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老師,學生倒是有一提議?!?/br> “講來?!?/br> 聞言,顧云浩便道:“這些災民本就無辜,且現下既然預備引洪入山,勢必更有許多百姓需遷徙出來,咱們占其田地為湖,雖是形勢所迫,無奈之舉,但也應當為其思慮今后生計才是。據學生所知,咱們華朝對于如此遷徙的百姓,僅有救濟之例,并無補償之說?!?/br> “恩,繼續說?!苯淘泣c了點頭。 “咱們淮安富戶林立,若是能想法子,使得這些人家出銀出錢,安置流民,再加以表彰,想來這些富戶們還是愿意出幾兩銀子?!?/br> 說道這里,顧云浩頓了頓,繼續道:“說來,這些富戶大多田多地廣,若是淮安府受了災,他們的損失只會更大,只怕他們寧可出幾兩銀子幫忙安置流民,也不愿看著淮江決堤吧?” 其實話雖然是這話,但顧云浩跟江程云心里都清楚,平白讓這些富戶地主掏錢,人大多都是不愿意的,只是現在迫于無奈,不得不出此下策而已。 畢竟那些山里的百姓本就遭了災,現在又占其田地,總不能不解決別人今后的生計問題。 “這倒是個法子?!?/br> 雖是知曉此事會有不妥,但江程云仍是贊同地點頭道:“災民不可不顧,就讓這些世家大族們出點力幫幫忙吧?!?/br> 聞言,顧云浩看著江程云一笑,眼中皆是欽佩之意。 他就知道老師必會贊同。 君子畏民不畏強,為官者為多不為寡。 他的老師絕對不是那種為了些許權貴的利益,便畏手畏腳,罔顧百姓之人。 第62章 第62章:顧云浩的建議捉蟲 在江程云的雷霆手段之下, 淮安六縣全部開始引洪入山。 雖然仍然降雨不停,但總算是穩住了局面,淮江的水位沒有隨之一漲再漲。 此次全府自山中遷徙百姓共計五千余名,六縣分別修建了流民安置棚。 此外,江程云在府衙安排了酒席,宴請淮安府二十三家名望之族共聚,并在宴會之上提及流民安置及救濟之事。 顧云浩作為江程云唯一的弟子, 原本也是有意襄助老師,參與這次宴會。 怎奈江程云堅持不許,最終未能參加。 顧云浩心里明白,老師此番行事, 必然會引起諸多不滿, 不讓他摻和其中,實乃是對他的保護。 畢竟這些豪門大族背后的關系盤根錯節,又一向得勢慣了, 如今被江程云逼著掏錢安置救濟遷徙的百姓, 少不得心生不滿。 他不過是出身寒門的一個小小秀才,卷入此等漩渦之中,實在是有弊無利。 顧云浩不知曉宴會上到底發生了何事,只知道經此一晚, 江程云籌措到了十五萬兩白銀,外加足夠的糧食。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 臨川縣的知縣胡崇明也效仿江程云, 開始說服臨川的富戶出面賑濟災民。 原本這個層面的事, 顧云浩是不曉得的,只是這兩日他經常往府衙跑,偶爾聽聞董睿提過一兩句。 雖然所知仍是不多,但也足夠令他覺得詫異。 畢竟在先前與胡崇明的那一次接觸之中,顧云浩感覺這位胡知縣極富心機,看著不太像是那種為了百姓愿意多生事端之人。 不過有了胡崇明如此行事,臨川一縣的遷徙百姓也算有了著落,不必府衙再出多少銀錢,也是一樁好事。 畢竟此次臨川縣遷徙了近千人,若是胡崇明能籌措到足夠的錢糧安置,江程云跟府衙的壓力會小上很多。 “那位胡知縣倒是個懂得時機的聰明人?!?/br> 在得知此事之時,董睿只含笑說了這一句。 聽聞這話,顧云浩也慢慢了悟過來。 敢情這胡知縣是借此來向老師表忠心的? 不得不說,這機會也選的太好了,簡直是兩頭受益,一舉數得。 眼下,顧云浩也是對那位胡知縣佩服的緊。 此舉雖是可能讓那些臨川的富戶不滿,卻是為百姓所喜,能借此贏得百姓的贊譽。 再則來說,胡知縣如此行事又于江程云不同。 江程云乃是一府之首,巡撫衙門又并未有官文下來,如此行徑,實乃自作主張,且涉及面廣,極為容易積怨于一身。 但胡知縣則不同,他上有府衙的官文為憑,無非是上行下效罷了,即便有什么不妥之處,上面也有江程云頂著,與他的干系不大,并不用承擔多大的風險。 且他如此行事,也算是在示好投誠,借著臨川縣安置之事,減輕江程云的壓力。而且,在此時此事之上,即便心里清楚胡知縣的幾番思量,江程云也還是會接納他的投誠。 畢竟一千來名百姓的救濟和安置,至少也得數萬銀錢,臨川能自行解決,府衙便會少些壓力。 這位胡崇明真是個厲害角色! 居然能借此機會,不僅贏得了百姓的贊譽,又堂而皇之的靠攏江程云,為今后的仕途開辟一條新路,偏偏江程云此刻還真是需要他如此行事,而此事又有江程云頂著,與他而言,也不須承擔多少風險。 即便臨川當地的那些富戶會心有不滿,但于他此次所得相比,簡直就是不值一提了。 將此事反復思量一番之后,顧云浩心里暗暗感嘆。 官場之上,果然無平庸之輩,僅僅是一縣知縣,便已是如此人物,不知那些京中的閣臣輔相們,又是何等的心機城府。 