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只希望陛下至于因著這事遷怒于他這個侍衛總領。 “移駕?” 元化帝卻是眉尖一挑,雙目森然地掃了一眼殿內的文武官員,冷冷一笑,說道:“好一個以死進諫,朕便在這里瞧著,爾等到底是意欲何為!” 這話說得是極重了。 而且聽著話里的意思,竟然是將那死諫的郭槐和殿內所有的文武官員比作一路人了。 這自然是一眾文武官員們都擔當不起的。 “臣等不敢?!?/br> 站班的官員們,就連身為閣臣宰輔的孫惟德、杜允文等人都忙俯身下拜,誠惶誠恐地叩首請罪。 “哼!不敢?” 元化帝也不喊眾人起身,卻是冷哼道:“我看有人倒是大膽的很!我看這人是鴻臚寺……” 他話說到這里,卻是將目光移向了跪在一側的鴻臚寺卿茍德明。 茍德明原本就沒有想到郭槐會在今日這般說話行事。 早在郭槐出言反駁錢卓然稅改之策的時候,茍德明便頻頻給眼神示意,要他不要多事。 然而卻不想,在平日里一向沉默寡言的郭槐,今日卻似吃了雄心豹子膽一般,直接對他毫不理睬,甚至最后說出死諫之言。 雖然不知郭槐為何今日如此行事,但好歹乃是鴻臚寺的官員,他身為鴻臚寺卿,此刻亦是心驚膽戰,生怕元化帝遷怒于鴻臚寺。 現下,見著元化帝話語中點到‘鴻臚寺’,茍德明更是面色如土,連忙叩首請罪:“陛下息怒,微臣御下不嚴,驚擾了陛下,還望吾皇恕罪?!?/br> “你確是有罪!” 元化帝瞥了俯身在地的茍德明一眼,語氣盡是冰冷:“鴻臚寺本該是最為知禮節、守規矩的,而今你任鴻臚寺卿,麾下竟有如此大膽妄為之人,朕看你是無能至極?!?/br> 這話說得算比較重了,茍德明更是抖似篩糠,額上的汗珠子一顆一顆往下滴。 “微臣知罪,還望陛下息怒?!?/br> 見著茍德明叩首請罪,元化帝目色一轉,掃了一圈大殿內的一眾官員,道:“鴻臚寺卿茍德明失職,降職留用,鴻臚寺一眾官員罰俸半年?!?/br> 聽著元化帝輕飄飄地處置了鴻臚寺一番,茍德明心里又是慶幸,又是暗惱。 慶幸的是在現下龍顏大怒之時,他還能全身而退。 畢竟若是元化帝一氣之下,發落了他這個鴻臚寺卿也是有可能的。 現在雖然是降職了,但好歹沒有性命之憂,也仍然可以在朝為官,這已經算是萬幸了。 此外,茍德明也還是有些惱怒的。 雖然郭槐乃是鴻臚寺的人,但今日之事他也從未料到,現下郭槐死諫,然而于他、于鴻臚寺而言,其實都是無辜遭受牽累。 這又讓他如何不惱、不恨那郭槐。 “臣叩謝吾皇隆恩?!?/br> 雖然心中復雜非常,但茍德明及一眾鴻臚寺官員也絲毫不敢帶在面上,忙叩首道。 “陛下,此人仍有氣息?!?/br> 這時,卻聽聞一個聲音響起。 眾人轉目看去,卻是上前去準備處理尸首的侍衛探了一下鼻息,竟是發現郭槐并未一頭撞死。 “哦?” 聞言,元化帝眉尖一揚,瞇了瞇雙目,斜眼看向了倒在地上的郭槐。 不僅是蕭穆言,整個殿內的所有人,聽到那侍衛的這句話,都將目光和心神放在了那以頭撞柱,以死進諫的郭槐身上。 此時的郭槐顯然已經暈死了過去。 金柱上的鮮血已經順著柱子流了下來,只在柱子上留下一道長長的痕跡。 金燦燦的大柱子,上面乃是鮮紅的血跡,看著顏色濃郁,甚至還有幾分奪目之感,只是卻又帶著些許詭秘。 郭槐倒在地上,額上仍是有血不斷地往外流,不過這么一會的功夫,就見郭槐的半張臉已經染滿了鮮血,甚至他頭部附近的地磚也盡是血痕。 “真還活著?” 元化帝的聲音完全聽不出喜怒。 那侍衛聽聞這話,忙又拿手去探了探郭槐的鼻息,而后回道:“回稟陛下,此人確實還未死?!?/br> 聞言,殿內眾人更是心思各異。 看著郭槐頭下那塊地磚上的鮮血越積越多,鴻臚寺卿茍德明想了想,最后還是咬了咬下,試探地道:“圣上,要不去請了太醫來?” 這話好似提醒了殿內眾人。 對啊,若是此人沒死,那么就算不得以死進諫了。 如此的話,若是今日留下了這人的性命,日后再行發落,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了。 畢竟不管是那一朝,若是出現大臣死諫之事,都是很晦氣的事情。 