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這樣寒冷的天氣,自然有許多考生是受不了的。 只是顧云浩此刻也并無心思去關注旁人,只開始謄寫自己的卷子。 晚上,隔壁的那位考生又是接連不斷的打噴嚏和咳嗽。 然而,顧云浩卻是來不及同情他人,此刻他亦是擔心自己會因此感染傷風。 畢竟這考棚之間的隔板有沒有直達棚頂,這些考舍之間也還是互相通著風的。 若是自己原本無恙,卻在這里被人傳染了風寒,那可是有些冤了。 顧云浩喝下一口棗酒,又拿出自己的手帕,系在口鼻之上,方才安心一些。 看著緊挨隔板的那木板床,顧云浩想了想,還是挪動一番,也換了個方向睡覺。 這一夜,在隔壁考生的咳嗽聲之中,他囫圇的睡了個覺。 次日,一睜開眼,顧云浩便心急的摸了摸自己的額頭,而后又深呼吸兩下,覺得沒什么異樣,這才放下心來。 今天是第三天了,他所有的文章都已經修改好了,只需安心謄寫便是。 點燃了最后剩余的那一點木炭,暖了暖身子和手腳,顧云浩便開始謄寫卷子。 他向來寫字很快,而今更是行云流水,不見絲毫遲疑。 不過一個多時辰的功夫,便將全部文章謄寫好了。 小心的等著墨跡凝干,顧云浩收撿好所有的卷子,就開始收拾自己的考籃。 待一切收拾妥當,時間也剛好到了午時。 午飯是早已經冷了的粥和饅頭。 在隔壁考生的咳嗽噴嚏之中,顧云浩實在是吃不下這冷粥,便索性繼續用帕子蒙著嘴鼻靠在考舍里休息。 待到申時,息考鼓響起,士兵們開始收卷。 顧云浩提著考籃,步出龍門,到先前約定好的地方去找巴九。 “浩哥,你怎么這個打扮?”一看到顧云浩,巴九又是擔憂又是詫異地道。 聞言,顧云浩扯下那蒙著嘴鼻的帕子,問道:“巴九,可有帶什么吃的,我要餓死了?!?/br> “有,嫂子讓帶了rou羹來呢,一直用手爐煨著,想必這會還是熱的,在車上放著呢?!卑途判χf道。 “那行,咱們先回去,我坐在車上吃就是了?!?/br> 顧云浩點點頭,說了一句,便鉆進了馬車。 第115章 第115章:名次 首場考完, 在回家的路上,顧云浩讓巴九駕著馬車去了一趟醫館。 經大夫確診沒有感染風寒,方才松了口氣。 畢竟這幾天實在是太冷,傷風的士子亦是不在少數,考棚里環境太差,也是極為容易被傳染的。 回到家里之后, 顧云浩想了想,還是讓趙妍幫他做了一個簡易的口罩。 后面還有兩場呢,說不得還會遇到先前的情況,還是小心些為好。 會試的第二場乃是二月十三開始。 第二場的試題自然是要簡單一些,分別是四書題跟五經題各一道,另外就是詔、判、表、誥及策問了。 不僅題量少上許多,就是難度也并不大。 因此, 第二場的考試, 考生們也會覺得輕松許多。 顧云浩不敢大意, 仍是按著先前的辦法,先做題,后謄卷。 好在第二場的這三天,天氣有些回暖,考場內患病的士子少了些, 加上他早早就準備了口罩,只要自己身體抗的住, 倒也不怕得患風寒。 待到二月十五這天, 總算是平安的考完了第二場。 其實待第二場開考之時, 第一場的試卷就已經在開始整理了。 畢竟會試的規矩嚴,從試卷的糊名、彌封、謄錄、對讀一步一步的程序走下來,都是要花上不少功夫。 今科會試參考的士子又多,足足有四千多人,閱卷的準備工作,自然是早早就要開始進行的。 二月十九,會試的第三場考完之時。 第一場、第二場的試卷早已謄錄、對讀完畢,隨時可以開始進入閱卷程序。 因而,待會試三場考完。 外簾官便會在謄錄第三場試卷的同時,將前兩場卷子遞入內簾。 亦是在此時,內簾的閱卷官們將正式開始閱卷。 今次會試,除了禮部右侍郎袁振這個主考官外,另有十八名同考官。 其中每兩名同考官同為房官,共同主持一房閱卷帶,各房又另有五名閱卷官。 內簾官送上來的試卷,則在主考官及十八名同考官的共同監督之下,進行抽簽分配。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會試閱卷,亦是按著五經進了分房的。 因著治《春秋》的人少,故而春秋一經士子的卷子只設一房閱卷,而其余的皆是設有兩房。 故此,其實對于春秋一房來說,抽簽什么的,并沒有多大的意義。 只是這乃是科考閱卷的規矩,不得不遵從罷了。 待試卷抽簽分配之后,九房同步開始閱卷,貢院之內燈火通明,夜如白晝。 這段時日,貢院下鑰。 