臨川之事雖然胡崇明心有算計,但江程云此刻不會在意這些細微末節,也接受了胡崇明的投誠,直接令臨川可依照府衙官文自行安置百姓。 隨后,淮安府再發官文,命各縣戶房核對遷徙百姓的田地房產,并清理成冊,上報府衙,由府衙統一制定補償標準,再撥銀到各縣發放給被占地的百姓。 這顯然并非一時半會便能完成的事,但好在此次亦是籌措了不少糧食,可以暫時賑濟安置棚里的百姓。 原本以為諸事也算安排妥當,但哪曉得這天上的雨仍是未停。 不過三兩日的功夫,各地新圍的天然湖皆已水滿,淮江上下游各州府全部水患成災。 當然,在整個越省,仍是數淮安府跟寧陽府情況最為嚴重。 淮安府是下有千里良田,上有寧陽府決堤之險,可謂首尾難顧。 此時越省巡撫又再次下令,要寧陽府務必堅守河堤,防止洪水下泄至淮安一帶。 淮安府堤壩的水位又開始上漲,河工民夫也是日夜忙碌不停,堤壩越壘越高。 府衙之內,江程云、顧云浩、董睿三人皆是一臉肅然。 昨日,江程云排了差役前往寧陽府查看上游水情,結果帶回來的消息不容樂觀。 雖是因著巡撫大人的命令,寧陽府竭盡全力加修河堤,暫且攔住了上游的洪水,但也正因為如此,若是寧陽府一旦決堤,那對于淮安來說,便是滅頂的災難。 “老師,咱們不能再如此等下去了?!?/br> 想了想,顧云浩說道:“咱們現下必須瀉洪,不然這水勢越來越大,只怕到時候整個淮安府就全遭災了,而且,不僅咱們淮安,就連寧陽府,也必須盡快開始瀉洪?!?/br> “老夫也想瀉洪,只是往哪里瀉?下游全是良田,實在是可惜……” 想到這里,江程云便一臉心痛地深吸了口氣。 “先前咱們組織民工百姓日夜不停地加挖渠道引流,本以為能有作用,哪曉得這雨勢不停,收效甚微,瀉洪之事,怕是難了?!倍R彩前欀碱^,說道。 平息了下心緒,顧云浩方才道:“老師,可曾想過‘棄車保帥’?” 他的聲音很是清冷,似不帶一絲感情和溫度,但不知為何,卻讓人聽著覺得傷感萬分。 “你且說來?!?/br> 看了看這個弟子,江程云眼睛微微瞇了一下,側頭道。 “老師難道忘了,咱們淮安府下游,雖然皆是良田,但地勢卻有高有低么?” 聞言,江程云也是心里一跳。 “咱們淮安雖然總的來說是西高東低,但在東部淮江下游一帶,卻又是東北地勢高于東南的地勢?!?/br> 顧云浩雙目直直地看著老師,聲音很是低沉,卻又不做停頓地道:“府城之下,良田若以十而分,則東北能占七分,東南為三分,且東南低洼之地眾多,這些日子連續大雨,早已有許多地方被淹,而東北之地還盡數完好,到此時此刻,只能舍小而取大,棄三而選七?!?/br> “學生提議,以西南角為口,開堤瀉洪,引水自東南低洼之地而出淮安,保住東北地帶的田地莊稼?!?/br> 說完這個話,顧云浩只覺得心里五味雜陳,酸楚不已。 即便東南一帶的田地百姓少些,但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但是有的選擇,卻是不得不去做,兩害相較取其輕。 淮安府絕對不能遭遇大面積的洪災! 這里若是遭了大災,來年華朝的糧食必然供應不足,到時后果不堪設想。 雖然心里明了這乃是大局,但真的說出這樣的話,對于顧云浩而言,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 這不僅僅是敢于在江程云面前直言這回事,更是一種兩難抉擇時的取舍和態度。 對于生長于農家的顧云浩來說,自小便對田地糧食有一種特殊的親切之感,現在為了大局,向江程云提出如此建議,對于他本身而言,內心更是沉痛不已。 “是不是再等等?” 聞言,董睿也是有些震驚,隨即思量著道:“眼下水位還未漫上堤壩,說不定明日雨水便停了呢?” 他還是出于一個師爺的本能,圖一個“穩”字,畢竟這個時候,有的事情做得越多,越容易讓人逮著錯處。 “即便雨停了,但山上滯留的洪水還是會繼續往山下流,接下來的幾日,水位仍會再漲?!?/br> 江程云知曉董睿的意思,但卻直接出言否定道:“而且若雨水不停,決堤是必然之勢,只怕到了那時……” 說到這里,江程云似乎不想去說那后果,轉而吩咐董睿:“立即快馬告知各縣,必得在明日之內,疏散東南低洼一片的百姓?!?/br> 聽聞這話,顯然江程云也是贊同了顧云浩的意見。 “東翁,此事……” 董睿神色一緊,隨即開口道。 “快去!” 他話還未說完,卻是被江程云打斷道:“只有淮安開始瀉洪,寧陽府方才能開閘瀉洪,不然再過兩日,兩處堤壩都守不住了,不僅咱們淮安下游的田地,便是寧陽淮安之間這些田地百姓,都會被洪水肆掠?!?/br> “是,在下這便去辦?!币姞?,董睿也不再多言,只一臉慎重地點了點頭,急急抬步而去。 顧云浩此時也處于呆滯之中。 老師采納了他的建議,但為何他心里有一種說不出情緒。 是他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