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節
顧云浩眼圈一紅,聲音中也帶著幾分沉痛之感。 “景源,朕知你乃是一重情義之人,今日,便將太子跟這華朝的江山交托與你,望卿費心照料些吧?!?/br> 說到這里,元化帝的神色一默,竟是有說不出的傷感和孤寂之意。 “陛下放心,有臣一日,定會護著太子與我朝江山一日?!鳖櫾坪蒲壑幸嗍菐е畛恋耐匆?,神情堅定地應道。 “如此,朕便放心了?!?/br> 見著顧云浩應下,元化帝松了口氣,又道:“只是眼下朝中局勢不穩,你且要抓緊時間才可?!?/br> 說到正事,顧云浩思量一番,還是說道:“臣斗膽向陛下言及一事。他日,左相與副相二人可會對此事存有微辭?” 元化帝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了多久。 他既然答應了輔助太子,繼續推行新政,穩定江山朝局,那么自然就要開始作長遠的打算。 杜允文跟陶明哲乃是兩朝元老,在朝中頗有權勢,若是元化帝一去,那更是三朝老臣,加上在內閣里,兩人不論是資歷還是職級,都遠非他這個剛入閣的新人可比。 加上雖然現在勛貴們沒有了實權,不能再影響到軍隊那方面,但也還是與杜允文等人眉來眼去。 若是到時候杜允文陶明哲再勾連勛貴,那么他便會面臨不小的壓力。 因此,顧云浩索性直接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暗示元化帝盡快動手,除去兩人,從而杜絕后患。 元化帝是個聰明人,當下對顧云浩的意思也是心領神會,直接點了點頭:“你所言不錯,此事朕自有主意?!?/br> 說到這里,元化帝卻是又似想起了什么,說道:“朕聽聞,說是右相似有告老之心?可是屬實?” 聞言,顧云浩心里大駭。 元化帝這話里話外的意思,分明還是將師祖也看作了太子今后即位掌權的阻礙。 這一瞬,顧云浩不由覺得心中帶過一絲涼意。 原來即便是那樣行事低調,又敬重皇室的師祖,也是被元化帝所疑慮。 只是雖然心中有些寒涼,但顧云浩還是面色不顯地回道:“右相剛好乃是微臣師祖,前些日子,他亦是告知微臣,說是上了年歲,精神大不如前,確實似有告老之心?!?/br> 第201章 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 顧云浩知道元化帝心底仍是在忌憚師祖。 孫惟德不僅是當朝右相, 更是兩朝元老, 而今雖然年老,但在朝中的影響力實在是不容小覷。 可以說, 現在內閣的三位宰相處境都不是很妙。 杜允文跟陶明哲那自然是不必說的。當年元化帝令季銘主持新政, 一心只為能通過新政強國富民,但后面因著杜允文跟陶明哲聯合勛貴守舊派向元化帝施壓,最后令元化帝不得不取消新政, 甚至處置了季氏三族。 身為一個帝王,又如何能容得下這樣曾經逼迫于他的臣子? 而孫惟德雖然沒有什么性命之憂, 但也不見得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孫惟德在提任右相之前, 那可是吏部尚書。 吏部自來都是最受官員們歡迎和奉承的。 孫惟德主政吏部十多年, 不僅是提拔了不少門生故吏,更是廣結人脈,朝中一半以上的官員,都頗為敬重這位右相大人。 雖然孫惟德并未摻合進八年前的那場政治風波,但也正是因著如此,元化帝更是難以估量其在朝中的權勢。 而且, 孫惟德又一向善謀人心, 行事密不可破。 這樣的人,又怎么能讓元化帝不忌憚呢。 要知道,即便是皇太子蕭云玨再聰慧,但總歸還只是個幾歲的孩子。 元化帝必然不會為自己的兒子留下這么一個心腹大患在朝中。 顧云浩心思一轉, 便猜到了元化帝的心思, 遂當下便直接將師祖私下與他說的話, 稟奏了元化帝,言及孫惟德卻有告老之心,借以打消元化帝對師祖的忌憚。 畢竟如今蕭穆言大權在握,若是他眼看著時日無多,為了替太子清路,直接一舉處置了內閣的三位宰相,將師祖與杜允文、陶明哲兩人一起發落了,也是很有可能的。 與其讓元化帝忌憚,欲除之而后快,不如先行表露告老之心,而后漸漸淡出朝堂,不僅能在在這個時候保全自身,更能為自己留下一個不貪戀權勢的好名聲。 思量到這一層,顧云浩更是暗暗佩服孫惟德。 師祖果然不愧是穩坐相位多年。 約摸也是自之前與他一起料想到元化帝身子不好,孫惟德就開始在琢磨此事了吧。 否則,也不會那么突然讓他幫著照看孫海帆,甚至還那樣隆重的舉辦了一場拜師禮。 原來,師祖不僅是想要將孫海帆交托給他,更是想借著此事,向元化帝暗示他已有了告老之心。 “既是如此,景源,朕便許你以丞相之位?!?/br> 想了想,元化帝卻是直言道:“待而今三相離任之后,不論乃是朕還在位,抑或是玨兒登基,都自此廢除內閣三相之制,僅設一丞相統御全朝,你顧景源,今后我華朝第一個丞相!” 顧云浩萬沒想到元化帝會作出這樣的決定,只覺心里瞬間噗通直跳。 “微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相當,必當感恩戴德,世代相報?!