,而是更加竊喜。 衛諫和兵馬都奔赴了陳國,京中大權和兵馬都在趙承玉手里,姜元昊想要設局害北朝舊族,而趙承玉只要順勢而為,便能奪得帝位。 明明是一場向死而生的局,卻在趙承玉這兒變了卦。 龐遺世能夠設計這一場局,算計的就是趙承玉的心,趙承玉這人,雖然曾經執掌天下,甚至在北朝時都被朝臣懷疑要與趙承桓爭權,在北朝被滅后,果斷將北朝所有的勢力收入麾下,更是委身嫁給仇敵衛諫,暗中謀算,看似是戀棧權位,想當女帝的人。 實則,趙承玉心懷天下,她看到的是天下、江山,而不是個人及家族得失。 所以,這場局,是姜元昊的一場必勝之局。 趙承玉看著眼前失望又憤怒的紫凝,弱小的身軀,臉上撲了很厚重的脂粉,卻仍舊掩蓋不住她這幾年年華逝去太快的痕跡,臉色也是蒼白。她心里覺得愧疚,覺得對不起所有支持她,擁護她的人。 她過去替紫凝攏了攏披在肩上的狐裘披肩,握住紫凝消瘦如柴的手,愧疚道:“紫凝,對不起,那個皇位雖然唾手可得,可我真的不能這么做,這樣,對不起衛諫?!?/br> “娘娘為了他一人,就要放棄整個北朝舊族嗎?”紫凝甩開趙承玉的手。 “你聽我說完,”宋蘊正色道,神色嚴肅,“就算,我按照你們的想法,趁亂稱帝,拿下了皇權,除掉了姜元昊以及留在京中的南朝將士和南朝皇族的人,這消息必定會傳到遠在陳國的衛諫和其他將士耳中,那時,他是繼續滅掉陳國,還是帶兵轉身回來滅了我們?” “好,就算是衛諫不想來滅我們,那他身邊的那些將士臣子會同意嗎?與衛諫同去的亦有南朝姜氏宗族之人,衛諫若不依那些將士意見,那些將士便會棄衛諫而擁護另一位姜氏宗族之人,那人得到擁護之后,他會做什么?殺掉衛諫,殺掉李徽宗和另外的北朝舊族的的將領然后舍棄攻打陳國的計劃,帶領大軍返回京中。一旦大軍反撲,而我們京中只有那些點兵馬,如何抵擋得過?” 有些事,只要一深思計算,便知敗局已定。 紫凝聽著趙承玉這些話,臉色愈漸變成灰白,身軀微微發抖,趔趄的往后退了幾步。 此事,他們的確未曾料想過這么深遠…… “這一場死局,我們還有生路嗎?”她恐慌的看向趙承玉。 趙承玉道:“不動妄心,不生妄念?!?/br> “這不可能的?!弊夏龘u頭肯定的說道。 趙承玉也知,這不可能。 可這場死局,她又能怎么辦? 避不過的。 當然,剛才與紫凝說的那話,她有些危言聳聽了,倘若真要謀反,自然會先給李徽宗等人傳去消息,而姜元昊,定然也會給前去陳國的那些將軍傳去消息。那里亦會發生一場戰亂。 兩方相爭,兩敗俱傷,陳國得利。 “瑾兒,用商號的方式,送封信去陳國李徽宗和文郡王手里?!弊夏x開之后,趙承玉立即去書房些寫了一封信交給瑾兒。 正文 第168章挑撥 陳國,李徽宗和文郡王等人已經收到了趙承玉送去的信,大約知道了京中的情況。 趙承玉不放心,將幾位德高望重的北朝舊族官員請到一起,將她的考量都說了一遍,希望大家不要一時被眼前的利益蒙蔽。 眾人表面應下,暗地里會如何做,趙承玉無法預測。 但她只能按照最壞的打算安排。 景王、梁王、裕王,都被派去了江南。 原來北朝的那些侯爺郡王,也被派去了姜地,留在京中的也就只有寧安王趙承桓、赫連一家,原來的大學士范士宴。 景王幾人一離京,龐遺世后腳就跟著去了江南。 江南一品樓里,三位少年王爺坐著,看著眼前的龐遺世,目光不解。他們并不認識龐遺世,更是不知道龐遺世是昊王的人。 “你宴請我們兄弟三人來干什么?我們與你又不熟識!”景王率先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