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節
這些自然都教雍親王的人打聽得一清二楚。雍親王那邊便托人傳話,說石詠教得甚好,不僅僅教人學書,也教人孝悌,指點兄弟二人的相處之道。 如此過了大半個月,京城一帶已經開春,天氣逐漸和暖起來,石詠年輕體健,已經脫去了外面的大毛衣裳。倒是弘歷弘晝兩個小阿哥,都還穿著領口上鑲毛的。 這日石詠先教弘歷,然后將弘歷放在一旁炕上,讓他伏在炕桌上自行習字。另一頭他還得顧著弘晝這個小祖宗。 石詠教到一半的時候偶一回頭,忽然發現弘歷半個身子都伏在炕桌上,一張小臉緊緊貼著書本在那兒看著。石詠嚇了一跳,連忙問:“弘歷阿哥?” 弘歷扭過臉,瞇著眼望著石詠:“石師父?” 石詠心想:這難道是……近視了? 他隨即取了筆,在紙上寫了好些個“山”字,由大至小,指向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尋了漿糊,粘在墻上,然后自己往后退了數步,將將把最小的一個字看得清楚,然后將弘歷抱過來,問他能看清哪些字的指向。 弘歷歪著頭看了半天,只指出來最上面兩行。石詠心想:糟糕,別真是近視了。他趕緊問:“四阿哥,你每天晚間習字么?看書么?要花上幾個時辰,用什么照明呢?” 弘歷不明白石詠為什么這么關心他晚間看書習字的習慣,當下只說:“額娘做針線,我就著她點的蠟燭看會兒書?!?/br> 石詠揉揉眉心,心想,沒曾想這王府的庶福晉竟然也儉省至此,這樣可不行??! 他可不希望自己教出來一個近視,雖說這世上已經有眼鏡兒了,可是…… “師父,”弘歷在一旁蠻有把握地問,“聽說師父開了家店,店里有種物件兒專門治這種看不清小字的毛???” 石詠無語:對,他確實,剛剛在京城里張羅了一家眼鏡店。因為十三阿哥的玻璃廠那里,已經將光學玻璃制出來了。 可也不能讓這么丁點兒的小豆芽戴眼鏡兒??!再說了,弘歷現在這狀態,應當是假性近視,只要改變弘歷的用眼習慣,能掰過來的。 想到這一點,石詠便開口教導弘歷,教他用眼衛生:不在光線昏暗的地方看細小的字跡,看書時一定要坐姿端正,保持距離,看一會兒書就要休息一陣;并且教這小娃自己按摩一下相關的xue道,擠按睛明xue什么的。 弘歷有些愁眉苦臉,問:“師父,‘近視’真這么麻煩么?我見好些飽學的宿儒都是臉看書時都是貼著書本看的?!?/br> 石詠搖頭道:“你可不能跟他們比?!彼f著比劃,“即便是師父做出來的眼鏡兒,現在也很沉,戴在鼻梁上戴久了就會壓出來兩個坑?!?/br> 他的玻璃廠現在是做出了光學玻璃,但是眼鏡的鏡架還是白銅或是黃銅做的,畢竟輕質材料如樹脂之類還根本沒影兒。再加上光學玻璃本身就有重量,所以眼鏡很重,戴久了根本受不了。石詠也不希望弘歷這么點兒大的孩子就早早地戴上兩只“酒瓶底兒”。 他想了想,記起弘歷除了教習滿漢文字之外,也有習練騎射的功課,便又勸道:“你不是也挺喜歡跟著武師傅練練騎射什么的么?若是射箭時瞧不準遠處的靶子,豈不是也無趣得緊?” 弘歷一想也是,以后總不能每次在射箭瞄準靶子的時候,都把那“眼鏡兒”給掏出來戴上。他終于曉得了這事兒的嚴重性,當即點了頭答應石詠,一定照師父說的去做。 “回頭師父再送你一盞燈,比你額娘點的油燈或是蠟燭都要亮不少,你若晚間實在想看書習字,就點那個?!笔佉膊幌脒^分打擊弘歷的學習積極性,便提出,將早先試制成功的煤油燈送弘歷一盞。 