鳖櫾坪泼嫔葡菜企@,當下便拜下叩首謝恩。 “你且去吧?!?/br> 元化帝擺了擺手。 “臣告退?!睉艘宦?,顧云浩恭敬地退了出去。 這里,看著顧云浩出屋離開了紫極殿,元化帝神色一下疲倦了下來,卻復又往那軟塌上一靠,面色更是難看了許多。 “陛下。此人可靠么?” 這時,卻只聞一個柔和的女子聲音響起,自暖閣后的隔間里,皇后衛氏身著一襲明黃宮裝走了出來。 衛皇后一面端著茶碗服侍元化帝吃茶,一面帶著幾分憂色地道:“陛下果真是預備廢三相,而只任用那顧景源一人為相?如此的話,此人豈非會權柄過重,若是生了悖逆之心,只怕……” “杜允文跟那陶明哲都是極有野心之人,兩人如今又勾連在一起,未免今后多事,即便那顧景源不提,朕也是定要除去這兩人的?!?/br> 元化帝卻是搖了搖頭,說道:“加上孫惟德年歲已大,現在亦有告老之心,顧景源已逐漸為孫惟德一黨官員的主心骨,到時候杜允文跟陶明哲一倒,孫惟德再告老,朝中本就將會是那顧景源一手遮天,朕眼下許之以丞相之位,實際不過是給個名聲罷了?!?/br> “此人這般權重,陛下何不殺之,以免留下后患?!毙l皇后還是有些不解地道。 “不可?!?/br> 元化帝無奈一笑:“眼下蠻族狼視我朝江山,然如今國力空虛,軍力薄弱,若為長遠計,新政是必行之事,那顧景源一心撲在新政之上,新政之事,非此人不可?!?/br> “再則,此前朕亦是派了暗衛對此人過往之事細查一番,思量了許久,方才確定此人是個頗重情義之人,朕才放心將玨兒交托與他?!?/br> 說到這里,元化帝頓了頓,雙眼微微一瞇,道:“也是由著這個緣故,朕方才許他丞相之位,此乃攻心之策,玨兒年歲太小,即便手握大權,反而容易被人謀算,倒不如直接暫讓顧景源掌權,反而更顯得胸懷,得其感念之心?!?/br> “我曉得皇后是心疼玨兒,只是你想,那孫惟德是多狡猾之人,如今都是不惜將手中權勢人脈盡數交與顧景源,從而讓其看顧孫家,可見此人在孫惟德心中,絕對是個可信之人?!?/br> 聽聞了元化帝這樣說,衛皇后還是有些猶疑:“臣妾怎會不信陛下決斷,只是此事畢竟不僅事關玨兒安危,更是關乎華朝江山……” “無礙,即便是那顧景源手掌六部,但薛海手中仍掌控著四十萬大軍,又率禁軍拱衛京師,他顧景源即便是有什么異心,也是不會輕舉妄動?!?/br> 元化帝直接打斷了衛皇后的話,說出了自己的安排:“兵部那邊雖然比之前有用了些,但終歸沒有統軍之權,就是在顧景源掌控之下,也不會翻出什么大浪來?!?/br> 聽了這話,衛皇后總算是放下心來。 那薛海乃是元化帝在龍潛時候就跟隨在身邊之人,一直忠心耿耿,自然是比顧云浩更得衛皇后信任。 “難怪陛下前些日子,急急為玨兒定了親,原來是由著這個緣故?!?/br> 直到這個時候,衛皇后也是忍不住感嘆一句,說道:“果真還是陛下想的長遠,有了這一紙婚約在,那薛海又怎會不對咱們玨兒盡心呢?!?/br> 不錯,就在去年,元化帝親自為六歲的太子蕭云玨定下了一門親事。 對象正是薛家薛海的小女兒。 “所謂人心難測,自然得要未雨綢繆?!?/br> 元化帝似乎累極了,輕飄飄地說了這么一句,便緩緩地合上雙目養神。 …… 顧云浩滿腹心事地步出紫極殿。 走在大明宮的磚地之上,他的腦海中一直回想著方才的事情。 面色再也不復剛剛在殿內之時那般感念滿懷的樣子。 此刻的他冷靜極了。 顧云浩曉得,元化帝是真的準備以他為托孤之臣。 只是他卻并不相信蕭穆言這樣一個極有手段的帝王,會真的那么信任他,甚至為了他廢除三相之制,放心由他一人總攬朝野之事。 不過元化帝實在是抓住了一個極為要緊之事。 那便新政。 不錯,即便曉得元化帝此次刻意如此行事,借此以攻心,但顧云浩卻是并不在意那些。 畢竟他實在是沒什么旁的想法,自然就不懼元化帝留有什么后手。 再則來說,新政之事確實是再也經不住折騰,他遵從元化帝的意思,接掌朝政的話,新政便能繼續推展下去,且說不得他還有機會做到更好。 而且,既然元化帝已經屬意與他,若他冒然違背圣意,說不得就此激怒了帝王,被拉出去一刀咔擦咯也有可能。 顧云浩自問雖然野心不算很大,但也絕非一個甘于平庸之人。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么…… 這個誘惑實在是大太了,他實在是不可能拒絕。 在紫極殿內,顧云浩經由了片刻的思忖,便作出一副感恩戴德的姿態領旨謝恩。 既然已經作出了決定,他便不會再去多想,直接開始思量今后之事。 那小太子蕭云玨雖然性子脫跳,但看著是個知大局的,好似品性也還不錯的樣子,說不得十幾年后,又會是另一番情狀。 想到將親自栽培一個帝王成長,顧云浩雖是覺得壓力山大,亦是頗有一股豪情由心而生。 行至宮門口,跟著相送的小黃門恭敬一禮:“顧閣老慢走,奴婢且回去當差了?!?/br> “好?!?/br> 顧云浩微微頷首,抬步出宮。 護衛轎子都一直等候在此,見著顧云浩出來,忙來了精神,壓轎的壓轎,打簾的打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