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娘,我們可是不要的?!睕]想到最先出聲的是一向膽小性子弱的王月琴,她先把這等好事給推了,表示三房退出。 王月琴想的好,反正上頭還有大哥二哥兩家,怎么著也落不到他們兩口子頭上,落上了有倆孩子也走不開啊。 還不如先表明態度,賣給大嫂二嫂一個面子。 趙鳳仙和錢春娥詫異之后確實對她挺感激的,心道不枉她們之前幫著三弟妹坐月子帶孩子辛苦那么一場。 李婆子挑挑眉嗯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趙鳳仙和錢春娥互看一眼,雖不至于火花四濺,但也隱隱別上了苗頭,在她們兩個看來,這么好的機會,肯定是不能往外推的。 如果是自家男人爭取上了,以后那就是吃商品糧的工人了,自己在村里也倍兒有面子不是。 到時候無論是在婆家還是娘家,自己腰桿子都能挺直不少。 兩人想的是好,可惜等李老頭他們開會回來,立馬打破了她們的這一美好想法。 “啥工人?農民工人還差不多,不給轉戶口,只是去進廠做工,叫那啥…”李老頭皺著眉頭仔細想,忘詞了。 “叫臨時工?!崩钪螄谝慌蕴嵝?。 “對,臨時工,進去說是要先簽字畫押,按時上班干活就給每月發工資?!崩罾项^撫掌解釋了其中的真實情況。 聽上去確實面子光鮮,但里子嘛,估計還沒有在他們村種地強,就看選上的人想要的是什么了。 “不是簽字畫押,是簽合同,爹你當時回來說了這個詞兒?!崩钪螄煌崾镜?。 李老頭擺擺手,那啥簽合同的實際上還不是簽字畫押嘛,就跟舊社會的地主找長工一樣,差不離。 趙鳳仙和錢春娥這下有點懵,那這么一算的話,其實去化肥廠上班得到的實惠還沒在家種地來的強,那還去做啥。 “面子好看,名聲好聽唄?!崩钪胃换斡浦瓤偨Y了一句。 村里被選上的人一旦去了化肥廠做工,走出去人家問小伙子干啥的,回說在化肥廠上班,那絕對面上有光,走路帶風。 如果正好是還沒有結婚的小伙子,那么一來,估計家里要被媒人踏破了門檻去,行情肯定不一般。 “咱家又沒有小伙子急著說媒,要哪個干啥,你想再娶一個咋地?”錢春娥聽后有點嫌棄,也不打算跟大嫂爭了,轉頭跟丈夫計較起來。 趙鳳仙笑了笑,看了眼依然像往常般穩重鎮定的自家男人,心里大概有了譜。 “咱們家選的誰去?”李婆子動作麻利地篩選著糧食,滿不在乎地問道。 李老頭爺仨頓時都將目光看向了李治富,人選不用多說了,就是他。 李治富嘿嘿一笑,朝大家搖了搖手,表示以后驢車就歸他早晚專屬了,早上拉去,晚上再拉回來。 不然村里距離縣城不近,光靠腿走路,他可趕不了一個來回。 “那不中,驢車不光是在家幫著運東西干活,我平常還得乘著去縣供銷社給福娃買東西?!崩钇抛赢敿淳筒煌?。 別說只是去化肥廠上個班,就是正式成了工人,也不能耽誤她給寶貝孫女買好吃好穿的回來。 李治富攤攤手,沒辦法的話不然就把名額讓出去唄,他雖然有興趣進化肥廠轉轉,但也不是一定要去的。 李老頭搖頭,名額不能讓。 他們家出一個人,實際上是代表了隊長家在此事上對上對下的態度。 對上,讓領導們看到他們對于化肥生產的積極性;對下,也給村民們做個好榜樣,在化肥廠起個帶頭作用好照應。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爺們幾個皺起了眉頭。 王月琴張了張嘴,左右看了一圈,最后忍不住說道,“這有啥難的,找個人早晚接送一趟不就好了,就像大哥每次送爹去縣里開會一樣?!?/br> “對啊,村里不是還要四個人的嘛,大家肯定都要解決上下班問題,大哥干脆早晚拉上驢車接送,其余時間還是回來該干嘛干嘛?!