這煤油燈在京里,還是極少數幾戶人家才有的稀罕貨。一來是因為“煤油”的貨源還不足,薛家已經去廣東尋貨源去了;二來則是因為十三阿哥心心念念惦記著這是軍需,不想在供應軍中之前先將這好東西泄露出去,所以如今這“煤油燈”還沒有大規模量產,兀自處于不斷改進技術,降低成本的研發工作之中。 石詠贈給弘歷的這一盞燈,已經比他當初給十三阿哥演示的那一盞燈要精巧得多了:白銅底,玻璃燈罩,一只白銅的燈提手,可提可放。另有一只專門的尖嘴滴壺,用于給燈添加煤油。此外,這盞燈燈座上有一只旋鈕可以調節亮度,石詠怕弘歷之母鈕鈷祿氏過于儉省,便特為在旋鈕上做了個標記,要弘歷以后讀書的時候,一定先將油燈調節到此等亮度。 弘歷年紀尚小,但是王府長大的孩子,什么人對他是真的好,小孩子心里是門清,當即將石詠所交代的事一一記下,又叫隨身侍奉的太監跟著石詠學會了怎么點燈熄燈,這才恭敬謝過了師父,接了這盞燈去。 弘晝見到四哥得了這樣一件好禮,也鬧著想從師父這里得一盞。 石詠沖他笑笑:“沒問題,等五阿哥將‘永字八法’的每一筆每一劃都練到家了,師父自然也送你一盞?!?/br> 弘晝一聽,終于收束一二,乖乖去習字。 石詠心里偷笑:弘晝畢竟是小孩子,弱點在哪里,簡直一望而知。 然而石詠舒心了沒多久,卻得了個消息,說是雍親王點他去,想請他也給自己配上一副眼鏡兒。 第181章 在石詠張羅出眼鏡鋪子之前, 這個時空已有眼鏡,大多是西洋舶來品, 老花鏡偏多, 近視鏡也有些, 多是將玻璃或是水晶打磨拋光而成, 有單柄的,也有雙柄的,選擇不少, 但是都價值不菲, 大抵只有王公貴族或是高門富戶才能用上。比如宮中仁憲皇太后,就有好幾副, 不過只是偶爾用用。 更離奇的是這個時空尚且沒有驗光之類的手段, 所以老花鏡都是按歲數來賣的,有四十歲的鏡片一檔、五十歲的一檔、六十歲的一檔等等, 至于到底合不合適, 只有戴過的人才知道。 石詠有時候想, 若是有個四十歲年紀的人,若是發現戴上五十歲那一檔的鏡片才能看清楚,那該有多心塞??! 他張羅出來的眼鏡鋪子, 能夠使用的配鏡手段也很有限, 配鏡之前所做的工作,一是準確測量瞳距,二是事先準備了數十片不同弧度的鏡片,用鏡片試戴的方法選出最合適本人的眼鏡片。待選出合適的鏡片之后, 眼鏡鋪子會按照采集的瞳距數據加工,最終制出一副合適佩戴者本人的眼鏡。 石詠當初將這一爿眼鏡生意構想出來的時候,十三阿哥、賈璉和薛蟠幾人商議了一番,都覺得不會太賺錢。 這世上需要看書寫字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且不說不是人人都識字,識字的人中,其實也有不少只是平常能讀個信,不是睜眼瞎而已。需求少,再者這光學玻璃的成本也不低,若是教人人都掏銀子來配這好幾兩銀子一副的“眼鏡兒”……總之,包括石詠在內,人人都不大看好這樁生意。 但是這生意又不得不做,按照十三阿哥的意思:用這眼鏡的生意來補養光學玻璃器件的研發,大家只要不賺不賠,這門生意就算是成功了。 十三阿哥名下的玻璃廠,如今已經單獨成立出來一個研發處,石詠偶爾會點撥一下研發處的工匠,但是主要的研發工作,都還是要靠這些工匠們自己來做。 研發處如今的主要項目,一是單筒與雙筒的“瞭望鏡”,就是軍中所用的那些,雙筒的盡量做得輕便,單筒的則追求放大倍數越高越好;第二件就是顯微鏡,太醫院那里見過了一兩件樣品,試用一陣之后,似乎已經開始逐漸意識到這東西的重要性,已經開始向玻璃廠提要求。 