不僅如此,在歷朝歷代,讓大臣死諫的君主,多半都是庸碌昏君。 元化帝這般的帝王,本是極為勤勉開明的,若是因著這個事情,為后世所誤解,留下千古罵名,那可是太冤了。 但如果此人還未死,那自然也就不會有什么擔憂之處了。 至于救活了郭槐之后又怎么處置,那就是看元化帝的心情了,眾人也不會放在心上。 也是因著想到這一點,鴻臚寺卿茍德明方才大著膽子提議招太醫前來。 “還有鼻息,又算什么死諫?” 聽聞茍德明的話,元化帝卻是目色如刀地看著殿內的大臣們:“膽敢以死要挾君主之人,爾等竟然覺著他還配請太醫醫治?”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心中暗道不好。 “臣等有罪?!?/br> 看著跪拜叩首的群臣,蕭穆言再不似以往那般喜怒不行于色,反而是一拍御案,直接立起身來,一臉怒意地道:“此等目無君上之人,又豈配多活片刻!朕看爾等皆是如此人一般,也好不到哪里去!” “臣等惶恐?!惫賳T們仍是俯在地上,聽聞這話,忙又請罪道。 “惶恐?” 蕭穆言冷冷一哼:“朕看爾等倒不是惶恐,反而是大膽得很!” 說到這里,蕭穆言看向亦是俯身跪在地上的薛海,道:“薛海,將此人拖出去,掛在朱雀門前,任他血干而死?!?/br> 朱雀門分左門跟右門。 左門乃是新科進士入宮時走的門,亦是金榜貼榜之處,被稱為‘龍門’。 而右門卻是處置人犯之處。 “是。微臣領命?!毖CЬ磻?。 “此人如此大膽,傳朕旨意,九族皆同其罪,連誅!” 此話音一落,滿朝皆驚。 誅連九族…… 本朝立朝數十年,先前三代君主都以仁治國,甚少有連坐之刑,更不用說誅連九族了。 因而,在這么多年里,整個華朝上下,甚至都忘了還有連坐這一說法。 現在元化帝龍顏大怒,不僅施以連坐,甚至九族同誅。 這乃是刑部之事,刑部尚書楊海生也不敢自持閣老身份,忙戰戰兢兢地應道:“微臣遵旨?!?/br> “朕倒要看看,有此人做例,還有何人敢裹挾君王?!?/br> 說到這里,蕭穆言又掃了一眼群臣,一拂衣袖,轉身離開。 許斌忙緊跟上去。 剛走了幾步,卻見元化帝又聽了下來,只是并未轉身,只輕飄飄地留下一句話。 “爾等全部在此跪上一個時辰,靜思己過?!?/br> “是,臣等遵旨?!?/br> 官員們俯身領命,一個個皆不敢起身。 第146章 第146章:板上釘釘 蕭穆言鐵定是要出名了。 元化三年,由于元化帝執意于新政之事, 朝中數位官員勸諫無果, 最后鴻臚寺一官員冒死進諫,一頭撞在了太和殿的石柱上。 雖然那鴻臚寺官員當場血濺太和殿, 引得整個華朝官場震動不已,然而卻還是未能改變元化帝新政的決心。 大朝會上出現官員死諫這種事, 還是對滿朝文武官員有些觸動的。 即便是季銘等一眾戶部官員, 也是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端。 只是不同的是,戶部的一眾官員們乃是從中看到了元化帝新政的決心, 從而更加堅定了先前跟隨季銘的選擇。 而季銘、錢卓然等戶部的主要官員,卻是有些憂心起來。 朝會散了之后, 元化帝一回到紫極殿,便吩咐身邊的內監許斌:“去召了季銘跟戶部的兩位侍郎過來?!?/br> 元化帝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深沉。 許斌作為元化帝身邊的內監總管, 自然也是跟隨著去了太和殿的大朝會,今早死諫的全過程他也是看在眼里。 看來元化帝雖然好似不屑方才之事, 但其實內里來說, 那位鴻臚寺官員的死諫還是起到了作用的。 眼下元化帝心情很不好! 許斌久伴君側,最是能明白蕭穆言的喜怒, 此時也是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被遷怒。 “是?!?/br> 得了元化帝的話, 許斌如蒙大赦,連聲應下, 自去戶部傳召季銘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