崩钪胃慌牧艘幌掳驼苹腥徽f道。 李老頭照他頭上狠狠敲了一記,臭小子,讓親大哥去接送他上下班,很有面子是吧?! “肯定不是白接送的啊,自家人就算了,其他四個得付出點東西,比如一次兩分錢,一個月一塊錢……”李治富一邊抱頭鼠竄著躲避老爹的胖揍,還一邊不停地提著建議。 “單單四五個人太少了吧,要是再加上村里想去縣城逛逛買東西的……”趙鳳仙看了眼丈夫,額外補充道。 其實這么算算的話,每天來回跑一趟,貌似還有得賺呢。 等到第二天老教師來家里一趟后,李老頭直接拍板定下讓大兒子以后駕著驢車往縣城來回跑的事。 因為家里的兩位小神仙在學堂表現太太太優秀,老教師手一癢就往上舉薦了。 他們倆要去縣城上學啦! 第129章 榮錦要去縣城上學了, 她自己稍后才知道這事。 本來是不想去的, 不過看著家里人全都殷切期待又自豪的模樣,索性就隨他們的意了。 李婆子為此特意帶著兩人去縣城轉了一圈, 先是看了下將要就讀的縣小學環境, 然后去供銷社買時髦的屎黃色帆布包和軍綠色水壺當上學的基本配置。 “帆布包放課本筆紙,當書包用好看,水壺平時裝開水喝, 生水喝了拉肚子?!崩钇抛訉⒚恳粯佣及才藕昧?。 其實以榮錦的意思, 背以前做的書包就可以, 不用另外多花錢票。 但是李婆子不愿意啊, 說是那樣去縣小估計會被城里娃看不起的, 她可不會讓寶貝孫女受這樣的委屈。 另外, 為了和帆布包水壺搭配, 李婆子將兩人在京都時買的衣裳單獨拿出來, 去上學的時候就穿那些,在家時才穿她給做的,不可畏不上心了。 等到村里進入化肥廠做工的人正式開始去上班時,榮錦和陳向陽隨著去縣城, 插班在縣小的三年級。 以陳向陽看起來十一二歲的年紀,還有他過目不忘已經自學完初中課程的本事, 本應該直接去上五年級, 或者直升初中。 但是還有一個榮錦在啊, 態度一向冷淡的家伙表示了, 榮錦在哪兒他就去哪兒。 兩人整一個連體嬰, 誰也別想分開他們,不讓就接收小仙童冷冰冰壓力十足的死亡視線吧。 而榮錦表現出來的年紀,應是從一年級開始上,然后一級一級往上爬的。 但是誰讓她也不是正常人呢,同樣過目不忘和學習能力超強,蹲到一年級里去太屈才了。 老教師在學校有人脈關系,本就是他手癢舉薦來的,當然會幫忙給他倆安排好。 他是知道兩人的學習進度和深不可測的,所以根本不用擔心跳級后他們聽不懂。 于是兩下一折中,榮錦和陳向陽就在三年級落腳了。 但是老教師有預感,這倆人絕對待不久,估計還會往上跳,或許小學很快都裝不下他們了。 老教師如此一想,頓時有了緊迫感。 他得趕緊跟在縣初中當老師的幾個舊識聯絡聯絡,先給這兩個得意門生探好前路。 榮錦在三年級上了幾天課,基本就渾水摸魚了幾天,同時被同班童鞋們好奇觀察了幾天,跟看猴戲似的,令人心情微妙,略微不爽。 之后,縣領導得到消息后還專門來看了兩人一回,給他們送了一些吃的喝的,叮囑學校校長老師等人一定要多多關照兩個孩子。 態度十分熱情,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照顧自家后輩。 縣領導倒是想后輩里面出兩個如小神仙這般鐘靈毓秀聰明絕頂的人物,可惜他家祖墳上沒冒那股青煙,人家神仙看不上。 榮錦坦然接受,順便表示了謝謝,讓對方受寵若驚,最后一再確認他們沒其他需求后方才樂顛顛地離開了。 班里其他孩子從那以后就沒有那些或好奇或冒犯的眼光了,全都下意識地敬畏著避讓開,或許是回家被父母囑咐過的。 這件事過后,榮錦和陳向陽在縣城上學的生涯逐漸穩定地步入正軌。 