按照十三阿哥的意思,“瞭望鏡”乃是軍需,眼下西北那邊不太安穩,若是能早些大批量地產出輕便且可以及遠的瞭望鏡,西北將士們便能多一分安全,多一點勝算。第二件“顯微鏡”則是出于十三阿哥悲天憫人的念頭,聽石詠描述過這顯微鏡能對當世醫學的發展大有進益之后,十三阿哥立即點了頭,只說不吝投入,一定要將這一件物事好好地做出來。 所以,石詠的眼鏡生意看似雞肋,可是要支撐這兩項有著重要意義的產品,便也不得不勉力開張,在城里吆喝起來。 只是石詠全未想到,雍親王竟然提出,要石詠替他也配制一副眼鏡。 石詠哪兒敢怠慢,當即帶了一名在眼鏡鋪子當差當了一陣的眼鏡工匠,一起進雍親王府,給這位雍親王配眼鏡兒。 雍親王公務繁忙,偶爾得了空,王府管事便叫石詠趕緊過去。石詠帶著眼鏡工匠,兩人一起進了雍親王的書房,行過禮之后,雍親王只隨意招呼:“趕緊的!之后本王還有些公務要與戶部幾個屬官再議一議?!?/br> 石詠一點頭,連忙吩咐一起過來的工匠先給雍親王測瞳距:測瞳距的時候要近距離正視這位親王殿下的雙眼……他反正是不大敢的。雖說石詠也從來沒做過什么對不住雍親王的事兒,只是這一位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石詠在他面前隨時想要三省其身,生怕自己哪一點做得不合適,就惹惱了這位冷面王爺。 工匠便抖抖索索地去給人王爺測了瞳距,石詠則將他那幅寫滿了“山”字的字紙貼在炕桌對面的墻上,然后取出一匣子七八十片不同曲度的鏡片,以及一副可以隨時替換鏡片的“臨時”眼鏡兒,估摸著雍親王的年紀和用眼程度,撿了一對鏡片放在鏡架上,請雍親王戴上,再往墻上貼著的字紙那里看過去。 “石詠,你二叔的事兒,皇上已有喻示下來,你可已經知道了?” 一片片試眼鏡兒的過程頗為枯燥,雍親王便冷不丁問起這一句。 石詠點頭,道:“已經知道了?!?/br> 前陣子年羹堯與富達禮聯名上了折子,將石家舊事上奏康熙皇帝?;实叟聛恚骸笆晡涔購驮?,爾等家事,自看著辦!” 皇帝表示,對石家那點兒子家事,不感興趣,讓石家自己處置,別太出格就行。 富達禮當即轉告了石詠。不過皇上不管,并不意味著麻煩就此解決,依照富達禮的意見,真正的大麻煩還在后頭,等石宏武下次回京的時候,大約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嗯,你是長房長子,此事你要多擔待些!”雍親王淡淡地評價了一句。 石詠趕緊應下,他著實沒想到冷面王竟會問起這個,更沒想到這位年羹堯背后的主子,竟然出言支持他。 一時眼鏡片試完,雍親王終于挑出了兩片最適合他的鏡片。他看似不在意地問石詠一句:“石詠,本王選中的這兩片鏡片,是什么年紀的人當用的呀?” 看起來這位王爺以前也有佩戴西洋眼鏡的經驗,對流程非常熟悉。 他問得突然,石詠還真就沒有絲毫的準備,隨口回了一句:“您看看那鏡片上的編號是幾號?” 雍親王一定神,看了一眼,只見一片上寫著“三十二”,一片上寫著“三十五”。 其實雍親王本人今年剛好足三十九歲,馬上就是不惑之年了,低頭看見這鏡片上標著的編號,立時一股喜意涌上心頭,抬起頭,精神奕奕地問石詠:“這鏡片選好之后,到眼鏡制成,須等上幾日那?” “三日!”石詠果斷答復?,F在的眼鏡鋪子的規矩就是這樣,客人上門,選好鏡片與框架,三日之內,由工匠將眼鏡做出來直接送上門。 “好!”雍親王贊上一句,“若是能早些得了就更好,到時命人直接送來戶部!”竟是不再問其他了。 石詠趕緊應了是,然后帶著另外那名工匠退下。他心里多少有些后怕:當時隨口答了一句,可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那兩片鏡片的編號是什么,萬一那兩片正好是五十幾號、七十幾號之類的,他可不觸了雍親王霉頭?要知道,他這只匣子里,總共有八十幾片鏡片。 只不過他看雍親王剛才稍露的那一點兒笑模樣,忍不住心想:實在是沒想到,這一位,竟然也有這樣透著率真的一刻。 三日之后,眼鏡鋪子已經將雍親王的“專用”眼鏡制成,石詠還特地吩咐,命做了一副備用的,回頭雍親王可以在戶部放一副,王府書房放一幅。 也不曉得是不是他們這樣貼心的售后服務打動了雍親王,總之這一位覺得這眼鏡“甚好”,而且命人來鋪子里打了招呼,說是隔天就請工匠和掌柜直接去戶部,雍親王出錢,給戶部上下所有年紀在四十以上的官員書吏,人人配制一副眼鏡。 石詠大致能猜到,雍親王確實覺得這眼鏡挺好用,加之體恤手下的官員,又順帶手照顧一下十三阿哥的生意,才有了這樣的安排,實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沒想到,眼鏡鋪子的人去過戶部之后,三阿哥誠親王那邊也聽說了。他覺得老四這一招收買人心玩得不錯,于是也依葫蘆畫瓢,給他禮部上下那些官員們,以及武英殿修書處的那些老學究們也配眼鏡。 禮部向來是榮養的衙門,官員平均年齡比其他衙門要高出不少,武英殿修書處更是飽學宿儒修書編書的地方。這兩邊的生意一到,眼鏡鋪子的生意一下子就全排滿了。石詠不得已,從玻璃廠生產玻璃杯玻璃酒具的工匠里調了兩個人出來,一起幫忙做眼鏡片兒,又另雇了幾個巧手的工匠專門幫著做鏡架。 就因為戶部與禮部這兩個衙門對石詠這間眼鏡鋪子開展了“集中采購”,眼鏡鋪一下子在京城里名聲大噪,上門來問價的人絡繹不絕。這眼鏡的價格雖然比西洋舶來品便宜好些,但因為總體價格依舊不菲,上門問的人多,買的人還是略嫌少些。 這間“眼鏡鋪子”就開在前門“織金所”隔壁,待鋪子的名氣打出來之后,石詠命鋪子開始出售“太陽鏡”,又稱“墨鏡”,“有色眼鏡”等等。 十六阿哥是個最閑不住,兼最好奇的。這天一下衙,十六阿哥便扯了石詠,兩人一起出了正陽門,往織金所旁邊的眼鏡鋪子過去。 當十六阿哥見到那些“太陽鏡”的時候,忍不住嘖嘖稱奇,伸手撿起一副,托在掌心仔細端詳。只見這“太陽鏡”的鏡片本身就是有色的玻璃,而非后期涂染的,大多呈茶色,也有墨色、灰色、橙色等等。 除了各式各樣的鏡片之外,鏡架的材質也非常精良,大多是白銅、紫銅、玳瑁、牛角之類,鏡架上另有花樣,如浮刻、鑲嵌、鎏金鎏銀、甚至燒上了琺瑯彩等等。 十六阿哥望著這些鏡架,非常鄙視地白了石詠一眼,說:“別又是唐英幫你出的主意吧!” 石詠在一旁,實誠地笑笑:“十六爺您真厲害,一看就看出來了?!?/br> 十六阿哥當即虛踢一腳:“一邊去!” 石詠趕緊走,十六阿哥又把他叫回來,自己伸手挑了一副太陽鏡,小心夾在鼻梁上,便道:“這黑咕隆咚地瞧不見什么呀!” 石詠連忙拉著十六阿哥,將他引至鋪子門口,光亮些的地方。那里有一面整個人高的大穿衣鏡。石詠笑道:“十六爺,您自己看!” 