不論是同考官還是閱卷官,亦或是外簾官及負責謄錄、對讀的官員,都是必須都得全部待在貢院。 一般而言,是要直到會試放榜那日,方才可以離開。 此次負責春秋一房閱卷的兩位房官,一位乃是出自翰林院的蘇啟,一位則是禮部郎中龐宇。 待到閱卷的第四日,他們春秋一房的閱卷工作差不多就要完成了。 根據原先定下的規矩,待到第五日,他們每一房都必須向主考官呈上本房的舉薦的試卷。 基本來說,每一房呈交的薦卷,都是有一定數額的。 這個數額的多寡,一般都是按著該科預備錄取士子的人數來定。 今次恩科原是要錄取一甲進士三名,二甲進士八十名,外加三甲進士一百二十名。 因而,他們這一次的會試,是要錄取二百零三位貢士。 按著這個數字,主考官袁振在閱卷之前,便已告知各房房官。 每一房的薦卷不得超過三十份。 只是他們春秋一房情況特殊,再另外多有十個名額,最多能呈薦四十份試卷。 即便這樣安排,九房一共要呈薦的試卷,亦是有二百八十份之多。 這對于主考官來說,三天之內便要看完這么多卷子,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因而在各房呈薦試卷之前,基本上都是要再進行一次排序,將本房舉薦的試卷從第一名到最末一名進行排好。 畢竟這樣每房只需排本房的三十份薦卷,工作量也并不大,還能為主考官閱卷時做參考之用。 此時,春秋一房的閱卷們已經閱卷完畢,四十份薦卷基本已定。 蘇啟跟龐宇兩位房官開始商議著四十份卷子的排序,而其余的五名閱卷官則忙著復核查卷,此外還要choucha未取中的“落卷”。 因著春秋一經僅他們一房閱卷,所以他們本房的排序,便等于是閱卷時最后的次序了。 這個排序說不得會直接影響主考官袁振的心思,故而,蘇啟跟龐宇兩人對此都極為謹慎。 兩人將四十份卷子又在看了一遍,基本將本房的名次擬定好了,卻又在第一名跟第二名的排序上,開始躊躇起來。 “龐大人,這兩份試卷都是不錯,這一篇用詞典雅質樸,行文老辣,特別是這破題,可謂是極秒。如此文章,實在難得?!碧K啟仍不住稱贊道。 “不錯,確實是難得的佳文?!?/br> 龐宇亦是點了點頭,又拿起另一份卷子,嘆道:“此子文章頗具雄健之風,又字句精煉,言之有物,亦是可為一房之首,乃是經魁之選?!?/br> 很顯然,兩人都頗為欣賞這兩份試卷,一時間竟然難以取舍排名。 這時,龐宇卻突然想起一事,笑道:“蘇學士,且聽在下一言?!?/br> “龐大人請講?!?/br> “既然這兩份試卷,皆乃是上佳之作,不如咱們且再細看看這兩名士子的策論?” 龐宇笑著建議道:“在下于袁侍郎手下辦差多年,亦是知曉他的行事之風,今次首場之時,出四書五經之外,另多出一道策論,如此行事必然有其緣由?!?/br> “以在下看來,或許這里面有陛下的意思?” 說到這里,龐宇細細思索,越發篤定了。 他在禮部為官多年,從未見過袁振這般一改先例的行事。 加上今次會試乃是元化帝即位后的第一次春闈,自然會更受到新帝的關注。 “若是那道策論乃是圣上之意,那么咱們做臣子的,亦當為圣上選出合意之才?!?/br> 言罷,龐宇便將自己手上的那一份試卷遞給了蘇啟,笑著繼續說道:“蘇學士請看,這個考生這一題策論做的極好,可謂是字字鏗鏘,句句有力,以在下所見,不僅可堪經魁,便是會元,也不在話下?!?/br> 蘇啟細細對比兩份試卷的策論,亦是覺得龐宇所說的那一份要強上不少。 只是現下取士,亦是主要看四書五經,蘇啟還是有些徘徊。 “要不咱們將兩份卷子,都薦上去,待袁侍郎自行決斷?”蘇啟猶豫地道。 聞言,龐宇卻是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是兩份試卷罷了,若是咱們連名次都拿不出來,豈不是讓人看低了咱們這一房的官員?如此不好?!?/br> “再則來說,只有咱們定出了名次,這房首經魁之人,袁大人自然是要更重視一些,能得主考看重,方才有望得取會元?!?/br> 聽了龐宇的話,蘇啟也是點了點頭:“是我一時糊涂,多虧龐大人提醒?!?/br> 見蘇啟也贊同自己的觀點,龐宇便也不再遮掩,直言道:“若那道策論果真是陛下的意思,以在下料想,袁侍郎閱卷之時亦會頗為看重,因而咱們春秋一房說不定今次能出一位會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