一周的前六天,他們早上從被窩里醒來,被李婆子拾掇好吃完飯齊活了,就挎上小書包和去化肥廠上班的人一起,坐大伯駕駛的驢車到縣小上課。 中午飯是在學校食堂解決,有老師管理,且提前交了不少的糧食,雖說沒有家里吃的好,但也餓不著肚子。 李婆子怕他們吃不飽,每天早上起來還忙活著不忘做一些蔥油餅小rou包菜包之類的小點心,讓兩人裝書包里帶著去,餓了就讓老師幫忙熱一下再吃。 榮錦基本都是搭著水壺里的熱水,直接就將快涼了的東西快速干掉,或者全交給小伙伴解決。 有時候周圍的小童鞋們會眼饞地想吃想要,每當這時候,榮錦就會吃的動作更快。 指望她心軟分給他們?不可能的。 李家村以及周邊雖然不缺糧食了,大家伙有吃有喝小日子過得開心自在,但是縣城這里物資還不是多充裕,供應糧不夠吃而餓肚子的人家大有人在。 現如今,糧食在這里仍然是十分金貴的。 榮錦若是好心把東西給出去,估計會立馬被當做傻不愣登的冤大頭,屆時將會有更多的手伸到她面前要吃的,哪里還心軟的過來啊。 縣小學下午下課早,天氣好的話,榮錦和陳向陽一般會去街上逛逛,看到什么好吃的就用李婆子給的零花錢買下來。 然后不用等多久,學校被縣領導打過招呼的門衛大爺就會找過來,叫他們回去到門衛室歇著。 等到化肥廠下班,李治國就會先過來接走他們倆,再順路去化肥廠接下班回村的那幾個。 到了周末,榮錦就可以不用去縣小上學了,和陳向陽宅在家里大吃大喝,美其名曰補補身子。 李婆子覺得寶貝孫女天天在學校吃飯估計吃不到啥好的,受大委屈了。 以防營養不良,她可得趁著空閑時間,好好給兩個小家伙補一補。 于是自從榮錦去縣城上學后,每逢周末那天,李老頭家就飄著一陣陣饞人的香氣,次次惹得隔壁的二嬸子氣得眼斜鼻子歪,差點罵街。 而榮錦和陳向陽則被老母雞湯老鴨湯大骨湯甚至煲鵝湯輪流喂養著,真是甜蜜的負擔。 結果一兩月過后,他倆還沒什么變化,家里的李荷花李桂花姐妹倆倒以rou眼可見的速度吹起來了,整整成了兩只小胖子。 李荷花這回笑話不起死胖子宋長興了,反過來被對方嘲笑了不知多少回,兩人鬧鬧騰騰的幾乎只要一見面就能打起來。 雖然每次都是宋長興讓著些,但李荷花的眼淚攻勢和委屈巴巴也不是蓋的,每次打不過就裝哭裝委屈裝可憐,然后將人吃的死死的。 這兩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打不相識,打著打著有時候還玩到一起去了。 也不知道年齡相差有點大的兩個家伙是怎么做成玩伴兒的。 起初,大人們看見他倆打架還上去勸一勸拉拉架,次數多了后大家都習以為常了,最后看兩人完全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只要不出啥事,他們也就不再多cao心。 宋長興有這個小魔星纏著,也就沒其他閑工夫再多想與桃花妹紙相關的那些事,漸漸的就淡忘了下去。 有人陪李荷花折騰纏磨,她那個吃胖的小身子逐漸瘦回了原樣,繼續靈活地吃吃喝喝不亦樂乎。 而李桂花就有點悲了個催的,嬰兒期胖起來可不好減,她又想著多吃點能快點長大抱大腿,結果還沒長大就先長寬了,比她那個同胎而生的弟弟足足大了一個號不止。 如果李桂花是年畫上胖大版的福娃娃,那么小弟李長海就是剛從哪個饑荒窩里抱出來的小可憐,兩者差異巨大,完全不像是一個媽生的。 李治民起初還因此怪自家媳婦來著,以為她光顧著養閨女,將寶貝兒子給忽略了。 然而等到他親自帶了小兒子幾個月后才發現事實真相,眼淚差點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