十六阿哥透過茶色的玻璃,盯著鏡子中自己的這副尊容,也覺得有趣,左看右看之后,故意昂起下巴,背著手,在鏡子面前轉了一圈,贊道:“爺這副容貌,挺不錯的么!” 說著,他一抬腳,徑直跨出了眼鏡鋪子的門檻,一下子來到了前門大街上。 這一下,十六阿哥的回頭率簡直是百分之百。眼鏡在京城里已經算不得什么稀罕物兒,可是這茶色鏡片,白銅鏡架的墨鏡,十六阿哥戴著當街站定了,旁人卻沒見過。 再加上十六阿哥生得不錯,肩闊腿長,面目俊秀,在鋪子門口一站,登時感受到了不少路人的矚目,就差聚眾圍觀了。 一時他得意洋洋,故意沖著落日的方向張了張,點頭道:“的確是不那么刺眼了?!边@太陽鏡么,就該是這么個遮蔽過強陽光的功用。 而石詠則將十六阿哥一拉,兩人略略轉身,一起往一旁站了站。十六阿哥等了片刻,偶然一仰頭,才發現他此刻正站在“織金所”樓下??椊鹚堑拇皯羯隙及仓A?,此刻有不少女眷正透過那玻璃窗望著自己,好似還隱隱約約能聽見有人在議論。偏生十六阿哥自己因為角度的問題,樓上的女眷,他一個都瞧不清楚。 十六阿哥頓時覺得自己吃了虧,轉過身來拉石詠,笑罵道:“好你個小子,把爺拉到這兒,竟是把爺當了,當了……” 他一時沒什么太好的詞用來形容自己,石詠肚子里則暗自給他補足:“當成了頂級男模?!?/br> 十六阿哥將這副太陽鏡一摘,再度露出俊秀的五官眉目,隱隱約約能聽見樓上又是一陣驚呼贊嘆,這令十六阿哥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當即轉身,與石詠一起回到鋪子里,隨手取了柜臺上放置的幾件精致物事,一件件拿在手中仔細看過。 正在這時,一名略有些年紀的婦人在鋪子門口張了張,開口道:“石大爺,方便嗎?” 石詠將那婦人喚進來,只聽對方開口就要二十件太陽鏡,還指名要十六阿哥剛才戴過的那一款。 “剛才這位爺戴了,往樓下一站,上面的人都看見了,沒有一個不夸好的。這不,都著急想買回去呢!”這婦人是織金所專門招呼女眷生意的女掌柜,聲音柔婉動人,卻是一張利口,專撿十六阿哥喜歡聽的聽。 十六阿哥當即笑罵道,“爺總算知道你這鋪子為什么要開在織金所旁邊了。茂行,你這樣可是不厚道,不行,爺要抽成,你這里賣一件這太陽鏡出去,爺就要抽五分的利?!?/br> 石詠滿口答應,說:“但凡能賣得出去,十六爺要抽成抽多少都行。只是,十六爺,您……難道就只想到了要抽成嗎?” 十六阿哥雙眼轉轉,突然想起來:這太陽鏡的鏡架,明擺著都是他們內務府造辦處的工藝??!石詠的廠子能做,內務府造辦處能做出來的,會比這更精美十倍。再者這“太陽鏡”,乃是專為遮蔽猛烈陽光所用,若論哪里到處是無遮無攔的,需要太陽鏡護目,那鐵定就是蒙古了。 十六阿哥一下子反應過來,伸手在石詠肩膀上重重一拍,一下子覺得這小子肩膀終于練得厚實些了,反倒拍得自己手掌生疼。他登時笑道:“好你個石詠,得,爺承你的情,給爺出了這么個主意?!?/br> 他腦子很快,一下子已經又想出了無數種裝飾這太陽鏡的法子:這種東西,既有實際的用處,裝飾的空間又很大,因此十六阿哥已經下定決心,要將這太陽鏡裝飾得精美無比,回頭一起銷向蒙古,賺那些蒙古王公的銀子去。 當下十六阿哥便與石詠商議,石詠的意思,由十三阿哥的玻璃廠生產各色平板玻璃,然后按規格切割成圓形鏡片,將這些鏡片一起“批發”給內務府造辦處,由造辦處裝飾之后,再想辦法賣到蒙古去。 十六阿哥得了這么個好主意,喜不自勝,在心里算計今年這一樁上面又可以賺多少銀錢。